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3月网课测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胴体(tn) 漂洗(pio) 供认(n) 蜚声中外(fi)B. 摭拾(zh ) 牌坊(fn) 生肖(xio ) 呼天抢地(qin)C. 应届(yn) 龃龉(y) 木讷(n ) 前倨后恭(j)D. 霰弹(xin) 湍急(tun) 夹袄(ji ) 徇私枉法(x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知道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和构成来辨析字音正误。A 项,“胴体”的“胴”
2、应读(dn);B 项,“呼天抢地”的“抢”应读(qin);C 项,“木讷”的“讷”应读(n)。故选D。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傅斯年不低调,不谦虚,不设城府,不留退路,不攻于心计,不屑于安排,他更像一位敢怒敢言的西方斗士,而不像彬彬有礼的东方学者。B. 这件作品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画上长长短短的题跋,表达了吴昌硕对于诗意、绘画的理解,像是一部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迷你小说”。C. 辩论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奇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 ,令对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D. 夸夸其谈、好大喜功历来为国人所不耻,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今天,如果
3、一个领导干部还满嘴“假大空”,老百姓怎么可能信任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知道题干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结合字义和语境来分析字形正误。A 项,“攻于心计”应为“工于心计”,“工”意思是“长于,擅于”;C 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其”是代词,代对方;D 项,“不耻”应为“不齿”,“不齿”,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故选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谣言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不及时扑灭,会使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恐慌状态,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乃至引起社会动荡,也不是不可能的。B. 实
4、践表明,一个人即使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对自己心灵的养护,缺乏对自我的驾驭,那么不知在什么时候他也会跌跟头。C.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民享受其带来的便捷和自由,但并不需要知道对方究竟是谁,这也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D. 我们遵守的第一个诺言,就是对朋友的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和支持,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乃至引
5、起社会动荡,也不是不可能的”成分残缺,“对公众造成的创伤”怎么样,没说完就转到下一句话了。应去掉“的”字,说成“对公众造成创伤”,或“对公众造成很大创伤”。C项,“这也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逻辑混乱,滥用转折,“反过来”应删去。D项,句式杂糅,主动与被动杂糅,“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应为“感谢他们在我们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或“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获得一双坚强的羽翼”。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
6、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踩踏致死事故是可怕的,但也是可防可控的,因为说到底,这是“人”的问题,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地震与泥石流。B. 医院在
7、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C. 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如何作为。D. 农民工歌手的歌曲所展现的积极姿态,唤醒了更多相同命运的人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屈火花,传递了一种困难面前依然保留希望的正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应为“当即向患者家属道歉”。C项,句式杂糅。应为“但起主导作
8、用的还是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或“但关键在于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如何作为”。D项,动宾搭配不当。应为“点燃火花”。所以选A。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功的关键。B. 由首都劳模合唱团演唱的好样的蹿红网络,替代小苹果成为新晋神曲。好样的歌词朗朗上口,乐曲铿锵有力,弘扬了劳模精神,传递了正能量。C.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创造潜力,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从而使人类的创造潜力
9、得以发掘和展现。D. 华为总裁任正非尽管多次表示不想称霸,但是华为已经成了一家全球化的巨无霸,近日,遭遇了一些麻烦,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美国对华为的封锁也将升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常见的病句类型判断各项有无明显错误,然后通过语感或划分句子成分判断是否为正确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本题中,A项,“人心向背”表示两面,“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一面对两面,对应失当;C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成分残缺,“个性”后加“的
10、过程”;D项,语序不当,“尽管”移至“华为总裁”前。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
11、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还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乙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6.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是B.
12、 逼仄C. 打点D. 潇潇洒洒7.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B. 乙C. 丙【答案】6. A 7. C【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A项,“还是”,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文中说“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仗剑浩歌行路难”,“将进酒”和“行路难”表现出的都是“狂放”,“还是”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就是”。B项,“逼仄”,地方狭窄,句中是说书斋的狭窄,使用正确。C项,“打点”,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句中用“收拾
13、”意。D项,“潇潇洒洒”,人的举止自然大方。句中形容中国文人出游的状态,使用正确。故选A。【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考生应结合句间的关系辨析符号运用的正误。C项,“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访友”和“拜客”之间不能使用顿号,“访友”和“拜客”是并列的谓语,之间应该使用逗号。顿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只限于用在句中并列成分之间,顿号相当于连词“和”,即用顿号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和”字。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走到沙漠中间的一个沙丘上,那个阿拉伯人忽然坐下来,我才发现,太阳开始落
14、山了,我激动地坐在旁边,和他并肩一起,看着大红日一点点一寸寸地移向沙漠内部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了吧。(乙)细沙侵吞落日,落日投入沙漠的怀抱再次想起小王子曾经说过,悲伤的时候就来看日落,有一次他连续看了43次日落。如今,我带着满心的欢喜,看了一次日落,仅此一次,我想曾经发生在内心的阴霾和伤感从此涣然冰释,和这一次的落日一起,都被侵吞进沙漠了吧。就像我的名字,被镶嵌在细沙中,永远留在撒哈拉,虽然很快风沙就会将其掩盖,很快沙漠又会恢复原状,仿佛什么人都没来过,仿佛谁都没有看到的样子,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我的名字暗藏其中。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
15、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丙)沙漠中的旅行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喧嚣。8.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侵吞B. 涣然冰释C. 镶嵌D. 喧嚣9.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8. B 9. C【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B项,“涣然冰释”意为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语境说的是“阴霾和伤感”,属于对象不当,应改为 “烟消云散”;A项,“侵吞”,
16、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用武力吞并或占有(别国的领土),符合语境;C项,“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符合语境;D项,“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叫嚣,喧嚷,符合语境。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及常见误区,然后根据具体语境及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C项,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冒号,后面两句是对“奇异而刺激”的具体解释。故选C。10.下列对咏梅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比喻)B.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人入树来。(反问)C. 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
17、面。(拟人)D. 五更醒梦香封屋,千里怀人月在峰。(对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积累,如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排比等,作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A项,“繁如瑞雪压枝开”,这里把梅花盛开的样子比喻成瑞雪压满枝头,形象生动。B项,“反问”错误,诗人发出“幽香粉艳谁人见?”的疑问,由后一句“时有山禽入树来”可知,应该为“山禽”所见,自问自答是“设问”,而不是“反问”。C项,“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诗人把梅比作一个有漂亮胡须的美男子,雪花挂满面颊和胡须,尊称为“梅兄”,诗人采用拟人手法,
18、表达了对梅的喜爱之情。D项,“五更醒梦香封屋,千里怀人月在峰”中,“五更”对应“千里”,动宾结构的“醒梦”对应“怀人”,主谓结构的“香封屋”对应”“月在峰”,对应整齐,符合对偶规则。故选B。11.下列对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夸张)B.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对偶)C.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比喻)D.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设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
19、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此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选项中所给出的修辞手法,仔细判断修辞手法的特点。选项C,“清蝉得意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清蝉的鸣叫形象的人物化,体现了蝉鸣的得意,因此也衬托出作者的失意。故答案选C。1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相关习题。 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面对题许道宁画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
20、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
21、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
22、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能看到远
23、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误,“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B. 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C.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D.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注定【
24、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鸡豚狗彘之畜”意思是“鸡鸭猪狗繁殖饲养”,“畜”应是动词,繁殖饲养。故选B。15.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赂者以赂者丧B. 足以极视听之娱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 举以予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以
25、”的用法,然后根据“以”在句中的位置和“以”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是介词,因为;A项,“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以”是介词,因为;B项,“足以极视听之娱”的“以”是连词,表目的,来;C项,“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的“以”是介词,用;D项,“举以予人”的“以”是连词,表目的,来。故选A。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思厥先祖父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秋毫不敢有所近列坐其次 养生丧死无憾 可谓智力孤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
26、,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词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祖父”古义是祖辈和父辈,今义是父亲的父亲;“故事”古义是旧例,今义是真实或虚构的事情;“其次”,古义指曲水旁边、水边,今义:指次第较后;“智力”古义指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个均为古今异义词。“应答”古今都指回答;“秋毫”古今都指微小的事物;“无憾”古今都指没有遗憾;“即日”古今都指当天。故选C。17.下列加点词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 群贤毕至/君安与项伯有故C. 死生亦大矣/素善留候张良D. 王无罪
27、岁/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首先识别词语本来的词性,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B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贤”意为“贤能的人”,“故”意为“旧交情”;A项,“目”是名词做动词,使眼色,“手”,名词做状语,亲自;C项,“大”是形容词做名词,大事,“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D项,“罪”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生”,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故选B。1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
28、为刀俎,我为鱼肉A. 此亡秦之续耳B. 此天子气也C. 死生亦大矣D. 吾属今为之虏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先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然后根据特殊句式的标志进行判断。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以及状语后置。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判断句,“为”意思是“是”;ABC三项都是判断句,“此亡秦之续耳”标志是“此耳”,“此天子气也”的标志是“此也”,“死生亦大矣”的标志是“亦矣”;D项,“吾属今为之虏矣”是被动句,“为”,被。故选D。19.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国
29、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论说文,借战国的历史来表明他的政治 见解,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B.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写史的先河,为我国“二十四史”的首部。鸿门宴是史记的经典篇目之一,讲述的是楚汉争霸的一段重要历史。C. 孟子,战国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和论语一样,也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论述了孟子关于“王道”的政治主张。D. 兰亭集序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文章立意高远,文笔洗练,是一 篇书法文采双绝的散文,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记录聚会,赠送给与会的诸位贤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
30、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课内学习、课外积累辨析正误。D项,“兰亭集序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错误,王羲之是东晋人,文章是书序。故选D。阅读下列一篇文言文,完成各题。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
31、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大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大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
32、忠邪?”说叱之曰: “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注对仗:当廷奏事。:从前。承乏:充任(谦辞)。戬:高戬,时任司礼丞。台衡:指宰相。20.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B. 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C. 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D. 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21. 下列各组
33、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以为雍州长史/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B. 户口逃亡且尽/臣死且不避C. 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臣之罪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B. 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C. 凤阁舍人宋璟勉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D. 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愿加害元忠。【
34、答案】20. D 21. C 22. D【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张易之奴暴乱都市”意思是“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暴乱”意思是“胡作非为”“扰乱行暴”;B项,“朕欲别除一官”意思是“我想另外授予他一个官职”,“除”意思是“授予官职”;C项,“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意思是“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闲”是动词,“熟习”。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
35、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第一个“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让担任”,第二个“以为”意思是“认为”;B项,第一个“且”意思是“将要”,第二个“且”意思是“尚且”;D项,第一个“也”表判断,第二个“也”表句中停顿;C项,两个“乃”都是“竟然”的意思。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张说参与了对魏元忠的陷害”错误,从文中来看,张说没有参与对魏忠元的陷害。故选D。【点睛】虚词的辨析方
36、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起初,左台大夫、同
37、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魏元忠回答说:“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量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魏元忠又曾经当面
38、上皇上奏说:“我从在先帝那里蒙受厚恩以来,到现在充任宰相,未能竭尽忠心死于职守,让小人在您身边,这是我的罪过啊!”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在太后面前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廷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提供诬陷魏元忠的伪证。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
39、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怎么也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张昌宗在旁边逼促张说,让它快点说。张说说:“陛下您看到了,在您面前尚且如此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今天在陛下和众臣面前,不敢不如实回答。我真的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这样的话,是张昌宗逼迫我做伪证罢了。况且我难道不知道今天阿附魏昌宗立刻可以做宰相,阿附魏元忠立即遭受灭族之罪?但我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
40、啊!”几天后,再提审张说,张说不改变供词。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甲】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41、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乙】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2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42、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小大之辩也 辩:同“辨”,分别B.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劝说C. 圣人无名 无:不要D.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夭:摧折2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汤之问棘也是已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中于机辟,死于罔罟C.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 渔父莞尔而笑D.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2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B. 本篇所叙述的几个故事,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
43、学鸠的故事,其实都是从反面说明他们的不逍遥,因为他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C. 宋荣子能置世人的毁誉与诽谤于度外,列子能御风而行,庄子认为他们已达到了一种逍遥的境界,即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状态。D. 惠子用“大树樗”的事例,是为了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争锋相对用“大树”的言论,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答案】23. B 24. D 25. C【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
44、项,“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意思是“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劝”与后句中“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沮”的意思相对,根据语境应是“勉励”的意思,“劝”,勉励。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第一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是介词,在;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但是,第二个“而”是
45、连词,表修饰,不译;D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庄子认为他们已达到了一种逍遥的境界”错误,据原文“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可知,庄子认为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他们都还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故选C。【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
46、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甲)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
47、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
48、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 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 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乙)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
49、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 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嫠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 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孝敬父母B. 数罟不入洿池 数
50、:细密C. 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负D. 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申之以孝悌之义”意思是“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孝悌”意思是敬爱父母和兄长,“悌”,敬爱兄长。故选A。27.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自余为僇人C. 河东凶亦然D. 宋荣子犹然笑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
51、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 项,“颁”同“斑”,斑白;B 项,“僇”同“戮”,罪;D项,“犹”同“繇”,喜笑的样子;C项,“河东凶亦然”意思是“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没有通假字。故选C。28.与例句中加横线“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A.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
52、音辨人D.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例句中加横线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之”的用法,然后根据“之”在句中的位置和“之”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B项和例句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D 项,代词,“它”。故选B。29.下列各句中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非我也,岁也。D. 树之以桑。【答案】B【解析】【详解】试
53、卷分析:例句“无乃尔是过与”是宾语前置句。“是”是提宾的标志。本题B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宾语前置句。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状语后置句。C“非我也,岁也”是判断句。D“树之以桑”属于状语后置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0.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沛公欲王关中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齐彭殇为妄作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
54、,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考生要先明确加点字本来的词性,然后结合该词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少长”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年少年长的人;“沛公欲王关中”中“王”为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为意动用法,“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中“美”意思是“认为美”“以为美”,“齐彭殇为妄作”中“齐”意思是“把看作相等”。“所以游目骋怀”中“游”为使动用法,使游。“足以极视听之娱”中“极”为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故选A项。31.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
55、出嫁后回娘家省亲;“吾妻来归”,“归”旧指女子出嫁。B.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男子三十岁。D.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56、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C项,“束发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误,“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故选C。3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先秦儒家著作中常指古代贤人。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读:句子末尾的停顿。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D.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古代皇帝的自称。【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
57、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是“读”。“句读”在文中泛指文字的诵读。C项,句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D项,朕,我。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故选A。3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从而师之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望西山,始指异之D.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
58、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分析词语本来的词性,然后看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担当的成分,以此辨明活用类型。ABC项,都是意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以为师”“以为耻”“以为异(对感到奇异)”;D项,为使动用法,使弯曲。故选D。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古之学者必有师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针
59、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A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B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具有一定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D项,“泣涕”,古义,眼泪,今义, 眼泪和鼻涕。C项,“须臾”古今都指片刻。故选C。3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而今安在哉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恐年岁之不吾与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特点,然后分析所给选项,选出答案。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
60、断句、省略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ABC项为宾语前置句,“安在”为“在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不吾与”为“不与吾”;D 项,为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故选D。3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比弟子贤能。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刚出生时跟别人没有不同,善于借助外物罢了。C.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就把秋天作为婚期。D.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劣马连走十天,它的功夫在于不停止。【答案】C【解
61、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A 项,“不必”,不一定,句意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B 项,“生”同“性”,天赋、资质,句意为“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 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 项,“功”,成功,句意为“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功来源于走个不停”。故选C。37.下列对各篇课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离骚一诗中,诗人以江离、芷草、秋兰等为饰物,表明
62、自己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B. 劝学第二段运用比喻手法,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阐明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C. 师说第二段中,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充分体现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D. 氓一诗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四句暗示女子的过错:私奔而婚,终被抛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内容概括、技巧分析、情感品味。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浏览选项,把握每个选项考查的方向,再有针对性进行分析。A项,“表明自己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错误,应是以香花香草喻指自己的高洁品质和优秀才能。C项,“充分体现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错误,提及“
6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主要是与士大夫之族形成鲜明对比,批评了“师道之不传”的社会现实,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D项,“暗示女子的过错:私奔而婚,终被抛弃”错误,这四句指出婚变不是女人的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64、。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
65、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
66、删改)【注】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廪廪:犹庶几,渐进。乡改:更改历法。正服:更改服色。3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先:做榜样B.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靡:倒下C. 以离寒暑之数 离:遭遇D. 德厚侔天地 侔:比得上3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 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 专务以德化民 不赂者以赂者丧D. 善人之治国百年 邻之厚,君之薄也40.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帝
67、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B. 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C. 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D. 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答案】38. B 39. D 40. D【解析】3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68、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意思是“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靡”意思是“没有,不”。故选B。【3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D 项,两个“之”都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第一个“与”,介词,和,第二个“与”,动词,结交。B项,第一个“乃”,于是,就,第二个“乃”,才。C 项,第一个“以”,介
69、词,用,第二个“以”,介词,因为。故选D。【4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错误,倒数第二段说的是“靡不获福焉”,意思是“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故选D。【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
70、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 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
71、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 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 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
72、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留下遗诏:“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分悲哀呢!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我认为很不可取。况且我生前没有什么德行
73、,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哭吊, 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我有幸得以保护宗庙, 凭着我这渺小之身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依靠的是天地的神灵,社稷的福气,才使得国内安宁,没有战乱。我不聪敏,时常担心行为有过错,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羞辱;岁月长久了,总是担心不能维持始终。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诏给御史:“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了
74、关卡桥梁,处处畅通无阻,边远地区也是一样;废除了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赏赐老人,收养抚恤少无父母和老而无子的贫苦人,以此来养育天下众生;他杜绝各种嗜好,不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求一己之私利;处治罪犯不株连家属,不诛罚无罪之人。废除宫刑,放出后宫美人,对使人断绝后代的事看得很重。我不聪敏,不能认识孝文皇帝的一切。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他的功德显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广施,遍及四海,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太史公说: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 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这话真是千真万确!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经历了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 (孝文帝)已逐渐走向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