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433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1)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战国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一书,属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其人其书轲儒亚圣语录体大学中庸论语仁政、王道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为政以德)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主张“保民”而王天下,反对武力兼并战争。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自读文章,把握文章字、词、句,划记不懂之处。

2、自主学习小检测 A、读音 叟()庶()万乘()弑()餍()s us h s h ngs h ynB、重点字词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亦有仁义而已矣 上下交征利。弑其君 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使动用法但,只交:互相 征:求取子杀父,臣杀君,曰弑意动用法满足C、文言句式 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沛公安在?鸿门宴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奚、安、孰、恶、胡、曷、盍(译为“何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D、翻译重

3、点语句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译: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使我的国家得利的办法吗?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译: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译: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译: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分析课文 1、针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答疑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明确:正反对比论证(1)亮出观点(2)A、反面:“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3)B、正面:

4、“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4)首尾呼应,突出立场总结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下:“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滕文公下:“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译:过分)。”合作探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300字左右)探究:1、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重义”只是以义为上、先义后利、以义求利,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孔孟看来,只顾追求利,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追求,使行动失去准绳。2、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泛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的积极意义。作业:基础训练p16-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