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29MB ,
资源ID:14334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33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动力。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 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重难点)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2、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特别提醒(1)城乡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2)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市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大。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图示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分布国家初期阶段A较低发展较慢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3、后期阶段C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易误点拨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生物:生物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2)土地质量:工业生产排放有害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3)水循环:影响水循环的降水、径流、蒸发、下渗等环节,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4)气候:形

4、成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3.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3)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加。()(4)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

5、平高。()(5)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提示】(1)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不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2)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由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导致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4)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6、5)A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城市化及其进程从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看: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137万人,此2017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59.58%,此2017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主要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迁移三方面因素影响,分别影响城镇化率提高0.42、0.25和0.39个百分点。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比上年未减少45

7、0万人和378万人。进城落户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问题1(综合思维)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2(综合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提示: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问题3(综合思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有何特点?提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较弱,

8、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1城市化的内涵和标志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

9、速阶段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现象及原因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指点迷津正确区分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进程距离城市自身发展主要发生国家郊区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居民、企业郊区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居民及工商业农村或小城镇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发达国家1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国19651

10、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1)D(2)C第(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问题突出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导致城市化水平下降。第(2)题,从图中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明显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2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

11、关知识,回答(1)(2)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1)B(2)A第(1)题,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数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

12、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量不会相等。第(2)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站上新台阶;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

13、城市不堪重负。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问题1(地理实践力)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问题2(综合思维)北京市的“大城市病”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3(综合思维)北京市发展中的“减量发展”主要是指什么?提示:采取各种措施分散、转移人口与产业、疏解一些城市职能。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

14、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

15、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3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1)C(2)A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

16、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夏季常会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 BC D(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BC D(1)A(2)C第(1)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

17、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2)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人地协调观聚焦“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

18、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

19、、养鸟等。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1)(2)题。(1)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BC D(2)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大城市风强度增加城市地下径流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 BC D(1)B(2)C第(1)题,从材料中可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第(2)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

20、,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1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A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上升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C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D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A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2下表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年份项目1950年1980年甲城市数目(个)13乙工业总产值(万元)12176 500丙城市人口(万人)1265丁城市人口比重(%)2.738.6A.甲B乙C丙D丁D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四条折

21、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折线分别是()ABC D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3D4.D第3题,根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可判断出城市化水平折线;另外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判断出城市人口折线。第4题,分析折线图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变慢;1960197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快;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约为35亿,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

22、展中国家居多,已超过发达国家,故选D。2017年11月4日,北京再次出现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为此北京市连续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结合下图,完成56题。十面“霾”伏5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北京市经常深陷十面“霾”伏中,其直接的不利影响是()市民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剧增商业、餐饮等服务业遭受客源危机导致诸多生活用品的物价上涨加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A BC D6为应对雾霾天气,北京市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为减少公众外出,要求企业轮流停产B实行交通管制,汽车限行C鼓励市民家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D污染类的企业一律关停5D6.B雾霾严重,说明了大气污染严重,会导致市民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提高,同时使

23、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加剧交通拥堵。从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来源看,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及工业排放的废气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解决措施应是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和工厂废气的排放。(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34活动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教材P35活动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

24、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中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教材P37活动11995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20%,年增长率为2%,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2 400万。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

25、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教材P38活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郊区与城市间流动的空气。缺点是无法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

26、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作用有限。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成网状分布,进一步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变得通畅,有利于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使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利用率降低,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过于理想化。改进意见:一个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只有在30%以上才能达到自身调节的需要。在布局园林绿地系统时,应强调生态平衡的主导作用,使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并注意与城市功能分区协调,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绿地引入城市之中,以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