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4016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项羽本纪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生用书P68)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妄言,族矣族:家族吾闻先即制人 制:控制B籍为裨将,徇下县 徇:视察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宁:宁肯C汉王使人间问之 间:暗地里直夜溃围而出,驰走 直:当,正处在D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量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则:于是,就解析:选C。A项,动词,灭族;B项,以兵威降服地方;D项,如果。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亦足王也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D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项王泣数行下解析:选D。A项,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走。B项,

2、使动用法,使称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C项,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名词,民歌。D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冲下、流下。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项王信任之B左右皆泣,莫能仰视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解析:选C。“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各行政区域的统称(与中央相对)。4.下列对项羽的诗,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B“骓不逝”的意思是乌骓不奔跑,从侧面形象地写出了项羽此时时局极端不利的情状。C诗歌二、三两句,用“骓不逝”顶针,使得诗歌气韵贯通,加之“

3、兮”字的运用,使全诗语句铿锵,节奏和谐。D诗歌流露出了诗人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的无奈、悲哀和痛不欲生的情感,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解析:选A。A项,“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

4、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

5、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百十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B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刈:砍倒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亡:损失解析:选A。莫:否定代词,没有人。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以故汉追及之B于是项王乃上马骑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所当者破,所击者服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

6、分军为三,复围之解析:选D。A项,及,连词,以及,和;动词,赶上。B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只,仅仅。C项,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人。D项,之,都是代词,指项羽。7.下列全部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组语句是()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直夜溃围而出,驰走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A BC D解析:选D。根据文意可知,表现项羽的忧愁和无奈。是项羽突围的情况,没有表现其英勇无畏。均是。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

7、雄的悲壮人生。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是大势已去。D文段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解析:选C。C项,分析错,从垓下悲歌一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项羽已经知道自己大势已去。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译文:_(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

8、数百十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译文:_答案:(1)那些胆敢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打败,那些我所攻击的人都向我屈服,我从来未曾打过败仗,于是称霸天下。(2)项羽于是奋力驰骋,又杀掉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了一百多人。重新聚集自己的人马,发现仅仅损失两人两马而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战马记 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

9、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气力,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密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半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

10、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己,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有删节)【注】莝(cu):铡碎的草。绐(di):欺骗。10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部:隶属。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B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C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D自死所

12、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解析:选A。根据上下文意及“若”“之”等关键字词断句即可。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带兵击贼,壮烈牺牲。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

13、狂奔三百多里回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解析:选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A项有效信息在选文开头。“承担过很多重任”于文无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译文:_(2)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两个小题的关键点分别是:(1)面数,当面指责;委,委身,丢弃;赤子,这里指百姓;这是一个反问句,要翻译出来。(2)“啸于山”是倒装句;惊祝,惊骇地祷告;为,替、给、为了。答案:(1)王公生气地

14、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2)这天(木商)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参考译文:王公名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平定变乱,王桢死于赋寇之手,获得了朝廷的封赏,由他的一个儿子王广继承。吉水人称他家为忠义之家一点儿也不为过。(提)到他的战马的故事时,有了足够为世人警示的事情。当初,王公以大学生的身份被授予夔州府通判之职,才五个月,恰逢荆襄一代的贼寇流窜抢劫进入夔州,焚烧了巫山县衙。这时,夔州知府副官王某被授予文牒捕捉贼寇。(他)生性柔弱怯懦而阴险狡猾,所以

15、托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立即代他统率所属民兵昼夜兼行,到了以后,巫山已经被攻破,贼人刚刚聚集在山中。(王公)下令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掉贼首三十三人,剩下的都逃遁了。过了三天,贼人又劫掠了所属的县城大昌,王公催促同知王某。王某又不行动,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某一向结党营私,躲避灾祸,多方面用诡辩的言辞庇护他。(二人)并且激怒王公说:“您果真为国家出力,肯慷慨再次行动吗?”王公当即应声答应了下来。即日统率民兵,带着曹能、柴成二人奔赴前线,与贼人隔水摆开战阵。不久,(王公)指挥民兵全都渡过了河,进入战斗。曹

16、、柴望风而逃,王公身陷重围,误入泥沼,不能脱身。贼人想要迫使他投降,王公大力痛骂。贼人大怒,用刀割断他的喉咙和右臂,(王公)落在了泥淖之中,(他的)战马逃走了。当初,王公去大昌的路上,投宿在木商家中。木商熟悉王公,知道(他)敌不过贼人,不敢说。这天(木商)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木商秘密地与家人背着背篓前往寻找(王公的)尸首,看见白纱布裹着半个臂膀的,就是王公。将(王公)装在背篓里,令他不至于深深地陷入泥沼中。从(王公)死的地方到府里三百余里,战马一路狂奔回府,门关着,(马)就长嘶,踢那门,好像告急的样子

17、。守卫接纳它的时候,(马)已经鲜血淋漓,毛色全都染红了。大家才惊骇地得知王公已经死了,而贼人还没有退却。后来,在(王公)死后的第二十五天,儿子王广才随木商前往给他收殓。(王公)面色如活生生的人,不因为暑热而腐烂。然而(儿子)家里十分贫寒,无法回去了,把行李与马匹全卖掉作为资费。而同知王某的心意在马,(王广卖掉行李与马匹的资费)不能偿还他的钱,同知王某竟然空手得到了它。距(王公)入殓二十五天,将近半夜的时候,马的哀鸣特别与众不同。同知王某命令喂马的人添加铡碎了的草料和豆子。(喂马的人不停地添加,)马(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哀鸣。同知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亲自起来前往察看马槽。马突然上前咬他的颈部

18、,不松口,他很久才得以挣脱。马又奋力用头撞他的胸,他扑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第二天,(王某)吐了几升血就死了。贼人被平定以后,(政府)官吏公正地评判他们的功劳与罪过,曹、柴二人也被杀掉了。唉!自古以来,相传的义马之事也不止一两件,都说面对危难时马能救人。世人常说极其灵通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马)含着辔头,(被它)控制,被鞭子所驱使,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所比不上的地方。唉!可不令人敬畏吗!可不引以为戒吗? 三、表达与交流14.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

19、磊落的气概,_,_,_,范增无奈的心情。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要对鸿门宴一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关的情节有基本的掌握,然后根据题目横线处前后的句式进行仿写。答案:(示例)张良机智的安排刘邦圆滑的表演樊哙忠勇的行为1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解析:解答本题既要做到形似,也就是顶针的修辞,又要兼顾到神似,即树、叶、花、花香的关系。答案:(示例1)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示例2)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示例3)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