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答案】D【解析】C项不确切,A、B各项仅反映了其中的一个方面。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欧风美雨的影响 社会变革的推动服饰质地的不同 服装款式的差异A BC D【答案】C【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社会原因”。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
2、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C报纸 D广播【答案】B【解析】“如同身历其境”的只能是电视和电影,但电视在1909年尚未发明。4下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景。能全面描述画面的选项是()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 BC D【答案】B【解析】民主科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口号。5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答案】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61920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
3、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在影剧院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C饭后阅读报刊D听到有人称呼他“先生”【答案】B【解析】歌女红牡丹摄制于1931年。7民国初年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B当时的婚姻自由已很普遍了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烦琐D大胆的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歌颂【答案】B【解析】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旧式婚礼情况新式婚礼情况1.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
4、(互问庚贴卜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材料二材料三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衣绿袜一概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旧式婚礼相比,新
5、式婚礼有何特点?【答案】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种文明婚礼出现的原因。其出现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答案】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受西方近代文明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度,革命派更是倡导婚姻自由。新一代知识分子,尤其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敢于身体力行,闯破封建牢笼。影响:进一步宣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一、选择题9“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鞋,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文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起步 B中西文化碰撞C民主思想传播 D儒家思想影响
6、【答案】D【解析】与“新国民”相关的现象,其原因显然不是儒家思想影响。10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了当时社会()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B中国女性开始摒弃落后的封建观念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答案】B【解析】解除婚约体现了中国女性逐渐摒弃封建观念,其它三项都不符合史实。11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被取缔B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平等、自由等
7、文明精神开始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倡导新礼仪。12(2010吉林)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这则材料反映出的民国时期婚姻的特点是()受西方婚俗的影响 主张恋爱、婚姻自由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主张男女平等ABCD【答案】D【解析】从题干所给的材料中,不能解读出“主张简化婚礼仪式”。13(2010济南)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
8、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你认为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面包夹肉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汉语受到严重冲击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材料不能体现出汉语受到严重冲击,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确定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
9、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
10、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答案】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答案】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答案】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