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39KB ,
资源ID:14509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0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3单元 古文(基础巩固卷).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3单元 古文(基础巩固卷).doc

1、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窈窕(yo)举酒属客(zh)嫠妇(l) 横槊赋诗(s)B虚诞(dn) 趣舍万殊(q)渔樵(qio) 倚歌而和(h)C癸丑(u) 流觞曲水(shn)激湍(tun) 游目骋怀(chn)D褒禅(bo) 夫夷以近(y)瑰怪(u) 所罕至焉(hn)解析:A项,“槊”应读“shu”;C项,“湍”应读“tun”;D项,“瑰”应读“u”。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期”,至、及;B项,“如”,往;D项,“怠”,懈怠。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

2、思相同的一项是()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肴核既尽,杯盘狼籍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BC D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排除即可。“白露”,文中的意思是“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节气名。“十一”,文中的意思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字11。“学者”,文中的意思是“学习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A4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与山僧饭讫而去解析:A.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B.名词用作动词,弄错。C.数

3、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答案:D二、阅读理解(4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隐为其表,逸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

4、,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谢安“于士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

5、都直指人生追求。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始于三国。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

6、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5“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解析:D项是“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答案:D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7、)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解析:B项,根据原文“或简朴或奢侈”可以看出都是人生追求。C项,应是自然感发心境,然后将情怀寄托于自然。D项,“完全否定”错,唐代是“以隐求仕”。答案:A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

8、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会的宽容。解析:C项,应是到唐代,自然山水被利用来“以隐求仕”。答案:C(二)课内文本阅读(18分)阅读文本,回答811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

9、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10、,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B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解析:D项,“叹”应为“感慨”。答案:D9下列

11、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3分)()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A BC D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

12、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解析:A项,“始”为“开始”“当初”之义,并非指慧褒是“第一个”在华山居住的人。答案:A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_(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文:_解析: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其”“随”“极”“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等词。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2)到了那

13、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三)课外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

14、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直好山乎直:只是B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 燕:安闲C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写:写作D其有壅而不闻者乎 壅:阻塞解析:C项,“写”的意思是“抒发”“排遣”的意思。答案:C13下列语

15、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3分)()其亦好观游眺望乎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不以德则民不化服其石幸在,其文信善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A BC D解析:是作者的推测,从后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不是作亭的目的。是“山”的功劳,而不是写“作亭”的。是治理的方法。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B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

16、游刃有余,令人叹服。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解析:作者在文中说“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是说观览的人往往会生发感慨,并没有说这是“仁”的体现。答案:C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译文:_(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译文:_(3)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译文:_解析: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焉

17、”,代词,指“山”。“夫”,发语词。“其”,表推测、估计的副词;“然”,这样。答案:(1)广博高大草木茂美,自然万物依附着它来生存,却不把它当做自己莫大功劳的,就是山。(2)遍察自身而没有什么值得忧患的,值得忧患的一定在整个天下,为天下忧患就是仁的表现。(3)建造亭子的用意,大概是这样吧?大概不是这样吧?参考译文:石门亭位于距青田县城若干里的地方,是县令朱君建造的。石门是山的名字,它是一座名山,古人都在山石上刻写下自己的观赏游览的感喟心得,把它留置在山里,那些刻写下字迹的山石处处可见。朱君来了以后建了亭子,把从古至今的石刻全搜集起来,将它们立在亭子里,并且把这一切写在信里,寄给他的外甥女婿我(

18、王安石),让我写一篇文章,记下他建造此亭的用意。之所以建造这座亭子,大概是因为它是一座好山吧?大概是因为它适于观赏游览放眼眺望吧?大概也是在这里能体察问询民间的疾病忧患吧?大概也是可以独自一人在这里休闲放松吧?大概是怜惜那些刻有字迹的山石没有防护保障,遭暴晒,字迹剥离,或者倒伏,甚至消损泯灭吧?人们对外物的喜好厌恶必定按照类别区分。广博高大草木茂美,自然万物依附着它来生存,却不把它当做自己莫大功劳的,就是山。爱好山,是仁的体现。离开城郊来到田野,攀上高处向远处眺望,从中一定会生发感慨的。尚书中不是记载吗:从荒原中发现谦恭。诗经里不是写到:驾着车辆出行远游,来排遣我的忧患。遍察自身而没有什么值得

19、忧患的,值得忧患的一定在整个天下,为天下忧患就是仁的表现。人不这样还敢自我舒适安逸吗?到了这种地步就是遇到深山幽谷的草民,与他们接触交谈,来访求他们的疾苦忧患,难道还会有阻塞、下情不明的情况吗?访求民众的疾苦忧患,也就是仁的体现。政事不分大小,不以德治民,民不会服从教化。民众服从教化,这样以后才可以没有诉讼。民众做不到没有诉讼,你能让他们休养生息、不惹是生非,优哉游哉嬉戏欢乐吗?自古至今的留名于人世的人,那些刻石幸而存在,那些刻文确实很好,这样一来,那些人的大名同刻石一道都会传扬下去并且永远不会朽没,成就了仁的名分却没有剥夺自己的意愿,也是仁的体现。建造亭子的用意,大概是这样吧?大概不是这样吧

20、?三、语言运用(12分)16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4分)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日前喜获丰收,然而由于销路不好,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分钱,所以他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短短几天韩洪刚60亩地里的20万公斤萝卜都有了着落,但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市民的不文明采摘行为,致使其他蔬菜遭了殃:韩洪刚套种在萝卜地里的70多亩红薯,被偷挖走了三四万斤,地边上种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这让他损失惨重。一些刚得到消息但一无所获的市民还发出了抱怨:报纸登了,拿着报纸来,但是这儿什么都没有,糊弄老百姓,他是一种炒作。

21、对此,韩洪刚既伤心又委屈。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点评新闻,首先要表明观点,切中要害。其次,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最后,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好表述的角度,这样才能做到新颖、独到。答案:市民素质低下;菜贱伤农;盲从导致集体道德丢失等。(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如:这个新闻事件折射出了部分市民素质低下。韩洪刚免费赠送萝卜实属好意,但一些人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好处的同时,顺手牵羊,偷挖别人的红薯,偷拔别人的蔬菜,就显

22、得不文明不道德了。这件事不仅暴露出一部分市民贪多务得、见了便宜就占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们提升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17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语意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_;_。答案:示例一: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堆篝火示例二:与其憎恶风雨,不如欣赏一道彩虹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此类题,要先分析原文的句式、表述的内容、前后句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再根据要求仿写句子。此外,还要注意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内容构成对比,句子之间内容要衔接。18阅读下面的材料,谈一谈你对材料涉及问题的看

23、法,不少于60字。(4分)近年来,各地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各地争为历史名人考证身世,出巨资修建名人故里等工程。历史名人的“出生”“葬地”以及“行游之地”等都可能成为某地争“故里之名”的充分理由。这样的争战此起彼伏,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再到曹雪芹、诸葛亮、李白故里之争,再到赵云故里之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最近,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甚至争夺起了西门庆的故里,西门庆仅仅是在小说中虚构的一个大淫贼,这也起了争议,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答:_答案:名人故里之争,其实是一种经济利益之争,少有科学的成分和学术的诚意,甚至缺乏道德上的斟酌。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争”,导致了大量伪文化的出现,甚至带来了价值取向上的混乱,此“争”当止。解析:抓住材料表现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出巨资”“让人匪夷所思”等,分析这种“争”的实质即可。四、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风物特色的同时,抒发了作者达观超然的情怀。这些作品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了这三篇课文,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就此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