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5352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第二部分专题24类非选择题专练——练规范.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类型一结构代谢类综合题(限时:40分钟) 1.下图1为某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2中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中填序号或字母): (1)ah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_,它的基本支架是_。(2)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_(填字母)。(3)若图1为人的唾液腺细胞,则其主要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是_,与其他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相比,ah中数目一定较多的细胞器是_。(4)c结构上的为_。(5)如果图1细胞具有明显的b结构,则该细胞是否会出现g的现象?_,原因是_。(6)若用龙胆紫溶液对图1中的结构进行染色,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_。解析:(1)h是细胞膜

2、,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b(液泡)和f(高尔基体)。(3)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中主要化学成分是唾液淀粉酶,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4)c是核糖体,它是翻译的场所,其模板是mRNA。 (5)如果细胞具有成熟大液泡,则表示该细胞为成熟细胞,无分裂能力。(6)龙胆紫溶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染料,染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所以可以看到细胞核被染成紫色。答案: (1) h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2)b、f(3)蛋白质f高尔基体(4)mRNA(5)不会 具有成熟大液泡的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会再进行细胞分裂(6)细胞核被染成紫色

3、2细辛是一种适宜在森林下腐质层深厚处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下左图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右图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左图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O、b1、b2、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1)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2)右图中细胞器利用CO2的场所是_,细胞器利用O2的场所是_;、状态对应的光照强度依次是_。(3)假如滨藜、细辛两种植物叶绿体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类囊体层数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_。(4)漫

4、射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下图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暗带部分表示被吸收的光线),则滨藜、细辛两种植物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较大的植物是_。(5)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左图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若要改变这一限制因素,提高乙植物的产量,通常采用增施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的方法,其原理是_;增施有机肥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则d点将发生的移动情况是_。解析:(1)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

5、体。(2)右图中细胞器是叶绿体,利用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器是线粒体,利用O2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状态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对应的光照强度是b2,状态只进行细胞呼吸,对应的光照强度是0。(3)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阴生植物,而细辛是一种适宜在森林下腐质层深厚处生活的植物。(4)从图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暗带部分表示被吸收的光线)可以看出,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较大的植物是吸收长波长的光,漫射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是直射环境,所以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较大的植物是滨藜。(5)从图中可以看出

6、,d点之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变,所以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通常采用增施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的方法,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肥料分解,放出CO2;增施有机肥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则光合速率应该提高,需要的光照强度也增大,所以d点将向右上移动。答案:(1)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b2、0(3)细辛(4)滨藜(5)CO2浓度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肥料分解,放出CO2向右上移动3下面的甲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曲线,乙图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柱状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

7、中,OS段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2)甲图中_点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_阶段。(3)甲图中,在OS段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_。(4)在甲图C点,若光照不变,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则C5的变化是_。(5)乙图中,氧浓度在_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氧浓度在_时,最适于储藏该器官。(6)乙图中,氧浓度在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倍。解析:在甲图的OS段,植物叶肉细胞既要进行光合作用,又要进行呼吸作用,故此时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O2增多可使更多的C5与CO2结合生成C3。故在甲图C点,若光照不变,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则C5的变化

8、是减少。组织细胞内的氧气越充足,无氧呼吸越弱,故在乙图中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最弱;在乙图中氧浓度为c时,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最适于储藏该器官。有氧呼吸每消耗1分子葡萄糖,可释放6分子CO2,而无氧呼吸每消耗1分子葡萄糖,可释放2分子CO2。在乙图中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释放CO2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之比为53,进而推算出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答案:(1)光照强度(2)B、C暗反应(3)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4)减少(5)dc(6) 54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试管纤维素悬液(mL)222纤维素酶溶液(mL)111反应温度()30

9、4050斐林试剂(mL)222砖红色深浅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检测指标是_。(2)该实验_(能/不能)说明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原因是_。(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请你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验证哺乳动物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纤维素酶、唾液淀粉酶、纤维素、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5065水浴锅。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0、试管纤维素溶液淀粉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实验步骤: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_。_。_。结果预测:_。实验结论:_。实验拓展: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沉淀的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解析:(1)自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人为改变的变量,从表中条件看,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纤维素酶的活性,可通过检测还原糖的生成量予以说明。(2)由于本实验温度梯度较大,不能说明4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3)依据实验目的和对照实验的思想,应该设

11、计两组对照实验:一组用纤维素作为底物,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纤维素溶液,并分别向这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且适量的纤维素酶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另一组用淀粉作为底物,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并分别向这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且适量的纤维素酶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承接表格补充实验步骤时,要注意底物和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再向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检测其中是否有还原糖生成,还应注意斐林试剂的使用,最后观察现象并记录。对于验证性实验的结果预测,实际上是对已知实验结果的预期过程。正常操作情况下,一定会出现已知的结果,不然就是实验操作有误所致。针对验证性实验的结论,对应实验目的作出肯定的回答即可

12、。根据酶的特性,这两种酶的最适温度是37,而20时酶的活性较低,催化反应物生成的还原糖较少,因而砖红色会浅些。答案:(1)温度还原糖的生成量(2)不能温度梯度较大(3)如下表所示:试管纤维素溶液淀粉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乙丙丁实验步骤: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5065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预测:含有纤维素和纤维素酶溶液的试管(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哺乳动物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实验拓展: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

13、的还原糖少5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代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请据图回答:(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2)主动运输是由_所介导的物质_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3)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请你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第二步:将甲、乙两组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_。第三步:_。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a若甲、乙两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相同,则_。b_。

14、解析:(1)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可知,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所以P侧为细胞外的环境,Q侧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质基质。(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把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3)本实验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根据题干提示信息,自变量是细胞是否进行细胞呼吸,观察指标是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答案:(1)Q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2)载体蛋白逆浓度(3)第二步:乙组细胞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或抑制乙组细胞的细胞呼吸)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a.小肠上皮细胞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b若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小于

15、乙组。则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的类型二遗传推理类综合题(限时:40分钟)1下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二中的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一中的_。(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4)仅有图三的实验过程,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解析:(1)32P标记的是(磷酸基团),(肽键)不含S,有些(R基团)含S,故35S标记的是R基团。(2)

1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是单独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以便观察放射性存在的部位。(4)图三实验说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答案:(1)(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4)不能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2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

17、响。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问题。杂交组合亲本类型子代雌雄甲黄色()黄色()黄238黄230乙黄色()黑色()黄111,黑110黄112,黑113丙乙组的黄色F1自交黄358,黑121黄243,黑119(1)毛色的黄色与黑色的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判断的依据是_。(2)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黄与黑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请设计方案验证你的解释。(3)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4)从上述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致死基因是_(显或隐)性基因,且与_(A或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_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解析:丙组杂交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在丙组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

18、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体(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为2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1/3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生存下来的个体基因型为Aa,占子代黄色雄性个体的2/3。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故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说明甲组的

19、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体,但亲本中雄性黄色个体不可能是纯合体,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答案:(1)黄色丙组杂交的亲本都是黄色,而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这属于性状分离。分离出的黑色性状是隐性性状(2)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致死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黄色雌雄个体与黑色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黄色与黑鱼个体的比例。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1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都为杂合体;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2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中,有1/3的个体为显性纯合体,2/3的个体为杂合体。(3) AA()Aa()(4)隐A雄性3已知南瓜的果形有圆形、扁盘形、长形,南瓜果肉的

20、颜色有白色和黄色。现有黄色圆形、白色圆形、黄色扁盘形、白色扁盘形、黄色长形、白色长形6个品种。为探讨南瓜的果形和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几组实验:实验1:黄色圆形白色圆形,F1为黄色扁盘形,F2中黄色扁盘形:黄色圆形:白色扁盘形:白色圆形:黄色长形:白色长形27189631。实验2:实验1的F1白色长形,子代中黄色扁盘形黄色圆形白色扁盘形白色圆形黄色长形白色长形121211。实验3:黄色长形白色长形,F1为黄色长形。F2中黄色长形:白色长形3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实验1中F2的黄色扁盘形南瓜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自交后代中能产生31比例的个体占_。(2)假如用实

21、验1的F1与实验3的F1杂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3)果肉颜色由_对基因控制(自设基因)。果形由_对基因控制(自设基因)。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实验1中,黄色圆形和白色圆形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_。另选两个品种杂交产生的F1和F2的结果与实验1相同,它们是_。(4)实验2子代中的白色扁盘形个体自由交配,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白色圆形个体的比例是_。解析: 解题时首先可将实验1拆分成:黄色白色,F1为黄色,F2中黄色白色(27183)(961)31。圆形圆形,F1为扁盘形,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279)(186)(31)961。从拆开的杂交组合的子代961的表现型比可以看出:扁盘形、圆

22、形、长形是由两对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实验1中27189631是(31)与(961)的积。因此可以肯定黄色、白色与扁盘形、圆形、长形之间也是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由实验3可知,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设黄色与白色由A、a控制,果形由B、b与D、d两对基因控制。实验1中亲本黄色圆形和白色圆形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和aabbDD,F1的基因型就是AaBbDd,F2中黄色扁盘形南瓜的基因型就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8种,且比例为12242448,其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基因型为AaB

23、BDD、AABBDd、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比都为31。实验1中F1的基因型是AaBbDd,它也可以由黄色扁盘形(AABBDD)与白色长形(aabbdd)杂交产生。实验3中F1的基因型是Aabbdd,实验1的F1与实验3的F1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有黄色扁盘形、黄色圆形、黄色长形、白色扁盘形、白色圆形、白色长形,比例是363121。实验2子代中的白色扁盘形的基因型是aaBbDd,自由交配后代中的白色圆形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比例为1212,占总数的6/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dd和aabbDD,占总数的1/8。答案

24、:(1)1/272/9(2)黄色扁盘形黄色圆形黄色长形白色扁盘形白色圆形白色长形363121(3)12自由组合AABBdd、aabbDD黄色扁盘形、白色长形(4)1/84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下表所示6个纯种品系果蝇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编号,品系a为显性性状,其余性状均为隐性性状。品系abcdef性状野生型白眼黑体痕迹翅棕眼紫眼染色体X进行伴性遗传研究时,最恰当的果蝇交配品系组合是_(填品系代号)。若通过翅和眼的性状,探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最恰当的果蝇交配品系组合是_(填品系代号)。(2)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

25、色体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已知长翅(A)对残翅(a)、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 有长翅黑身果蝇和残翅灰身果蝇杂交,F1为长翅灰身和长翅黑身,比例为11,则两亲本基因型为_;如果灰身基因B存在纯合致死效应,当F1的长翅灰身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使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则其可产生的配子有_种。假设果蝇的某个卵原细胞(2n8)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均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3H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H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若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次级卵母细胞中带有放射

26、性标记的染色体最多有_条。现有一定数量的刚毛和截刚毛果蝇(均有雌雄),且刚毛对截刚毛为显性。请设计实验来确定其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_。解析:(1)研究伴性遗传要选择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以最恰当的果蝇交配品系组合是a和b。研究基因自由组合应选择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翅和眼的性状,所以最恰当的果蝇交配品系组合是d和e。(2)长翅黑身果蝇和残翅灰身果蝇杂交,F1中就翅型来说是只有长翅,而对体色来说既有灰色又有黑色,且比值是11,所以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灰身长翅果蝇基因型是AaBb,彼此交配得到后代

27、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B的个体死亡,所以长灰长黑残灰残黑(93)3(31)16321。据题意可知,产生的配子是AB、aB、ab、ab或Ab、ab、aB、aB,所以有3种。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被3H标记的染色体形成的染色单体都被3H标记。当3H标记的染色体完全分到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最多,故有8条。刚毛和截刚毛基因,对于雌性果蝇,不论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而对雄果蝇来说位于常染色体时是成对存在,位于X染色体时则是成单存在。由于刚毛对截刚毛为显性,若要选择雌性刚毛果蝇,则不论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后代雌雄果蝇均有差别,无法做出

28、判断,所以应选截刚毛雌果蝇和刚毛雄果蝇杂交。答案:(1)a和bd和e(2)AAbb、aaBb6长灰3长黑2残灰1残黑38截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子代中雌果蝇全部刚毛,雄果蝇全部截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刚毛又有截刚毛,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5育种工作者在培育优良种兔的过程中,偶然在白色短毛(B)和白色长毛(b)的兔群中,发现了一只珍贵的黑色短毛公兔。(1)育种工作者为了鉴定此黑色性状的产生是否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就让这只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雌兔交配。请你预测:如果后代中一直未出现黑色兔,说明黑色性状的产生是由_引起的。如果后代中黑色兔与白色兔的比例为11,说明黑色

29、性状是由_引起的。且黑色是_(显性、隐性)性状。如果经推测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可以通过_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来证实。(2)有育种工作者提出的思路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黑色公兔的细胞中分离出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先构建成_,然后通过_方法导入白色长毛兔的受精卵中,经_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到与受精卵供体相同_的母体的子宫或输卵管内,使其发育成为具有黑色长毛性状的兔。解析:(1)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于在白色兔中偶然发现了黑色兔,如果黑色兔与白色兔杂交后子代中黑色白色11,则亲本中的白色个体为隐性纯合体,黑色个体是杂合体。如果白色个体是杂合体,那么在白色的后代中黑色个体就会以一定的

30、比例出现,而事实是偶然出现黑色兔。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2)基因工程育种也是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就是把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构成表达载体后,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到白色长毛兔的受精卵中,然后培养到桑椹胚阶段,再移植到与受精卵供体相同生理状态的母体的子宫或输卵管内,让该胚胎发育成为具有黑色长毛性状的兔。答案:(1)环境基因突变显性显微镜(2)表达载体显微注射胚胎早期生理状态类型三生理调节类综合题(限时:35分钟)1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

31、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步骤: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 min,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 h。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条为一组分别放入_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条件下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2)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_。_。_。(3)实验分析: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_。每一组要10条,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

32、的平均长度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解析:为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将两组实验用相同且适宜的浓度处理,还应去除胚芽鞘尖端并用蒸馏水浸泡以避免原有和新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根据实验目的可判断实验结论应有“作用大于”“作用小于”“作用等于”这三种情况,据此可预测对应的三种实验现象。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作用相同但浓度不同的情况。答案:(1)相同且适宜(2)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大于乙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小于乙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

33、的作用小于IAA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与乙组的相同。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和IAA的相同(3)避免胚芽鞘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除去切段中的内源激素 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作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情况2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枫树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处理一段时间,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下图表示枫树种子在经过处理后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_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_对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2)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_。(3)导致

34、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4)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想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图中的_进行处理。(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线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以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的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步骤2: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乙组_光照。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高度,并测量_的含量。预测实验结果:_。解析:(1)从曲线可以看出,

35、枫树种子在经过处理后脱落酸含量下降,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升高,说明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2)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3)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由曲线可知,要想破除马铃薯块茎的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图中的细胞分裂素或赤霉素进行处理。(5)要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的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就要用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小麦幼苗。然后测量小麦幼苗的高度和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答案:(1)脱落酸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2)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36、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裂素或赤霉素(5)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线 两组幼苗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 甲组小麦幼苗的高度大于乙组,甲组幼苗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3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下图所示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的_浓度高于膜内的,膜内的_浓度高于膜外的。(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3)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图。原因是_。(4)如下图是神经纤

37、维上某点静息状态时的电位,请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解析:(1)在静息状态下,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的,K浓度刚好相反;此时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2)甲图中,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均插在膜外,这两处电位相同,故测不到静息电位。应将其中一个电极插入膜内侧,才能测到静息电位。(3)兴奋在突触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速度比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慢得多,故乙图中指针偏转落后。(4)静息状态时,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受到刺激后,膜外Na内流。造成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随着兴奋的传导,受刺激部位又恢复静息状态。故膜电位变化为先增大,后恢复为原状。答案:(1)外正内

38、负NaK(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3)乙甲图中的神经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而乙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存在突触延搁,时间稍长(4)如下图所示 4.人体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图1表示人体某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图2是雌性激素调节细胞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1中的_(填名称)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并作用于炎症部位的淋巴细胞,使炎症减轻。(2)图1中物质由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物质的名称是_ 。和图2中的雌性激素一般都有对应的结构,从位置上看在图1、

39、图2中有何不同?_。(3)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在此发生了_的信号转换过程。(4)人体在初次接触新病毒时,免疫系统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由图1分析可知医生可给病人注射_以降低免疫反应。(5)性激素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过程来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结合图2分析,其调节作用的机理是:性激素以_方式进入细胞后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并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_过程,最终使细胞内酶等蛋白质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效应,从而使机体生长加快。解析:(1)图1中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图1中是神经递质,图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图2受体位于细胞内

40、。(3)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白细胞介素作用于时,发生了由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4)人体在初次接触新病毒时,免疫系统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由图l分析可知医生可给病人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降低免疫反应。(5)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后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并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答案:(1)脑垂体(2)神经递质图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图2受体位于细胞内(3)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4)糖皮质激素(5)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转录5下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如_、免疫细胞和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每空答出一个即可)(2)图中实线

41、表示_过程,虚线表示_过程。图中乙细胞是_,丁细胞是_。戊是_,其合成分泌与_和线粒体有关。(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人体内的T细胞,对机体免疫造成的影响是_。(4)重症肌无力是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所以属于_病。解析:(1)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骨髓、胸腺等;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B细胞、浆细胞、抗体是体液免疫特有的,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特有的。图中乙细胞是浆细胞,丁细胞是效应T细胞。戊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3)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2、,因此杀伤T细胞后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4)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淋巴结、扁桃体、脾、骨髓、胸腺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T细胞被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4)自身免疫6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为了研究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100只、桑叶提取液、链脲佐菌素(STZ),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注: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全部存活;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

43、B细胞的药物)实验步骤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1)随机取80只大鼠,禁食12 h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适量STZ (注射的STZ的量根据大鼠质量,按65 mg/Kg的比例确定,注射时需将STZ溶于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中),在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_。(2)注射48 h后,血糖浓度高于13 mmolL1,尿中出现糖,并出现_等症状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步骤二:检验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1)将实验步骤一中剩余的20只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乙、丙两组。(2)_。(3)每天对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

44、乙组的每只大鼠_。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4)4周后,_。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组别数量实验开始时(mmolL1)给药4周后(mmolL1)A.203.851.283.942.20B.2018.623.0810.122.65C.2019.463.9819.002.70实验结论:_。解析:糖尿病大鼠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由实验可知,正常大鼠给药前后血糖浓度基本不变,糖尿病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后血糖浓度会下降,而不灌喂桑叶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将一直

45、持续在较高水平。由表格数据可知,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但不能使其降到正常水平。答案:实验步骤一:(1)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2)多饮、多食、多尿实验步骤二:(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3)灌喂蒸馏水2 mL/d,连续灌喂4周(4)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A.甲 B丙C.乙 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类型四生态环境类综合题(限时:30分钟)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一“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露水坠入水中,

46、减少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引起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水稻在给鲤鱼提供食物(水稻叶片)的同时,还能够抵挡烈日照射,降低表层水温;水稻能够利用氮素,降低水中铵盐浓度,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材料二 科研人员对稻鱼系统、水稻单种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处理调查农户农药投入(kghm2)农药使用次数(次)水稻产量(kghm2)鱼产量(kghm2)稻鱼系统1237.363.16 364.51438.34水稻单种系统11110.496.56 458.66(1)在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杂草的功能是_,鲤鱼与稻飞虱的关系为_。(2)请在相应位置用箭头表示该“稻鱼共生系统

47、”中图示成分之间的碳元素流动途径。(3)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_。(4)下图为能量流经稻田中鲤鱼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鲤鱼自身呼吸消耗量,则D中能量的去向是_。(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对该“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参观调查后,提出了在稻田中适当增加肉食性鱼数量,减少植食性鱼数量的建议。请分析,他们提出此建议的依据:_。解析:(1)水稻、杂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吸收二氧化碳,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根据题干中描述的种间关系,可知鲤鱼既能捕食水稻叶片,也捕食稻飞虱。而稻飞虱食用水稻叶片中营养,故其存在捕食和竞

48、争的关系。(2)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首先构建食物网,然后用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碳元素流动途径即可。(3)稻鱼系统取得的明显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取得的明显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鱼的产出。(5)要根据肉食性鱼类和植食性鱼类的捕食对象引起的后果回答。答案:(1)固定太阳能,吸收二氧化碳,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捕食和竞争(2)如下图: (3)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鱼的产出(4)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缺一不可)(5)肉食性鱼类可以捕食植食性昆虫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植食性鱼类会食用稻叶,不利于水稻生长2图1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

49、构示意图,图2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光合作用总量减去呼吸作用总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克。(2)据图2分析:草原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_之间,这样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但是由于我国许多草原被开垦为农田,导致土地沙化逐年加重,避免现存草原沙漠化和治理已沙漠化的草原是国家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请为此献计献策:_。(3)从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来看,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大于图中c点放牧量。生物多样性会 _。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

50、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_价值。解析:(1)图1中鹰和蛇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因为传递效率为20%,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根据图1可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为:151/3555151/355151/355875克。答案:(1)竞争和捕食875(2)bc切实做到合理放牧,适当栽种防护林(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降低间接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图甲表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单位:l014 kg Ca1),图乙表示陆地生态系统在A时期一年中的CO2释放和消耗具体状况(说明:A表示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51、,B表示分解者呼吸释放量,C表示消费者呼吸释放量,D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的碳在绿色植物细胞的_(场所)被固定。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是由绿色植物细胞的_(部位)吸收的。(2)分解者通过_和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发生在分解者细胞的_或_(部位)。(3)图甲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从图乙中可知。流经该陆地生态

52、系统的总能量可用_表示;B越小,说明该陆地生态系统积累的有机质就_;生产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图中的_表示。解析:(1)碳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其又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驱动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CO2在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与C5结合而被固定,而太阳能是由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粒中的色素吸收的。(2)呼吸作用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分解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分解者是原核生物,则CO2释放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若分解者是真核

53、生物,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发生分解有机物的反应,产生CO2。(3)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态系统吸收CO2的量和释放CO2的量应相等(呈动态平衡)。图甲中A时期时,生态系统吸收CO2的量和释放CO2的量相等(呈动态平衡)。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平衡,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多而出现温室效应。(4)流经该陆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这个过程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的,可以用生产者光合作用总CO2消耗量表示,也可以用生产者同化作用量的大小表示。分解者呼吸释放CO2量越小,说明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不能尽快地转化成无机

54、物,积累的有机质就越多。答案:(1)CO2叶绿体基质叶绿体基粒(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或发酵)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3)A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稳定性CO2(4)D越多D4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请回答有关问题:(1)我国民间谚语云:“鸡在窝里闹,猪在圈里跳,鱼在水里跃,地震快要到。”此谚语可用来形容地震来临前动物的异常表现。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说明_。(2)地震造成灾区食物减少,环境恶化,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当地濒危物种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体现了野生生

55、物的_价值。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_的结果。(3)“生态修复”是灾后重建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除统筹规划、防止污染、合理用地外,还要对濒危物种采取_、_等保护措施。(4)根据生态工程原理,震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应注意_。 回填土壤,覆盖裸露山体引进经济树种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封山育林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开发旅游资源不可忽视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5)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会对海洋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邻国的居民也很担心放射性碘的污染,出现了“盐荒”。事实上,海洋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可以调节生态系统的_和_,从而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形式主要有物理信

56、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谚语中鸡的“闹”、猪的“跳”、鱼的“跃”都表现出反常的行为特征,因此属于行为信息的范畴。这说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持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其价值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自身平衡,故为间接价值。(3)灾后重建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通常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但因地震造成土地表层的破坏和食物短缺等影响,易地保护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4)地震后的生态系统遭受了很大程度的创伤,此时生态恢复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原有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存环境。若不加以保护和维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而是引入新生物或开垦耕地、开发旅游资源势必加重生态

57、系统的负担,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完全崩溃。(5)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海啸和核泄漏的影响。答案:(1)行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2)间接自然选择(3)就地保护易地保护(4)(5)一定的自我调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5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单位:百万千焦),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 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下图表示乙动物利用食物的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类群同化量

58、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甲(_)65.53.015.041.5乙15.0(_)0.522.5丙21.4微量(不计)无0.6(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百万千焦,乙丙能量递减的原因之一是乙呼吸消耗了_百万千焦的能量。(2)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约为_。(3)恒温动物的D/C一般_(高于、低于或等于)变温动物的。要提高肉用畜牧动物生长量一般需_(提高、降低或不变)C/B。如果乙是食草哺乳动物,那么食肉哺乳动物的C/B一般_(高于、低于或等于)乙的。(4)乙有机物质积累量D的数值是_百万千焦。(5)有一种蜣螂专以乙的粪便为食,设乙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

59、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_kJ。解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就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也即生产者的同化量。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其余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这部分能量除部分未被刺用和传递给分解者外,其余可以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两种计算方法:150 000149 875125(百万千焦)或65.53.015.041.5125(百万千焦)乙丙能量递减的原因之一是乙呼吸消耗了能量,即15.00.522.510(百万千焦)。(2)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2/15100%13.3%。(3)D/C的含义是有机物积累量

60、/同化量。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自身的体温,需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其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的。可见,恒温动物的D/C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C/B即同化量与食入量比值高就意味着消耗同样多的食物能够让肉用畜牧动物生长量提高。食草哺乳动物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绝大部分不能被同化,食肉哺乳动物的食物中,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等,绝大部分都可以被同化,即食肉哺乳动物的C/B值要高于食草哺乳动物。(4)乙有机物质积累量D的数值是同化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量。即15105(百万千焦)。(5)乙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乙的同化量。而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中未被乙利用的能量。因此,乙的同化量中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为0。答案:(1)12510(2)13.3%(3)低于提高高于(4)5(5)0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