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囚绿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2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囚陆蠡绿记1、解题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
2、”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明确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绿”指的是作者寓所窗口的常春藤。“囚绿”是因为喜爱。思考: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文章以绿为线索,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由“寻绿、赏绿、囚绿”到“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深爱。寻绿(14)1、快速找出文中对绿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
3、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提示:运用圆点批注符号)不同称呼绿影绿色绿囚绿友情感变化喜悦 满足 欢喜欢喜 留恋 喜悦珍重祝福不快 可怜 恼怒怀念抒情线索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看看被囚前后,绿藤的 生长状况如何?分别概括出它的特点 被囚之前:枝叶舒展,舞姿婆娑。被囚之后:(1)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2)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蓬 勃向阳 固执 失去生机联系囚绿记作者生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里的关键句,探讨绿的象征
4、意义,把握文章主旨.知人论世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和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
5、。写作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同学们齐读13段,看看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希望、生命自由、光明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象征蓬勃向阳固执归 纳 主 旨囚绿记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写出“你心中的那抹绿色”,赋予它一种象征含义。题目自拟,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