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线上学习”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1.试卷共17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案请作答在答题卡上,注意不要超出答题范围。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槐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飘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带绒毛,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所以A项错误;
2、槐花飘香是花香分子的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可以证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B项正确;黄沙扑面是黄沙颗粒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也不属于分子运动,所以C项错误;雪花飘飘其中雪花是水的晶体,属于固态降水也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2. 小张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细微粉笔末的运动,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A.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 某个粉笔末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 某个粉笔末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 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粉笔末位置的连线【答案】D【解析】【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细微粉笔末的运动,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图中的折线记录
3、的是粉笔末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的连线,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也不是某个粉笔末的轨迹,更不是某个粉笔末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正确,ABC错误。故选D。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窗户上玻璃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说明玻璃是晶体B. 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光学性质还具有各向异性C. 食盐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D. 车轮在潮湿的地面上滚过后,车辙中会渗出水,属于毛细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A玻璃是非晶体,故A错误;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B正确;C食盐是晶体,其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C正确;D车轮在潮湿的
4、地面上滚过后,车辙中会渗出水,属于毛细现象,D正确;由于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A。4. 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A. 扩散现象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斥力B. 水黾能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 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A扩散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水黾能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正确;C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是因为它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从单一
5、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是不可能的,故D错误;故选B。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医生诊病时用的“B超”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B.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C. 某一频率的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波长会增大,波速增大D. 只有缝、孔宽度和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发生波的衍射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A医生诊病时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选项A错误;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选项B错误;C波速由介质决定,频率由波源决定。故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长会增大,波速会增大,选项C正
6、确;D只有缝、孔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C。6.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 P、N两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C. 质点M始终位于波峰位置D. 与两波源振动情况无关,点M到两波源的距离之差一定是波长的整数倍【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知O点是波谷和波谷叠加,是振动加强点,A错误;BP、N两点是波谷和波峰叠加,位移始终为零,即处于平衡位置,B正确;C图示时刻点M为波峰与波峰相遇,是振动加强点,是振幅最大,在平衡位置振动,
7、不始终位于波峰位置,C错误;D如果两个波源相同,结合对称性可知点M到两波源的距离之差可能为零,D错误。故选B。7. 传感器已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下列关于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冰箱控温系统使用了温度传感器B. 夜间自动打开的路灯使用了温度传感器C. 电脑所用的光电鼠标主要是采用了声波传感器D. 霍尔元件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答案】A【解析】【详解】A冰箱控温系统使用了温度传感器,调节冰箱内的温度,A正确;B夜间自动打开的路灯使用了光传感器,B错误;C电脑所用的光电鼠标主要是采用了光电传感器,C错误;D霍尔元件把磁场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D错误。故选A。8. 下表是我
8、区某年1-6月份的气温与气压的对照表: 月份123456平均气温/ 1.43.910.719.626.730.2平均大气压/105Pa1.0211.0191.0141.0081.0030.998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年我区从1月份到6月份()A. 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呈减小的趋势B. 空气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呈减小的趋势C. 单位时间对单位面积的地面撞击的空气分子数呈减小的趋势D. 6月份任何一个空气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速率都比1月份的大【答案】C【解析】【详解】A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呈增大的趋势,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从1月到6月,温度逐渐升高,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
9、剧烈程度呈增大的趋势,AB错误;C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但是压强减小,知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则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次数呈减小的趋势,C正确;D6月温度最高,分子平均动能最大,但分子平均动能是对大量分子的一种统计规律,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分子并不适应,所以不能说明6月的任何一个空气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一定比它在一月时速率大,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9.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电容式传感器,在金属a的外面涂一层绝缘的电介质后放在导电液体中构成一个电容器,a
10、与导电液体就是该电容器的两极,今使该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并将a与静电计的导体球相连,插入导电液体中的电极b与静电计外壳相连,当发现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增大,则说明()A. 电容器两极间正对面积减小B. 电容器的带电量变大C. 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变大D. 导电液体的液面升高【答案】AC【解析】【详解】BC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电容的电荷量Q不变,当发现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增大即电压U增大时,依据可知电容C减小,选项B错误,C正确;AD电容C减小,由可知电容器两极间正对面积减小,导电液体的液面降低,选项A正确,D错误。故选AC。10. 如图所示,绝热容器被绝热隔板K1,卡销锁住的绝热光滑活塞K2,隔
11、成a、b、c三部分,a部分为真空,b部分为一定质量的稀薄气体,且压强,c与大气连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打开隔板K1,b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B. 只打开隔板K1,b中气体压强减小,温度不变C. 只打开卡销住的活塞K2,b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D. 只打开卡销住的活塞K2,外界对b中气体做功,b中气体内能增加【答案】BD【解析】【详解】AB只打开隔板K1,b中气体向a真空扩散,气体不做功绝热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不变,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变小,A错误,B正确;CD只打开卡销住的活塞K2,由于活塞向左移动,b中气体体积变小,外界对b中气体做功绝热过程根
12、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则b中气体内能增加,C错误,D正确。故选BD。11. 如图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分子之间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 当分子间距离为时,分子力、分子势能均最小B. 当分子间距离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 当分子间距离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 当分子间距离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C【解析】【详解】A当分子间距离为时,分子力等于零,分子力最小,此时分子势能也最小,故A正确;B当分子间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C当分子间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势能随分
13、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故C正确;D当分子间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AC。12. 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它所受的回复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为正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为8sB. 在t1=5s和t2=7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在t1=3s和t2=5s时,弹簧振子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在t从0到4s时间内,t=2s时刻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做功功率最小【答案】ABD【解析】【详解】A根据回复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判断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8s,故A正确;B在5s和7s时,由题图可判断回复力
14、相等,根据公式,所以位移相同,故B正确;C在到过程,回复力先减小为零后反向增加,说明先靠近平衡位置后远离平衡位置,故3s和5s速度方向相同;由于3s和5s回复力大小相等,故位移大小也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故C错误;D在t从0到4s时间内,t=2s时刻弹簧振子速度为零,根据P=Fv,功率为零,故D正确。故选ABD。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8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13. 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取油酸注入25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0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
15、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在边长约40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酸膜的形状;如图所示,将画有油酸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的方格纸上。(1)根据实验操作中的数据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油酸为_m3,油膜面积为_m2,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_m(此空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2)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油酸的摩尔
16、质量为M(kg/mol),油酸的密度为(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1 kg油酸所含分子数为B1 m3油酸所含分子数为C1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D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3)某同学实验中最终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和大多数同学的比较,数据偏大,对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_。A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B计算油酸膜面积时,错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C画油膜轮廓时,没等轮廓稳定下来就立刻画好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答案】 (1). (2). (3). (4). BC (5). AD【解析】【详解】(1)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
17、酸的体积为2形成油膜的面积 考虑到实验误差,取值在之间都可以。3油酸分子的直径 (2) 4 A1 kg油酸的物质的量是 ,所含分子数为 ,故A错误;B1 m3油酸的质量为kg,其物质的量为 ,所含分子数为,故B正确;C因为NA个油酸分子质量为M,所以1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故C正确;D由已知条件只能求出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但油酸分子的直径不可以用体积开立方。故D错误。故选BC。(3) 5 A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会使得体积偏大,由可知,d会偏大,故A正确;B计算油酸膜面积时,多于半个的算一个,不足半个的不计。如果错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会使得面积偏大,由
18、可知,d会偏小,故B错误;C油膜在水面上先扩大再缩小,最后稳定。如果画油膜轮廓时,没等轮廓稳定下来就立刻画好,会使得面积偏大,由可知,d会偏小,故C错误;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会使得面积偏小,由可知,d会偏大,故D正确。故选AD。14. 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mm。(2) 实验中,测出不同摆长对应的周期值T,作出T2l图象,如图乙所示,T2与l的关系式是T2_,已知图线上A、B两点的坐标(x1,y1)、(x2,y2),则重力加速度g_。(3) 实验测得的g值比实际值偏小,可
19、能的原因是_。A摆球的密度偏小B不慎使单摆做圆锥摆运动C摆线上端未固定牢,摆动过程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D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数,误将50次经过平衡位置记为52次【答案】 (1). 1335 (2). (3). (4). AC【解析】【详解】(1)1 摆球的直径(2)2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则3 根据则图线的斜率解得(3)4A摆球的密度过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不能忽略,测出来单摆的周期偏大,测出的g值比实际值偏小,A正确;B单摆实验不慎使单摆做圆锥摆运动,测出来单摆的周期偏小,测出的g值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所测周期T偏大,测g偏
20、小,C正确;D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数,误将50次经过平衡位置记为52次,根据次数增加了,所测T偏小,g偏大,D错误。故选AC。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终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从ABCDA的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p-V图线描述,其中DA为等温线,且从D到A,气体向外放热270J,气体在状态A时温度为300K,求:(1)气体在状态C时温度Tc。(2)从D到A过程中外界压缩气体做了多少功?(3)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热1000J,则在AB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了多少?【答案】
21、(1)375K;(2);(3)增加了400J【解析】【详解】(1)DA为等温线,则TA=TD=300KC到D过程,则有或由题图,代入相关已知数据求得:TC=375K(2)从D到A,等温变化,内能不变,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3)AB过程压强不变,由WAB=-pV=-2105310-3J=-600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AB=QAB+WAB=1000J-600J=400J则气体内能增加,增加了400J16.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05s时,其波形分别用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表示,求:(1)若0.05s=,求这列波沿x轴正向传播的波速;(2)当波速为200m/s时,波的传播方
22、向如何?以此波速传播时,x=8m处的质点P从平衡位置运动至波峰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3)若已知2Tt2t13T,且图中P质点在t1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答案】(1);(2)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0.03s;(3)440m/s【解析】【详解】(1)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2)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s=x1n=(28n)m,n=0,1,2故当波速为200m/s时,有200=(40160n)n=1,所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故有所以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所需最短时间为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s=x1n=(68n)m,n=0,1,2故显然,若该列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不可能为200m/s。
23、综上所述,波速为200m/s时,该列波只能沿x轴正方向传播,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所需最短时间为0.03s。(3)P质点速度向上,说明波沿x轴负向传播,2Tt2t13T,说明这段时间内波只可能是向左传播了个波长,所以速度是唯一的,即17.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勤消毒是防疫的一个关键举措。如图是消毒用的喷雾消毒桶原理图,圆柱形消毒桶横截面积为S=0.08m2,内有高度为=0.3m的消毒液,上部封闭有高=0.2m,压强,温度=290K的空气。已知消毒液的密度=1000kg/m3,大气压强恒为,g取10m/s2,喷雾口与喷雾器等高。忽略喷雾管的体积,将空气看作理想气体,现将喷雾器移到室内。(1)若室
24、内温度也是,通过打气筒缓慢充入体积为V的空气,桶内空气压强达到1.5,求V?(2)若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喷雾器移到室内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充气打开阀门K,刚好有消毒液流出,求室内温度T?(3)在第2问的前提下,在室内静置一段时间后再用打气筒缓慢向喷雾器内充入空气,直到消毒液完全流出,求充入空气与原有空气的质量比(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 ;(2) ;(3)【解析】【详解】(1)原来封闭气体的体积为充入空气过程因为缓慢,可看成等温变化 得(2)设室温为时,室温下内部气体压强为解得(2)以喷完液体后喷雾器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设此时气体压强为,体积为,此气体经等温变化,压强为时,体积为据同温同压下质量比等于体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