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质量评估(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A组基础应用练(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双低菜籽油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最富营养的食用油之一。世界油菜籽生产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总产量方面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油菜籽的品质方面比较落后,不仅杂质较多而且含油量偏低。同时,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植物油的消费也日益增长,1999年以来,每年进口油菜籽位居世界第一。据此完成12题。1我国油菜籽总产量世界第一,但仍需大量进口的原因是()A油菜种植业的商品率低B国外市场价格较低C油菜籽品质落后D市场需求量大2我国要提
2、高油菜籽质量亟须()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解析:第1题,材料中叙述:“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植物油的消费也日益增长,1999年以来,每年进口油菜籽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可知,我国油菜籽总产量世界第一,但仍需大量进口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从材料中可见:“中国在总产量方面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油菜籽的品质方面比较落后,不仅杂质较多而且含油量偏低”。由此得出,我国要提高油菜籽质量亟须加大科技投入。答案:1.D2.A黑龙江曾经是我国豆油的最大原料生产地,然而近年来我国大豆市场受到美国、巴西的强势冲击。调查发现,因原料收购价格低,播种面积逐年缩减,201
3、2年我国大豆自给率还不足15%。据此回答34题。3. 我国黑龙江大豆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A气候条件好,复种指数高B土壤肥沃,地广人稀C当地市场潜力广阔D邻近俄罗斯,出口方便4近年来,我国黑龙江大豆的市场占有量逐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A产量急剧下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B交通不完善,运输不畅C科技投入不足D进口豆油受到人们的青睐解析:黑土深厚、沃野千里是黑龙江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优势;黑龙江在气候方面热量不足。由播种面积逐年缩减及我国大豆自给率低等信息,可推知黑龙江大豆市场占有量逐步下滑的原因。答案:3.B4.A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右栏上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
4、,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57题。5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6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市场竞争力7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解析:第5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A项正确。第6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5、需求量大,因此D项符合题意。第7题,阿拉善高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可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B项正确。答案:5.A6.D7.B读印度尼西亚赤道南北橡胶产区落叶期、高产期和雨季的季节分布统计表,回答89题。8影响印度尼西亚橡胶高产期在赤道南北分布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风带、气压带南北移动B赤道以南陆地面积比赤道以北少C赤道以北陆地面积比海洋大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9橡胶主产区向北扩大到22N,其原因是改造利用了以下哪一要素()A热量B水分C地形D品种、耕作技术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赤道南北橡胶高产期和雨季正好错开,且高产期主要分布在当地降水较少、热量充足的季节。
6、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赤道南北降水和热量的季节变化,从而使赤道南北橡胶高产期分布时间不同。第9题,在自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橡胶主产区北扩,是改良了橡胶品种和耕作技术的结果。答案:8.D9.D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上,地处非洲的甲国(见下页图)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结合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1011题。10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11甲国若发展上题所述的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优势条件是()A劳动力丰富B地形平坦C水热充足D土壤肥沃解析
7、:第10题,读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国夏季高温多雨,为解决粮食问题,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第11题,甲国若发展水稻种植业,图中显示的优势条件是水热充足。答案:10.A11.C下图为某地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13图示地区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条件最有可能是()A地形平坦B气候暖湿C劳动力丰富D接近市场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小麦)、畜牧业(牧场、奶牛场)和林地(果园、林地),因而属于混合农业。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位于该地区的中心,说明各种农业生产活动都距市
8、场较近。答案:12.C13.D下表为四个国家的农业相关指标数据,据此完成1415题。国家人均可耕地面积/公顷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公顷每公顷谷物产量/千克中国0.090.45 521英国0.1012.46 957韩国0.031.16 196巴西0.325.14 05514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人均可耕地面积小B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小C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低D后备土地资源少15中国农业将来要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其意义在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复种指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ABCD解析:第14题,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不是最小的,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是最低
9、的,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人口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第15题,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可以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复种指数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答案:14.B15.D二、综合题(共40分)16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4分)(1)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A商品化农业B水稻种植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方式为()A轮作B轮牧C间作D休耕(3)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4)两农场中降水较少的是_,判断理由是_。(5)两农场中比较接近人口稠密地区的可能是_,判断理由
10、是_。解析: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点:根据农场收入比重判断两农场农业地域类型均为混合农业。市场决定农产品的价格,并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B农场收入中粮食作物所占比重小,所以属于城郊农业。答案:(1)C(2)A(3)混合农业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畜牧业可为农耕业提供更多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而农耕业也可为畜牧业提供良好的饲料。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规模、数量和农产品的种类,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可保证农场的收入稳定。(4)AA农场建有引水渠,说明其降水少,农业需要引水灌溉(5)BB农场的全年收入以乳酪产品、牛肉创造的收入为主,说明其城郊农业发达,为城市和人
11、口聚集区提供大量的乳、肉、蛋、禽等生活食品17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6分)(1)试分析A、B两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同自然条件。(2)试分析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上的差别。(3)试分析图中B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优势。解析:第(1)题,A为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两地夏季都具有水热充足的特点。第(2)题,A为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国营的;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私营)的。第(3)题,农业区位因素包含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答案:(1)都属温带气候类型,热量、水分较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
12、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2)我国A地区一般是国营农场。美国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等。B组培优提升练(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各组作物中,热量适应范围较狭小的是()A葡萄、苹果、小麦B水稻、可可、小麦C咖啡、葡萄、可可D茶、苹果、咖啡2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 毫米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据此推测下列最符合小麦种植的地区是()A黄淮平原B印度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D湄公河三角洲解析:第1题,纬度跨度较少的农
13、作物品种,即为热量适应范围较小的作物。读图可知,咖啡、葡萄、可可纬度跨度较小。第2题,结合四地气候的降水特征可知,黄淮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降水量在760毫米左右,最适合小麦种植;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湄公河三角洲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都在1 500毫米以上;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1.C2.A读四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3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是()ABCD4下列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C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D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
14、布解析: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乳畜业,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地1月气温在5 左右,复种指数不是最高的;地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春旱;地属热带季风气候,欧洲无分布。答案:3.B4.C读下面甲、乙两幅图,回答57题。5制约图甲中区和图乙中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A热量、水分B地形、土壤C水分、地形D土壤、热量6下列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耕地面积广,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B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劳动生产率高C区地处内陆,是我国最主要的温带草原牧区D区地形复杂,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特色7图乙各区中,与图甲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类型最相似的是
15、()ABCD解析:第5题,区除平原地区成熟的水稻土外,大都为丘陵地区贫瘠的红壤;区位于五大湖沿岸,纬度较高,因此热量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第6题,区位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人少地多,适合机械化生产;区为水稻种植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区位于新疆地区,地表多干旱沙漠,农业以畜牧业和绿洲农业为主;区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第7题,区为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与乙图中的区最相似。答案:5.D6.A7.D下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某地区近年来不同阶段的农业产值构成。读图,回答89题。8该地水稻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阶段与阶段相比()A约多30%B相等C约多20%D约少20%9若该地区农业结
16、构的调整随市场需求而变化,则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ABCD解析: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阶段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51%,阶段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31%,故该地水稻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阶段大约比阶段少20%。第9题,读图可知,阶段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比重分别为76%、21%、3%;阶段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比重分别为51%、39%、10%;阶段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比重分别为31%、37%、32%。农业结构为迎合市场的变化,需要降低水稻种植业比重,提高畜牧业比
17、重,对于市场价值较高的园艺业比重应大幅度提升,故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先后顺序为。答案:8.D9.A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印第安玛雅民族地区,欧美国家栽培广,近年来引入中国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据此完成1011题。10我国北方水果玉米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其原因是()A热量较充足B生长周期长C水源较丰富D土壤较肥沃11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A方便耕地浇灌B利于作物通风C保证玉米品质D增加光照强度解析:第10题,北方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种植玉米生长周期长,有利于作物体内有机质的积累,故玉米
18、品质和甜嫩程度优于南方。第11题,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主要是防止其他作物与之争水争肥,保证其品质不受影响。答案:10.B11.C读下图,回答1213题。12图中的四个国家均有典型的放牧业,其中以牧牛业为主的是()ABCD13上述四国中,既有发达的大牧场放牧业又有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BCD解析:四个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第12题,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以牧牛为主,其他国家以养羊为主。第13题,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均有大面积地广人稀的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答案:12.C13.C读我国某区城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图中的甲处能够
19、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强B温差大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15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下图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蓄水保墒提高昼夜温差增加降水避免病虫害ABCD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甲处位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因此,耕作业主要分布在水源及灌溉条件较好的绿洲、河谷地区,主导因素是水源。第15题,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会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墒情,能减小地表比热容,提高昼夜温差。减少水分蒸发后,空气中水汽含量降低,不会增加降水;对避免病虫害方面无作用。答案:14.D15.A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下图,回答问题。(2
20、0分)(1)种植图示农作物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2)图示农作物集中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哪些特点?(3)图中农作物在我国_有大量种植,影响其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解析:图中的农作物是水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在其种植过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小型化、产量高、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答案:(1)C(2)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3)秦岭淮河以南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地人喜食稻米。17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1、(20分)材料一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图(如下图)。材料二茶树喜温暖、潮湿、荫蔽、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图示区域省区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地区。(1)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其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2)改革开放以来,乙地基塘农业和耕地面积均大幅度减少,现存耕地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3)简述图示省区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甲、乙都是立体农业模式,地形是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第(2)题,可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角度分析。第(3)题,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答案:(1)地形混合农业(2)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基塘农业生产效益低(或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效益高)。(3)多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以酸性的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山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