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学业水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顺民心”是先秦诸子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而制定的一条重要的原则。但他们对于“民心”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依据。对“民心”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产生了不同意见。在春秋战国时期,“民”的范围应是指“国人”宗族之人(包括贵族),或者“庶人”社会上所有的一般民众。论语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可见,孔子对于“民心”的理解,首先是“富”,其次是“礼”。“礼”是社会的秩
2、序,是百姓遵守社会等级与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一种约定。百姓对于统治者与社会秩序的信心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国家,所以有了“礼”的保障,百姓就会“既来之,则安之”。而同时,“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孔子出身贵族,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有礼的文明社会当中。老子是史官,一向主张“无为”,他的论述时常是建立在君主的立场上;而百姓,在他看来就像“羊”一样是可以驾驭驱使的。百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统治者不能够使百姓生起异心。在老子的眼里,百姓的意志是会随着天下形势不断地变化的,而且并不能做出自我判断。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态就是符合“道”运行的政治姿态,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扰的状态。百
3、姓少税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君主不矜功好战,自然就会积累财富。同时君主还应对百姓一视同仁,百姓愿意生活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当中。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为君主服务,而非为百姓着想,由此与老子所言称之“以百姓心为心”的平等之思想不同。韩非子认为百姓所希望的理想社会,是君主圣人能够公正审判是非,要公正平等,要治乱饬邪,制止淫荡泛滥。有明法严刑可以让百姓规范自己,杜绝恶的行为,杜绝僭越,使国家富强。韩非子是贵族出身,对于百姓的生活并未体贴过多,他所理解的民意,是从理论逻辑出发去推想的,把行法令、定是非、去奸邪放在第一。墨子在论述当中经常用人民死亡来说明儒家过于注重礼、排场,以此来证明政教不可行。在其他
4、诸子的论述当中,并没有一家,有如此多的民众死亡事例。墨子身处人民大众之中,深知他们的难处,所以他提出节用、节葬,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物质需求,满足更多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墨子认为顺民心者,能够得到鬼神的祐助,并以此作为应该爱惜民意的依据。(摘编自江咏先秦诸子“民心”说内涵之差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道家、墨家都将“顺民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但他们对“民心”的理解有所不同。B使百姓富足并不是最终目的,使百姓知礼才是孔子所认为的接近理想的状态。C老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建议统治者像驾驭驱使羊一样役使百姓,不使其生异心。D韩非子所认为的平等是法制上的平等,这
5、与老子认为对百姓一视同仁的平等思想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建议统治者像驾驭驱使羊一样役使百姓”说法错误,文中第三段说老子主张“无为”,建议统治者对百姓要“少税少役”,少一些“指令的限制”,使百姓处在一种“不被打扰的状态”。故选C项。答案: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民心思想是达到“富”与“礼”,文中冉有与孔子的对话就直接佐证了这一观点。B第三段侧重论述道家主张的统治者要“无为”而治,顺“道”而为,同时兼顾公正。C法家的民心思想是法令公正,第四段侧重叙述韩非子的法制思想是为君主服务。D末段论述了墨家的“顺民心”的思想,与儒家对民心
6、思想的论述形成对比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对比关系”说法错误,原文“墨子认为顺民心者,能够得到鬼神的祐助,并以此作为应该爱惜民意的依据”,墨家的“顺民心”与儒家的民心思想在论述上是并列关系。故选D项。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认为民心随势而变,但百姓并不能做出自我判断,因而统治者要顺其自然。B儒、道、墨三家因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同,从而对“民心”的理解也产生了差异。C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都认为君主要坚持顺民心的原则,国家才能治理得好。D孔子的先“富”、老子的“少税少役”、墨子的“节用”都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注。解析:本题考查分
7、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统治者要顺其自然”说法错误,歪曲原意,从原文第三段“百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统治者不能够使百姓生起异心”来看,老子主张对民意要恰当地引导,不干扰,不限制,否则会使百姓生起异心,而不是“顺其自然”。故选A项。答案: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暮雨乡愁张清华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
8、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碜,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愁绪?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事实上乡愁是一
9、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
10、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一个人在
11、冷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
12、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取材于作者同名散文,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又恰逢阴冷的冬季,所以
13、对家乡的思念油然而生,比以往更为强烈。B黄昏、薄暮、烟云、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形象。C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的小说故乡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见解。D本文紧扣“乡愁”的主题,大量引用或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使文章的文化气息浓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欣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从第段的内容看,对家乡的思念是因为眼前草木“带着东方的色彩”,或“典型的中国式的”,有“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非冬季的阴冷。故选A项。答案:A5第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弄
14、清该句所写的对象、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含义。画线词语在第段,根据上文的关键词“悲号”“命运”“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分析可知,“天道”是指人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指人最终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们尤其是诗人对生命的悲叹,悲叹人生短暂,说到底就是对世界的留恋。答案:“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的愿望,对世界的留恋。6作者在第段中引用了“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其作用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散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解答时,在理解这句诗原义的基础上,结合原文理解其语境义,然后从内容、情感和主旨三方面进行分
15、析即可。从内容上看,引用诗句概括了眼前所见的景象;从情感上看,诗句本身就是表达乡愁的,引之具有突出乡愁的作用;从主旨上看,这一段是写眼前景象所具有的中国色彩,引用诗句具有突出中国元素的作用。答案:概括眼前所见的景象;表现内心的乡愁;异域的景象与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诗词形成独特的对照。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祖易,齐征士。父肩吾,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起家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参军。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
16、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邑五百户,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17、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请托。唯王褒颇与信相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其辞曰:“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隋文帝深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子立嗣。(周书列传卷四十一)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18、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B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C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D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根据文意,“抄撰学士”是官职,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主要区别在“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这一句的断句
19、。“禁闼”指宫廷、朝廷,根据句式特点,“在东宫”作“父子”的谓语,“禁闼”作“出入”的宾语,“恩礼”作“莫与比隆”的主语,这句话的意思是“父子均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宠礼遇无人可比”,据此排除A项。故选C项。答案: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士,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如陶渊明,去世之后,其好友为之作陶征士诔。B传,属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春秋左氏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C聘,或指古时国与国遣使访问,或指请人担任某种职务,或指定亲、嫁。文中“聘”均指出使。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代平民百姓,“布衣之交”可指平民间的友
20、谊。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说法错误,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故选B项。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庾信出生优越,且少负盛名。他父亲为朝廷命官,他本人聪颖过人,初入仕后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庾信名满文坛,但少有战功。“侯景之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后流寓北方,未能南归。C庾信身历四朝,均居高位。他分别受到梁、西魏、北周、隋朝君王的赏识恩遇。D庾信以文名世,文学风格前后迥异。早期作品绮靡浮艳;晚期作品苍劲沉郁,如哀江南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
21、分析能力。C项,“他分别受隋朝君王的赏识恩遇”说法错误,原文是“大象初,以疾去职。开皇元年卒”,说明他未在隋朝任高官。隋文帝深为哀悼,追赠以本职,并加赠荆淮二州刺史。故选C项。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5分)译文:(2)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5分)译文:解析:第一句得分点:“辞令”:言谈;“为所”:表被动;“为邺下所称”:被邺下人高度赞美;“还”:回来;“为”:担任;“领”:兼任。第二句得分点:“俄”:不久;“拜”:授给官职;“识”:懂得;“简静”:简要清静;“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2、,感到安宁。答案:(1)他的文章和言谈,被邺下人高度赞美。回来后任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2)不久又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庾信懂得旧时的不少典章制度,为政简要清静,官吏百姓都能安宁。【参考译文】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在齐国不应朝廷征聘。父亲庾肩吾,曾任梁国散骑常侍、中书令。庾信自幼英杰出众,聪明机敏无与伦比。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和顺,有超过常人之处。从湘东国常侍起家,转任安南府参军。当时庾肩吾担任梁国太子中庶子,主管文书。东海人徐摛任左卫率。徐摛之子徐陵和庾信同时担任抄撰学士。父子均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宠礼遇无人可比。庾信、徐陵才华横溢,文
23、风都是绮靡浮艳,因此世人称为徐庾体。当时的后学之士,争相模仿他们的文章。每写成一篇文章,京师没有不传诵的。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任郢州别驾。随即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他的文章和言谈,被邺下高度赞美。回来后任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侯景作乱时,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在朱雀航扎营。侯景赶到,庾信率领众人先撤退。台城失陷后,庾信逃到江陵。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任命他为御史中丞。梁元帝继位后,庾信转任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衔,出使我朝。适逢大军南征,就留在长安。平定江陵后,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
24、同三司。孝闵帝登基后,封为临清县子,食邑五百户,任司水下大夫。出任弘农郡守,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义城县侯。不久又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庾信懂得旧时的不少典章制度,为政简要清静,官吏百姓都能安宁。当时陈氏与朝廷互通友好,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陈氏就请求放还王褒、庾信等十余人,高祖只放还王克、殷不害等人,留住庾信、王褒不放。不久被征调为司宗中大夫。世宗、高祖都很喜好文学,庾信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至于赵王、滕王等人,更是恳切应酬,好比平民之间的交情。公卿们的墓碑墓志,大多拜托他撰写。当时只有王褒与庾信文才相当,其余的文人,没有能及的。庾信虽然官位高,名声大,但常有思
25、乡之情。于是作哀江南赋以抒发自己的心意。文章写道:“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聊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大象初年,因病退职。开皇元年去世,隋文帝深切悼念,追赠他原来官职,加荆、淮二州刺史衔。儿子庾立承袭封爵。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2)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言“,”点明了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3)荀子劝学中写无身体优势的蚯蚓,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是因为用心专一;“,”,是因为用心浮躁。答
26、案:(1)暴霜露斩荆棘(2)满招损谦得益(3)蟹六跪而二鳖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顾名思义,维生素。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然很少,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神经炎、脚气病。大多数的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内难以合成,即使少部分可以合成,但分量不足,不能满足肌体的需要,。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这里是给维
27、生素下定义。第二空,根据前文“虽然”,此空应填“但”,形成转折,内容上应是和前文相反的情况。第三空,这里是对前文的总结,根据对上文的理解,应填“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答案:即维持生命的元素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疾病(因此)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必须经常从食物中获取)13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相关信息,简要概括我国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五步程序。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高空探测网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都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专业人员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观测数据记录在一张图上,形成天气图;再由天气预
28、报员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图进行分析。接下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运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最后,由国家气象中心的影视制作中心将预报结论改写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们向观众述说,同时配有各种天气符号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答: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答题时,先整体阅读,对语段进行结构的划分,然后筛选关键的句子,最后概括作答。题干要求概括我国制
29、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五步程序,此语段共五个句子,提出五个关键信息“原材料”“对天气图进行分析”“预报未来天气,这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会诊”“影视制作中心”,根据字数要求,对这五个关键信息整理归纳作答即可。答案:收集气象资料(或:观测数据);制作并分析天气图;进行数值天气预报;进行天气会商;制作电视节目。六、写作(40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精华浩如烟海。史学中有得失兴替,文学里有兴观群怨,伦理中有礼义廉耻材料二当下社会,有人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宣扬封建纲常等文化糟粕,如某“儒学专家”在讲座中大谈“女德”,某地出现“埋儿奉母”的公益广
30、告材料三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不断创新。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刺绣艺术中的乱针绣突破苏绣的传统针法,将绣法与西方油画融为一体,自成品格。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解析:此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共有三则材料,材料一是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涉及史学、诗歌、散文、小说;材料二揭示了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即宣扬文化糟粕,进而反向推出传承文化必须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材料三列举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性做法,包括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综合这三则材料可知立意的中心是“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地传承”。参考立意:(1)要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2)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3)继承传统文化,保留民族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