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烈面中学校高 2020 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本卷满分 100 分,时间:90 分钟完成)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4 小题,共 48 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指的是()A焚书坑儒代替百家争鸣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D察举制度代替世袭制度2、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A.礼乐制度日渐
2、受各诸侯的冲击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4、西周铜器铭文中常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旧职的记载,如辅师嫠簋铭文说:隹王九月既生霸甲寅,王才周康宫,即位,荣伯入佑辅师,王乎乍册尹册命嫠,曰:更乃祖考司辅,哉赐汝缁韨,素衡、銮,今余增乃命,赐汝玄衣
3、、黹纯、赤韨、朱衡、戈彤緌琱、旗五日,用事。”这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B.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C.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D.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5、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
4、权制度7、“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自秦代开始,“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A、皇权至上B皇权独尊C君权神授D皇位世袭8、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刺史D太尉9、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禄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中央控制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汉代朝廷礼仪规
5、定混乱D刺史职权是皇帝意志的体现10、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1、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对应正确的是()A品行、学识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品行、学识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考试成绩品行、学识门第声望D门第声望品行、学识考试成绩12、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完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下列制度最符合其观点的是()A.汉代中朝制度B.唐代三省六部制C.
6、明代内阁制度D.清代军机处13、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1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利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权至上的后果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主专制被颠覆D.君主权力受到完全制约15、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
7、的基本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BCD1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君主专制得以加强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地方拥有适度权力1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A.容易形成极端专
8、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班级_姓名_装订线2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9、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唐朝中书省B宋朝政事堂C明朝都察院D清朝军机处18、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A.殿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19、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
9、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20、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对清代的边疆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是清朝贵族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深化B.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值得肯定C.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破坏了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融合D.“改土归流”破坏了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21、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
10、公正性C解释历史的客观性D修撰的政治性22、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BCD2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4、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
11、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二、材料分析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1、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
12、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2 分)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2 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和元朝在地方分别实行什么制度?(4 分);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2 分)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
13、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
14、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4 分)(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6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 分)(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4 分)3、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
15、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三“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 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 1912 年到 1925 年孙中山去世的 13年间,其间有 14 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 38 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 63 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6 分)(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