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理科综合化学时量:150分钟 满分:3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1355 Ga70 As757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 B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大量用作棉、麻、纸张和食品的漂白 C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DPM25颗粒(微粒直径约为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8以下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项目 结论A三种有机化合物:丙烯、氯乙烯、苯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B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
2、应制丙醇属于同一反应类型C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D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4种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盛有1mL浓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的溶液溶液橙色变深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 (橙色)+ (黄色)+逆向移动 B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说明反应具有可逆性C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入几滴溶液无明显现象该过程未发生原电池反应D向煤炉中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产生淡蓝色火焰,煤炭燃烧更旺加少量水后,可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10以下数值大于或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 ) A常温常压
3、下,56 L甲烷中的共价键数目 B标准状况下,17 g 中所含分子数目 C向02 mol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消耗的数目 DO1 mol羟基(-OH)中所含电子数目11某有机物能使溴的溶液褪色,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则此有机物中通常含有的基团的组合是 ( ) A卤素原子、碳碳双键 B羟基、羧基 C醛基、酯基 D碳碳双键、酯基12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 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
4、戊C常温下,庚和乙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反应13已知,向相同浓度的醋酸和盐酸中分别加入溶液,其pH与加入的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I、所示。室温下,将盐酸滴入VmL 的碱溶液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碱溶液可能是溶液 B c、d两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不同 C从图中可判断z约为1,y小于1 Dd点后温度降低,是因为生成的盐发生水解吸热所致26(14分)是一种黄绿色固体,某学习小组制备并探究它的还原性。 I实验室制备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溴化亚铁。其中A为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
5、。e是两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盛有细铁粉。 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然后将干燥、纯净的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不断将d中液溴滴入约120的D中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反应,在E管的一端沉积有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 请回答: (1)仪器D的名称是_(1分)。给D加热最好选择下列加热器中的_ (1分)。 (2)若在A中烧瓶中盛固体,a中盛盐酸,为使导入D中的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C处的装置所装的试剂是:_(1分) ,C为浓_(1分) 。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盛有_(1分)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3)实验时,装置D和E的橡胶塞最好用铝箔包住,且连接D、E之间的橡胶管尽可能短
6、的原因是_(1分)。(4)E管反应前先通入一段时间,其主要作用是_(2分) ;反应过程中要继续通人,其主要作用是将_(2分) 。探究:的还原性某课外小组学生对与溶液反应进行实验探究。(5)现象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黄。某学生猜测可能原因:将氧化为,使溶液呈黄色; 将氧化为,使溶液呈黄色。 请设计实验证明现象i中溶液由浅绿色变黄色的原因是原因还是原因:_。 (6)若向上述溶液中通入168 mL (标准状况),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分)。27(16分)纳米级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1)已知: H H H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的方法制得纳米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采用离子交换膜控
7、制电解液中的浓度也可以制备纳米级,装置如右 图所示: 为保证电解能持续稳定进行,若电解槽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则该交换膜应为_ (填“ ”或“ ”或“ ”)离子交换膜,该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3)用做催化剂,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合成甲醇 甲图是反应时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_ 。乙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请在乙图中画出用作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一能量”示意图。 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某温度下,将2 mol 和6 mol 充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
8、测得,则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 (2分)(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相同温度下,若向上述2 L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3 mol 、1 mo1 反应开始时, 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容积均为1 L的 a、b、c、d、e,5个密闭容器中都分别充入1 mol 和2 mol 的混合气体,控温。图丙表示5个密闭容器温度分别为反应均进行到5 min时甲醇的体积分数,要使容器c中的甲醇体积分数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有 _ 。据研究,反应体系中含少量有利于维持催化剂的量不变,原因是_。C(1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8(13分)氰化钠()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常用于化学合成、电镀、冶金等
9、方面。氰化钠也是一种无机毒害品,本身不易燃,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与氯酸盐、硝酸盐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近几年,我国屡屡出现因氰化钠的生产和储存不当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氰化钠中N的化合价为 _ ,中两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请写出的电子式_(2分) 。(2)工业上可用纯碱、焦炭、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分) 。(3)常见的处理氰化钠的方法有: 将其与双氧水反应转化为两种溶于水都呈碱性的物质; 将其用处理,得到无毒的、和。 方法的离子方程式为_ (2分) 用方法处理含 的废水1000
10、 L,至少需要的质量为_g。(4)若,已知常温下的,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显 _ 性(2分) (填“酸”、“碱”或“中”)性,通过计算说明其原因_. (2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Cr的配合物中,配体21 (1分)种,配位原子是_ (1分);与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_(1分) (填化学式);(2) 晶胞如图所示,晶体和晶体的晶格能分别为:3401 、:786 。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_(2分)(3)汽车安全气囊的产生药剂主要含有、等物质,在固体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_(2分)。(4)从不同角度观察的
11、晶体结构(见下图)。已知:结构和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2分) ;A晶体硅中硅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B电负性:SClC晶体硅和比较,熔点较高的是D位于第五周期B族E的晶体中每个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S原子数目为4F的晶体中之间的化学键为极性键、配位键和范德华力 根据的晶体结构回答: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其原因是_(5)砷化镓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它能直接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砷化镓灯泡寿命是普通灯泡的100倍,而耗能只有其10,推广砷化镓等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已知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图,晶胞参数。则砷化镓的晶胞密度=_ (2
12、分) (列式表示,不需计算结果),n位置Ga原子与m位置As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 (2分)pm(列式表示)。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EHPB是合成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中间体,合成路线如下:已知:i碳碳双键容易被氧化 (1)A的名称为_ (2分) ,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_(2分)。(2)E由B经、合成。a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_ (1分)。b的反应类型是 _ (1分)。(3)M的结构简式为 _ (2分) 。 (4)EHPB不能与NaHc()3反应,写出有机物NEHPB的化学方程式为 _(5)有机物N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2分)种a.
13、含有酚羧基 b.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能发生银镜反应c.苯环上的一氯化物只有一种 d. 核磁共振氢谱有5种(6)请写出苯和乙二醇 制取的转化过程,无机试剂任取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来源:78910111213答案ADBCDAB26.(1)蒸馏瓶 c (2)饱和溶液 浓(3)减小溴对橡胶的腐蚀作用(4)用把反应器中空气赶尽 将蒸气带入反应管中(5)取少量i中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的原因是(或取5mL上述黄色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震荡,若层呈现橙红色,说明原因是。(6)27.(1)(2) (3)减小 2 大于 28.(1)-3 (2)(3)(4)2.7 碱 ,说明的水解程度大于的电离程度.35.(1)2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2)晶体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大于 (3)直线型(4)BD 具有层状结构,与同层间以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外力作用下层与层间易发生相对滑动(5) 36.(1)1,3丁二烯 醛基 (2)a. b. 氧化反应(3)(4)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