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 能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情况。能够动手实践,制作或设计能源利用的装置。科学知识:知道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意识到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知道合理利用不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你知道这些物品都依靠哪些能量工作吗?(电脑依次出示幻灯片的图片。)学生回答。2、了解能量的来源播放幻灯片问题,居民烧饭烧水的生活燃料和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2、师问:生活中这些常见的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播放幻灯:常见的能量来源,知道不同的能量是依靠不同的物质提供的。师问:你还知道哪些可以提供能量的东西吗?(风、水、海洋、原子等)师小结:我们把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称为能源。(幻灯出示)二、讨论、交流能源问题1、师生讨论能源的分类:(1)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提示,可从能源的来源和形成的方式,能源的利用和是否可以用之不竭四个方面来思考。(2)学生讨论并交流。(3)教师播放幻灯片,给学生介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等分类方法。2、重点理解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能源危机问题。师: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
3、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随着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大,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而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再生的能源,却因为技术不成熟或者无法大规模广泛应用,仅占能源利用结构的很少部分。师生查阅百度图片,关键词:排队加油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3、了解能源的重要性情境假设:过一天没有能源的日子小组讨论3分钟,并请一名代表上台发言。4、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真是离不开能源。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合理利用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让我们有更长久的幸福生活。5、教师播放介绍太阳能相关知识的幻灯片。三、动手做,设计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
4、型。1、介绍、演示太阳能灶模型。2、各小组用提供的水轮制作材料,进行水轮模型实验。3、教师巡视指导。4、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四、拓展延伸百度搜索关于家乡江阴风力发电的资料,了解风能应用的典型案例。五、布置课后作业设计利用风能或水能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工作的装置,可以画出,也可以描述。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能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能量必须由一些物质产生,这些物质我们就称之为能源,进而认识到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它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学生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认识到能量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能够体会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阅读、讨论、交流了解人
5、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通过动手实验制作,去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方法,探索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应该说,本课的难点正是学生对不可再生性能源所面临的危机没有深切的体会,虽然可以在电视媒体、报纸杂志上了解一些能源危机,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受年龄和其他条件限制却感觉不到能源危机,没有深刻经历,自然感受不到。因此本教学设计着力从两个方面去突破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一,便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数据、资料来建立科学的概念。通过查询、阅读书本上提供的数据、图表等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能源问题。早在1987年,美国科学教育研究者尤尔(Larry D.Yore)就指出:“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科学学习,在科学教学中
6、,阅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科学成就的取得。”同时,在教学中辅之以网络资料的搜索与呈现,紧扣现今社会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问题,展现互联网上“排队加油”等燃油供应紧张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类利用矿物能源面临的危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二,是在“STS”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尝试制作、实验活动,通过制作“小水车”,让学生感受再生性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感受到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美好前景。课后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家乡新能源制造企业,了解风能发电的利用现状,拓宽了学生视野。限于课时安排的不足,本课的部分教学环节不能深入开展,以致于教学设计意图体现还不够明显,学生的活动也是浅尝辄止,不能让学生尽兴而为,这是今后在教学实践、课外活动中需要尝试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