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丛花”的舒卷自如、攀缘向上、摇曳(y)生姿,似乎在向观众展现“花界”的全部美好!突然在眩目的灯光下,由三重舞者围成的“丛花”迅速散开,从静谧(m)的花界回到鼎沸的人间。B. 地铁司机支帅受家庭熏陶(to)爱上京剧艺术,都说京剧艺术很难得到年轻人的青睐(1i),可支帅却从心底热爱着这项国粹。C. 近日中国女子水球队走入军营,换上整齐统一的迷彩服,喊出铿(kng)锵嘹亮的口号。队伍还特意聘请了国际知名“金牌教练”以及实力强劲(jng)的外援。D. 草
2、原作家肖亦农呕心沥血(xu)用十年时间完成史诗般的洪篇巨制庐,小说诠(qun)释了人的信仰和生命的崇高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题,利用平时的知识积累,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字音字形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或易读错字,尤其对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进而找出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眩目”的“眩”改为“炫”。炫目是指强烈的光线晃动人的眼睛。眩目是指眼睛昏花。B项,陶(to)应改为(to);D项,“洪篇巨制”的“洪”应改为“鸿”。鸿:巨,大。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分
3、的著作。洪,本意是指发大水,引申义是大水,暴涨的水流。故选C项。【点睛】高考对字音字形的考查,题型为选择,能力层级识记。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答题时细心观察,多体会比对。1、汉字是表义文字,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要结合字形、词义来识记字音,据字音、字义来定字形,对易错的字音、字形要有一定的敏感度;2、字形考查,同音、近音字误写是重点,注意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将考查频率高的一些同音、近音字归类记忆,平时不要读错音写错字;3、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多辨析音、形特征,联系语境意义进行正确推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随着天气转凉,糖炒栗
4、子成为很多人的温暖。选择栗子香甜可口,甘之如饴。【甲】除了糖炒栗子(传统做法是用搅拌机和着黑色的炒栗石不停地炒,然后往里倒糖浆),今年市场上还流行烤栗子、冰栗子等新式吃法。在一家名为“举个栗子”的小店内,顾客络绎不绝。烤板栗是热销款,店家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冰栗子产品。价格方面,原来十几元一斤的栗子现在基本都是二十元起了。【乙】板栗收购商老张一听记者咨询栗子的价格,直接来了句“今年真的是不错”。【丙】他说,今年老百姓的栗子能卖到七、八元一斤,大小不一的混栗子也能卖五到六元钱一斤。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甘之如饴B. 络绎不绝C. 别出心裁D. 基本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
5、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A 3. 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词性与意义,然后结合语境,多维比较,辨析正误。题干要求选“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不能用来形容栗子味道甜美。故选A项。【3题详解】句中“今年老百姓的栗子能卖到七、八元一斤”,标点错误。“七八斤”是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故选C项。【点睛】本考点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
6、点号连用时的规范;(4)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发现、改正或补出。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加以积累,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注意每个标点符号的易错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宁波市交通警察局民警告诉记者,为改变“骑车不戴头盔”现象,近日他们通过免费送头盔、发放宣传单劝导市民骑电动车时要带好头盔。B. 长三角“沪杭甬”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不仅加速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更方便了各地市民出行。C. 森林之于人类发展的巨大意义,林业部门每年能够为全球贡献6000亿美元以上的GDP,并能够为人类提供大约一
7、亿个正规的就业机会。D. 两汉时期,在决定子女婚姻方面,父亲比母亲拥有更大的权力。这种情况到了魏晋时期有了一些改变,但男尊女卑的倾向依然十分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看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A项,成分残缺。“通过”后缺少宾语,应在“通过免费送头盔、发放宣传单”后面加“的形式”;B项,语序不当。原句分句位置颠倒,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将“加速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和“方便了各地市民出行”互换位置; C项,结构混乱。“森林之于人
8、类发展的巨大意义”表意未完,即写“林业部门”,整句属于中途易辙。应将“森林之于人类发展的巨大意义”改成“森林之于人类发展有巨大意义”或“森林之于人类发展意义巨大”。故选D项。【点睛】高考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平时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
9、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们学习画花卉,_花卉画始于唐而盛于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前人遗留给我们不少优秀作品,_。这些技法离不开对物象的写生,这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我们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_从而充实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方针。【答案】 (1). 要了解花卉画的演变过程(或“要了解花卉画的发
10、展历史”) (2). 创造出诸多精到的技法 (3). 也要吸纳外国的进步文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根据连贯的要求,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有时答案在材料中一定会有所提示。文段第一句说“我们学习画花卉”,后面写“花卉画始于唐而盛于宋”是讲花卉画发展历史,语意从“画花卉”到“花卉画”,横线上应填与“花卉画”及“发展历史”相关的语句,才能自然与下文衔接。横线后面讲“这些技法离不开对物象的写生”,“这些技法”指什么,前面应该提及,故承接上文语句“前人遗留给”需从技法这个角
11、度概括。横线承接“我们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应该思考还能干什么的话题,联系下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方针看,横线上要补足与“洋为中用”有关的语意,即学习“外国的进步文化”。6.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题目。为宣传“晚睡强迫症”的危害,引起更多人关注,光明中学学生做了一份宣传海报。(1)海报的小贴士有四个标题,请仿照已给标题句式拟写另两个标题。每处不超过10个字。熬夜有哪些伤害?(一)_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长期缺乏睡眠,人就会感觉紧张、焦虑,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_长期热夜是肿瘤高发的一个诱因。因为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使得细胞代
12、谢异常,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提高患癌风险。熬夜有哪些伤害?(二)熬夜夺走好视力熬夜超负荷用眼,在灯光下苦战一夜,容易使眼肌疲劳。长此以往,会导致视力下降,还可能会出现眼睛疼痛、干涩、发胀等问题。熬夜或致失眠抑郁熬夜不但伤身,还伤神!长期熬夜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问题,还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2)这份宣传海报采用了下面的图片,请写一段创意说明,不超过100个字。【答案】 (1). 熬夜诱发心血管病熬夜提高患癌风险 (2). 示例:图案中微笑的侧脸与有很重黑眼圈、脸颊满是痘痘或色斑的侧脸构成鲜明对比,左半边脸的宁静、平和与右半边脸的烦躁、苍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显示
13、出熬夜的巨大危害。画面给人很强冲击力,直观而震撼。(要写出通过两种生命状态的对比表现熬夜的危害,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做题时,首先明确要求,把握答题方向。题干要求“请仿照已给标题句式拟写另两个标题”,需至少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已给标题是熬夜夺走好视力、熬夜或致失眠抑郁,二者都是以“熬夜”为主语的“主谓宾”句式,且着眼于危害的角度表达,这一特征是仿写要遵循的;另一方面,标题拟写,要弄懂标题的作用,注意与文段的联系。从材料文体上看,是宣传海报,意在宣传“晚睡强迫症”的危害,引起更多人关注。依照所给材料的中心,熬夜“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熬夜会“导
14、致细胞突变,提高癌风险”,两个标题可按照上面的句式特征,依次概括为“熬夜诱发心血管病”“熬夜提高患癌风险”。 (2)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涉及的是图文转换。本题要求考生用文字对海报图片进行转述,做题时,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仔细观察海报图片,分析揣摩图片要表达的意思。观察时,首先要看宏观把握图形特点,看再图片由哪些构图要素组成,分别理解构图要素的含义,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用说明性文字进行表达,表达时注意分清顺序。本题画面中心是两张脸,一张是微笑的侧脸,一张是有很重黑眼圈、脸颊满是痘痘或色斑的侧脸。它们构成鲜明对比, 突出表现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左半边脸是宁静的,右半边脸是烦躁、苍白的,显
15、示出熬夜的巨大危害。直观而震撼,给人很强冲击力。”【点睛】本题是对拟写标题和仿句的综合考查,涉及知识点较多。解答这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综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来作答。标题的作用,可以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揭示情感主旨,还可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概括时要注意标题特征。仿写标题不用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但仍需仔细分析例句的隐性要求,力求与例句也就是与其他两个标题形似。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货币存在的形式更加虚拟化,出现了摆脱任何实体形态,只以虚拟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它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区发
16、行管理的网络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商品、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目前流行的电子虚拟货币主要有腾讯的Q币、新浪U币、网易POPO币、盛大元宝以及部分网络游戏的充值点卡,或者在线游戏的金币等。但并不是只有在线游戏和网络交易中使用的数字货币才是虚拟货币,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虚拟货币的概念。例如,小孩子玩游戏时可能用小石子当货币,用小石子在游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飞行常客里程数、积分兑换绿邮票以及客户回馈积分;买满10杯咖啡,第11杯就可以免费。这些都属于虚拟货币的概念,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摘编自李天阳著一本书读
17、懂互联网金融)材料二: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区别货币形式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计价单位法定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等)无法定地位的发明出的货币可接受性被发行人以外的机构接受一般限于特定的虚拟社区,伴随使用范围的扩大和被公众了解,可接受性可能显著提高发行人依法设立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非金融私人公司货币供给量固定逐渐增加,但总量设定上限赎回可能性提供以面值赎回保证不提供保证是否接受监管是否主要风险类别操作风险(存储电子货币系统的潜在干扰)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欺诈风险)(摘编自李德伟、李安渝、姚前、杨贻宏等著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践)【注】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电子表现形式。材料三:同其他专用
18、虚拟货币一样,Q币也存在线下的交易平台。既然存在线下交易,我们就不禁要问:Q币,你到底值几个钱?其实对币真实价值的质疑,也是对虚拟货币价值怀疑的一个缩影。首先,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虚拟货币似乎具有货币的某些特征,但人们没有把它们当作真的货币来看待。货币的本质首先是流通的,其次才是一般等价物,而Q币等虚拟货币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已。其次,货币具有保值功能,这是因为货币有贵重金属作为抵押。而虚拟货币是一种没有贵重金属作为抵押的信用凭证,它只能用服务商的商誉作为抵押,因此是不可靠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货币不光具有价值,而且是价值尺度;而虚拟货币不具有价值,并不能充当价值尺度。因此,目前虚拟
19、货币还无法成为统一的“网络硬通货币”;即使Q币成为统一的虚拟货币,也无法脱离网络。(摘编自文真明著一看就懂的金融常识全图解)材料四:2017年12月,虚拟货币比特币(BTC)的市值迎来历史最高,截止2018年1月,1BTC价值约合人民币9万元。2017年2月,1BTC的价格涨至约8000元人民币,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翻了十多倍,这让许多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其实,比特币在2013年11月创下约7800元人民币这一“史上最高价”时,有极少数人认为这可能是人为操作导致。尽管比特币市值暴涨引发人为操作的质疑,但暴涨之势似乎停不下来,也因此存在巨大的隐患。2018年1月26日,日本第二大虚拟货币交易公
20、司Coincheck召开记者会,称当天凌晨3时前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几乎全部虚拟货币“新经币”(NEM)被盗,市值高达58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这一史上最大虚拟货币失窃事件引发巨大轰动。虽然Coincheck公司表示将以日元来弥补持有者所遭受的资金损失,但日本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却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该公司对NEM货币持有者保护不利,在防黑客措施方面很不完善。(摘自世界文化2018年第4期虚拟货币:风险与可能并存)7. 下列对材料中“虚拟货币”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摆脱了任何实体形态,只以虚拟的电子化方式存在的数字货币就是虚拟货币。B. 虚拟货币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
21、区发行管理的货币,只以虚拟形式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C. 虚拟货币是一种没有贵重金属作为抵押的信用凭证,但它受到法定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监管。D. 因为虚拟货币只能用服务商的商誉作为抵押,还不是统一的“网络硬通货币”,所以它不具有价值。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虚拟货币概念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超市购物攒积分,又用这些积分换购商品,这些积分就是虚拟货币。B. 虚拟货币一般限于在特定的虚拟社区使用,但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和被公众的了解,其可接受性可能提高。C. 比特币市值暴涨不排除人为操作的可能,但也说明虚拟货币越来
22、越值钱,开始具有保值,甚至增值功能。D. 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都存在风险,但在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方面,电子货币显然更加安全。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虚拟货币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风险。(1)发展前景:_(2)存在风险:_【答案】7. B 8. C 9. (1). (1)发展前景:已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影响越来越大投资虚拟货币可能带来丰厚回报。 (2). (2)存在风险:虚拟货币的市值可能受人为操作,投资虚拟货币存在巨大投资风险网络系统易受黑客攻击,虚拟货币存在被盗的巨大安全风险。【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进而参照选项一一对应,找出选
23、项内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且要注意选项要求选择“正确的”这一要求。A项,“拜托了任何实体形态,只以虚拟的电子化方式存在的数字货币”也可能是“电子货币”,所以A项不对。C虚拟货币不受法定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监管,由材料二的表格可知。D因果关系倒置,因为虚拟货币只能用服务商的商誉作为抵押,它不具有价值,所以目前虚拟货币还无法成为统一的“网络硬通货币”,从材料三可知。故选B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筛选并整合信息,并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逐一分析判断。材料四提及比特币,选项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
24、,不正确的一项是”,对比原材料三、四可知C项表述失当。因为比特币是虚拟货币,不管市值是否暴涨,因为没有贵金属作为抵押,所以不具有保值功能,投资上存在风险,所以说“虚拟货币越来越值钱,开始具有保值,甚至增值功能”错误,故选C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把握答题方向,确定答题思路。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虚拟货币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风险”,要分 “发展前景”和“存在风险”两方面,分点作答。【点睛】要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概念。概念一般用词语表达,实质上还是理
25、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既要理解概念在语言体系中的固定意义,又要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意义。主要分为:词语的语境义。即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概括义,即结合词语高度概括的内容,并体会词语概括内容的含义;词语的指代义,即理解代词或短语指代的内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故乡老屋故人方能此刻的我仿佛就坐在老屋屋檐下一木椅上,望向对面的山。山风吹来,使山上树叶的阴面翻作阳面。绿波一波波推涌,传递飒飒声,并于绿波间耸出一线线金纹,那是阳光、叶片与风协作出的美景。我九岁那年父母建了这栋木屋。父亲是铁匠,能打铁,却打不出木屋,所以木屋还得请木匠师傅来建。约一个多月后正
26、式起屋了,百多人来帮忙。高潮是最后把堂屋顶上的主梁架上去,架梁之前有个仪式,称“赞梁”。木梁横卧在堂屋地上,系着红布,爬在两边已立起的木柱横方上的人,手牵着系着它的棕绳索,先不忙着往上拉,而是对着它大声念:赞梁,赞梁,贺喜主家修个好华堂。红漆桌椅摆中央,高头大马走四方父亲系一个围裙,围裙里兜着预先准备好的包封(红包),谁赞了梁,就抛给谁一个包封。那天大雨,他还把自己披的蓑衣也给了别人,自己淋雨,后来因此大病一场。这地方叫方家坳,却无一户人家姓方,听说方家后代早迁走了。我家却来补空似的,买了栋旧屋开起石家铁匠铺来。但开着开着,传到远方竟传为“方师傅铁匠铺”了。原来老辈人讲,几百年前这里出过一个会
27、武的方师傅,大名方世友,打遍天下无敌手,路见不平就是一拳,比你爹铁匠师傅的一锤还重一百倍,强盗恶人铜头铁身也被打成烂纸,所以一听方师傅来了,都望风而逃或跪地求饶这故事很令我神往,想;长大了要做方世友,不学打铁学打坏人。屋的木架子立起了,父亲却病了。昏厥中,本地郎中开的中药汤喂进去马上呕出来。祖母颤着小脚赶到公社总机房给县城打电话:“邓坤山哪,你三哥病得危险了哇,快想办法来啊。”邓坤山是祖母的几个女婿中的一个,最豪爽热情。邓坤山上一月工资要了救护车,但那时全县只有一两辆护车,这车还在路上救送其他病人,要两个小时后才能到我们公社所在地杨林那时杨林才有公路,从公路步行八里山路才到我家。邓坤山要赶上这
28、个时间,得先步行二十多里赶在车到杨林时把病人搬到公路边。他哪里只是步行,他是跑,长跑二十多里。邓坤山那时约三十岁,县城东坪人,长得如欧洲美男子,娶了也长得美丽的我大姑,我们叫他“大姑爷”,他因此多了几十个乡下亲戚。但他愿意总热心相待、相帮。他在跑,手中提着给病人带的四个梨子,解开他的白衬衫的扣子散热,衬衣一路鼓荡得像披风。山风把他满头汗吹掉又溢出新的汗,所以当他跑进我家喘着气喊“三嫂,快喊人抬三哥到杨林上救护车”时,我母亲最深的印象母亲常常回忆这印象是他跑得满头满身大汗,额头亮晶晶的。“海老倌哪,冬文哥啊,快来抬人到杨林上救护车啊!”我母亲朝对面山凄声急喊。乡邻都在对面山捡茶籽,闻声立马救火一
29、样奔下来,抬起简易担架上的我父亲就随邓坤山跑。邓坤山帮我母亲提着换洗衣衫等全部物品,母亲空手也追不上。这一次,父亲被救回来了。出院后重新做铁匠挣钱养家,我得以继续读小学及中学。不然,九岁丧父,身为长子,是不能读书以至于走向山外的。如今是快五十年之后记这一节,父亲和大姑父均已作古,但大姑父奔向老屋的身影我永远记得。病愈后两年,父亲不打算再带外人做徒弟了,想带我,把他的铁匠技术传给我。我刚满十一岁,系上围裙还裙边扫地,父亲就在徒弟站的位置垫一块厚木板,使我增高几寸,又给我换一个小一号的大锤,让我勉强抡得起。反正是一定要我抡大锤做铁匠徒弟,不准上学了。我刚读完小学五年级,接下来是读初中那时是“文革”
30、期间,学制缩短,而且是春学年制。过完年,立春了,小学五年级时的同班同学挑着被褥箱子经过铁匠铺,经过了一个,“石万能,一起上学呵。”,又过了一个“农农,还不去?”关系近些的直呼我小名。同学过完了,开学一个星期了,看来从此学打铁成定局了。我不反感打铁,但很想到很大很远的世界里去,所以想继续读书央告母亲,母亲劝父亲,父亲不改主意。父亲病后力气弱,需要一个人帮打大锤才行,而我是长子。一星期后,正在打铁,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康安邦走进了铁匠铺,避开打铁溅出的火星,站到打铁炉后笑眯眯地看父子二人打铁。母亲赶快给老师装碟子煮荷包蛋,“康老师,你来干嘛子?”康老师笑答;“我来接你屋里崽去读书啊。”父亲客气
31、地说:“劳烦康老师教过他,他今后学打铁”康老师见说不通,就不多说了,仍笑着看打铁,看上半点一点钟,走了。第二天,康老师又来了,“我来接你的儿子去上学。”说不通,仍笑眯眯看打铁,然后走了。第三天,他又来了,不再说什么,只笑。我父亲历来是顽固的,当康老师面还是不认输。但记不清是到第四次还是第五次,康老师走了以后,他不看儿子只看铁,口里说:“你去,跟你的老师去。”我欣喜地解下围裙,一蹦老高。迟到两星期的我也上中学了,把被褥箱子挑到学校,才知康老师不再教我们,他仍教小学。从杨林学校到我家,是八里路,那时门前刚挖出的土公路还没有通车,他就沿这条土公路来来回回走。春天多雨,走得两脚泥,他进门前把鞋上的烂泥
32、刮掉,然后撩起一脚在打铁炉后烤干,那样子好像是专为烤干鞋子才进我家的。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到了父亲经历过的半老年龄,而我的女儿长到了我当年似的年纪。弟弟的新屋建好了,新崭崭,得老屋更老更暗了,但老母留恋老屋,到今天还没有搬。未来的事情,也就暂不写。只有老屋里的人、事,在脑里久久回旋(本文有删节,节选自上海文学2018年第9期)10. 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鉴赏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11. 说说划横线的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2. 除“父亲”外,本文围绕“老屋”主要写了哪两位“故人”请结合原文,赏析其人物特征。13. 一间老屋几多人事,“老母留恋老屋”,“我”又何尝不是?请分析作者留恋老屋的
33、深层意蕴。【答案】10. (1)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风吹来阳光下树叶的变化,勾画出一幅优美的乡间山景图。(2)调动视觉和听觉,不仅写了视觉上的美景,“绿波”“金线色彩鲜明,还描写了听觉上的飘飘声,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3)运用拟人手法,阳光、叶片与风“协作”出美景,写出了自然风光的和谐美丽,犹如优美的背景音乐,奠定了全文平和的叙事基调。 11. (1)开一笔,丰富文章内容,给故乡的老屋增添传奇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为后文“我不反感打铁,但根想到很大很远的世界里去”做铺垫,因为传说,“我”有了更加远大的理想。 12. (1)主要写了大姑父邓坤山、“我”的小学班主任康安邦两位故人。
34、(2)大站父邓坤山豪爽热心、办事周到他是城里人,却热心帮助乡下亲戚,押上一个月工资叫救护车,长跑二十多里赶来接病人:他办事周到,来接病人不忘带水果,还帮“我”母亲提换洗衣衫等全部物品,康老师是一个温和有恒心、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为了让“我”不辍学,尽管已经不教“我”,仍多次来“我”家,每回走八里土公路,下雨天更是两脚烂泥。他每回来都笑咪的,看父亲说不通就接着下回再来,最终让父亲同意“我”继续读书。 13. (1)留恋故乡老屋留给“我”的童年回忆小时候的“赞梁”,父亲重病时的旧事差点辍学的往事,都是作者人生经历中不可磨天的印记(2)留恋故乡的邻里乡情老屋正式起屋时,百多人来帮忙:父亲给赞梁的人发红
35、包,还把自己的就衣给了别人父亲病重要上救护车,乡邻立刻过来帮忙,这种邻里乡情是多么可贵,多么令人留恋(3)对人事更选、生命流转的慨叹,老屋即将被新屋替代:父亲、大站父都已过世母亲年事已高,“我”到了半老年龄,“我”女儿长到了“我”当年的年纪,人事更选,是自然规律,但对有感情的人来说,不免有欣喜有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文段特征,这是一段写景文字,需鉴赏景物。一般方法是先抓角度,思考特征,再分析语境,概括特征。在写法上,“那是阳光、叶片与风协作出的美景”,“协作”采用了拟人手法;一些修饰语和动词的运用,如“翻作”“一波波推涌”“耸出一
36、线线金纹”,增强了表意的形象生动性;写景角度上,还涉及了“视觉”和“听觉”以及色彩的描绘,增强艺术效果。这些都是作者对乡间山景的描绘,表现出了和谐美好的特征,在开头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具体作答时,分条概括即可。【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和技巧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文章的段落结构的作用,分析时要注意段与篇、段与段的逻辑关系,以及手法技巧的运用。阅读中,要特别关注段落的起始句、结束句,要找出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段意,理清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并考虑到内容安排和技巧表达上的作用。本段开头介绍“这个地方叫方家坳”,结尾讲“这故事很令我”,可见本段内容是插叙的与方家坳有关的故事,故事有传奇色彩,增
37、加阅读的趣味性。联系后文看,这里的“不学打铁学打坏人”,与下文的“我不反感打铁,但很想到很大很远的世界里去”相照应,结构上,为后文的选择做了铺垫。最后,将以上分析归纳总结作答。【12题详解】本文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做题时,要首先找出除“父亲”外的两位主要人物,再概括分析其人物形象特点。从全文看,本文主要写了大姑父邓坤山、“我”的小学班主任康安邦两位故人,先明确出来,再概括特征。概括时,要注意筛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一一概括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最后依据人物的自身言行来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探究能力。答题时要研读题干,明确探究方向,通读全文,从不同角度和不同
38、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写出阅读体验和感悟。做本题时,要结合“一间老屋几多人事”来找“我”留恋老屋的原因,进而分析其中的深层意蕴。从内容上看,关于老屋的事,主要有四。一是回忆中的九岁那年父母建这栋木屋时的“赞梁”,当时父亲大病一场;二是父亲病了后,邻里乡亲帮忙,尤其是邓坤山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是父亲病愈后两年,要把他的铁匠技术传给我,想让我辍学,康老师几次来我家接我去读书;四是我到了半老年龄,弟弟有了崭新的房子,老屋要更了,母亲留恋老屋还没有搬。具体作答时,注意对以上人事,从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主旨意蕴上进行解读,分条概括即可。【点睛】探究题在作答时,要注意审题,审清探究类型和探究点,
39、即它属于哪类探究题,要求你探究的点是什么。弄清这两点,就知道了探究的方向,即从哪些角度和层面探究。探究题的答案特别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切入,一般不能单角度、单层次地答题。然后,要进入文本内部,感受作者的情绪,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最后,结合文本分析,即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或语句,提炼作品思想,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则天顺圣皇后司马光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贬安固尉。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宗短小伛偻, 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
40、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 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驰,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辞日,得召见,涕注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项曰:“合水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 顼顿首曰:“宗室、外成名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犹为
41、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太后问鸾台侍郎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元方为人清谨,再为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丙寅,武邑人苏安恒上疏曰:“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祗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
42、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食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教其孝敬之道,辅周室,屏藩皇家,斯为美矣。”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注】褰裳:原意为撩起下裳,此处指帝王让位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是A. 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免去现职B. 在朕前,犹卑我诸武看轻C. 岂不闻帝舜裳,周公复辟:恢复君主之位D. 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春秋年龄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43、法相同的一是A. 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以乱易整,不C. 舜之于禹,事祗族亲之二虫又何知D. 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但节选却以“太后”称之,说明资治通鉴是站在传统立场,并不认同武则天的武周皇帝的名分B. 吉顼曾是武则天的心腹,后来被贬为安固县尉,其根本原因是极力拥护李氏而受到武氏诸王的嫉害C. 陆元方第二次任宰相,凡有升迁任免之事,总会把自己的意见密封上奏,从未向他人透露,突出了他“为人清谨”的性格特征D. 唐纪记事,叙议并重,既写出了
44、武则天打击反对派的雷霆手腕,也充分肯定了她作为帝王尊崇李唐元老、善于纳谏的一面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2)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答案】14. C 15. D 16. D 17. 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位东宫/自怕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 18. (1)武家诸人他附太子,一同检举他弟弟假冒而得官的事,他因为这件事被定贬官。(2)臣当宰相,有大的事
45、情不敢不报告:外面民间的小事情,不值得劳烦圣上知晓关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推断词义,并且关注上下文语境,看推断是否合理。“复辟”,恢复君主之位。动词,这是通常的解释,但就 “帝舜褰裳,周公复辟”的语境讲,那时并没有君主之称,“复辟”当理解为“再次退回辅政位置”,选项解释有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四个选项各考查一个虚词,每个虚词列出两个句子,一个句子选自考
46、题所给文本,另一个句子选自课内。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课内后课外,由课内推知课外,联系课本举一反三。A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B项,以,连词,表修饰/介词,拿,用;C项,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指示代词,这;D项,而,二者均为连词,表转折。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本题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D,“唐纪记事,叙议并重
47、”,表述有误,因为唐记是记事,以叙述为主。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做本题时,要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这是断句的基础,也有一些应试技巧要掌握,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本题可从几个“名词”入手断句,如“陛下”“宝位”“机务”,都是主语;再看句子特征,如“何不”是固定句式,“者也”是判断句式。这样,先从大处着眼断开,再看细节辨析断句位置,直至断句完毕,最后再结合上下文语意回读审查一遍即可。【1
48、8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关注关键词“附”“发”“由是”“坐”的解释,(2)关注关键词“备位”“闻”“烦”“圣听”的理解,最后疏通文意,流畅作答。【点睛】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
49、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凤凰山陈孚浮屠百尺耸亭亭,落日鸦啼野蔓青。故国尽销龙虎气,荒山空带凤凰形。金根辇路迎禅驾,玉树歌台语梵铃。唯有钱塘江上月,年年随雁过寒汀。【注】凤凰山,在今杭州城南,山势如欲飞的凤凰,故名宋朝在山上建有行宫,山顶平广,可供练兵。陈,字刚中,号斋,元台州
50、临海人浮屠:佛塔龙虎气:帝王之气。禅驾:僧车玉树歌台:语出朝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19. 从题材看,陈孚整体借_感慨王朝变迁,这是一首_诗20. 过去的华屋变成眼前的山丘、庙字,给了诗人深切的心理体验,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感伤之情。【答案】19. (1). 凤凰山 (2). 怀古诗 20. (1)首联,诗人借景抒情,借“落日”“啼鸦”和姜野章抒发作者对故国沦灭的深沉的悲凉。(2)颔联、颈联,通过对比,由眼前之景向历史时空回溯,在强烈的现实感受中渗透着沉重的历史感,指出具体的情感内涵,(3)颈联,运用典故暗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才导致国破家亡,引起人们的深思。(4)尾联,化情
51、入景,铸合着深沉痛切的王朝变迁之悲。【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题材和体裁知识。题材是诗歌涉及的内容,做题时,要兼顾诗歌题目、诗文内容和注释来理解。题目是“凤凰山”,诗文讲的是“凤凰山”的荒凉落寞,联系注释,可知宋代曾在凤凰山上建有行宫,此地曾有过辉煌。作者是元代人,可推知他要反映凤凰山昔盛今衰的情景,意在借凤凰山抒发王朝变迁的感慨,从体裁上是看,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2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52、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表述。如本题“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感伤之情”,要首先找到抒发感伤之情的词句,然后对诗句所用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即可。首联写眼前之景,颔联向历史时空回溯,在强烈的现实感受中涉透着沉重的历史感,前后存在对比。颈联,写及“禅驾”“玉树歌台”是运用典故,暗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才导致国破家亡,引人深思。(4)尾联写景,化情入景,寓情于景,铸合着深沉痛切的王朝变迁之悲。【点睛】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需着眼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53、设问、反问、借代、衬托、用典、夸张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上题中考查对比、用典、写景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54、,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3)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人世间21. 子夏、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侧重点有何不同。22. 庄子认为如何是“孝”?庄子和孔子论“孝”,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案】21. 子夏:侧重在日常行为中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孟子:侧重于的礼仪,在父母面前必须要遵守礼节。 22. 庄子认为,事亲要“不择
55、地而安”,使父母舒适,就是至孝。两者都认为要爱敬父母,庄子认为爱敬父母是出于天命,是人与生俱来的重性:孔子认为,这是“仁”和“礼”的要求。【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意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弄清孔子对孝是如何解答的,再对比分析两则材料中回答的侧重点有啥不同。孔子对子夏回答说“色难”,对孟懿子的回答是“无违”。“色难”意思是儿子在父母面前经常有高兴的神色,是件难事,指做到孝就对父母和颜悦色,侧重的是让父母高兴。“无违”指孝敬父母不违背礼节,不超越自己的本分。对比可知,“色难”是从平时容色态度上讲的,“无违”是从礼节上要求的。回答时将以上分析按要求整理
56、作答即可。【2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原材料语意的基础上,审清题干要求,首先要回答庄子对“孝”的认识,再回答他与孔子论“孝”时的异同点,最后分步骤依要点作答。庄子认为“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是说孝要有尊敬之心,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言“子之爱亲,命也”,是强调天命使然,这和孔子强调的有关礼、义有关不同。相同点是他们都认为孝应该爱敬父母。【点睛】对文言文文段的理解分析,关键是正确解读所给材料内容,把握段落主旨,弄清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解读方法是以提解文、以文解文、以注解文、以理解文。文言文考查大多坚持“课
57、外材料课内考”的原则,面对考题,考生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存储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分析作答需做到有针对性,有条理。参考译文:(1)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在父母面前经常有高兴的神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食物,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吗?”论语为政)(2)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对待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按礼祭祀他们。”论语为政(3)天地间有两条大戒律:第一条大戒,知
58、道天命;,子女爱父母,这是人的天命,无法在心里解释的在天地之间无处可逃,这是说的大戒律。因此,那些侍奉自己的父母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庄子人世间(四)古诗文默写。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淇则有岸,_。总角之宴,_。诗经卫风氓)(2)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_,_。王维鹿柴)(5)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答案】 (1). 隰则有泮 (2). 言笑晏晏 (3). 发愤忘食 (4). 乐以忘
59、忧 (5). 而致千里 (6). 假舟楫者 (7). 返景入深林 (8). 复照青苔上 (9). 以略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10).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应借助语境和字义来确定字形,要注意重点字、句的写法,如本题(1)注意“隰”“泮”“晏”不要写错;(2)注意“愤”“忧”不要写错;(3)注意“致”“楫”不要写错;(4)注意“深”不要写错;(5)注意“赂”写法,“之”不要丢掉。【点睛】答好名句名篇识记类题,需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
60、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要据义定形,注意关键字和易错字写法,书写清晰工整,写完要回顾检查。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革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
61、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示范】困境,莫忘安贫乐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何者让人念念不忘?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是死后唯有草席裹尸的颜回。材料中讲颜回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一生不幸而凄惨,已让人唏嘘;对比“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精神态度更让人感叹。贫贱不能移,是古来推崇的品质,生活清苦,不是不快乐的理由,颜回是能真正做到安贫乐道的人,也是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的人。他启示我们:困境,莫忘安贫乐道。安贫乐道,何意?安于贫困乐于求道,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或者说,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
62、恶劣环境。这是君子之为,是成事之关键。追溯历史,不羡陶朱猗顿之富,不改安贫之心,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邻的刘禹锡,挥毫泼墨,远离尘嚣,笑回天下“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终究求得内心的大自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保持了心灵的安详和宁静,把清苦的生活过出了自在怡然,一成田园之风,传益后人。面对贫穷困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小人向往富贵可以不择手段,一旦困苦,惶恐不可终日,落魄又丧志,而真正的君子会安然于贫困,把苦难当磨炼,不变节,底气无损。困境,不忘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理想精神。一个要志于成事的人是不会贪图享受,斤
63、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物质环境的艰苦的,自然也不会丧失真心本性,不会缺少快乐。孔子强调安贫乐道,并不是鼓励世人非要居陋巷、箪食瓢饮以示清高,“居于富贵,安于富贵。居贫贱,安于贫贱”,他的教诲重在一个“安”字,贫贱不戚戚,富贵不汲汲。颜回之所以得孔子赞赏,受世人尊敬,是他能够用高度的精神修养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当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依然有着幸福感。文子上仁中讲“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身。”人的成长,离不开物质,更需要丰厚的精神滋养。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一旦生活困窘、身处逆境,愿我们都能乐观以对,秉持安贫之心,拥有乐道的情怀,处贫能安,更能乐道。 【点评】本文由材料生发感想,从
64、安贫乐道的角度,以“困境,不忘安贫乐道”为题,写成了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题目即是观点,立意鲜明。第一、二段概述材料抒感,引出文章中心论点;第三、四、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先从对“安贫乐道”的理解出发,然后列举事例,分析事理,讲明了“安贫乐道”的意义,并回答了材料中提及的问题,让读者对安贫乐道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尾一段,从人的成长需要和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实际出发,提出希望,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全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说理到位,合乎要求,值得学习和借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时,要按照材料的内涵来选取角度,确定文章立意,合理表述观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可以
65、分为两层:一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二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古代颜回的“虽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留给后人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思辨性的特点。分析时,首先要思考颜回之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思想、品格和精神,然后对其进行评价评判,理顺出自己体验和感悟。颜回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过的是清贫生活,人们看到颜回不改其乐,这表明的是一种现象:物质贫乏却有充盈的快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下笔前,需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确定立意方向。是否能够?能,颜回就是例子。现实生活简陋匮乏,幸福感源自何
66、处?源自精神的丰盈,颜回的表现就是说明。材料总体上讲,就是谈物质和精神的辩证认识,偏重于强调精神或心态的重要性。颜回“虽居陋巷,箪食瓢饮”,这体现了他淡泊名利,颜回与终生追求功名富贵的俗人不同,他具备了一种安贫乐道、豁达淡然、乐观知足的处世观和人生境界。这是写作发感点,依此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拓展思路作文即可。【参考立意】要做精神的丰盈者安于贫穷才能乐于求道豁达是一种可贵的胸怀快乐离不开精神的给养贫穷也是可以快乐的安贫乐道乃君子之风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素材】1、晋朝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堪忍受官场的黑暗,便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官职,归耕园田,自食其力,虽然日子艰苦,但他心底纯澈,心灵自
67、由,悠然自得。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豪刘禹锡在悲秋苦叹的文弱诗人中反弹琵琶,发出阳刚之音。他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得馨”也表达了安贫乐道的志趣。3、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而贵,于我如浮云。5、文子上仁:“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差点送命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苏轼发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
68、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7、张溥的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层次】文章由材料生发感想,从安贫乐道的角度,以“困境,不忘安贫乐道”为题,写成了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题目即是观点,立意鲜明。第一、二段概述材料抒感,引出文章中心论点;第三、四、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先从对“安贫乐道”
69、的理解出发,然后列举事例,分析事理,讲明了“安贫乐道”的意义,并回答了材料中提及的问题,让读者对安贫乐道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尾一段,从人的成长需要和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实际出发,提出希望,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全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说理到位,合乎要求,值得学习和借鉴。【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审读材料,正确理解语意,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其次是要注意抓好关键词句,弄懂材料本身包含的深刻道理,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再次审明具体要求,要结合材料,找准立意角度,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注意题目、文体、字数等。“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是强化对材料的审读;“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必须符合文体特征作文;其他要求也要兼顾,要独创,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