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分值:100分第卷一、选择题1.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 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 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目材料“西周晚期”“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可知,西周晚期出现土地私有化现象,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土地私有现象的出现 ,反映了对井田制的破坏,而不是完善。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信息。故BD项错误。题目材料未体现青铜铸造工艺,
2、故C项错误。所以选A。2.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在旨在A. 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B. 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C. 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D. 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秦朝政府限制酿酒业。限制的手段是征收重税和禁止农民酿酒取利。据此可知其目的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故答案为D项;A项逻辑性错误,材料举措限制了酿酒业发展,排除;C项常识性错误,贪腐之风难以杜绝,排除;C项常识性错误,材料举措阻碍了商业发展,排除。3.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8270536
3、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据此可知A. 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B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 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D. 土地问题亟需解决【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实现南移,不是汉代,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说明当时土地问题亟需解决,故D正确。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
4、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地主土地所有制D. 小农土地所有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A。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土地兼并的根源,C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所有,是私有制的,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大支柱,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名师点睛】均田制的知识点归纳: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贫富分化严重,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目的:保护自耕农经济,进而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5、时间:北魏、隋唐;前提:国家控制大量土地(不涉及地主);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性质:土地国有制;作用: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济,增加了赋税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5.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A.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B. 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 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D. 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代重农政策。由“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不令宰杀”信息可知唐玄宗
6、严禁宰杀对社会生产、生活有重要贡献的马牛驴等牲畜,结合当时背景分析,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重视畜力(主要是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可体现“重农”,未涉及“抑商”,A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政府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故B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不令宰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重视畜力与农耕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宋代曾明确规定:“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A. 已有明显产权意识B. 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
7、制C.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D. 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代“典卖倚当庄宅田土”时,合同文本共立四份,除了买卖双方各执一份外,所在官府与“商税院”也各留一份,体现了宋代对产权转让加强了监管并有较强的产权意识。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只能说明宋代对产权登记要求严格,但并不能说明是宋朝开始的,排除;C项,材料中只说了对“典卖倚当庄宅田土”,并非专指土地买卖,更看不出是否频繁,排除;D项,材料只是说了买卖转让的手续,但并没在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排除。7.纸币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
8、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 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 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 注重其“防伪”功能【答案】D【解析】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否则就不交钱意在强调纸币的发展是非常注重其“防伪”功能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纸币的发展不是封建政权的推动而是民间行为,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准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元代匠籍制度规定,“匠不离局,每日绝早入局,抵暮方散”,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
9、下工作,“务要造作如法,工程不亏,违者随即究治”。这一制度A. 保证了手工产品的质量B. 束缚了生产者的创新力C. 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D. 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工匠没工作时间长,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下工作,还有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些做法降低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束缚了生产者的创新力,故A项错误,B项正确。工匠的社会地位没有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故D项错误。9.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 小农经济的
10、形成B. 赋税制度的变革C. 土地制度的变化D. 重农抑商的推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0.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封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
11、官府制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千年田土八百翁”说明古代土地买卖频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指的是农作物流入市场,材料涉及的是土地,故B项错误;C项和“千年田土八百翁”无关,故错误。11.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风箱要6人拽拉。这反映出当时A. 雇佣劳动的盛行B. 生产技术停滞不前C. 手工业得到发展D. 政府对冶铁的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明代冶铁业规模、产量和
12、技术具有较高水平,反映出明代手工业得到发展,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雇佣劳动,排除A;材料表明明代手工业的发展,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重视冶铁,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风箱要6人拽拉”,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2.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A. 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 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 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
13、】民间制瓷业的迅速发展事实上与制瓷业有较好利润密切相关,且材料没有涉及制瓷业利润的相关信息,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工商食官制衰落,私营手工业出现,官营作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与设问时间不符,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元至清初,景德镇官窑数量迅速下降,民窑和官搭民窑数量迅速增加,说明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政府没有丧失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13.“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 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B. 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
14、. 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D. 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明代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礼治天下有关,还与政府抗倭有关,这体现了“海禁”政策是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而出台的,故A项正确。“必然结果”表述过于绝对,且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故C项错误。B项表述片面,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且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1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
15、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
16、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1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D.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在欧洲的海洋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C正确;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并没有否认航海家们的贡献
17、,排除A;据材料强调的是“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他们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经济基础,B不全面,排除;材料强调的资本在新航路开辟中的推动作用,而非企业家本身,排除D。16.16世纪初,威尼斯胡椒在安特卫普市场上的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胡椒则为16至18个格罗特。威尼斯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其主要原因是A. 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B. 意大利传统优势不在C.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D.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葡萄牙处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位置上,这使得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D项正确;
18、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并不能说明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意大利的传统优势,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故C项排除。17.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2.4%18.3%1750年19.2%1.6%13.1%据表格推知A. 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 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 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 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750年,美洲还没有成立国家,故可排除A;黑奴贸易主要是把非洲的人品贩运到美洲,这无法解释材料中所显示欧洲人口增涨和美洲人口下降的问
19、题,故可排除B;材料反映了17-18世纪欧洲人口增涨和美洲、非洲人口下降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加紧了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丰富的物质,所以欧洲的人口出现了增涨的情况,而由于对非洲、美洲的掠夺,所在导致这两个洲人口下降,故选C;D的说法无法解释非洲、美洲这两个洲人口下降的问题,故可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解读历史事物的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所反映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逐个分析就可选出正确答案。18.18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
20、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第一拨工业化生产出现。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广阔的海外市场B. 市民生活需求C. 原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D. 优越的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指的是都不足以应付市民的生活需求,所以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市民”生活需求,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市民生活需求而根本就未涉及到海外市场、技术积累、政治制度等选项的信息,所以选项A、C、D均是不符合题意,均必须直接排除;故本题选B。19.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一百年间,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
21、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这“两个先决条件”是A. 政治制度和阶级基础B. 世界市场和技术积累C. 自由劳动力和资本积累D. 土地和自由劳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联系所学知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无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二是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创造这两个条件的过程,就是自由劳动力和资本原始积累。所以正确答案为C。政治制度即英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不符
22、合题意,A错误。世界市场是直接原因,排除B。扩大资本主义是生产是进行工业革命,在机器生产方面不是在土地上的种植,故D错误。20.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万台) 年份181318201829183318501861台数0241455102540A. 改变了世界格局B. 密切了国际交流C. 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因此反映的是生产水平的提升,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世界的影响;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国与国之间的交
23、流;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城市化。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2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机械特色不同B. 通讯工具不同C. 主要动力不同D. 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无论是“蒸汽时代”还是“电气时代”都是以能源来命名一个时代,说明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能源动力,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两者都体现出的是工业化的机械;B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没有出现新的通讯工具;D选项错误,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和汽车的差异,与此无关。22.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在
24、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A. 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B. 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C. 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D. 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沿用至今的高频率交流电被爱迪生称为“魔鬼的触角”,这说明当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阻碍,步履维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技术之间的比较,故A项排除;高频交流电沿用至今,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需求呼唤电气时代到来,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魔鬼的触角”,学生应该
25、结合所学知识从爱迪生反对新技术的运用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3.资金雄厚垄断组织所能提供的条件,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由此可知A. 垄断组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B.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C. 垄断组织倡导自由竞争原则D.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为了科学研究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可知,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科技发展和新的科技成果的运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6、垄断组织出现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利润,D项错误。点睛:紧扣材料信息“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分析解答,排除与关键信息无关选项即可。24.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 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 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 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德国在1860年到1900年的制造业比例迅速上升,当时属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故B正确。材料
27、无法体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故A排除。材料只反映了美国、德国,不能说明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故C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影响25.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A.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 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
28、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指的是工业文明,“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指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文明的扩张性,并非强调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材料信息说明工业文明的扩张性,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C;根据“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殖民体系崩溃,故D错误。第卷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29、。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 开封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交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请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开封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3)根据
30、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答案】(1)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城市数量和规模扩大的促进;政府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市民阶层的推动。(2)表现:城市布局打破市坊的界限;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商户多,贸易繁荣;有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3)趋势:传统的城市政治功能逐渐向经济功能转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城市不断涌现(以四大名镇为代表);南方出现大量小城镇;出现全国性大都市。【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
31、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环境、商人增加等角度,分析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坊市制度的崩溃”,“许市人买卖其间”,材料三中“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交易的多种功能”等信息可知,开封“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表现在,城市布局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商户多,贸易繁荣,有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等。(3)趋势: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功能变化、市民增多、规模扩大、专业化明显、城镇发展和全国性大都市出现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
32、展趋势。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
33、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摘编自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正式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请问:(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哪三个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因素是18世纪的英国分别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蒸汽动力在英国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有哪些影响?【答案】(1)三个因素:市场、资本和劳动力。实现途径: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
34、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资本: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劳动力资源。(2)主要原因:水力等动力有缺陷;充足而优质的煤炭资源;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长期积累;瓦特等技术日益的不懈努力。(3)影响:蒸汽机采用新动力,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推动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技术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交通运输业革命,加强各地的联系;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城市化进程;增强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但蒸汽机也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生态破坏。【解析】【分
35、析】【详解】(1)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因素包括市场、资金和劳动力。实现途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英国早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等方面来说明市场、资金和自由劳动力的实现。(2)近代蒸汽动力在英国产生的原因,根据“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可以看出水力等动力有缺陷;根据“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可以看出有充足而优质的煤炭资源;联系所学可知还包括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长期积累和瓦特对技术日益的不懈努力。(3)蒸汽机的创制有利有弊,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积极方面可以联系所学从提高生产力、促进其他行业的革命、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对城市化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影响来回答;消极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等信息,从蒸汽机以煤作燃料,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