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故都的秋 学校 班级 学生 完成时间:30分钟一、 基础训练1. 阅读课文后,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n yun zh tu ru xio nin一( )破屋 ( )吏 潭( )寺 ( )展 落( ) ( )索 ( )四桥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譬如 细腻 椭圆 疏疏落落 B. 姿态 赏玩 岐韵 缓慢悠闲C. 幽远 辅满 特异 颓废色彩 D. 严厉 训鸽 落寞 混混沌沌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A.有人说王半仙能掐会算有一叶知秋的本事,其实是被蒙蔽了而不自知。B.村里那头老黄牛,十足有15岁了,过去它一直勤勤恳恳的劳作,所以村民们都很关照它。
2、C.洪水肆虐使人心惊,但军民一心保家园的一幕幕让人深受感触。D.这宅子的屋檐下结着蛛网,大门板上的油漆早已剥蚀殆尽,只有门口那对落寞的石狮子仿佛在诉说昔日的繁华。4. 反复诵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将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节选) 二、课时达标(一)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课文1、2
3、段将北国之秋和南国的秋进行了对比,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 请从课文3-11段中找出有特点的景物和表达作者感受的关键词语填下面的表格。语 段有 特 点 的 景 物作 者 的 感 受第3段破屋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漏下的日光 破壁腰十分的秋意第4段第5段第6-10段第11段3. 课文第12段对中外写秋的诗文发表议论,有什么作用?(二)认真阅读课文,对照改写文,用心体味原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味。原 文改写文原文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清、静、悲凉。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4、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租人家一间屋子来住,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坐在院子里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槐树的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扫帚痕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
5、是家家户户的家虫。(三)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在修辞方面的特点和妙处。1.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2.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苇,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拓寺的钟声。3.(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三、能力提升1.(2016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 ,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远;你努力振作,
6、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2.(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里大显身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3依次填入下面
7、语段中两处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 。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2)这条小路很窄,宽不到两尺, 。只能容一个人单独走,不能二人并行。它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左右都是稻田,是一条有些曲折、不十分好走的泥土小径。是一条有些曲折、不十分好走的泥土小径,左右都是稻田。ABC D4.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试比较此文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所表现的秋天的意蕴有何异同。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
8、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
9、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
10、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
11、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不动,水微响。中古老城,带着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第二课 故都的秋答
12、案二、 基础训练1.椽 掾 柘 拓 蕊 萧 廿2.A 歧 铺 驯3.D (“一叶知秋”的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十足”指达到充足的程度或完全的地步;也指成色纯。“感触”是一个人主动式的内心的体验收获,不能与被动词“受”搭配,只能与“有”搭配成“深有感触”,若果要用“受”,则应改“感触”为被动式的“感动”,而成为“深受感动”。)4.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
13、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二、课时达标(一)1.北国之秋,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作者对北国之秋注人主观感情色彩而提炼出来的典型特征, 它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确立了文章的主题。江南之秋, 草木凋得慢, 空气来得润, 天的颜色显得淡,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这种“慢、润、淡、多雨而少风”的特点是一种名花美酒的半开半醉的状态, 于人对秋的领略是不相宜的。这两段对比强烈的概括文字集中地描绘出北国与江南迥然不同的秋色秋味, 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眷恋故都, 向往北国之秋的一往深情。2. 语 段有 特 点 的 景 物作 者 的 感 受第3段破屋
14、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漏下的日光 破壁腰十分的秋意第4段落蕊 扫帚的丝纹 细腻 清闲 有点儿落寞第5段秋蝉的衰弱残声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第6-10段秋雨都市闲人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第11段果树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3.这段议论指出颂赞秋天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文人学士的颓废,作者指出,赏秋颂秋是世界性的文学现象,有情趣的人都会对秋天有感触,甚至连囚犯在秋天也能感到一种深情;当然,由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写秋的篇章特别有名,这就使人觉得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而中国之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从行文章法来
15、看,这一段是写景部分合乎逻辑的延伸,是感性描写之后的理性提升,从写作效果来看,这些文字进一步表达了对故都秋景的爱悦,深化了主题,增加了文章的知性美,同时为下文的下文的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二)原 文改写文原文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清、静、悲凉。加点字的运用,拉长了语言表达的时间,放缓了文意释放的节奏。“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与前面的“秋天”产生复沓的美感,歌颂、咏叹的情调一下子就来了;“可是”、“却”两个转折性的词,突出了北国秋天更“好”;“啊”字把语气拉长,为下文颂赞之情的抒发
16、蓄势;“来得”的反复使用,舒缓了语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闲适、悠闲、深沉。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租人家一间屋子来住,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坐在院子里“一椽”显示屋子是传统的旧建筑,“破”表明屋子古旧、有历史可以品味,这些和“故都”很是切合;“浓茶”只能慢慢品,而且回味悠长,“泡一碗浓茶”,显然是准备好好地坐一阵子,细细品味;“向院子一坐”闲适、淡定的感觉就上来了。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
17、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槐树的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扫帚痕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蕊”前的“落”字渗着生命的悲凉,一个晚上落得满地,衰微之势不可挽回;而且它“像花又不是花”,平常、普通得有点点遗憾。“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两个“也没有”是对生命衰亡的淡淡的感伤、叹惋,但也显出作者心灵的宁静、安定,所以他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丝纹”不是笼统的“痕迹”,似乎是艺术品,“一条条”是作者在数,没有一份真细腻、真清闲恐怕不会如此用词。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
18、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的家虫。“养”家虫,而且“都养”,还“养在家里”,闲适中透着寂寞,但无论是闲适、还是寂寞,作者都是赞颂的。(三)1.这句是写秋雨,通过写北方秋雨的“奇、有味、更像样”,将读者带人了故都的悲凉环境之中。作者在这里用了“下得 下得下得”这样的并列排比句式,将“奇、有味,更像样”三个中心词的间距拉长,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充分的回味余地,同时渲染了气氛,感伤之情由此便散发开来,赞颂之情也蕴含其中。2.这一句通过一系列秋色、秋声、秋景、秋物的排比,从宏观上展示了过去故都秋色的清、静、悲凉:芦花,朴素,从形状到色
19、彩几乎没有什么花的特点;陶然亭,幽静,出离繁华和喧闹;柳条的影子,冷清、孤寂,在秋风中传送着悲凉的气息;西山的虫唱,幽寂,山野之趣;玉泉夜月,安谧、清凉;潭拓寺的钟声,古老、宁静而悠远。这些多数人觉得无味的景物,通过排比组合成一幅宁静自然的图景,作者内心的宁静全在这字里行间。3.这里作者将南国之秋与北方的秋天作了一次纵向比较,用南国之秋的秋味稀薄来衬托北国之秋的秋味厚实,用南国之秋的秋味柔软来衬托北国之秋的秋味刚强,用南国之秋的范围狭小来衬托北国之秋的范围宽广,更形象地表现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辞格。“正如”之后四个整句的并列铺排,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醇厚
20、浓郁、回味隽永的赞美之情。而比喻的喻体贴近生活,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南国之秋与北方之秋的差别。三、能力提升1. B “与众不同”指跟众人不一样的存在,“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根据语境,此空应填“与众不同”。“机敏”指机警灵敏,“敏锐”指感觉灵敏,眼光敏锐;根据“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可以判断第二空应填“敏锐”。“焦躁”指着急而烦躁,“浮躁”指轻浮而急躁,根据上文“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浮躁”。2.D 此项有以下错误:时间不符。“春意阑珊”意为春天的气息将尽,时为暮春,与“初春”矛盾;意境不符。所引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哀思,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与“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的意境不符。3C 前半句写菜花的气味,后半句写菜花的色彩,与横线后的“黄色”衔接自然。“不十分好走的泥土小径”与后面的“只能容一个人单独走”衔接自然。4.在济南的秋天中, 老舍称赞了秋天的“清”“静”,以此为主线构成了秋天的“诗意”;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颂赞秋的“清”“静”“悲凉”。秋天的“静”,秋天的“清”,双方都有的,但是,郁达夫所欣赏的秋天的“悲凉”,在老舍那里是没有的。老舍的秋天里景物色彩鲜明,从全文来看,给人一种活泼、清新、明静、愉快、开朗的感觉。郁达夫不一样,故都的秋景物色彩素淡,把“悲凉”当作美来系统地加以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