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250KB ,
资源ID:1451749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17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范围。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

2、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思想主张 【解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二者之间是统一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体现了儒家的仁和仁政思想,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法家思想,仁政并没有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2“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 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

3、即可任用 C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 D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征辟制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可知不是皇帝亲自考察选拔人才,而是由地方官员推荐,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可知在汉朝官员产生的过程要受到皇帝或者是地方官员的考核,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可知在汉朝官员产生的过程要受到皇帝或者是地方官员的考核,因此在选官的过程中收到皇帝和地方官员个人主观色彩

4、的影响,故C项正确;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题干材料并没有标明征辟的标准时什么,故D项错误。【答案】C3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这表明古代统治者() A主张清廉惠民政治 B希望恢复商周时代的法制 C企盼统治长治久安 D追求廉政忠君的政治理想4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755%229%16%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0年)6

5、14%358%28%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348%584%68%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人口增长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是从西汉到北宋,而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的说法不能全面概括表格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没有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影响人口的变动,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的时间从西汉至北宋,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而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6、人口逐渐增加,结合所学,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D项正确。【答案】D5“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 【解析】区域特点的商帮的形成是在明清之际,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可知是要求

7、工匠必须掌握一项专门的技艺,并没有强调瓷业分工细致的原因,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可知瓷业习俗助推了制瓷的工艺水平,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强调瓷业习俗与新工艺的发明,而且题干材料只说明瓷业习俗与制瓷工艺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6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

8、,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A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850至1870年可知中国传统手工业并没有消失,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以及题干材料的时间是1850至1870可知近代中国的外貌格局并未发生变化,而且材料只能表明进口商品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近代中国外貌格局的变化,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中“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

9、。”可知近代中国进口的棉布比例增加,由此可见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是1850至1870年可知此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没有出现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7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 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 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

10、】依据题干材料“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知肯定了农民的爱国主义,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知学者既看到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也看到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知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不是清政府的作用,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

11、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可知并没有忽视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8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依据材料“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

12、中国共产党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是成为一个学术问题,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者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结合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服务于中国,故D项错误。【答案】C9下面是不同时期人

13、们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今天在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中国战后参与了世界格局的重建,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取得如此巨大胜利,延续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A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D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解析】“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能全面概括三则材料的评价,故A项正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只能体现第二种评价,不能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

14、;“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只能体现第一种评价,概括不全面,故C项错误;“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只能体现第三种评价,概括不全面,故D项错误。【答案】A10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A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 B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国初期经济建设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

15、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可以看出农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是工业总产值递增高于农业总产值,符合建国初期中国向苏联学习的模式,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可以判断不符合浮夸风时期的时代特征,故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在21世纪初期,很明显不符合建国初期某一时期,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可以看出工农比重还比较协调,故D项错误。【答案】A11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

16、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松访华”。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外交形势受到冷战影响 B美国政府决策效率低下 C力推中美关系全面和解 D外交困境并未实现突破【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外交关系受到了冷战的影响,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这表明当时中国”可以看出和美国无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显然是表明中国对华盛顿的现行政策表示不悦,故C项错

17、误;依据题干材料“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松访华”。可以看出外交困境有所突破,故D项错误。【答案】A12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的时间1985年,可以看出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崩溃,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

18、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不能看出企业经营管理的混乱,故D项错误。【答案】C13“截至2009年10月,两岸贸易额累计达16万亿美元;大陆有关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9万多个,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累计超过588亿美元。大陆企业自2009年开始对台投资以来,项目约180个,金额近10亿美元。”这体现出() A“一国两制”理论有新发展 B“九二共识”原则得到国共两党

19、认可 C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 D“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最终结局【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解析】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强调台湾和大陆的贸易来往,并没有强调九二共识,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主要强调的是大陆和台湾贸易额的增长,体现了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的加深,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两岸的统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经济贸易往来,故D项错误。【答案】C14“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材料说明() A古希腊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

20、先河 B小国寡民的政体不适合古希腊 C古希腊文明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D古希腊城邦民主值得各国学习【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强调”,可以看出古希腊为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还有艺术、文学、哲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古希腊文明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并没有强调小国寡民的政体是否适合希腊,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可以看出古希腊对后世的影响较大,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值得后世学习的不仅有城邦民主,还

21、有古希腊的艺术、文学、哲学,故D项错误。【答案】C15罗马帝国时期,公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这表明罗马法() A维护罗马民主政治 B注重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调整 C意在实现人人平等 D重在协调公民和臣民间的关系【考点】罗马法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罗马帝国时期,”可以看出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而不是维护罗马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可以看出罗马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罗马帝国时期,公

22、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可以看出罗马法的发展,但最终目的还是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并不是真正的实现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疆土的扩大,公民法已经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为了更好的维系帝国统治,才制定了万民法,公民和臣民的差别逐渐消失,故D项错误。【答案】B16有学者曾指出: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说明() A意大利复古希腊古典文化 B现世追求借助人文主义 C中世纪枷锁有待古人解开 D意大利文化中

23、缺少智慧【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可以说明意大利人需要追求的现实世界中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并不是要复兴古希腊的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只是一个工具,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可以看出意大利人要借助古希腊文化区追求现实幸福的生活,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枷锁已经解开,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

24、“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可以看出意大利保留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故D项错误。【答案】B17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这说明() A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B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C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段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总产值的增长加速,并没有强调资本原始

25、积累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能表明工场手工业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迅速增长,故D项正确。【答案】D18列宁曾说:“巴黎公社最终结束了这一资产阶级改革的发展过程,只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英勇,共和制这种最明显地表现出阶级关系的国家组织形式才得以巩固起来。”这表明() A工人斗争推动了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B法国共和观念孕育于无产阶级革命中 C巴黎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制度建立19德意志第二帝国

26、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可知题干材料并没有强调联邦议会的立法权,而是强调其与西方上院的不同,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不是议会,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

27、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可以看出联邦议会对皇帝的制约,但不能说明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可以看出德国具备资产阶级民主制衡的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20右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的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流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外利益分配不均 C新科技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D美德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考点】

2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依据饼状图可以看出此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中所占据的比例,不能看出此时与商品输出的比例,不能得出结论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流,故A项错误;依据饼状图可以看出此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中所占据的比例分配严重不均,故B项正确;饼状图只能体现资本输出不能看出新科技成果的充分运用,故C项错误;在饼状图中英国资本输出的比例最高,不能看出德国和美国已经超越英国,故D项错误。【答案】B21复旦大学历史学家姜义华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旧俄国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其意在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专制特色

29、B旧俄国宗法传统在苏联得到推崇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合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革命结果的彻底失败【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旧俄国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留了俄国长期统治的专制色彩,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只能体现旧俄国宗法传统对苏联的影响,但不能看出苏联的推崇,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战争时期巩固政权的需要,不适合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时代的需要和产物,但不能表明无产阶级革命结果的彻底失败,故D项错误。【答案

30、】A22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 A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 D总统选举程序混乱【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的时间是1932年,可知此时美国还没有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时间1932年可知此时还没有推行罗斯福新政,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人渴望走出危机的困境,”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不能体现总

31、统的选举程序,故D项错误。【答案】C23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1947年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出发点是() A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尽快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 C维护美国经济利益 D使欧洲服从于美国的意志【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可知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加强美国资

32、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可以看出美国马歇尔计划是利用西欧稳定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是服务于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出发点是维护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而不是简单的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可以看出美国援助欧洲是为了自己称霸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不是

33、要控制西欧,故D项错误。【答案】A24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B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D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可以看出美国解决世界问题的方式从使用蛮力变为劝说,体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被削弱,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

34、料“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不能看出世界多极化力量对美国强权的反抗,故B项错误;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的军事大国,其优势受到冲击,但不能说明其优势逐渐丧失,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解决国际问题方式变化,不能体现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故D项错误。【答案】A25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反映出莫言的文学作品() A注重发掘人类情感 B打乱时空顺序作为创作手法

35、 C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D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知是将魔幻与现实相结合,不能体现发掘人类情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并不能体现打乱时空与顺序,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并不是剖析社会生活本质,而是将幻想与现实结合,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可知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故D项正确。【答案】

36、D 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0分。其中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38分;第29题第32题为选考题,每小题12分,考生可根据要求选做其中一道,共12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包括对被统治者的欺骗技巧是否高明以及是否采用

37、斩草除根式的残暴镇压等。强者、掌权者的主观欲望与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决定了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结果。 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材料二 摘编自姚爱芳中西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比较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对东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解。(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推行“三权分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的趋势。(6分)【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雅典民主政治(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先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是奴隶制基础

38、上的民主制。依据材料一中“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包括对被统治者的欺骗技巧是否高明以及是否采用斩草除根式的残暴镇压等。强者、掌权者的主观欲望与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决定了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结果。”可以总结东西方产生政治差异的原因可以理解为统治者主观意愿和的政治利益的体现,从具体上看是东西方统治手段的区别。(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中“三权分立下.人民当家做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可以总结出为什么中国不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因,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而三权分立却不能实现人民当家

39、做主,因此中国不采取三权分立;第二小问趋势,依据材料一中“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以及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关系在今天表现在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逐渐的走向民主,逐渐的由人治走向法治。【答案】(1)制度:先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制。(2分)理解:作者认为东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原因主要是统治者主观意愿和的政治利益的体现,从具体上看是东西方统治手段的区别。(4分) (2)原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这就决定了权利来自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

40、体现,他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最高国家权利,并且受人民的监督;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一种瓜分和调整,它所制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分) 趋势: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不像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那样是为了获得海外财富,仅仅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即向海外番夷之国宣扬大明朝的恩威和迫其称臣纳贡。此外,也顺便猎取一些异国他乡的珍稀之物供宫廷享用。这种规模浩大的航海活动不仅不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在1424

41、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 材料二 15世纪由中国人率先开启的海外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活动,不久以后就被后来居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主宰,拉开了一个全新历史时代的帷幕!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随着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线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于是,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就导致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的来临。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

42、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从而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航海时代明朝政府进行海外探险的背景。(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明代海外探险(2)古代中国的经济明代海外探险;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仅仅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即向海外番夷之国宣扬大明朝的恩威和迫其称臣纳贡。此外,也顺便猎取一些异国他乡的珍稀之物供宫廷享用。这种规模浩大的航海活动不

43、仅不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在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可以看出明朝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发达,明朝封建经济发达,官方海外贸易业比较发达,结合时间“明朝”也可以发现此时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依据材料一中“在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以及材料二中“15世纪由中国人率先开启的海外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活动,不久以后就被后来居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主宰,拉开了一个全新历史时代的帷幕!”可以看出中国逐步趋于保守,继续在传统的农业文明道路上发展,而西方则继续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材料二中

44、“于是,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就导致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的来临。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从而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可以看出西欧诸国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并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在给东方带去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其工业文明的进程,从而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答案】(1)背景:专制主义强化,统治稳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官方海外贸易的发达;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6分) (2)理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逐步趋于保守,继续在传统的农业文明道路上

45、前行,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欧诸国则发现并征服了古老文明国家,在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主导了全球化,推动贫穷落后的欧洲国家走上了发达的工业文明之路,人类文明的中心由东方转向西欧。(6分,运用文明史观,能够指出东方文明的差异以及发展方向及文明中心的转移,言之有理即可)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后增设了“计划部”,列为各处室之首,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

46、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二 胡佛水坝在1931年3月动工,1935年水坝提早两年完工。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人工湖米德湖,它不仅景色优美,成为美国人游艇、滑水、钓鱼、露

47、营渡假圣地,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胡佛水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及影响。(8分)【考点】(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

48、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可以看出政府进行了全面规划,同时将发展经济与备战相结合;依据材料二中“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可以看出要以重工业为基础,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依据材料二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看出计划未能完成。(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一中“193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背景: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依据材料二中“胡佛水坝在1931年3月动工,1935年水坝提早两年完工。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

49、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可以总结美国的背景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工人失业现象严重;罗斯福新政的推行。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中“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工业进一步发展;某种程度上改变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

50、争奠定物质基础。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析对美国的影响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率的上升,为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发良好的环境,而且为罗斯福所沿用。【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全面规划;发展经济与备战结合;以重工业为基础多种经济行业共同发展;计划未能完全实现。(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在形式上完成国家的统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2分)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工人失业现象严重;罗斯福新政的推行。(2分) 影响:中国:中国近代工业进一步发展;某种程度上改变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51、2分) 美国:这种以工代赈的政策后来被罗斯福继承和发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率的上升,为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发良好的环境。(2分)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42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主持变法。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 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制奠定了基础。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

52、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在魏国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尚志迈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背景及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变法的影响。(6分)【考点】李悝变法【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分析即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对魏国的

53、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可以看出措施全面;依据材料中“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制奠定了基础。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可以看出李悝变法的又一特点是以立法的方式推行;依据材料中“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可以看出特点三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依据材料中“法经。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

54、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在魏国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可以看出李悝变法的影响是: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为其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典范。【答案】(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进行政治变革;激烈的兼并战争,使各诸侯国掀起改革浪潮;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士”阶层的兴起;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出现。(3分) 特点: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以立法的方式推行;内容较为全面。(3分)(2)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典

55、范;确立了小农经济,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增强了诸侯国竞争意识,为其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典范。(6分,答出三点即可)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希望并且相信袁世凯能成为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新式独裁者”,因此积极挺袁。但是,历史证明袁其实也是“旧式独裁”,梁启超在袁世凯之解剖-文中对袁盖棺定论:“袁氏诚不失为一大人物,然只能谓之中世纪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决非在十九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 中国社会并没有为“新式独裁”提供理想的条件。所以胡适在答丁在君先生论民主与独裁中呼吁人民警惕“今日提倡独裁的危险”,并坚定地说道:“我可以断断地预言:中国今日若真走

56、上独裁的政治,所得的决不会是新式的独裁,而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 雷颐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大论战反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论断。(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胡适的观点。(6分)【考点】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解析】(1)依据材料“梁启超在袁世凯之解剖-文中对袁盖棺定论:“袁氏诚不失为一大人物,然只能谓之中世纪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决非在十九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论断是封建专制主义者,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其影响论证观点即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却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57、没实现真正的民主宪政。(2)依据材料“所以胡适在答丁在君先生论民主与独裁中呼吁人民警惕“今日提倡独裁的危险”,并坚定地说道:“我可以断断地预言:中国今日若真走上独裁的政治,所得的决不会是新式的独裁,而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可以看出胡适的观点是认为在中国不能实现新式的独裁是有依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观点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中国传统封建君主专制和礼教根深蒂固,对西方民主政治观念知之不多;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状况,缺乏独立和稳定的政治环境;辛亥革命后封建军阀的帝王思想甚为严重;所以,胡适的观点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答案】(1)论断:袁世凯仍然是封建专制主义者。(2分)说明:辛亥革命

58、推翻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形式上的共和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袁世凯复辟帝制,使民主、宪政难以真正实现。(4分) (2)分析:胡适认为在中国不能实现新式的独裁是有依据的,中国传统封建君主专制和礼教根深蒂固,对西方民主政治观念知之不多;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状况,缺乏独立和稳定的政治环境;辛亥革命后封建军阀的帝王思想甚为严重;所以,胡适的观点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6分)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

59、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

60、了世界和平。 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6分)【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可以看出时间是1914年,即一战爆发,直接导火索就是萨拉热窝事件爆发。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

61、世界大战的社会背景分析原因即可,即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统,为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激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2)依据材料二中“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以及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进行归纳即可,原因可以总结为: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利益链组建形成;世界多极力量的不断发展,对世界霸权起到了牵制作用;战后,联合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国家之间的矛盾

62、;两极格局的对峙和隐忍利于世界的稳定。【答案】(1)原因: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统,为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激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分析:二战中的残酷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战后,联合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国家之间的矛盾;两极格局的对峙和隐忍利于世界的稳定;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利益链组建形成;世界多极力量的不断发展,对世界霸权起到了牵制作用。(6分)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学界,钱穆

63、是一个传奇,他中学都没毕业,从18岁开始在乡间执教小学与中学18年,其间勤学苦读,著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先秦诸子系年等文史著作,解决了当时聚讼纷纭的一些学案,令史学家顾颉刚大为欣赏,推荐他至北京燕京大学任教。自1930年起,钱穆先后任教于燕京、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等校,作育英才无数。当时学界将之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 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

64、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南国都市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的学术造诣如此之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穆能成为一代史学大师留给后人的启示。(6分)【考点】钱穆【解析】(1)依据材料中“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以看出钱穆深受儒家影响,当然

65、还有其苦学研读并勇于突破,自成一家,勇于创新等;结合所学知识经济重心的难以,可以总结经济重心南移后,文化重心随之南移,江南地区学术研究氛围浓厚。(2)依据材料中“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可以看出:大学教授重在学问高下,不单靠一张文凭;依据材料中“在学界,钱穆是一个传奇,他中学都没毕业,从18岁开始在乡间执教小学与中学18年,其间勤学苦读,著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先秦诸子系年等文史著作,解决了当时聚讼纷纭的一些学案,令史学家顾颉刚大为欣赏,推荐他至北京燕京大学任教。”可以看出需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做出巨大成就;做学问需要有能够忍受世俗的诱惑的意志。【答案】(1)原因:受传统儒

66、家严谨治学影响;钱穆勤学苦读,潜心研究;敢于突破前辈权威的论断的限制,有创新精神;重学问而不重学历;经济重心南移后,文化重心随之南移,江南地区学术研究氛围浓厚。(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启示:大学教授重在学问高下,不单靠一张文凭;需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做出巨大成就;做学问需要有能够忍受世俗的诱惑的意志;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要坚持理想、坚持奋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

67、89101112答案BCDDCCBCAAA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BBDADBACAAD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0分。其中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38分;第29题第32题为选考题,每小题12分,考生可根据要求选做其中一道,共12分。)26(12分)(1)制度:先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制。(2分)理解:作者认为东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原因主要是统治者主观意愿和的政治利益的体现,从具体上看是东西方统治手段的区别。(4分

68、) (2)原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这就决定了权利来白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体现,他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最高国家权利,并且受人民的监督;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一种瓜分和调整,它所制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分) 趋势: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2分)27(12分)(1)背景:专制主义强化,统治稳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官方海外贸易的发达;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6分) (2)理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逐步趋于保守,继续在传统的农业文明道路上前

69、行,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欧诸国则发现并征服了古老文明国家,在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主导了全球化,推动贫穷落后的欧洲国家走上了发达的工业文明之路,人类文明的中心由东方转向西欧。(6分,运用文明史观,能够指出东方文明的差异以及发展方向及文明中心的转移,言之有理即可)28(14分)(1)特点:政府重视全面规划;发展经济与备战结合;以重工业为基础多种经济行业共同发展;计划未能完全实现。(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在形式上完成国家的统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2分)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工人失业现象严重;罗斯福新政的推行。(2分) 影响:中国:

70、中国近代工业进一步发展;某种程度上改变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2分) 美国:这种以工代赈的政策后来被罗斯福继承和发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率的上升,为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发良好的环境。(2分)29(12分)(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进行政治变革;激烈的兼并战争,使各诸侯国掀起改革浪潮;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士”阶层的兴起;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出现。(3分) 特点: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以立法的方式推行;内容较为全面。(3分)(2)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确立了小农经济,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增强了诸侯国竞争意识,为其

71、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典范。(6分,答出三点即可)30(12分)(1)论断:袁世凯仍然是封建专制主义者。(2分)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形式上的共和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袁世凯复辟帝制,使民主、宪政难以真正实现。(4分) (2)分析:胡适认为在中国不能实现新式的独裁是有依据的,中国传统封建君主专制和礼教根深蒂固,对西方民主政治观念知之不多;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状况,缺乏独立和稳定的政治环境;辛亥革命后封建军阀的帝王思想甚为严重;所以,胡适的观点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6分)31(12分)(1)原因: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

72、统,为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激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分析:二战中的残酷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战后,联合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国家之间的矛盾;两极格局的对峙和隐忍利于世界的稳定;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利益链组建形成;世界多极力量的不断发展,对世界霸权起到了牵制作用。(6分)32(12分)(1)原因:受传统儒家严谨治学影响;钱穆勤学苦读,潜心研究;敢于突破前辈权威的论断的限制,有创新精神;重学问而不重学历;经济重心南移后,文化重心随之南移,江南地区学术研究氛围浓厚。(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启示:大学教授重在学问高下,不单靠一张文凭;需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做出巨大成就;做学问需要有能够忍受世俗的诱惑的意志;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要坚持理想、坚持奋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