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66MB ,
资源ID:143493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349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80分)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B.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C. 不同区域的面积是相等的D.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2.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北方以旱作农业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这种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海陆位置的差异B. 气候条件的差异C. 地形的差异D. 矿产资源的差异【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图中区域是按降水量、蒸发量划分出来的,不同区域的面积不是相等的;区域的边界不明确,具有过度性,没有明确的

2、面积和形状;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所以A正确。【2题详解】我国北方降水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南方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这种差异体现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的差异,B正确;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海陆位置的差别不大;地形都属于平原;矿产资源对农业影响不大。所以选B。【点睛】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降水量都在8

3、00mm以上。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无划分指标依据B. 与自然河道一致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4.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5. 进入21世纪,促使

4、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B. 技术C. 资金D. 交通【答案】3. C 4. D 5. D【解析】【3题详解】在区域特征中,区域之间界线有实有虚,秦岭淮河线是一个虚拟的界线。区域的划分总是有划分依据的,或单一,或综合,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D两侧地理差异只能是过渡体现差异,不可能差异显著,所以也是错的;由于19世纪50年代黄河夺淮,使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实际洪泽湖以东并无淮河干流,所以B选项是错的。正确选项为C,虽无对应的实际河流,但表达的是一个大致的位置。【4题详解】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

5、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桥梁较少时期)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所以正确选项为D。【5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所以交通是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所以选D。【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的主导作用。6. 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至今已

6、过周年。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关于雄安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界线是模糊的B. 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C.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D. 区域内发展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雄安新区作为新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划,具有明确边界,故A错误。与周边气候特征相同,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故C正确。区域内部不同地区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所以发展方向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下列关于图中县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河流为分界线,是模糊的B. 以湖泊为分

7、界线,是模糊的C. 以公路为分界线,是明确的D. 以山脉为分界线,是明确的8. 图示区域A. 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B. 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C. 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D. 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答案】7. D 8. A【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县界是以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界的,分水岭是山脉最高点的连线,其界线是明确的。故选D。【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在空间形态上呈面状;而森林公园沿山脉、河流分布,呈线状;公路、高速公路都呈线状;湖泊呈面状;图中的城镇和乡村呈点状。故选A。【考点定位】区域特征苏州市自1987年形成“二三一”产业主导格局之后,经过近3

8、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结合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图,回答下面小题。9. 20102015年,苏州市A. 由工业城市转型为商业城市B. 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C. 工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D. 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10. 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的原因有城乡差异扩大土地、能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加剧劳动力短缺A. B. C. D. 【答案】9. B 10. B【解析】【9题详解】据图可知,20102015年,苏州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8.6%,依然较高,故A项错误;第三产业比重最高,高于第二产业,说明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故B项正确;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工业没有发展空间,故C项错误

9、;制造业不可能完全退出,故D项错误。【10题详解】据图可知,苏州市的产业结构改变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主要原因是土地、能源资源缺乏,发展工业的潜力不足;发展工业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故B项正确;城乡差异缩小,故错误;苏州市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故错误。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构成,读图回答。11. 地区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 )A. 37.617.445.0B. 31.630.537.9C. 15.524.560.0D. 37.624.537.912. 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和工业化水平最低的是( )A. B. C. D. 【答案】11. D 12. D【解析】【分析】【

10、11题详解】首先清楚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首先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其次,从已知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其对应的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三者相加后的和为100。读图可知,地区一、 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 37.6 : 24.5 : 37.9,故D正确。【12题详解】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低。根据上题的判读方法,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的是;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的是,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根据题1

11、的判读方法,读出每个点三次产业所占比例,再进行判断即可。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下题。13.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B.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C. 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D.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14. 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A.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 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 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15. 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

12、下哪几个方面( )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A. B. C. D. 【答案】13. C 14. C 15. A【解析】【分析】【13题详解】区域发展阶段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应为乙,A错误

13、。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应为丙,B错误。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丙,C正确。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为乙,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乙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是传统农业发展阶段,A错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错误。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错误。故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C正确。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表现。产业结构指的是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第一产业是农业、畜牧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和建筑

14、业,第三产业指的是广义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包括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比重及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阶段特征。以知识记忆考查为主,熟记每个阶段的特征是解题的前提。16. 美国犹他州矿产丰富。19世纪中叶,封闭落后,随着金矿的发现,采矿业迅速发展繁荣。随着采矿业的西移,开始衰落。1980年开始,其产业结构开始转变,建成了著名的“软件工业谷”,带动全美经济腾飞,19世纪中叶前,从区域空间结构看,犹他州( )A.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B. 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C. 处于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D. 已经拥有大型中心城市【答案】B【解析】【

15、分析】【详解】由题可知,19世纪中叶,该地封闭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区域内部差异较小,所以19世纪中叶前,从区域空间结构看,犹他州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B正确。根据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处于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已经拥有大型中心城市,ACD错误。故选B。【点睛】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7. 材料中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衡量指标通常是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6、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民收入预期寿命A. B. C. D. 18. 尼日尔目前处于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B. 工业化阶段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答案】17. D 18.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知识。【17题详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预期寿命属于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排除。D正确。【18题详解】材料显示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A正确。【点睛】难度较小,只要掌握课本中的基本原理,仔细阅读分析材料即可。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

17、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A. 经济发展速度B. 经济结构C. 经济发展水平D. 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20.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是A. 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 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答案】19. C 20. D【解析】该题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划分依据,包括省区。【19题详解】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

18、术发展总体水平,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所以主要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C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都可作为依据,但不是最主要的依据,A、B、D错。【20题详解】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所包括的省区,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西部:新,甘,青,藏,宁,陕,川,渝,贵,滇。由此判断吉林不在东部,A错。内蒙古属于中部,不是西部的,B错。江西属于中部,不是东部的,C错。只有D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读表

19、回答。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ab海拔21. 表中空格a、b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 地形、热量B. 热量、水分C. 水分、热量D.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2.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A. B. C. D. 【答案】21. B 22. D【解析】【分析】【21题详解】东部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形成了从北向南由温带季风气候一亚

20、热带季风气候一热带季风气候变化,主要是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了从东向西由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特征,是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而导致的水分差异;a、b分别对应的是热量、水分。B正确。故选B。【22题详解】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降水丰富和灌溉水源充足错误。西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东部季风区差,错误。正确。D正确。故选D。【点睛】西北地区受大陆影响较大,晴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弱,气温昼夜温差大。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

21、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A. bB. dC. cD. a24.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增加年径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提高地下水位A. B. C. D. 25.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A. 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B. 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C. 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D. 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答案】23. D 24. D 25. A【解析】【23题详解】坑口电站是在

22、煤炭产地建设火力发电站,主要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读图可知,a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以及陕西交界处,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地,坑口电站最多,b处为黄河上游地区的水电站,c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的水电,d为长江中游三峡等地的水电,故选D。24题详解】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对。水电站的建设只是调节径流量,对于总径流量影响不大,错。水电站的修建可以增加枯水期水量,增强其枯水期的自净能力,对于枯水期的水质有改善作用,对。由于建坝蓄水,下游水流减少,地下水水位可能降低,错。故选D。【25题详解】西电东送使得输入地煤炭使用量减少,从而减轻环境 污染,A对。电力输送至东部地

23、区,电价不一定会升高,B错。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电价影响不大,C错。电价不变,工业成本不会降低,D错。故选A。【点睛】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26. 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A.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B.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

24、境C. 控制地下漏斗区扩大D. 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27. 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对沿线带来最不利的影响可能是A. 耕地面积缩减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水土流失加剧D. 土壤盐碱化加重【答案】26. C 27. D【解析】【分析】考查南水北调意义及影响。【26题详解】北方地区缺水严重,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漏斗区面积大,南水北调工程可控制北方的地下漏斗区扩大;利于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都是经济效益,不是生态效益。选C正确。【27题详解】南水北调中线是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到北京,沿线经过华北平原;南水北调中线利于沿线土地灌溉、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生物

25、多样性;利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北方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南水北调会加重沿线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选D正确。【点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的输水工程。中线工程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生活、工业、农业增加供水。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在给渠道沿线城市供给水源的同时,可以通过穿黄工程南岸分水

26、闸在黄河中游给黄河中,下游流域补水。结合黄河调水调沙等工程联合运作,在黄河中游以补充长江清水的方式稀释泥沙,冲刷河床,补给水源解决黄河中、下游缺水及水沙关系不协调的问题。目前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完成下题。28. 吸引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的因素是()市场土地价格政策劳动力工资水平A. B. C. D. 29. “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土地利用多样化

27、,耕地面积扩大A. B. C. D. 【答案】28. B 29. D【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相比苏南,苏北和苏中地价低、劳动力廉价,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力大;两地政府对各自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支持,促使苏南产业向苏北和苏中转移;苏南经济发达,市场更广。“腾笼换鸟”使得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产业的迁入,增加了苏北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带来污染,环境质量下降;产业迁入,促进苏北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减少。【28题详解】相比苏南,苏北和苏中地价低、劳动力廉价,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力大;两地政府对各自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支持,促使苏南产业向苏北和苏中

28、转移;苏南经济发达,市场更广。选B正确。【29题详解】“腾笼换鸟”使得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产业的迁入,增加了苏北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正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带来污染,环境质量下降,错;产业迁入,促进苏北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正确;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减少,错。选D正确。下图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为资金为技术为劳动力为原料A. B. C. D. 31.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

29、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A. B. C. D. 【答案】30. B 31. D【解析】【30题详解】图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图,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原料。故B正确,A、C、D错误。【31题详解】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不能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只能有选择性的进行承接,错误;发达地区应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层次低的产业,比如劳动力密集型、原料密集型的产业,错误。说法正确。故D正确,A

30、、B、C错误。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2. 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A. 市场、产业基础B. 原料、劳动力C. 交通位置、技术D. 政策支持、资金33. 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A. 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B. 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C. 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D. 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34. 未来,我国服装产业()A. 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B. 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C. 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D. 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答案

31、】32. B 33. A 34. C【解析】【32题详解】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区,原料丰富;四川人口众多,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故答案选B。技术、市场、产业基础、交通条件是我国东部地区更具备的优势,故ACD可排除。【33题详解】四川是东部地区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使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减少, 同时省内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增加,A对;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优化四川的产业结构,缓解人地矛盾, 但不可能因此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BC错;服装产业转出有利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D错。【34题详解】未来,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服装生产分工明确, 东部主要为研发、销售基地,中西部则为加工生产基地,

32、多集聚布局,各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更突出,规模效应将增强。故答案选C。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5. 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A. 水质较好B. 土壤肥沃C. 人口迁移D. 地缘优势36. 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B. 气温C. 市场D. 技术37. 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

33、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A. 甲、戊B. 乙、甲C. 丁、乙D. 戊、丙【答案】35. C 36. B 37. B【解析】【35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主要是在准南地区,福建作为豆腐生产中心主要是从宋代开始,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载体,因此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最有可能是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较早的原因。故选C【36题详解】南方与北方因为纬度不同,所以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大豆的泡发,温度越高,大豆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故选B【37题详解】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饮食中主要以驱寒的煨、炖

34、、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故选B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38.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39.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 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 B. C. D. 40.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

35、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 干旱的气候 对外联系不便 生产方式落后 水资源短缺A. B. C. D. 【答案】38. C 39. B 40. C【解析】【3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河流从四周向盆地中心汇集,呈向心状,以内流河为主,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化量大,形成汛期;乙为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水系呈放射状,以外流河为主;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大,形成汛期。因此C描述不对,A、B、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39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

36、带,夏季光热充足,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乙是海南岛,位于热带,一年四季热量充足,经济开发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价格较低。正确,错误,故选B。【4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乙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错误,排除与之有关的选项。甲是盆地地形,四周多山地;乙是海岛,中部以山地地形为主,正确。甲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交通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交通不便;乙是海岛,与外界联系主要是海运,与大陆联系不如陆地地区方便,也是交通不便,正确。甲乙两地开发晚,经济落后,产业以

37、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正确。故选C。【点睛】依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是本题解答的关键。二、综合题(共3题,20分)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7月1日特区扩容正式实施,宝安区、龙岗区等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由395平方公里扩容至1948平方公里,深圳由此进入“大特区”时代。材料二:201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表(1)深圳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能正确描述那时的区域特征的是(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C区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2)试分析深圳设

38、立特区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答案】(1)D(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成为经济的主体。【解析】【分析】本题以深圳经济特区为背景,考查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3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渔村,说明其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故选D。(2)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以后,在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优惠政策支持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乡村地区面积迅速缩小,导致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第二、三产业取代第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体。【点睛】42.

39、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A水资源紧张 B资源浪费严重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D木材短缺(2)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C(2)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拉动冶金、建材、石化、电力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难度较小。【详解】(1)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能源的分布与需求之间的不协调而建设的大型工程,其目的是将西部过剩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短缺地区,缓解地区的能源不足,C正

40、确。(2)考查西气东输对输入地社会经济影响。经济方面: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区域环境;社会方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点睛】43. 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日韩产业转移方向(左图)及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域构成(右图)。(1)材料二中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_;20世纪6070年代的转移和20世纪80年代的转移,主要是以_型产业为主。(2)从右图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_和_。【答案】 (1)

41、.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2). 劳动密集 (3). 韩国 (4). 日本【解析】【分析】本题以山东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经济效益,而三次产业的转入地都是人口稠密区,所以产业的转移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20世纪6070年代的转移和80年代的转移都是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向经济落后地区,也就是转向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的地区,所以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2)读右图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构成中所占比例,由于韩国和日本距离山东较近,经济水平高,位于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点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