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教案(共3课).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89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教案(共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教案(共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教案(共3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教案(共3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教案(共3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教案(共3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太阳和影子9.影子【教材分析】影子是青岛版科学五年制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一课时。教科书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活动由三部分组成,“找一找哪里有影子”:阳光下树影、灯光下人影以及一位学生为另一位学生画影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影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物体的影子

2、是怎样形成的?”教科书呈现了3位学生探究物体影子形成条件的实验场景图,结合“思维导航”,指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探究,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教科书呈现了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方向、改变手的位置和形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两幅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教科书以问题“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为导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影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教材从学生生活入手找影子;通过实验,结合思维导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学生分析】影子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三年级学

3、生对它比较熟悉,探究兴趣浓厚,但对影子形成的原因尚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所以本活动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现象,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从而获得科学结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器材准备】学生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铅笔、记录单 。教师课件

4、、评价表。【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PPT 3 出示 “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是你好朋友,常伴你左右。”(影子)2.谈一谈对“影子”的认识。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1.你观察过哪些事物的影子?学生自由发言。2.PPT 4 出示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图中的景象是哪些事物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影子。3.PPT 7 出示你能画出哪些事物的影子?动手画一画,组内分享交流。4.PPT 8 出示得出结论:影子无处不在。活动二: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1)PPT 9 出示提出问题:影子无处不在,你能不能利用以上材料制造出影子吗?(2)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3)

5、交流实验现象学。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1)PPT 10出示思维导航:关闭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拿走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2)学生动手实验:依次移开橡皮、手电筒,观察现象。(3)组内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思考影子形成的条件。(4)PPT 13 出示小结:当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影子。活动三: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1.PPT 14 出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学生交流并实验。2.你还有其他方法使铅笔的影子发生变化吗?学生交流并实验。3.PPT 15 出示小结:改变光照的角度和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等方法,都能使影子发生变化。4.PPT 16 出示利用手电筒,玩

6、手影游戏,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做出手影。学生两人一组模仿手影操作,交流发现与体会。三、拓展活动1.PPT 19出示提出活动指向: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观察生活中的影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学后记】10.太阳和影子【教材分析】太阳和影子是青岛版科学五年制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的学习活动在前一节课影子的学习基础上以 “早晨,旗杆的影子在西边;傍晚,旗杆的影子在东边”为创设情境,提出“为什么呢?”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提示学生需要准备“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 准备研究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与本课

7、相关的问题,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和“模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两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进行拓展延伸。“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中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阳光下观察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场景,一组学生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与长度,另一组学生观察固定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实际观测数据,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此外,本环节教学中教科书还呈现了一幅室内分析数据的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

8、较,得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变化规律。在“模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的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一幅模拟铅笔在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最后,以“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为拓展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探究阳光下同一固定物体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培养学生中长期观测的意识。【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科学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通过前期对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影子已有一定的科学

9、认知基础。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考问题逻辑性和全面性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积极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更好地将生活中关于太阳和影子的联系加以认知,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模拟实验,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生活与科学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更加有效,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效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和测量,能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同一固定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现象,提

10、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观察和测量,能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中同一固定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器材准备】学生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 PPT 2出示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学生猜谜。教师出示谜底:“影子”教师提问:“什么时候能看到影子?对于影子你知道

11、哪些?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回答。“晴天的时候学校操场边的大树有影子。”、“篮球架、足球架也有影子。”等,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小结“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引入新课太阳和影子,板书课题。PPT 3出示设计意图:影子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话题,本课从猜谜语影子开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来。二、探究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学习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有什么变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到操场上测量旗杆和足

12、球架的影子,并完成记录表。现在能说一说你们的观察和记录情况吗?”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交流归纳观察发现。PPT 4出示课前观察的校园内旗杆(足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长度观察记录表。各组汇报。根据刚才各组的汇报情况,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吗?生1:我们组发现,太阳向西移动,旗杆影子向东移动,足球架的影子也在向东移动。生2:我们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生3:我们发现,太阳在旗杆的后边,影子在旗杆的前边。师:前?后?这样说也可以。能不能换个说法呢?生4:太阳在旗杆的南边,影子在旗杆的北边。师:真好,你很会表达。也就是说,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刚才大家讨论的都是

13、影子的方向,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吗?生1:我们发现,随着太阳向西移动,旗杆影子越来越长,足球架的影子也是越来越长。生2:我们组也有这样的发现。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上面同学们的记录表只是在中午左右半个多小时之内的测量。那么大家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早晨或傍晚的时候影子和中午相比较,什么时候长一些,什么时候短一些?生3:我认为一天中,物体影子早晨长,傍晚也长,中午最短。生4:我认为物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越来越短,从中午到晚上又越来越长。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学习活动:“把铅笔用橡皮泥固定在纸板上,测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铅笔的影子在阳光下方向、长度的变化。”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14、。同学们都很棒,能够有这么细心的发现,猜想也很有道理。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咱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一个验证可以吗?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方案。学生分组讨论,模拟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设计方案。师:下面请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给大家汇报一下。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各组互相补充、完善。出示课件PPT 5、6出示,教师对学生进行温馨提示:(1)用橡皮泥把铅笔竖直固定在纸上,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2)距离铅笔大约10cm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铅笔上,观察影子的方向、长短;(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自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10厘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

15、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一下,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长短,并将影子描绘下来;(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为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5)重复做几次,下一次做的时候描绘影子时可更换不同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提问:“哪个小组能够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以及发现。”学生汇报:“我们把手电筒按照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变化规律自东向西移动,发现从早晨到中午,影子越来越短,从中午到晚上,影子越来越长。影子的方向和太阳运行的方向是相反的。”等。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教师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小结:PPT7

16、出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三、学以致用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收获。教师:“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我们怎样利用太阳位置的变化来推测时间?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学生自由谈论。PPT8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四、拓展活动教师提出问题:“一个月中,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固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有什么变化?” PPT9出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教学后记】11.日晷【教材分析】日晷是青岛版科学五年制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最后一

17、个课时。本课的学习活动在前期科学学习的基础上以 “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 创设问题情境,并以问题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同时提示学生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 准备研究材料,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时的方法,明确本课探究主题;提示学生做好学习思想、材料等方面的准备,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认识日晷”和“做日晷模型”两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进行拓展延伸课后的学习活动。“认识日晷”这一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阳光下观察日晷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日晷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

18、在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呈现使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指导及两位学生在室外阳光下利用日晷模型计时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方法指导,正确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介绍日晷的资料卡,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日晷的知识。“做日晷模型”这一环节,教科书呈现了三位学生制作日晷模型的场景图和日晷模型成品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日晷模型的制作。最后,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为拓展学习活动内容,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古代计时仪器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分析】通过前期对本单元的学习,对于本单

19、元的科学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基础。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对待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强。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尤其是动脑动手能力方面加强培养,引导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积极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根据前期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科学学习,联系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日晷加以认知,指导学生学会进行设计制作模型进行科学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等科学学习能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

20、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学生观察认识日晷,学习日晷计时的科学方法并进行制作日晷模型的科学学习活动。【器材准备】学生提前了解日晷相关的知识。制作日晷模型用的材料:小木棍、卡纸、胶棒、双面胶、手表等教师课件、评价表、日晷模型。【教学过程】 PPT 2出示 教师营造学习氛围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现在是什么时间?人们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呢?学生与教师积极交流,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通过太阳确定时间的事例。如看

21、太阳的位置、看阳光下物体影子推算现在的时间等。二、学习新课PPT 3出示出示课题(一)认识日晷。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日晷的实物模型和相关图片观察。PPT 4出示教师出示日晷模型和日晷的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观察学习活动。教师适时参与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晷面和晷针以及相关特点;测量日晷各部分的尺寸、角度等数据。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日晷的计时科学道理是人们根据晷针在阳光下的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变化而计时的。PPT 5、6出示教师进一步出示形式多样的日晷图

22、片,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晷的科学道理。PPT7出示(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晷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到关于日晷的相关资料,设计自己要制作的日晷。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设计学习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而使自己的设计作品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再动手进行小组合作制作日晷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做到按照学生事先动脑思考的设计后动手,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和小木棍避免戳伤。PPT 8出示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园中摆放自己小组制作日晷模型,学习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调节日晷的晷面角度,晷针影子指向正确的刻度。如“现在是上午十点钟,晷针影子应该在哪给正确刻度呢?”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其他时间测试日晷的正确性。“预测一下,中午十二点的时间时,晷针的影子应该在什么位置呢?”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PPT 9出示三、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其他计时的方法。教师与学生进一步积极交流: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除了用日晷可以计时之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呢?PPT10出示教师与学生交流古人计时方法的变迁,适时出示水钟、漏刻这些古人计时工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PT 11出示提出拓展主题:到科技馆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古人的计时工具,了解这些计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计时原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后学习活动。【教学后记】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