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镇海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测高二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男子体力较妇女更占优势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C. 人类走向定居需要妇女料理家事D. 男性掌握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
2、据“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可得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生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与突出,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才是根本原因,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2. 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如图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是A. 可以推测此图创作的的准确时间B. 它再现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状况C. 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D. 突出绘画者的思想意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名“孔子圣迹图子路问津”以及图片相关信息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故C正确。依据图片信息“曲辕犁”可以得出大约在隋唐时期及其以后,但
3、不能得出具体时间,排除A。春秋时期“曲辕犁”未出现,排除B。题干图片的风俗画,并非写意画,排除D。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A. 克己复礼B. 道法自然C. 制天命而用之D. 以刑止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制天命而用之的意思是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而控制和利用的前提就是人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故选C;克己复礼指的是要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周代的“礼乐制度”,这种回到过去的主张显然是不符合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的,排除A;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态度较为消极,这显然和人们改造
4、自然能力的增强是不匹配的,排除B;以刑止刑的主张解决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是没有关联的,排除D。4. 下图是1977年出土的湖北曾侯乙墓的青铜冰鉴。周礼注疏载:“冰有鉴,则冰不消释,食得停久。”古代这种用于食物冷藏保鲜的器物,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可见食物保鲜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食物冷藏技术发展的意义是有利于保鲜储存 有利于长途运输 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 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会流失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冷藏技术有利于保鲜储存,故而可以延长储存期,有利于长途运输(耗时更长),故正确,D项正确;冷藏无法完全禁绝食物营养的流失
5、,因为食物中的一些营养物质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分解氧化,冷藏只是降低温度减缓了反应的速度,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5. 秦朝统一中国后,只用两年时间便修成了驰道。秦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驰道的修建有利于秦朝的长治久安 国家统一的巩固 郡县制度的推行 百姓负担的减轻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驰道是秦朝加强统一措施之一,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郡县制的推行,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驰道的修建并不能保证长治久安,秦二世而亡,错误;驰道的修建需要劳动力,只会增加百姓负担,错误,故排除ACD项。6.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
6、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曲辕犁的推广C. 古代戏曲成熟D. 丞相制的废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长安”“益州郡”“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都成在长安,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故形势图反映的是西汉,西汉时期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故选A;唐朝出现曲辕犁,但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排除B;元杂剧标志古代戏曲成熟,但元朝都城在大都(北京),排除C;明太祖废除丞相,但明朝都城在北京,排除D。7. 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7、。”这个理想的国都规制布局规整对称政治功能突出影响后世国都的规划体现开放精神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先秦时期的城市发展具有封闭性特征,错误,BCD排除;从材料中的布局来看,可归纳出布局规整的特征,正确;先秦时期的城市突出的是政治、军事功能,正确;从材料中的城市建设功能来看,“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BCD排除。故选A。8. 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天
8、下郡国利病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不符合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书,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关于地理方面著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医学。9. 以下两幅地图用于研究性学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都使后来王朝短命而亡 都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动脉都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都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 B. C. D. 【答案】B【
9、解析】【详解】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都沟通了南北,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但是开凿运河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B正确;隋朝之后的唐朝、元朝之后的明朝并不是短命而亡,排除A、C、D。10.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曲辕犁出现的时间是在唐朝,唐朝的存在时间是618年至907年,因此B错误,符合题意;ACD出现的时间及朝代均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 史书记载:唐朝的长安城,宫城、皇城位于北部正中,中央官署在宫城前。城北是渭河,象征江河山
10、川横贯;西北是禁苑草坪,象征拓展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东北是人工修凿的大明宫太液池,象征东海,池中的土山名曰“蓬莱山”;东南是曲江池和杏园,象征江南水乡;西南郊的昆明池水,象征云南的滇池。此记载中长安城的这种布局,体现了唐朝A. 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理念B. 奉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C. 长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D.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唐都长安城市布局,将代表国家政权的宫城、皇城、中央官署等置于北部正中,用不同方位的建筑对应国家的不同民族和地区,体现了唐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理念,A项正确;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没有体现政府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B项错误;唐都
11、长安的城市布局与“开放的对外政策”无关,C项错误;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才发展起来,D项错误。12.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两位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的研究角度研究 夏小正,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说明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两位学者关于夏小正的认识是不可信的,A项错误;
12、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与学者提出的依据不符,B项错误;学者争论过大不能说明相关夏小正的史料没有价值, C项错误。13.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中有一道算术题,大致意思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一起合作出资到海外做生意,各人所出的本钱不同,有的是金子,有的是银子,有的是盐等,最后的设问是他们各应该得到多少回报。这说明宋朝时期A. 商业领域出现了股份制公司B. 金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商业发展对数学了产生影响D. 大商人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要以看出,数书九章中收录的算术题与宋朝的商业贸易有关,以其作为一个数学的例题,从而反映出商业发展对数学产生了影响,C项正确;材
13、料不能体现股份制的信息,宋朝也没有股份制公司,排除A项;金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不符合宋代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大商人的经商领域,排除D项。14. 明朝实行“匠籍”制度,在籍的工匠每年要定期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工匠往往以消极怠工和逃亡的方式反抗。嘉靖四十一年(1563 年),政府规定,工匠一律“以银代役”,放免了80的工匠。而官府需要的物品改由市场购买,质优价廉。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的原因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兴盛明朝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手工业工匠的反抗斗争农业与手工业争夺劳动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官府需要的物品改由市场购买,质优价廉”、“工匠往往以消极怠工和逃
14、亡的方式反抗”可知符合题意,故选B;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明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和农业争夺劳动力,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5. 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这表明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 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 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体现的是徽商活动范围较广,正确;材料“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体现的是会馆
15、主要是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正确,因此B符合题意;徽商的纽带是乡土亲缘关系,并非都是血缘关系,错误,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和会馆之间的关系,错误,CD排除。故选B。16. 明末小说三言二拍中,描写使用白银的社会阶层十分广泛,上至皇帝、官吏、富商,下至家丁、商贩、僧尼,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当介绍人物时,伴随着籍贯、年龄、职业的介绍之外往往还要附上家庭财产状况,比如“家资巨富”、“广有家财”,或“富民”、“富翁”等,一个人所拥有财富的多少已成为其身份的标志。由此可知明末A.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 倡导求实精神,平等观念传播C. 商人地位提升,传统社会解体D. 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观念变化【答案
16、】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个人所拥有财富的多少已成为其身份的标志”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选D;材料中虽然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当时中国是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影响根深蒂固,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此项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三言二拍中描写的社会阶层广泛,但是没有体现“求实精神”“平等观念”,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并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结构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传统社会结构开始解体,故C错误。17.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名称相关信息安
17、庆军械所1861年建,洋务运动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发昌机器厂1866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申新纺织厂1915年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于上海A. 洋务运动时期工业简表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表C. 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简表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表格中即包含洋务运动的军用与民用工业,也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申新纺织厂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非洋务企业,排除A项;安庆军械所、发昌机器厂、轮船招商局分区为洋务企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项;申新纺织厂设立时,清
18、朝统治已经结束,排除C项。故选D。18. 上海是近代中国生丝出口贸易的中心,上海缫丝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产生的行业之一。下表是上海缫丝业规模变化表,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1928年1933年1936年1939年丝厂(单位:家)104444936(全部在租界)丝车(单位:部)2437510730111167618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手工生产技术落后日本侵华战争的冲击 自然经济不断解体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数据表明,1928-1939年上海缫丝业的工厂、丝车数量逐渐较少,规模逐渐减小,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列强转嫁经济危机,使上海缫丝业
19、受到冲击,正确;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正确;正确,故选A;上海缫丝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不是手工生产,错误;从上海缫丝业规模变化情况无法得出“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排除;错误,故排除BCD。19. 1949年至1957年底,我国城镇总人口共增长418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23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10.6%增长至1957年的15.4%,增幅达0.7倍以上,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形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经济的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19
20、49年至1957年底,我国城镇总人口、城镇人口比重都有了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有,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符合题意,B项正确;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经济发展,均与城镇人口总数增多,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等无关,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20. 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如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该画“新”在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 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 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题材来看,该画选用了年画创作
21、的新题材,正确;材料描绘的是农民围绕着耕地机器设备的情景,表达了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也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此时农业合作化尚未开始,错误,BCD排除。故选A。21. 18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各界派出“植物猎人”,尝试将中国茶苗移种到印度,后又聘用中国茶工来优化印度茶的品种和种植方式。1888年,印度的茶叶产量达到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从中国的进口量。英国发展印度茶的活动A. 适应了市场不断扩大的趋势B. 改变了印度人的饮食结构C. 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D. 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尝试将中国茶苗移种到印度
22、,后又聘用中国茶工来优化印度茶的品种和种植方式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从中国的进口量”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英国茶叶市场需求量大,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通过这些措施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故答案为A;根据材料“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从中国的进口量”可知茶叶不是印度人使用,B错误;中国清朝一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22. 下列材料节选自一封书信,其中标注的是耗时三十三天从加那利群岛驶抵西印度群岛。沿途发现许多人口众多的岛屿替二位陛下一一占领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第四座命名为“伊莎贝拉”(西班牙女王)我抵达 时,沿着北海岸向西行驶,发
23、现它的面积如此之大,我认定自己到达中国境内。随时为您效劳的远征军司令1493年2月25日A. 英国B. 好望角C. 土耳其D. 古巴【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加那利群岛驶抵西印度群岛”“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西班牙女王)”“我认定自己到达中国境内”“1493年2月25日”可知,该远征军司令是哥伦布,他抵达的是古巴,故D正确;英国、好望角、土耳其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23. 在菲律宾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这样一块纪念碑,正面写给麦哲伦,背面写给杀死麦哲伦的当地英雄拉普拉普。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
24、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这说明( )A. 观念冲突,可以弥合B. 历史是非,清晰可辨C. 立场不同,结论迥异D. 人物评价,看其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碑文正面是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文背面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可知,正面和背面针对同一个人物,所表达的褒贬不同,说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人物或时间有不同的结论,如:政治立场不同、阶级利益不同等等,C项正确;观念冲突,可以弥补,与材料表达不符,排除A项;历史是非,清晰可辨,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25、人物评价,看其主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4. 世界各地的民居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下表,影响各地民居建造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区域建筑材料布局特点古代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为主,使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每户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古代埃及大多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椰子叶铺成屋顶。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古代罗马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核心。A. 政治制度B. 经济水平C. 文化习俗D. 自然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建筑
26、材料发展来看,体现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对房屋建筑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房屋建设的布局特点来看,体现的是文化习俗及自然环境的影响,C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政治制度对房屋建筑的影响,A符合题意。故选A。25. 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 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B.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C. 15 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近代世界贸易图中,贸易路线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大洲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可以用来作为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史料,D选项符合题意;新航
27、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业贸易路线在规模和范围上,均不能达到图中的程度,A选项不符合题意;图中贸易路线的广泛分布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不符,B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贸易路线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与三角贸易在欧、非、美三洲之间进行不符,C选项错误。26.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见下图)。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这反映出当时A. 钟表已经成为家庭的必备B. 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工业革命强化了时间观念D. 城市工作节奏的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
28、的时间观念,因此出现了专门的“叫醒工”,C项正确;叫醒工出现,说明当时钟表并非必备,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人们生活水平无关,排除B项;城市工作节奏的加快主要体现为人们的忙碌,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工作的节奏,排除D项。故选C项。27. “实行公有化的生产资料是:全部役畜、农具(犁、播种机、耙、打谷机、割草机)种子、饲养公有牲畜所必需的饲料不实行公有化而留归集体农户自用的生产资料是:住宅、农户自有的家畜、家禽和饲养此项禽畜所必需的建筑物。”符合以上材料说法的是A 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B. 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C. 斯大林时代建立的集体农庄D. 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答案】C【解析】【详解】根
29、据题干可知,材料中将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收归集体经营的举措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内容特征,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中农业实行固定粮食税,并未没收农民的生产资料,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中农业改革措施主要是调节农业生产及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排除B项;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排除D项。故选C。28. 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促成现代化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国际协调机制和组织的建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
30、次世界大战后,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世界稳定发展,其内部的原因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外部原因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协调机制和组织,有利于稳定战后世界贸易秩序,正确,D项正确;战争会对经济造成破坏,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不是稳定发展的因素,错误,排除A、B、C项。29. 凯恩斯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体系,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资源的家伙变得有用”。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合作领域得以实现,开始
31、于A. 罗斯福新政B.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C. 欧共体成立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可知这与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关,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开始把各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开展合作,故B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涉及到国际间的合作,排除A项;欧共体成立并没有涉及到金融领域,且只是区域性的合作,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涉及的是国际贸易,而不是国际金融,排除D项。30.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三则资料。若从这些资料内容所反映的史实中提炼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这个研究主题应该是魏晋墓壁画砖驿使图马可
32、尼发明无线电报腾讯公司的微信图案A. 建筑艺术的演变B. 工业革命的广泛影响C. 中外文化的交流D. 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答案】D【解析】【详解】图一是邮驿传递书信,图二是无线电报,图三是现代通讯方式,三者描述的主题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建筑艺术,排除A项;微信和工业革命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31. 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农夫蚤出暮入
33、,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材料四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34、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及最早出现的时间。(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其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的特点。(3)根据材料四,指出人类经历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答案】(1)方式:铁犁牛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5、生产规模小;性别分工简单。 (3)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铁锄”“牛耕”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是铁犁牛耕,出现是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得出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和男耕女织;根据材料三“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和所学知识得出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性别分工简单。【小问3详解】关于过程:根据材料三“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
36、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得出人类经历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关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方面回答即可。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
37、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隅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吴风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材料二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
38、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
39、,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答案】(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 (2)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更加明显;城市外向型发展特征突出;商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0、增强;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城市兴办大学等。 (3)影响:为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促进了满足市民阶层需求的世俗文化出现等【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奢侈消费之风、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等方面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2)特点:根据材料二“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市民阶级形成了,
41、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城市经济功能、城市外向型发展、商业资本的作用增强、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兴办大学等方面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3)历史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从资本主义萌芽、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市民阶层的世俗文化等方面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
42、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年之久,霍乱连续18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
43、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答案】(1)认识:人们发现传染现象较晚;受到宗教影响;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一定科学道理,或者科学性与迷信交织);受道德影响明显影响: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采用防疫措施;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原因:政府没有及时
44、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或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条件: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世界性卫生协调组织的成立。【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可答出发现传染现象较晚,据材料一“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可以答出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据材料一“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可以答出受到道德影响;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看出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说明迷信会使人们长期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据材料一“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可以答出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据材料一“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可以答出增强了道德约束力,据材料一“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可答出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可以答出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据材料二“19 世纪末期”可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城市化城市化加深,人类居住密集;第二小问条件,据材料二“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可以答出政府的关注、人们观念,教育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