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00.50KB ,
资源ID:144827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482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海洋、海权与国家兴衰.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海洋、海权与国家兴衰.doc

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海洋、海权与国家兴衰 选题缘由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本选题试图通过对制海权与国家兴衰的知识梳理说明如何科学地看待海权对大国崛起的影响。并以此为视角表明:中国要作为大国崛起,必须要有正确的海洋战略和掌握制海权。 导入: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英、美);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法、德);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英、美),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

2、蜕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如俄苏)。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评析材料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专题脉络: 一、海洋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衰(考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基础认知与拓展】 1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必2 P14、P11)两汉海上丝路初开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必2 P1

3、4、P11)唐朝海上丝路的兴旺与经济重心变迁3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必2 P14、P11)两宋海上贸易的发展成为国家财富增长新途径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必2 P14)元朝海上贸易兴盛和开始受到严格管制、宋元时“中学西被,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西传。5明清时,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例如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要求。明清时期,统治者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4、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必2 P18 、P15、P11)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海禁”与中华文明渐趋落伍 、清前期闭关自守局面形成和中西文明差距急剧扩大。 【问题质疑与探究】 材料一 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探究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拓展的历史意义。材料一 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

5、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lO万余里。材料二 近代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情,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殁以俱逝?”材料三 洪承畴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入境的西方人)贪而无止,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物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

6、恩体恤,在澳门开设举行,俾(以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五 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国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外国人要做生意,也只限和行商交易,用这种方法阻止其余的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接触。(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六 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鲁迅看镜有感) 材料七 鸦片战争前,行驶于东南亚和日本的中国帆船仅有295艘,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

7、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终于在近代的前夜迟滞了。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探究2:(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二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2)材料七中清朝前期中国船队逐渐告别海洋的原因何在?(3)概括指出此原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和影响。二、海洋、海权与近代中国的沉沦和现代中国的复兴 【基础认知与拓展】 1鸦片战争(必1 P50):(考点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进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

8、京。为给清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2晚清海权意识的感性觉醒与理性匮乏:鸦片战争时期,林、魏提出“师夷长技” (必3 P68):(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以战舰为首。林则徐主张建立一支能够纵横海上的“船炮水军” ;魏源的海国图志强调“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防思想,冲破了中国士大夫“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和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成为近代中国海权意识开始觉醒的起点。但朝野主张“不可攻其所长而专于陆守”。319世纪晚期洋务运动创建海军

9、(必2 P40):(考点洋务运动)。李鸿章等重视海防,但持海岸守口主义:1874年日本侵台,朝野主张海陆之防不可偏废,而尤侧重陆守。李鸿章强调 “以陆军为立国根本,主张设置外海水师铁甲船 “随时游击,可以防敌兵沿海登岸”。李鸿章说,“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4晚清海权意识的感性觉醒与理性匮乏:19世纪晚期早期维新派首倡海军须采取攻势战略:郑观应提出无形的海权建立在有形的海军实力之上,必须发挥大队水师在海外的“冲突控驶”作用,以“争雄于域外”。其见解未有响应者。 5甲午中日战争(必1 P58):(考点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被平息后,日本蓄意挑起战争。189

10、5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在黄海大战,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晚清海权意识的感性觉醒与理性匮乏: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归国留学生刘步蟾提出:“求最上之策,非用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 李鸿章认识到海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可将海防领域由海口拓展到远岛,但不敢去想制海权的问题。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提督丁汝昌等主张增置战舰,将来海上作战须采取攻势。甲午战争期间一些文武官员“主执攻击论” ,认为:“凡两国战事,

11、隔海者以先得海面为胜。” “在海面与倭决战” 。但李鸿章消极“保船”思想成为北洋海军作战的指导方针。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人教教材)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冲破“陆军万能”论,制定统筹海防 “作战大方针”。主要内容:第一,如海战大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则长驱直入北京;第二,如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则固守平壤,舰队维护海峡的制海权,从事陆军增遣队的运输工作;第三,如日本舰队大败时,陆军则全部撤离朝鲜,海军守卫沿海。甲午战争失败后海权顿成梦幻:英租威海卫,俄租旅大,法租广州湾,总理衙门寻宜地建军港无着,“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日

12、維新提出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已是一纸空文。6民国时期应对海权危机的思考(1)孙中山等人的海权忧患与海南建省之议 孙中山面对浩瀚东海,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喟叹: “昔日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人云以我为主,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 孙中山海权思想:反对列强侵略,收回中国海权;建设强大海军,巩固海防,保卫中国海权;积极倡导发展海洋实业,争取中国海洋权益,造福中华民族。同历史上具有海洋思想的人物相比有质的区别,是以海兴国、以海强国为目的,是把海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中山尖

13、锐地指出:“欧战告终,太平洋远东为世界视线之焦点”,“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移于太平洋矣。盖太平洋之中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为了保卫和争取中国的制海权,孙中山提出“海军建设应列为国防之首要”,主张“兴船政以扩海军;使民国海军与列强齐躯并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海南开发:1912年9月,孙中山联合吴铁城、徐傅森和海南知名人士林格兰等人发起海南建省的倡议。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巩固海防,琼州宜改设行省也”。“启发天然富源,琼州宜改设行省也”。“文化政策,琼州宜改设行省也。琼州黎、汉杂处,黎居中心,汉处四围 。“国内移民殖民政策,琼州宜改设行

14、省也”。“行政之便宜上,琼州宜改设行省也”,“图救海南从建省开始。”孙中山说:“琼州有一榆林港,极合军港之用。此港为欧亚航路所经,如立为军港以守之,则不特可以固保中国之门户,且可以控制南洋一带。” 1923年初,孙先生再提出建海南省,并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孙先生过早谢世,国事凋零,此方案便被束之高阁。孙中山关于海南开发的理由有哪些?“图救海南从建省开始”反映孙中山什么忧虑?保护南疆和控制南洋;加快经济开发;和谐民族关系;便利内地过多人口疏散;方便行政管理。有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教训,耽心列强图谋侵占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为中国第五个经济特区 (2)国民政府的海军强国企望 1929年8月,国民党二

15、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 蒋介石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利,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 1930年,国民政府提出了第一次要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与英造首艘航母只10年),当时内战不断,财政极度困难,造舰没有执行的可能。 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计划。抗战胜利后,海军卷入内战,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7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必1 P104):(考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台湾当局也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16、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焦点问题。8.现代中国面临的海洋问题世界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海洋竞争已成国

17、际焦点。中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但(1)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西沙群岛问题。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中国仅实际控制少数岛礁(2)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美国作为头号海洋强国加紧推进海军力量东移,以维护、强化其在区域及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2008年3月8日,美国海军监测船“无瑕号”擅自进入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从事情报收集活动。2010年7月25日的美韩军演。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在我周边扩充影响力:英法等国在南海上非法大肆开挖油井。(3)中国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中国

18、80%以上的外贸需经海上运输,逾90%的进口石油需走海路。而中国对维护海洋通道安全的政策准备、能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中国海外运输线大多经过海上冲突、危机频发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远洋航运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需求。(4)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台湾问题的走向始终与中国海权的维护、拓展密切相关。台海局势深刻影响着中日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的走向。美日等域外因素的干扰也是台海问题的重要因素(5)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9.现代中国在维护海洋、海权方面的努力2009年5月,中国渔政开赴西沙群岛,检查驱逐非法侵渔的外国渔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19、。2010年,我国成功举办世界海洋大会。2011年5月10日,针对近日越南在中国南沙群岛其非法侵占的岛礁举行所谓“国会代表”和地方“人民议会代表”选举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其他国家单方面对南沙群岛采取的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是非法和无效的”。 2011年8月,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问题质疑与探究】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20、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认为:海运“其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材料二: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材料三:李鸿章认为:“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材料四:孙中山认为:“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人方以为我争,我岂能付之不问乎?。”材料五:江泽民认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回答:(1)分析说明以上五个人物观点的共同之处。(2)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海洋观有什么不同?(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时哪一种海洋观占主导地位?为什么?(4)对材料四和材料五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探究2:近

21、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摘自清史稿材料四: 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

22、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的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摘自人民网(2002年9月27日)(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结合所学有关史实说明这些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最终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 (2)分析材料二指出江苏巡抚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概要指出清政府为此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指出,中国海军在甲午一役惨败于日本的根本原因。并说明甲午一役对我国的海疆主权所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4)分析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

23、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三、海洋、海权与西方国家的兴衰 【基础认知与拓展】 1希腊、罗马文明的摇篮:(考点希腊、罗马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古罗马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与海洋文明不无关系。2开辟新航路(考点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背景: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

24、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于是,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而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更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过程: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葡萄牙国王把它改称为“好望角”,希望它能带来好运。10年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

25、,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走向会合的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

26、商业联系,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历史上称这些变化为“商业革命”。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考点“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

27、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许多钱财。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当时,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考点“日不落帝国”英国)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人海外贸易的竞争。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28、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一方面,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英国在殖民争夺战争中,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世界市场的拓展:(考点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

29、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在美洲,西班牙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4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5月底,在海上战场,发生了英德海军间的最大规模交锋日德兰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

30、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交战结果,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德国海军主力被迫龟缩在海港中,只有德国潜艇在四处活动。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和约中与海洋权益有关的内容:(考点凡尔赛和约)波兹南、但泽归波兰,从东普鲁士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为出海口;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全部以委任统治形式被英、法、澳、日等战胜国瓜分;限制德国军备问题,德国不得拥有潜艇。华盛顿会议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五国条约):(考点五国条约)它规定了五国主国舰的总吨位比例和舰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未规定其他舰种的限额。它是近代历史上大国间订立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它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31、,使美国与英国海军处于同等地位,还限制了日本海军进一步扩大。该条约暂缓解了帝国主义的海军军备竞赛,但不能消除列强间的根本矛盾。6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结束)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德军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在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德军连续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国军民同仇敌忾,用大量高射炮和先进的雷达设施,粉碎了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太平洋战

32、争的爆发:由于本国资源贫乏,日本一直把物资丰富、地位重要的东南亚地区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之一。在欧洲战事正酣之际,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中心,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这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1940年9月,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英荷等国采取一致措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美国还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在资产。这给日本的经济套了枷锁。1941年9月,日本主战派代表、陆军大将东条英机组阁,积极准备进行战争。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舰载机对

33、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日军同时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中途岛海战:1942年4月,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B25飞机轰炸了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日本举国震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决定夺取中途岛这一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前哨基地和珍珠港的重要屏障,迫使美舰队为保卫中途岛应战,日军可凭借占绝对优势的兵力聚歼美舰队,确保自己在太平洋上的有利地位。1942年6月4日至5日,日美双方舰队在中途岛海域展开海空大战。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1艘和332架飞机以及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美国损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

34、,飞机147架。从此日军丧失在中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双方成败原因。 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洞悉日军企图,提前部署兵力,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 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来消灭美军,而日本海军的精锐部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置于诱敌的位置。日本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既想攻占中途岛,又想同美国舰队作战,使其作战手段(即用炸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出现矛盾,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太平洋战场盟军的反攻:中途岛战役后,美军开始主动出击。1942年8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日军控制的瓜达尔卡纳

35、尔岛登陆。瓜岛战略地位重要,日军据此可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美军则可以此遏制日军南下,确保澳大利亚的安全。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志在必得。经过半年的争夺,日本海空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无法继续坚持,被迫从瓜岛撤军。这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局势转折的完成。随后,美军采用灵活的越岛战术,跳过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坚固据点,直接攻击日本的内部防御圈。1944年6月,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日本海军在海空大战中遭受惨重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完全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的制空制海权。10月,盟军大举进攻菲律宾,日军集中残余的海空军力量殊死一搏,在莱特湾海战中被打得溃不成军。1945年初,美军日益逼近日本本土。北非地中海战场

36、盟军的反攻:阿拉曼战役后,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西北非的卡萨布拉卡、奥兰和阿尔及尔等地登陆,维希政府驻军纷纷倒戈。联军由西向东与东路英军遥相呼应,将德意军围困于突尼斯。1943年5月,25万德意军投降。历时2年零10个月的非洲战事胜利结束,为盟军从南路反攻欧洲大陆准备了基地和跳板,也使轴心国最薄弱的环节意大利暴露在盟军的攻击之下。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8月中旬占领全岛。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与盟军进行秘密谈判,退出战争。德军迅速进入意大利,据险顽抗直至1945年5月。但意大利的崩溃,标志着三国轴心瓦解的开始,其政治意义不可低估。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第二战

37、场指欧洲相对于第一战场(苏德战场)而言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直接对德军进行打击。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并集中了庞大兵力后,1944年6月6日,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在经过激烈的滩头作战后,盟军开始向法国内地挺进。8月,巴黎解放。诺曼底战役胜利结束。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从此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中,预示着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它也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7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考点亚太经合组织)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

38、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同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8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考点海湾战争)背景: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局势动荡;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长期边界纠纷。主要经过:1990年伊拉克

39、突袭科威特,美国先后实施“沙漠盾牌”计划、“沙漠风暴”行动、“沙漠军刀”攻势;1991年战争结束。特点和影响: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问题质疑与探究】材料一 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材料二 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

40、控制;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和巴拿马地峡;海军威力=力量+位置,海军必须以“集中”为战略法则,同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 一一1890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探究1:材料一、二中西塞罗和马汉都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请为他们的观点寻找两个历史依据。探究2: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英、美);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法、德);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英、美

41、),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如俄苏)。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评析材料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即时训练与反馈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走向海洋的一次壮举,但最终悄然结束,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明朝实行闭关政策 B中国地大物博,无需对外贸易C明朝受到倭寇骚扰 D郑和的航海活动缺乏经济推动力2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

42、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3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代表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文件,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实现。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两岸实现“三通” A是中央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 B是为了改变两岸关系“政热经冷”的状况C是

43、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是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41535年,一位英国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一批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阿拉伯商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B英国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C印第安人大量种植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5舍尔在给德皇的报告中说,“德意志帝国海军能予敌以巨创,但即使在公海上取得最有利的战果,也不能迫使英国和解我们的地理位置与岛国相比的不利之处不能靠我们舰队来补偿”。他最后说,“无限制潜艇战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冒同美国作战的风险也罢”。这次报告发生在 A马恩河战役后 B凡尔登战役后 C索姆河战役后 D日德兰海战后6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

44、“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B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C打破英国海上优势 D维护美国海上霸权71950年艾奇逊在谈到美国政策时说,美国的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至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对这一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调整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一环是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在亚太地区的反映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形成美日防御体系 缓和与日本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的竞争A B C D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百多年前的7月11日,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这一天因此于2005年被国务院

45、确定为中国“航海日”就此,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陆儒德教授曾做调查,他发现,知道“航海日”的大连市民极少,就是在与海洋直接发生关系的海事大学、舰艇学院、水产学院、理工大造船学院等高校,大学生知道并了解这一特殊日子的也不多。谈起国人的国土观念,陆儒德教授的情绪很激动:在当今相当多数中国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提起国土,仅知道960万平方公里“黄色国土”,不晓得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说到海防,仅知道12海里领海主权,不晓得依法享有几倍领海宽度的国家管辖海域和遍及世界海洋的海洋权益。看起来,这似乎是常识上的误区,但实质上却是观念上的误区,这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

46、的根深蒂固的“大陆观”的深刻反映,它已远远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海洋世界”的新形势。 一一大连晚报2007-07-08 材料二: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国家要繁荣、人民要富裕离不开海洋国家发展规划中,各地区、各行业都应想到海洋。中华民族富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航海传统,郑和下西洋把海洋文明和世界航海推向了鼎盛,是“世界大航海”的先驱者光辉的民族海洋传统应大力弘扬。历史上由于漠视海洋、放弃海权,导致海防废驰、国门洞开。来自海上的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社会丧权辱国的历史应永远反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你认

47、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材料二中,除郑和下西洋外,中国古代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航海传统的表现还有哪些? 中国古代从何时起海洋事业遭受沉重打击? 近代史上,由于漠视海洋而导致的恶果是什么?参考答案一、海洋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衰探究1: 条件: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领先,航海技术先进;统治者政策开明。意义:促进了中国同欧亚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探究2:(1)根源:经济基础不同。新航路开辟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满足资本主义对市场、资本的需要而进行的;而中国当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海外联系。(2)原因: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

48、锁国”政策。(3)结果和影响: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二、海洋、海权与近代中国的沉沦和现代中国的复兴探究1:(1)都十分重视海洋问题。(2)魏源从经济角度认识海洋,提倡海运;左宗棠从国防角度认识海洋,主张海防。(3)海防论占主导地位。因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从沿海入侵中国,迫于反侵略军事斗争的需要,所以对海洋的考虑首先从军事角度,而不是从经济角度。(4)孙中山和江泽民都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海洋问题。今天,我们不仅要增强我国的海上实力,保证我国海权不受侵犯,保卫海防,处理好与海上邻国的关系

49、,而且要开发海洋国土,追求经济利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要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搞好可持续发展。 探究2:(1)问题:清朝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侵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开放;美国依据望厦条约取得军舰在通商口岸自由航行的权利;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到破坏。(2)奏议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旅顺、威海卫海军基地,成立海军衙门。(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进一步伤害:威海卫军港遭日军毁灭,旅顺、大连被日军占领;渤海、黄海海防丧失,清朝都城门户洞开。(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盛;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海防安全。(5)认识:

50、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有海无防”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成功体现中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三、海洋、海权与西方国家的兴衰探究1:(1)历史依据:16世纪西班牙为了保障其海外殖民利益,建立无敌舰队,纵横地中海和大西洋。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探究2:总观点:海权兴衰关系大国命运。分观点一: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兴盛。分观点二:丧失海权能够导致国运衰落, 如葡萄 牙、西班牙、荷兰。分观点三:武力挑战海权霸主容易使国力受损,如法国、德国。分观点四:过度发展海权损伤国民经济,如英、苏。 总结:适度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兴盛,也能保持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