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金华十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以及安土重迁。下列各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罗马法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 农本商末的观念A B C D【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思想观念的比较,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析】罗马法的发展是罗马国家不断扩张的结果,是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推动力;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充分体现了欧洲人的扩张和冒险;农本商末的观念体现中国人重视农业
2、生产,讲究“中”、“和”以及安土重迁则是农业经济相对应的思想。符合题意,B项正确。 郑和下西洋与安土重迁的观念不符, 错误。【举一反三】本题属于排列组合选择题,且是四选三。做题时找出一个明显错误的小选项,进而很快能选出正确答案。如本题中郑和下西洋与安土重迁的观念不符,可直接排除,大大提高解题速度。2“民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尚书中就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的词句。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民主制度 材料中的“民主”即“民之主”材料含有古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治国理念A B C D【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考查学生正确获取
3、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析】“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这里的民主指的是人民之主,也即最高统治者。上天安排人间统治者体现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是君主专制,错误;材料中体现了人民被统治者的地位,错误。故本题选B。3某文献中记载,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该文献是( )A诗经 B尚书 C战国策 D楚辞【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材料中“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可判断该事件的时间应是在战国时期。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
4、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尚书是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的汇集;屈原是楚国人,楚辞中不可能有秦赵战争的记载。A、B、D三项错误;战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故本题选C。4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地方
5、行政,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解析】材料中的“楚巴、黔中郡”指的是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岭南地区指的是今天五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全境的百越地区。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5某同学这样讲述“洛阳纸贵”的典故:“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讲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B都城在长安而非洛阳C尚未发明雕版印刷术 D没有赋这一文学形式【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材料中的“刻版印刷”指的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
6、的雕版印刷,与题干中的时间“西晋”不相符合,故本题选C。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西晋的都城是洛阳,B项错误;汉代的文学形式是赋,D项错误。6史载:元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其中的“都省”应该是指( )A中书省 B行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元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元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总理全国政务,又称“都省”。都省直接管理“腹里”地区(河北、山西、山东)。其余地方设十个行省管理。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都省之下,分设十省管理地方,是分区统治,不是
7、直线统治。故本题选A。【易错警示】中书省和行省分别是元代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同时直接管理大都和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行省全称是行中书省,是中央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尽管行省长官权力很大,依然受中书省节制,通过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7清代的理藩院( )是专管西藏地区宗教事务的中央官署 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有利于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 由元朝的宣政院发展而来A B C D【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清代理藩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理藩院清代管理蒙古、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
8、为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清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理藩院并不专管西藏地区,与元朝宣政院并无直接联系,错误。8有人写了一幅悼念清朝晚期某重要官员的挽联:“幕府封疆,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该官员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左宗棠【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历史人物左宗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依据关键信息“幕府封疆”“湖湘”“闽浙”“沙漠”,结合选项中
9、四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可判断是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重大历史事件。“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分别指的是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收复新疆。故本题选D。9西塞罗认为:“我们区分好的和不好的法律只能凭自然标准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完全可以说,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自然标准是具体法律的基础 官员发布的政令就是法律法律是官员指导人民的重要依据 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A B C D
10、【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特点,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析】依据“我们区分好的和不好的法律只能凭自然标准”可判断正确;依据“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这样指导人民”可判断正确;“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可知官员发布的政令与法律是不同的,错误。故本题选D。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魏源及其海国图志,考查学生分析材
11、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海国图志中出现了诸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等新词语,这些词语集中反映了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和科技文明的特征,表明魏源已开始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A项正确。仅从这些词语无法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项错误;魏源主张仅学习西方科技,反对政治制度的变革,C、D项错误。11右图为民国时期的一幅广告,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B民族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C中国的无线电技术世界领先D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析】依据图片信息,无线电
12、制造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A项错误;民族工业的春天指的是一战时期,图片中没有相关的时间信息,B项错误;C项明显与中国近代科技水平不符;“永生无线电制造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D项正确。12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 B C D【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13、展;甲午战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维新变法运动日益高涨,开启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符合题意。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不仅仅属于甲午战争的影响,错误。故本题选B。13“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民报发刊词D敬告青年【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材料中的“国粹”指的是传统儒家思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体
14、现反对儒家思想的特点,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地主阶级,天演论的译者是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两者都没有明确的反对儒家思想;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没有批判儒家思想的内容。A、B、C三项错误。敬告青年的作者是陈独秀,明确批判儒家传统,宣扬民主科学。故本题选D。14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上述言论最早发表于( ) A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 B国民革命失败后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共民主革命道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与调动知识的能力。【
15、解析】由“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说明毛泽东主张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提出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故本题选B。15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情况( )A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有关B体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C加速自然经济瓦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D反映出当时美国已独霸中国市场【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注意题干中美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的
16、情况,抗战胜利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A项正确。抗战爆发后,上海很快沦陷,成为日本势力范围,B项错误;美货充斥中国市场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对中国市场的独霸,D项错误。16“唯有一种法律,就其本性而言,必须要有全体一致的同意,因为政治的结合乃是全世界上最自愿的行为。”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C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社会契约论【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契约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析】“唯有一种法律,就其本性而言,必须要有全体一致的同意”说的是社会公约。“政治
17、的结合乃是全世界上最自愿的行为”指的是政治的结合来自于人民自愿建立的契约。材料信息与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一致,故本题选D。17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思想领域,成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暴力革命理论的思想来源 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理论依据 法西斯实行种族灭绝的理论依据A B C D【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物种起源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早于物种起源的时间,马克思暴力革命理论与进化论无关,错误;物种起源
18、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表述正确。故本题选C。18下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简表,对此表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860年(%)1880年(%)1900年(%)联合王国(英国)199229185法国797868德意志(日耳曼各邦)4985132美国72147236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并赶超英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A B C D【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分析能力。【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变化可知,英国工业生产在
19、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在减少,表明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同时,法国的比重也在下降,而美德发展速度超过英法,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正确。德国所占的份额并没有超过英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在二战结束后。 错误。故本题选D。19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曾向首相建议:“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新兵器”首次应用于(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
20、能力。【解析】材料中“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应指的是坦克,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索姆河战役中人类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故本题选B。凡尔登战役中未使用坦克,阿拉曼战役与不列颠之战出现于二战中。B、C、D三项错误。20“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指( )A凡尔赛和约 B国联盟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非战公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在历史
21、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在此以前,西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一向主张,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主权国家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故本题选D。21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举
22、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考查学生对获取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析】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政府实行失业广泛的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具有最基本的经济物质保证,符合材料“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含义。B项正确。A、C、D三项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无关。22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通过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海战等数场战役完成的。依此观点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具有与瓜岛海战相似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柏林
23、战役【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瓜岛海战后,日本的实力被彻底摧垮,逐渐陷入被动防守的境地,是美日海战的转折点。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部分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采取全面战略防御。故本题选C。23布莱恩莱瓦克和爱德华缪尔在西方世界碰掩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这里所说的“殖民化”是指( )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C建
24、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可口可乐殖民”。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D项正确。二战后美国和欧洲是军事政治同盟的关系,欧洲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殖民关系,A、B、C三项错误。2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神舟5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 A B C D【答案】C【命题立意
25、】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是在1970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是在1967年;“神舟5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在2003年;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是在1973年。按时间排列为,故本题选C。25美国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中出现了“虫洞”“黑洞”“时间膨胀”“五维空间”等科学概念,让很多人大呼“烧脑”。下列与“时间膨胀”有关的理论是( ) A牛顿力学反映的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B广义相对论阐述的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C爱因斯坦在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创立的狭义相对论 D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尺度随着观察者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
26、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解析】时间膨胀是说时间并不是永远以人们感受到的现在的这种速度进行的,它也会发生变化。它一般是和速度有关的。速度越快,越接近于极限速度,时间就会越慢。这与D项所述相符。“时间膨胀”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均有联系。故本题选D【易错警示】广义相对论是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统合了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因此,狭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定律,都只是广义相对论在特殊情况之下的特例。狭义相对论是在没有重力时的情况;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距离近、引力小
27、和速度慢时的情况。广义相对论一般应用在天体物理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2)指出
28、两宋之际中国“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主要例证,并分析其影响。(6分)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并分析中国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有利外部条件。(8分)【答案】(1)观点: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冲突;文明的长久发展需要融合、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4分)(2)例证:儒学吸收了来自于印度的佛教思想,形成了理学。(2分)影响: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或“标志着儒学哲学化过程的完成”);(2
29、分)使儒家思想重回正统,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2分)(3)目的: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分)条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6分,写出3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用两段材料突出考查对外开放和文明交融的重要性,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解析】(1)本题需紧扣材料,结合分值特点,从中概括出两个要点即可。结合该段材料,表达了两层含义。依据材料“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 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
30、久旺盛的生命力”可得出答案。注意从中提炼要点,不是摘抄原文。(2)第一问抓住“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关键信息,可从两宋思想领域理学的形成来思考。儒学融合佛道形成了理学,而佛学正是源自于印度文明。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理学的影响,可从理学对儒学发展和封建统治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思考。(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面临的是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因而必须大力引进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第二问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思考。结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当今世界的国际局势、政治格局和经济形势等方面分析。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
31、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和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 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1页(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中苏关系对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后继者”曾推行过哪三次重要改革。请任选其中的一次改革作简要评价。
32、(6分)(3)俄罗斯历史上有很多的文学艺术作品被中国人所熟知。请在文学、音乐、美术领域,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流派。(6分)【答案】(1)性质:军事政治同盟(2分)影响:维护了双方的国防安全;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分)(2)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3分)评价:(任选下列一次改革作答即可;学生若三次改革都答的,则选第一次判分)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体制,改革最终失败。(3分)勃列日涅夫改革: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推行“新经济
33、体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但改革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陷入困境。(3分)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方面,提出“加速发展战略”,但各项措施难以奏效;政治改革方面,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致使改革逐步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分)(3) 作品流派: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浪漫主义;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批判现实主义:高尔基母亲,无产阶级文学;(2分,写出1组即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民族乐派。(2分)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现实主义。(2分)(作品和流派各1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
34、考查苏联的改革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解析】(1)第一问依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内容可判断两国是军事政治同盟的关系。第二问从对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两方面来分析,即维护了双方的国防安全;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后继者进行了三次改革,分别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次改革既有积极之处,又有历史的局限性,评价时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总体上需认识到三次改革均没有从根本上缓和苏联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3)本题结合俄罗斯历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成就,列举代表人物和作品,指出其分别属于哪个流派。可归纳如下:文
35、学有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高尔基母亲;音乐有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美术有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摘编自“百度百科”(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的历史影响。(6分)材料二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
36、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固政治制度演变特点(2)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存在着哪些“不同的政治派别”?结合史实说明当时的法国是如何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存在”的政治制度的。(8分)【答案】(1)战争:普法战争。(2分)影响:使德国最终完成了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被迫割地赔款
37、,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或“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也可);法国进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引发巴黎公社革命。(4分,写出4点即可) (2)派别:共和派、保皇派。(2分)说明:工业革命后,法国工业资产主义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力量也随之增强(或“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2分)1875年,共和派与保皇派达成妥协,最终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制在法律上得以确立。(4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普法战争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1)依据材料中“1870年”“俾斯麦”“法国对普宣战”“巴黎失陷”等信息可判断应是普法战争。影响可从这场战争对法国和德意志双方的影响来分析。对德国则是促进德国完成统一,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法国则引发了国内的巴黎公社革命,法国历史进入到第三共和国时期。(2)第一问结合19世纪70年代法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和主要的政治力量来回答,主要有共和派和保皇派。第二问题干中“一种“长期稳定存在”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共和制。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可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是共和制确立的根本动力;通过议会斗争,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律上最终确立共和制是政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