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54.50KB ,
资源ID:145298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298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宁波鄞州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宁波鄞州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1、2013届宁波鄞州高级中学2012年9月月考试卷选择题部分(4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2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 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

2、的权威3“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这反映出明清时期科举制与现实需要脱节 唐朝科举制以门第为录用标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科举制是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A B C D4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A BC D5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3、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7.“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8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

4、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9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反映了A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迫使孙中山辞职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C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合作全面破裂D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10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这表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A革命与维新的斗争 B改良

5、主义与封建守旧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11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12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抗战时期回民支队在练刺杀 抗战期间在延安民族学院学习的少数民族学员A抗日战争已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B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C正面战场未能阻止日军的速战速决 D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的主战场13毛泽东在1956年纪念

6、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这是指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广大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愿望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公有制14“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15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A开

7、始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有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经历C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D在一届全国人大上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6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7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

8、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18“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19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

9、,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20.“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入接触,充分交换意见。”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这段文字应出自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92年“九二共识”非选择题部分(60分)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

10、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

11、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4分)(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

12、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发刊词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

13、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说第三个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14、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4分) 2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

15、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24(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年

16、以来,一般国人对于三民主义不能真诚一致的信仰,对民族危机亦无深刻之认识,致使革命建国之过程,遭受无穷的阻碍,国力固因之消耗,人民亦饱受牺牲,遂令外侮日深,国家乃日趋危殆。惟在此期间,中央政府仍本其一贯的统一御侮政策,忍辱负重,无日不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为前提。所以抗战的最高指挥原则,惟有三民主义。抗战的最高指导组织,惟有中国国民党。即任何党派,任何力量,离开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国民党,决不能有助于抗战,有利于民族的复兴事业。这一点显明的事实,是应该为全国国民尤其是知识分子所彻底认识的。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战线就这样形成,一边是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另一边是代表无

17、产阶级的共产党。一个引向分裂、反动和不断的失败,另一个人民战争战线,奠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胜利基石。不仅如此,它还为随之而来的中国已进行一世纪之久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这确实是世界所有进步力量的伟大胜利,不仅因为它改变了全球各种势力的格局,还在于它演示了如何运用前所未有地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在本国条件下开展并赢得一场人民战争。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材料三 (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杨胜群)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应该说是全面地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从而使得中国广大的先进分子,还包括许许多多的中间分子都纷纷站到它的旗帜下面来,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

18、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走向复兴的坚强的政治力量。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据材料一概括在抗战问题上蒋介石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并结合史实评价这一主张。(3分)(2)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哪两条抗战路线?其形成的根源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先进性”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DCCDDAC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ABBCBCBC21(1)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1分)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愔英

19、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2分)(2)不同:明朝: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2分)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2分)(3)影响: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2分)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分)22(1)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盲目排外(排斥近代化)。(3分)(2)政治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4分)(3)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回答具体史实同样赋分),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

20、义传播。(3分)(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也可赋分)。(1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1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23(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2分)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2分)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运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分)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1分)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1分)(2)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6分

21、)(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2分),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分);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2分),决定开展土地革命。(1分)24(1)主张:由国民党担当抗战的领导力量,三民主义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1分)评价:蒋介石的主张实质上是坚持一党专政,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2分)(2)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2分)根源:由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本质决定的。(1分)(3)提交国共合作宣言,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各阶层人民,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阴谋,支持民主力量的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召开中共七大,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