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4062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上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

2、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

3、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

4、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1. 下列

5、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B.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C. 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D. 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B. 文章运用对比

6、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C. 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D. 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 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C.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

7、”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D. 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分析可知,篡改文意。C项,结合文本内容“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

8、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从旅游中获益,从而”错误。D项,结合文本内容“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可知,因果不当。故选B。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题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9、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C项,结合文本内容“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分析可知,应该是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于文无据。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0、小题。遗 嘱美安妮布拉克福德夕阳沉下去了,暮色笼罩了一切,乔治华盛顿卡文大街上,一个小男孩边走边唱,那歌声哀戚悲切。他低着头,两只黑脚丫拣着人行道上干净的地方走。他猛抬头,看见了街对面一所破屋旁边的巨幅广告牌,画着一个巨大的金发女郎,微笑着,她手里拿着巨大的瓶子,上写“请喝可口可乐”。天色昏暗,小男孩读着很吃力。“孩子啊!”突如其来的一声喊叫打破了街道上的一片沉寂。小男孩猛转过身子,看见杰克逊太太。他曾听人说起过她,说她上了岁数,一向足不出户。“孩子啊!快过来!”他环顾四周,街上空荡荡的。老太太抱着一线希望盯着他,他想跑可又不敢。小男孩慢腾腾地走过去。老太太伸出干瘦的老手抓住他的胳膊,说:“把

11、我搀进屋里,孩子啊。”小男孩搀扶着她虚弱的身子进了屋。“把我扶到床上。你叫什么名字?”“约瑟夫。”他回答。 “约瑟夫。好啦,扶我慢慢坐下。把我的脚放到床上。那儿有把椅子,坐吧。不,把椅子搬过来点儿,好叫我看见你。”约瑟夫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边上,把房间打量了一番。屋里很暗,摆满了破家具,到处是空瓶子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图片。约瑟夫身边有张粗糙的桌子,桌上放着几张纸和一截破铅笔头。老太太用手撑着身子,想从床上坐起来。她眼里含着泪,嘴角流着口水,这情景叫约瑟夫感到一阵恶心。“我快死了,我想叫你给我写个遗嘱。桌上有纸,有铅笔。”约瑟夫把椅子朝桌边移近一些,拿起了铅笔头。他把铅笔头夹在指缝里,捻来捻去。“

12、我叫玛丽,”老太太说,“玛丽杰克逊。你先写上玛丽杰克逊太太遗嘱。对,这听起来够味儿。快,写下来吧。”小男孩低着头,眼睛盯着纸,咕咕哝哝地说:“我不会写。”“会写。照我说的写吧。总得有人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太呀。”“可是”“我老了,”她说,“疲惫不堪,就要死了。”小男孩背过脸去,望着窗外。天就要黑了。可是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那块广告牌,那个抱着大瓶子的金发女郎以及“请喝可口可乐”!“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饰针当然很漂亮了。女儿住在圣西门岛。你把地址写下来。”约瑟夫低头看看纸,又朝窗外望望。“写呀!”老太太催促着,“快!把我说的写下来。我就要死了,总得立个遗嘱啊。”约瑟夫弯下矮小的身子,趴在桌子上

13、,拿起铅笔头在纸上缓缓地写起来。“除了那枚银饰针,”老太太说,“我就一无所有了。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哎,拿过来。我签个字。”约瑟夫把纸拿过去,心惊胆战地递给她。她拿起铅笔,在下面画了个“”。然后,她重重地往后一靠,如释重负地说:“这就好了,约瑟夫。把纸夹在圣经里吧,放在我的床头。”他找到圣经,把纸夹进去,放在床边。“你走吧,孩子,”她叹息地说,“我困死了。”他跑出屋门。后来,一阵冷风从开着的窗口吹进来,可是老太太躺在床上却毫无反应。圣经里夹的那张纸

14、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夕阳、暮色,写街上空寂、歌声哀戚,是为了烘托主人公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B. 目不识丁的杰克逊太太为了立遗嘱,请小男孩约瑟夫帮忙,但约瑟夫识字不多,并没有为她写下遗嘱。C. “请喝可口可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起到了衬托人物形象悲惨生活的作用。D. 小说叙写了一曲饱含人间辛酸血泪、令人不忍卒读的哀婉悲歌,结构精巧,情感深沉,发人深省。5. 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6. 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

15、艺术效果。【答案】4. A 5. 遗嘱内容:把银饰针和圣经留给女儿;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标题作用:高度概括小说内容,凝练简洁;暗含小说主旨:突出一无所有的杰克逊太太对女儿深沉的爱,表现世道人情的冷漠;贯穿故事始终,起着小说线索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 特点:情节发生逆转(结尾出乎意料或运用“欧亨利”笔法)。艺术效果:照应标题,呼应前面多次出现的“请喝可口可乐”的情节,使结构完整;小男孩写下的遗嘱却是“请喝可口可乐”,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尾强化了悲剧色彩,令人心酸,深化了作品主旨。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太太的无助。【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

16、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悲伤的调子,不仅烘托了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也同样烘托了小男孩约瑟夫悲惨的童年。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标题作用能力。本题题目是“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题干有两个问,第一问,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解答本题,

17、通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遗嘱的具体内容”可在文章中筛选出“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饰针当然很漂亮了。女儿住在圣西门岛。你把地址写下来”“除了那枚银饰针,老太太说,我就一无所有了。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遗嘱的主要内容。第二问,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这是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能力。小说标题作用一般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内容、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

18、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文主要内容是写的杰克逊太太请约瑟夫帮她写“遗嘱”,“遗嘱”贯穿故事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在杰克逊太太要约瑟夫写遗嘱时,约瑟夫说自己不会写,可是杰克逊太太却说他会写,让他照着自己说的写,那么约瑟夫会帮杰克逊太太写一份什么样的遗嘱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还有杰克逊太太马上就要死去,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女儿也不在身边。要立遗嘱,自己要拖着生病的身体去街上请素不相识的贫穷的小孩回来帮自己写遗嘱,遗嘱里把自己仅有的那枚银饰针和自己看的那本圣经留给女儿,而女儿在住在圣西门岛。所以遗嘱的内容暗含

19、着小说的主旨:一无所有的杰克逊太太对女儿深沉的爱,表现世道人情的冷漠。【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结尾特点和艺术效果能力。题目是“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题目有两个问,第一问,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分析小说结尾特点,要先明白小说结尾的内容,本文结尾写后来,一阵风从窗口吹进屋子,杰克逊太太躺在床上毫无反应,显然已经死去。圣经里夹的纸条在寒风中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这里的遗嘱内容和前文杰克逊太太所口述的遗嘱完全不同,使情节出现逆转。该遗嘱内容出乎读者意料,却完全在情理之中。“圣经里夹的那张纸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

20、,请喝可口可乐”正好照应了文章标题,且“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与前文多次出现的“请喝可口可乐”的情节相呼应。文章结尾点名了约瑟夫帮杰克逊太太写的遗嘱内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令人啼笑皆非,充满悲剧色彩。杰克逊太太强拖着病体到街上请人回来帮忙写遗嘱,结果却好不容易请回来一个不会认识字的小孩子,小孩子无法帮杰克逊太太写出遗嘱,只能照着窗外的广告牌上的字画下来。突出了杰克逊太太的无助,深化了作者的主旨。【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标

21、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小说以“遗嘱”命名,凸显了文章主要内容,统领全文,暗示主题。可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三)名著阅读(本题共1小题,5分)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谁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答案】关于刘备与曹操的故事。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

22、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导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阅读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题干献给出一首诗,要求学生说出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谁的一段故事,并要求简述这个故事。此题的难处在于先要理解了

23、诗的内容,知其所指。仔细阅读这首诗“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讲了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第二问,简述“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只要读懂了这首诗,其实诗已经是对情节的高度概括了,只要把人物代进去,这个答案也就出来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郑穆字闳中,福州侯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

24、。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喜二王咸敬礼焉。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

25、其子,长之。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荆王薨,为扬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年七十五。(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

26、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B.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C.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D.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书,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B. 出阁,皇子出就藩封。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

27、指女子出嫁。C. 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D. 祖,出行前祭祀路神。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B. 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C. 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D. 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

28、们的敬爱;朋友托孤,他慨然担当,不取钱财。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2)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答案】8. B 9. C 10. A 11. (1)“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使他长大。(2)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解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

29、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太学生”“师”“祭酒”“徐王翊善”“给事中“宝文阁待制”,虚词“为”,“兼”是兼任的意思,“四年”表示时间,排除A项、C项。“五年”表示时间,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句子可以断开为: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故选B。【9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30、、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奉命退休”所发错误。“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结合文本内容“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分析可知,“曾经四次获得

31、乡试第一名”说法错误,是“乡试考了四个第一”。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恤”,抚恤;“恤孤,吾事也”,判断句,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金于何有”,宾语前置句,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反”通“返”,返回;“长”,译为使生长、扶养、抚育。(2)中的“居”:处于;“师资”,译为老师;“地”,地位;“宜”,应该;“老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高而有德的

32、人;“听”,听任、听凭;“愿毋轻听其去”,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门人以千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

33、号称“四先生”。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个第一,随即考中进士及第,任寿安主簿。郑穆被召为国子监直讲,任职编校集贤院书籍。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太常博士。他请求朝延给他提高一个官阶,这样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改任集贤校理,他清求到外地补官,做了汾州通判。熙宁三年,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讲。嘉王出就封国后,改任诸王侍讲。府僚缺人,御史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说:“像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辅佐王室。”郑穆共在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没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门,讲话有法度,可以作为劝诫的,一定反复摘引典籍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礼待他。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

34、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郑穆任期未满便告老还乡,负责掌管杭州洞霄宫。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三年,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讲,他罢离祭酒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荆王去世,他担任扬王的翊善。太学生请

35、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管理洞霄宫。敕书送达门下省,给事中范祖禹上奏说:“郑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但精力尚还旺盛。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案拐杖。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皇帝没有回复。太学生几千人把挽留郑穆的请求报告给司业,又报告给宰相,都没有被采纳。于是公卿大夫各自作诗为他送行,太学生空校出汴京东门为郑穆祭祀路神祈福,京城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感叹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第二年郑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二)古代诗歌阅读(

36、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2.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一前两句写自然景象,视觉与听觉结合,突出水乡初夏生机之景,为后两句作铺垫。B. 诗一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使全诗意境色调和谐,显得更加从容恬静。C. 诗二诗题是“山雨”,开篇却紧扣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的晴朗之景来写,构思极巧妙。D. 诗二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中透露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急于归隐山林的隐逸之情。13. 两首诗描写雨的手法有

37、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2. D 13. 同: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第一首中“白满川”侧面烘托出雨水多;第二首后两句写雨后的溪深流急,侧面烘托雨下得突然,下得大。异:第一首以烟喻雨,突出其细雨蒙蒙之状,是实写;第二首由前眼溪水联想到别处下雨,是虚写。【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歌

38、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对感情的理解有误,“表现了作者急于归隐山林的隐逸之情”说法错误,应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歌,整体把握其内容大意及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指出异同。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两首诗描写雨的手法有什么异同。题干指出了比较阅读的内容描写雨的手法,也就是赏析两首诗在描写雨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异同。先圈出两首中描写雨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结合具体内容指出其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第一首诗中写雨的句子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其中“白满川”侧面

39、烘托出雨水多。“雨如烟”是运用比喻手法,把雨比喻成烟,突出细雨蒙蒙之状,属于实写。第二首诗中写雨的诗句是“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忽见溪流急”是通过眼前溪水突然流得急了,来侧面烘托雨下得突然,下得大,也属于侧面烘托。“知是他山落雨来”,是由眼前的溪水突然变得急了,联想到别处下了大雨,是虚写。答题时,根据以上分析,分为同和异两个方面,然后先指出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抒发了什么情感。【点睛】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第

40、三步,指出诗歌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古诗今译:乡村四月: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山雨:夜里,林子静谧,星光疏朗,月华皎洁。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天亮时忽然看见溪流湍急,才知道在他山刚下了一场大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两句,表达作者顺随自然变化、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的人生态度。(2)王勃滕王阁序中从动静、高下等角度描绘秋空秋水阔远绚丽图景的句子是“_, _”。(3)水龙吟登建康

41、赏心亭中有这样三句_,_,_是说词人心中有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这里移情及物的手法写心中的愁、心中的恨,词篇因此而生动。(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答案】 (1). 聊乘化以归尽 (2). 乐夫天命复奚疑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遥岑远目 (6). 献愁供恨 (7). 玉簪螺髻 (8). 引壶觞以自酌 (9). 眄庭柯以怡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

42、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聊、奚、鹜、共、遥岑、簪、螺髻、觞、酌、眄庭柯、怡。【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

43、,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应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

44、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

45、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C.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46、是A.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B.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C.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D.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答案】15. B 16. B 17. C【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该题要注意搭配不

47、当和成分赘余。A、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16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因此选B项,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

48、(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适合语境。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适合语境,因为乡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也适合语境。排除A、D两项。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而饱经沧桑是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与语境不

49、合。因此排除C项,选B项。【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7还有一类成语,其

50、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18.下列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赍发(j ) 胡诌(zhu) 涸辙(h) 木讷(n)B. 朔风(shu) 宗悫(qu) 坳堂(o) 讥诮(qio)C. 骖騑(cn) 懿范(y) 闾阎(l) 蟪蛄(g)D. 迤逦(y) 迁徙(x) 埋怨(mn) 潦水(lo)【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字

51、音题考查的重点是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方言字。要注意以义辨音,以形辨音,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错误的习惯误读。题干要求选出“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项,“胡诌”的“诌”应读“zhu”,意思是“随口瞎编”;B项,“坳堂(o)”的“坳”应读“o”,意思是“指堂上的低洼处”;D项,“潦水(lo)”的“潦”应读“lo”,意思是“雨后的积水”。故选C。19.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臭名昭著 躬逢胜笺B. 人杰地灵 矫首暇观 腾跃数仞 泠然善也C. 贪脏枉法 舐犊情深 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D. 妍媸不分 沾沾自喜 唉声叹气 金瓯无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

52、生字形辨析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项,“钟明鼎食”应写作“钟鸣鼎食”;“躬逢胜笺”的“笺”应为“饯”,这句话是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饯”指“宴会”。B项,“矫首暇观”应写作“矫首遐观”。C项,“贪脏枉法”应写作“贪赃枉法”。故选D。2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

53、藩镇”。B. 征辟是汉代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C. “视事”指治事,任职;“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田”等。D. 刺史,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长史”,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54、、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有时称长史,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说法错误,刺史,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说的是长史,秦时丞相属官,两汉将军属官。故选D。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酒属于物质,但是_。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和社会的各方面相连,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酒和政治相连,

55、形成酒政文化。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_。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_,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后作书,妙笔生花。酒与生活相连,形成酒俗文化。如婚丧嫁娶,摆酒摆宴以示庄重;亲友团聚,推杯换盏表达情深。【答案】 (1). (1)它又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2). (2)颁布了禁酒令酒诰 (3). (3)酒与文学艺术相连,形成酒才文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的中心词是“酒文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56、酒文化”,即“酒与政治”“酒与文学艺术”“酒与生活”。第一处,前面说“酒属于物质”,而后面都是说“酒文化”,这属于“精神层面”,故此处应由“物质层面”过渡到“精神层面”,即“它又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第二处,前面都是说酒政文化,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此处是说“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后面应是说做了何事,再根据后面“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一句可知,此处应是说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颁布了禁酒令酒诰”;第三处,前面都是说“酒政文化”,而后面所举的“李白”“张旭”等事例都属于文学艺术,再联系前面“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这一句的

57、句式可以拟写出答案,即“酒与文学艺术相连,形成酒才文化”。四、写作(内容50分+书写10分,共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意思是说,他人对我不好,我反而给他恩德,这样做怎么样?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说,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他人给了你恩德,你用什么回报?应该用对等的手段回复他人的不好,用恩德回报他人的恩德。“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这两种做法,你赞成哪一种做法?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屈指春

58、秋,已近三千年;三千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战国的马嘶声消失了,秦汉的霸气灭了,隋唐的宫殿成灰了,明清的自豪飘散了东方变了,西方也变了,文艺复兴的光环暗淡了,工业革命的灵魂破灭了但有些人、有些事却在岁月的长河中越发清晰,依旧闪耀着光芒。随想录让巴金敢做敢说,用真话面对社会,用正直和坦荡面对报复与攻击。历史记住了他,经历一个世纪,用笔创造真实的世界,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用真实的手与笔,点亮了多少人心中灵魂的灯塔;他用文学和生活中的忧患,良知叩响人们心灵的大门;它用正直与坦荡面对困难,用宽容的心和美好的态度对待他人,唱响了生命与真实的赞歌!敢说敢做,体现他的真人性;以直抱怨,

59、体现民族之心;以德报德,体现民族之魂。巴金以直抱怨,书写人生奇迹;巴金以德报德,创造不朽传奇!赖斯,一个不幸的黑人女孩,也是一个成功的女士。她用“八倍的努力”,使自己从不幸女孩变为成功女士,也用她的努力化为正直的剑与坦荡的盾,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她用宽容美好的态度对待歧视自己的人,让对手与敌人汗颜。面对歧视,她倍感羞耻,但她用正直和坦荡回击。面对不公,她倍感不平,但他用美好的态度对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赖斯用努力创造成就,以直以德作为人生航标,她用行动证明。罗斯福,勇敢地站在国家危难的最前线。面对质疑与抱怨,他坚定立场,用正直坦荡的心回应攻击者;面对支持者,他更是动力十足,

60、继续前进。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将美国从深渊中救出,并飞向广阔的天宇。细想,中日之间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吗?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更是世界人民进步的方向标。巴金冲破围墙,展现人性的灵魂;赖斯冲破黑暗,拥抱人生的光明;罗斯福冲破束缚,翱翔广阔的天宇。中日关系,需要我们代代人的努力,也需要我们用“直与德”架起两国的友谊之桥,造福子孙。我们也需要“直与德”作为人生的指向标,在大海中“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人物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这两种做法,你赞成哪一种做法?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

61、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作文的构思立意,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读材料构思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只要围绕“以德报怨”或“以直报怨”来阐述观点和理由均可。但在论证过程中,要体现思辩性,也即:论证“以德报怨”时,要阐述反对无原则的宽容;论证“以直报怨”时,要阐

62、述反对类似小人的打击报复。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写,属于偏离题意之作。【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