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能力训练14力学实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10分)(2018全国卷)如图甲所示,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甲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3.77553.7解析:
2、主尺读数3.7cm,即37mm,游标第15刻度与主尺对齐,所以总读数为37mm+15120mm=37.75mm=3.775cm;由F=kx得k=Fx=mgx2-x1=0.1009.8(3.775-1.950)10-2N/m53.7N/m。2.(14分)(2019全国卷)如图甲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甲(1)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
3、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取9.80 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乙答案:(1)gsin-agcos(2)0.35解析:(1)对铁块受力分析得mgsin-mgcos=ma所以=gsin-agcos。(2)根据逐差法求加速度a=76.39-31.83-(31.83-5.00)10-29T2m/s2=17.7310-290.12m/s2=1.97m/s2,=gsin-agcos=9.800.5-1.979.800.8660.
4、35。3.(14分)(2019浙江4月)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1)实验时需要下列哪个器材。A.弹簧测力计B.重垂线C.打点计时器(2)做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列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多选)。A.每次必须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B.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记录小球位置C.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D.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3)若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来验证小球在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记录下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在测得x1,x2,x3,x4后,需要验证的关系是 。已知频闪周期为T,用下列计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的
5、是。A.x1TB.x22TC.x33TD.x44T答案:(1)B(2)ACD(3)x4-x3=x3-x2=x2-x1=x1D解析:(1)实验时需要重垂线来确定竖直方向,不需要弹簧测力计和打点计时器,故选B项。(2)实验时每次必须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以保证小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相同,A项正确;每次不一定严格地等距离下降记录小球位置,B项错误;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否则会改变运动轨迹,选项C正确;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以减小误差,D项正确。(3)因相邻两位置的时间间隔相同,则若小球在平抛过程中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则应满足x4-x3=x3-x2=x2-x1=x1;由小球最后一个位置与
6、第一个位置的水平距离计算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则用x44T计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故选D项。4.(14分)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
7、套1的拉力F1=;比较,即可初步验证;只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2)保持绳套2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F3F1和F1(2)D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tan30=F3,通过比较F1和F1,在误差范围内相同,则可初步验证。(2)绳套1在转动过程中,合力保持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绳套1的拉力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5.(16分)(1)下图螺旋测微器的
8、读数为 mm。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cm。(2)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m/s。在打下点“0”到点“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J(计算时g取10 m/s2)。由此得出的结论:。若某同学作出v22-
9、h图像如图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答案:(1)5.6701.050(2)2.40.580.6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9.7解析:(1)5.5mm+17.00.01mm=5.670mm,注意读可动刻度时要估读一位;游标卡尺读数1cm+100.05mm=1.050cm。(2)由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式v5=v=x462T=2.4m/s,Ek=12(m1+m2)v52=0.58J,重物m1上升h5=60.00cm=0.60m,重物m2下降0.60m,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2gh5-m1gh5=0.60J。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
10、能守恒。由上述分析可得系统机械能守恒表达式12(m1+m2)v2=(m2-m1)gh,得v22=m2-m1m2+m1gh,可知图线的斜率k=m2-m1m2+m1g=5.821.20=4.85,解得g=9.7m/s2。6.(16分)下图为一弹簧弹射装置,在内壁光滑、水平固定的金属管中放有轻弹簧,弹簧压缩并锁定,在金属管两端各放置一个金属小球1和2(两球直径略小于管径且与弹簧不固连)。现解除弹簧锁定,两个小球同时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弹射。然后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用天平测出两球质量m1、m2;用刻度尺测出两管口离地面的高度h;记录两球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P、Q。回答下列问题:(1)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
11、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已知重力加速度g)A.弹簧的压缩量xB.两球落点P、Q到对应管口M、N的水平距离x1、x2C.小球直径D.两球从管口弹出到落地的时间t1、t2(2)根据测量结果,可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Ep=。(3)由上述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如果满足关系式,就说明弹射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答案:(1)B(2)m1gx124h+m2gx224h(3)m1x1=m2x2解析:(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两球得到的初动能之和,而要求解初动能必须还要知道两球弹射的初速度v0,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v0=x2hg,故还需要测出两球落点P、Q到对应管口M、
12、N的水平距离x1、x2;(2)小球被弹开时获得的动能Ek=12mv02=mgx24h,故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Ep=12m1v12+12m2v22=m1gx124h+m2gx224h;(3)如果满足关系式m1v1=m2v2,即m1x1=m2x2,那么就说明弹射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7.(16分)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组装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一端与细绳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尾部相连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甲(1)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不挂钩码,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
13、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2)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按图组装好仪器,并连接好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打出一条纸带,关闭电源。(3)在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取O、A、B、C、D、E等多个计数点,各个计数点到O点间的距离分别用hA、hB、hC、hD、hE、表示,则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在计时器打下D点时的动能表达式为,若拉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计时器打下A点到打下D点过程中,细绳拉力对小车所做功的表达式为。乙(4)某同学以A点为起始点,以A点到各个计数点动能的增量Ek为纵坐标,以A点到
14、各个计数点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为横坐标,得到一条过原点的斜率为1的直线,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间距相等(2)释放小车(3)m(hE-hC)28T2F(hD-hA)(4)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解析:(1)当打点计时器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时,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2)在组装好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3)D点的瞬时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即vD=hE-hC2T,故打下D点时的动能为EkD=12mvD2=m(hE-hC)28T2;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F(hD-hA)。(4)因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且直线的斜率为1,可得出方程式Ek=W,故可得结论: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