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佳合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期中考试一、选择题1.某一年,英王批准实施了选举改革法,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重新分配议会议员的席位,二是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这一年最有可能是A. 1688年B. 1689年C. 1721年D. 1832年【答案】D【解析】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会议员的席位,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故答案为D项。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2.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
2、哪些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成为政党的领袖领导该政党在议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A. 均正确B. 正确,不正确C. 正确,不正确D. 不正确,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首相是议会下院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必须经过国王的形式任命,均正确,故选A。3.“英国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将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英国“全新政体”是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实践产物B. 美国“体制设计”与英国“全新政体”原则基本一致C. 美国“首创性”是孟德斯鸠政
3、治学说的全面运用D. 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全新政体”建立【答案】B【解析】美国属于共和制,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原则都是分权,故B正确;英国政体确立在启蒙运动之前,故A错误;C中全面运用,说法绝对;“全新政体”建立标志是责任内阁制确立,故D错误。4. “(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是( )A. 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B. 抵御西方列强的威胁C. 维护各州行政独立性D. 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答案】D【
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邦联”、“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等信息可知,材料显示了邦联制下,美国的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故选D项。A、B、C三项都与材料无关。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5. 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 君主专制和中央
5、集权C.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君主专制”不符合史实,德国已经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D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干材料的表述,故排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即体现出专制主义色彩;由“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致我的军队”,即体现出军国主义色彩。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6.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A. 保
6、留君主权力B. 实行三权分立制C. 实行联邦制度D. 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美国没有出现过君主制度,也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故排除A、D项;德意志保留了君主,实行的不是三权分立制度,故排除B项。德国在政体上仿效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在国家的组成上仿效美国实行了联邦制,故选C。7.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D. 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答案】B【解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
7、烈的争论和较量,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故选B。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核心,A错误;在18世纪法国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D项错误。8.“(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指A. 共产党宣言B. 资政新篇C. 天朝田亩制度D. 四月提纲【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依据材料中
8、“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共产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这部著作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提出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四月提纲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提出的和平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步:第一步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步从理论到实践;第三步从理想到现实。其中“第二步”是指:A. 马克思主义的
9、诞生B. 巴黎公社的建立C. 十月革命的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B【解析】由空想到科学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论到实践是指巴黎公社革命,由理想到现实的标志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故“第二步”是指巴黎公社的建立,B正确,排除AC;D是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排除。10.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B. 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矛盾激化C. 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D. 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的爆发原因
10、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屈辱的条约,又想解除工人武装组织国民自卫队,结果被群众发现,巴黎公社革命随之爆发,可见巴黎公社革命是民族矛盾尖锐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故B正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是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A;据材料“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C;“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是条件之一,排除D。11.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A. 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B. 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C.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D. 力主退出第一
11、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布尔什维克党希望以选举的和平方式进入立法机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以和平方式选进立宪议会,不是与临时政府决裂;C选项错误,材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主张暴力革命;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布尔什维克党退出一战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
12、为了A. 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B. 说明敌人非常顽固,需要彻底革命C. 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珍惜D. 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提到,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出于政治目的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故B项正确,C项错误。革命具有残酷性和革命的方式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苏联政府出于政治目的,不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加试题】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
13、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B. 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C. 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D.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因此赋予十月革命“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故答案为B项。A、D项主要是对俄国产生的影响,作为“世
14、界革命”的依据不够充分,均排除;推动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是工业革命,排除C项。14.1947年秋,我国学者即注意到美国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问题,在上海发起对日问题座谈会。从1948年春起,“反美扶日”成为国统区人民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A. 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B. 冷战从欧洲蔓延到亚洲C. 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D. 日本的民主化改造失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在远东的扩张,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与“1947年秋,我国学者即注意到美国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问题,在上海发起对日问题座谈会”相符,说明此时美苏的冷战已经从欧洲
15、蔓延到亚洲,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C项与“反美扶日”无关;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也不符合题意。15.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A. 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 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C. 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D. 策划建立北约组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知识的再认再现层次。需要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熟知基础上对题目做出判断。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 巴黎”和“西欧”,符合的选项是A。而B项指的应该是20世纪
16、5、60年代的“戴维营会谈”后的事,所以排除;C项指的应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D项是在194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最后选择A。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级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16.“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下列史实,最能说明“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的是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古巴导弹危机加剧C. 欧洲共同体的诞生D.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答案】B【解析】【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加剧是1962年,体现了美苏之间的
17、对抗加剧,符合1945年至1989年时期,B正确;A是1961年;C是1967年,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不符合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D不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7.右面是20世纪60年代有关两个德国的漫画。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A. 柏林成为美苏对抗的前沿B. 苏联已放弃对东德援助C. 德国开始走向国家分裂D. 美苏争霸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D【解析】柏林墙把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美国控制,东部由苏联控制,漫画显示代表美国的势力向东柏林渗透,体现出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故D项正确;美苏没有直接对抗,故A错误;B中放弃说法错误;C是1961年,该漫画应该是分裂之后。【点睛】
18、图片类选择题解题技巧:1.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如本题中的“东西德”;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如本题中的“冷战”;三看图片反映的关键信息,如图中的美国人伸向东德。2.对备选项要三思: 一思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本题B项;二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如本题A项;三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本题C项。18.1964年1月,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被外国媒体形象地称之为“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得以实现的历史背景是A.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B. 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C. 法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D. 法国在亚洲影响力上升【答案】B【解析】1964年处于美苏争霸时期,
19、中、法两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故B正确;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与中法建交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中法建交公报未涉及法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故C错误;当时法国在亚洲影响力没有提升,故D错误。故选B。19.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 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B. 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C. 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并结合所学可知,
20、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和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详解】请此输入详解!20.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理解是A.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小农经济的要求简单,仅仅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展开生产,由此体现了小农经济生命力的顽强,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反映其脆弱性和稳定性,故排除AC项;小农经济出去劳动工具外还需要劳动力,所以D项概括不全面,故排除。21. 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A. 郑国渠的修建B. 都江堰的修建C. 灵渠的开凿D. 井渠的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
22、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所以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水利工程。22.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原因是A. 生产力的不断进步B. 从商容易致富C. 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D. 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根本原因”这一限定语。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我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在农耕经
23、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原因。23.“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答案】C【解析】“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反映出政府严格限制纺织业手工工场的规模,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对“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的准确理解,结合清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分析。24.某班学生在课余探
24、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 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此背景下,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选项C正确;黄宗羲并未从事商业活动,排除A;选项B表述绝对,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出现,因此提出“工商皆本”主张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排除;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而非工商业,而且黄宗羲本身不能代表统治者,排除D。25.
25、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评述,不正确的是A.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B. 是清朝在遭到外来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政策C. 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D. 促进了国内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和交往,使中国逐渐与世界隔绝,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外来威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不利于国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6.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区别有是否为满足市场的需要,为购买劳动力
26、增殖利润而进行生产;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雇佣关系;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劳动力的出卖者。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均是被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而非区别,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又均是二者的区别,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7.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发展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 白银成为普遍流
27、通的货币B. 出现最早的纸币C.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D. 近代工业的出现【答案】A【解析】在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原来流通的铜制钱币显得格外不便,白银取代了铜钱的地位。因此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答案为A项。北宋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排除B、C项;近代工业的出现是在洋务运动中,排除D项。点睛: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多,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2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28、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C. 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故选C项。A项中的农业的衰退和B项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故A
29、B项错误。材料中的无业游民指的是从事工商业者,D项错误。29.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显著发展,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江南
30、经济的开发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南北经济的差距在缩小,但此时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依然高于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时期,AC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济重心南移【备考指南】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劳动力,南方得到开发,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0.“道光未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A.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B. 列强势力开始
31、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 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信息说明农村种植作物逐渐以茶叶为主,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信息,故C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B是天津条约;D破坏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影响【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
32、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详解】3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
33、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B. 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D. 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为了辅助军事,以求富为旗帜,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指的是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最先开始了向西方学习,不是洋
34、务派“再进一步”的举动;B选项错误,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不是掀起“自强”、“国防近代化”的洋务派“再进一步”的举动;C选项错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是维新派和革命派,不是掀起“自强”、“国防近代化”的洋务派“再进一步”的举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2.梁启超曾说过:“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 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 足。”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知识,题干中梁启超所说的“第一期”指的是洋
35、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第二期”指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第三期”指的则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发展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思想,如新文化运动。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表面到核心。33.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A. 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企业发展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C.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知18431
36、858年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这有利于西方棉纺织品在我国的倾销,将使中国的家庭棉纺织业陷入困境,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C项正确;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是在三大改造之后,故B项错误; D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34.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年代18421844184618481850185218541856正当贸易货物总值(万英磅)9692305179114461574250410012216A. 鸦片输入的减少B. 自然经济的解体C. 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D. 5%的低关税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37、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42年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自此英国货物大量输入,故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鸦片输入信息,错误;自然经济解体是传统经济模式变更,错误;5%的低关税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错误。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结构变动外国经济侵略影响35. 小明的曾祖父在解放前是个资本家,他经常给小明讲解放前的创业经历,下列经历可能的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较好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20世纪20年代初,遇到很大困难
38、,经营艰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十年内发展比较顺利 抗战胜利后,经营条件明显好转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目里的时间信息可得知是解放前,故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较好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20世纪20年代初,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十年内发展比较顺利 抗战胜利后,经营条件明显好转。这几项都在解放前,故D正确。二、材料分析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
39、代化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大国崛起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材料三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斯塔夫里
40、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政体,并分析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运作机制中体现的原则。(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点。【答案】(1)体制: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权力来自人民;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等(2)政体:总统(民主)共和政体。原则: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3)原因:创造性地建立了总统(民主)共和政体;将启蒙思想的理论付诸实践;其民主政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4)相同:美英均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均通过立法确立和巩固民主政体。【
41、解析】【分析】(1)由“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二问由“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可以分析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另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议会主权及国王统而不治方面回答。(2)由材料二可知美国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其政体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是总统共和制。(3)由“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是创造性地建立了总统(民主)共和政体;“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
42、行的”可以看出是将启蒙思想的理论付诸实践;由“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可以概括出其民主政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4)英美两国政体可以从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和分别通过宪法巩固民主政体方面回答。【详解】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
43、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三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材料四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
44、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命运。【答案】(1)现象: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变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变为逆差(或出超变为入超)。影响: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客观上为民资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
45、企业家个人的努力等。(4)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公有制经济),或获得新生。【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中的“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等字眼体现的是雇佣关系,所以社会现象是指雇佣关系的出现,而雇佣关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贸易状况”要从入超、出超方面进行解释,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等字眼足以证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是由由顺差变为逆差的。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既要强调积极影响又要强调消极影响,例如,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就属于积极影响。(3)“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就是回答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例如,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等属于内因,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则属于外因。(4)材料四中的“公私合营”等字眼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命运主要回答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工商业之类的答案均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