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喻经第一则导入鲁迅先生在杂文拿来主义中说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于外国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他提出,既要大胆地吸收借鉴,又要认真地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新民族文化。佛教哲学,从本质上讲是唯心主义的,是不科学的。但是,含英咀华,弃除糟粕,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寻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
2、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寓者,寄也;言者,话也”,寓言即“寄托的话”。1.主人闻已,更为益盐。2.少有尚尔,况复多也。益:增加尔:这样愚人食盐3.即便断食即便:于是,就4.或经七日,或十五日 或:有的,有的人小组合作探究:第一则寓言说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学生探究第一则寓言的寓意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不以好恶看人,做事。第一则:愚人食盐寓意过犹不
3、及以偏概全人生启示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凡事应努力达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照着去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结尾。拖泥带水:拓展练习 大铁笼子里关了五只猴,实验者放进一挂香蕉,五只猴顿时兴奋起来,其中一只率先伸出手臂去抓。这时,实验者用高压水枪攻击五只猴,那四只尚无行动的猴子都受到了惩罚
4、。过了一会儿,又一只猴子窜到香蕉跟前,高压水枪的集体惩罚再次启动。几个回合下来,猴子都变得老实了,竟没有一只敢再尝试。这时,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进笼子就直奔香蕉而去,这时,四只吃尽苦头的猴子一拥而上,阻挠它接近香蕉,以免大家跟着受罪。等猴子一只只置换完毕,五只新猴面对着香蕉皆不敢造次,个个循规蹈矩,成了“自律”的一群。1.长期的高压统治扭曲人性,扼杀天性。2.面对诱惑,需要刚性制度的约束。3.自律与它律的关系。4.必要的惩罚有助于制度的形成。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6.解放思想,无畏权威。总结:寓言类材料审题步骤1、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2、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由此正面提出中心论点。布置作业:请从百喻经六则中任选一则,写一篇5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