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河北省献县第一中学高考数学复习数列(文科专用) 数列的相关概念(一)知识梳理1.小学、初中的数列找规律例如:在括号里填上所缺的数(1)()()()(2)4,10,16,22,28,34,(),46,52,(3)2,6,18,54,(),486,2.高中的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1)本质:由1知2,由2知3,由3知4,找规律,就这样进行下去(2)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见,数列本身就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有着与函数相通的一面,所以可以从函数的三个问题入手分析数列问题:对谁运算:对位置n进行运算运算法则:位置n与位置n对应的数之间的关系,即运算结果:这个位置n对应的数(3).
2、数列的前n项和本身也是一个数列,满足数列的定义本身也是一个函数,依然从函数的三个问题上入手分析对谁运算:对位置n进行运算运算法则:第n个位置与第n个位置及它前面的数的和运算结果:前n个数的和与的关系an (换元 消元)-数列求通项的中心思想由此衍生出两类求通项题型:第一类已知Sn求an;第二类含有Sn和an,那么这种类型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消Sn留an,一是消an留Sn化成第一类。(二)高考试题文科部分1.(2012年新课标卷文科) 12.数列an满足an+1(1)n an 2n1,则an的前60项和为(A)3690 (B)3660 (C)1845 (D)1830分析:1读题即对应: 数列满足
3、,(由1知2,由2知3,找到规律,就这样进行下去,)则的前项和为 (运算)2解题即流程:方法:一般满足,则特殊满足解析:本题是数列求和,应为固定值,所以不论首项取什么,则求和的结果应该都是一样,所以一般满足,则特殊满足,令由1知2:由2知3:由3知4:,继续按照规律找下去,则,则所以数列每4项求和构成以10为首项,以16为公差的前15项和,则3解题过程:见上2. 【2014全国2,文16】数列满足,则_ 分析:1读题即对应: 数列满足,(由1知2,由2知3,找到规律,就这样进行下去,)则_(运算)2解题即流程:3解题过程:见上二.等差数列(一)知识梳理等差数列特殊的一次函数(1)本质:一次函数
4、和均匀变化(d),只能进行加减运算(2)通项公式,1,2, 3,4,n(n1)1,类比一次函数的斜率(除法的含义:单位不同,表示一份是多少,竖直位置相对于水平位置的变化率)所以d就是变化率,并且是一个均匀变化的,变化率恒定例如:数列2,4,6,8,10,这一个数列显然是均匀变化的,位置每增加一个,相应位置上的数就增加2,故变化率即公差为2,是一个常数,也就是说变化率是恒定的;而当位置增加2个时,相应的数就增加4,也就是增加了2个变化率,同理,当位置增加3个时,相应的数就增加6,也就是增加了3个变化率数列1,3,5,7,9,这个数列也是均匀变化的,位置每增加一个,相应位置上的数就增加2,所以变化
5、率也是一个常数,是恒定不变的.而当位置增加2个时,相应的数就增加4,也就是增加了2个变化率,位置增加3个时,相应的数就增加6,也就是增加了3个变化率数列5,10,15,20,25,这个数列也是均匀变化的,位置每增加一个,相应位置上的数就增加5,即变化率为常数5,是一个定值.而当位置增加2个时,相应位置上的数就增加10,也就是增加了2个变化率,位置增加3个时,相应位置上的数就增加15,也就是增加了3个变化率由此可见,位置增加了几个,变化率即公差d也就增加了几个,也可以说是两个数之间差了几个数就差几个公差d,而与之间差了n1个数,所以就差了n1个公差d,故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1)d,即+(n1)
6、ddn+d就相当于函数y=kx+b,其中kd,bd.由定义知a2a1=d a3a2=d anan1=d由此衍生出两类求通项题型:第一类将右边d换成f(n)转化为求f(n)的和,继而求出an 第二类将左边的递推关系anan1=d添加系数,如an1-2an=1,构造等比数列进而求出an由此也衍生出一类求和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通分的逆运算同理,与之间差了nm个数,所以就差了nm个公差d同,所以有还可以理解为角标和相同,项数相同,则值相同。例如:数列n,当即1+42+3时对应的位置也满足1+42+3;当即2+53+4时对应的位置也满足2+53+4例如:数列3n+2,当即5+148+11时对应的位置也满
7、足1+42+3;当即8+1711+14时对应的位置也满足2+53+4故在等差数列中,若位置满足=p+q,则相应的项就满足,特殊的当m=n时(3)前n项和公式例如: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末速度是关于时间t的一次函数,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平均速度平均数个数n事实上,这里边又含有一个均匀变化1,2,3,4,,n1,它们的和等于平均数乘以个数,即,所以又,类比()例如:函数,当时,函数f(x)也就是数列而,当时,函数g(x)也是数列,而且是均匀变化的,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则,也成等差数列例如:,因为每两个数之间都差3项,所以都差3个公差d,它们也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同理,差
8、的项数相同,所以差的公差d也相同,也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也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而等差数列的和仍然是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平均数乘以个数以及相差几项就差几个公差d,可知(二)高考试题文科部分1.(2014年新课标2卷文科) (5)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若,成等比数列,则的前n项和= (A) (B) (C) (D) 1读题即对应: 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的公差为2,若,成等比数列,(指数运算和均匀变化)则的前n项和(平均数乘以个数)=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解析】2.(2015年新课标1卷文科) 7、已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为的前项和,若,则( )
9、(A) (B) (C) (D)1读题即对应: 已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为的前项和,若,(平均数乘以个数)则( )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试题分析:公差,解得=,故选B.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3. (2015年新课标卷,文5)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 B C D1读题即对应: 设是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的前项和,若,则( )(平均数乘以个数)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试题解析:,.故选A.4.(2013年新课标1卷文科)(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满足,。()求的通项公式;
10、()求数列的前项和。1读题即对应: 已知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的前项和满足,。(平均数乘以个数)()求的通项公式;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求数列的前项和。(求和之前通项 再看通项是什么类型决定用什么求和方法)2解题即流程:()核心思想:消元换元 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通分的逆运算3解题过程:()0,平均数为,30,即0同理,5,平均数为,55,即1d1012n()由(I)知注意:应用通分的逆运算从而数列的前n项和为.注意:加减消元的应用5. (2013年新课标2卷文科)(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零,且成等比数列。()求的通项公式;()求; 1读题即对应:
11、已知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的公差不为零,(变化率要求),且成等比数列。(指数运算和均匀变化)()求的通项公式;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求;(求和之前通项 再看通项是什么类型决定用什么求和方法) 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等差数列的本质:(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求和:(平均数乘以个数)3解题过程:解析:设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即,于是由,所以,故令由1知=,故是首项为25,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从而6. (2014年新课标1卷文科)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是递增的等差数列,是方程的根。(I)求的通项公式;(II)求数列的前项和.1读题即对应: 已知是递增(变化率
12、大于0)的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是方程的根。(满足方程)(I)求的通项公式;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II)求数列的前项和. (求和之前通项 再看通项是什么类型决定用什么求和方法)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错位相减法(两次位置与赋值)3解题过程:【解析】:(I)方程的两根为2,3,由题意得,设数列的公差为 d,,则,故d=,从而,所以的通项公式为: 6 分()设求数列的前项和为Sn,由()知,令则两式相减得 所以 12分7【2016高考新课标1文数】(本题满分12分)已知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数列满足,.(I)求的通项公式;(II)求的前n项和.1读题即对应: 已知是
13、公差为3(变化率确定)的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数列满足,. (由1知2,由2知3,找到规律,就这样进行下去,)(I)求的通项公式;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II)求的前n项和(求和之前通项 再看通项是什么类型决定用什么求和方法).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等比数列求和3解题过程:解:(I)由已知,得得,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 (II)由(I)和 ,得,因此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记的前项和为,则8.【2016高考新课标2文数】等差数列中,.()求的通项公式;() 设,求数列的前10项和,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0,=2.1读题
14、即对应: 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中,.(等量关系)()求的通项公式;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 设,求数列的前10项和,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0,=2.(求和之前通项 再看通项是什么类型决定用什么求和方法)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看到想分类,从头到尾找临界(由1知2,由2知3,找到规律,就这样进行下去,)3解题过程:试题解析:()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有,解得,所以的通项公式为.()由()知,当1,2,3时,;当4,5时,;当6,7,8时,;当9,10时,所以数列的前10项和为.三.等比数列(一)知识梳理等比数列本质特征是“指数运算”和“q的均匀变化”1.
15、本质:指数运算和均匀变化(只能进行乘除运算)2.通项公式:迭代法:由1知2,由2知3,由3,知4,找规律,就这样进行下去n1个q相乘可见,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的公比q的指数是一个等差数列,是均匀变化的,所以性质同等差数列相差几项就相差几个q若m+n=s+t,则3.前n项和前等差后等比=+an 两边同乗公比q,得到q= +an+两式相减,得到由于q为底数,所以,此时,补充q1的情况,由此衍生出一类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二)高考试题文科部分1.(2013年新课标1卷文科)(6)设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A) (B) (C) (D)1读题即对应: 设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指
16、数运算和均匀变化)的前项和为,则( )(寻求等量关系)(A) (B) (C) (D)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对照两式可知选D 2(2015年新课标卷,文9) 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则( ) 1读题即对应: 已知等比数列(指数运算和均匀变化)满足,(角标相同,项数相同,则积相同)则( )(求值)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所以 ,故 ,选C.考点:等比数列.3(2012年新课标卷) (14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3S2=0,则公比q=_1读题即对应:等比数列an(指数运算和均匀变化)的前n项和为Sn,若S3+3S2=0,(和
17、转化为项)则公比q=_(求值)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方法一:方法二:显然公比,设首项为,则由,得,即,即,即,所以,解得.3(2015年新课标1卷文科) 13、数列中为的前n项和,若,则 .1读题即对应:数列(由1知2,由2知3,找规律)中(等比数列 指数运算和均匀变化)为的前n项和,若,(前n项和公式)则 .(求值)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解析】试题分析:,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6.4.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满足,.(I)求;(II)求的通项公式.1读题即对应: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由1知2,由2知3,找规律)满足,(首项)
18、.(等量关系)(I)求;(求值)(II)求的通项公式.(消元换元)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3解题过程【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 .5分()由得.因为的各项都为正数,所以,等比数列 指数运算和均匀变化故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因此. .12分5. (2014年新课标1卷文科)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是递增的等差数列,是方程的根。(I)求的通项公式;(II)求数列的前项和.1读题即对应: 已知是递增(变化率大于0)的等差数列(一次函数和均匀变化),是方程的根。(满足方程)(I)求的通项公式;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II)求数列的前项和. (求和之前通项 再看通项是什么类型决定用什么求和方法)2解题即流程:()求值-解方程-等量关系()错位相减法(两次位置与赋值)3解题过程:【解析】:(I)方程的两根为2,3,由题意得,设数列的公差为 d,,则,故d=,从而,所以的通项公式为: ()设求数列的前项和为Sn,由()知,令则两式相减得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