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下图中的说法恰当的是()A.图1字体在春秋中有过详细记载B.图2字体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C.图3字体是秦统一后推行全国的文字D.图4、图5字体唐宋时期才开始出现2. 周初,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直接管理C.宗法制的实行促进各地联系 D.分封制的推行有助于族群
2、融合3.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充分展现出紧急时刻,人们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据此推断,此诗应出自诗经的 A颂 B风 C雅 D礼 4. 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其解说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法则。在此基础上,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发展阶段,确立了辨证施治方法。这说明中医()A具有其内在逻辑体系 B立足唯物主义观念C坚持道家的理论基础 D重视经验体系建构5. 下表中所列言论,都强调了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3、。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 秦朝制度创新 B. 秦朝法治严酷 C. 秦国崛起之因 D. 秦国奠定霸业6. 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B贬抑商人的社会地位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7. 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措施包括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设刺史建内朝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定五经设博士A B C D8.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
4、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恰当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C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 D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9. 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10. 白寿彝认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他所谈到的“新形势”主要是指A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需运输军粮 B江南已开发南北经济交流密切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 D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已超过北方11. 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
5、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A.中国古代北方的农具 B.铁制农具的发展演进C.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 D.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12. 谈到人生的追求,人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唐诗、楚辞、宋词B. 楚辞、唐诗、宋词C. 楚辞、汉赋、唐诗D. 唐诗、楚辞、元曲13. 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A. 知县 减轻地方军费 B. 转运使 增加地方财政开支C. 通判 加强中央集权 D. 枢密使 提高地方行
6、政效率14. 苏轼元祐四年(1089年)知杭州,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他带头并号召富豪捐款修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从中可见A. 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 B. 宋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C. 宋代疫情频发矛盾激化 D. 宋朝开始中药治疗疫疾15. 有学者指出:“行省是中央与地方沟通的桥梁,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使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这表明行省制度A. 实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 B. 协调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C. 较好地巩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D. 有利于中央完全掌控地方16. 有网友发帖
7、讨论科举制时说:“自元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矣!”该帖表述与史实相符之处是A科举制的创立 B八股取士的弊端C科举制的贡献 D八股取士的开始17. 元代有诗云:“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诗中描写应该是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C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D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18. 史载,朱元璋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例如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从朱
8、元璋给大明政权的接班人所写下的取名辈分,反映了明朝政治的显著特征是A注重家庭权威,强调世袭 B传承孝道,加强法制C寄托希望,加强政权建设 D加强专制,皇权至上19.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A.基层社会秩序混乱B.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C.经济发展水平趋同D.市镇的经济功能凸显20. 有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
9、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A极力强化君主专制体制 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C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 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21.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并不是一般的讲认知和行为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所讲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A重视道德的实践B强调向外求真知C肯定求知的意义 D主张先知而后行22. 清朝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只叫“值庐”,入职的军机大臣不按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没有品级和年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出军机处A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 B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C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 D官职
10、简练且事务清闲23. 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的某一历史现象,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农政全书出版促进农业技术的改进B. 商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兴盛C. 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D. 美洲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24.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开始在台湾安居C内地宗族准备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之间的交往密切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为必做题;第27题、第28题各15分,属于选做题,任选一题作答。共52分。25. (
1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门第,才德,文学),不合辄向街开门,各逐便宜,无所拘限。因循既久,约勒甚难。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优见诸司所有官宅,多是杂赁,尤要整齐。如非三绝者,请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请准前后除准令式各合开外,一切禁断。唐会要街巷 材料二 市中设有专门的官吏,根据城市级别和规模而不同,较大的城市有市令一人,掌市内交易,禁察违法之事;市丞一人,掌判市事;佐一人、史一人、师三人,掌分行检察州县市。中县户满三干以上及州附郭县,置市令一人、史二人,不满三干户,不置市官。市是商人逐利之所,五
12、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入。黄纯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三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渐形成。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全丧失。 摘编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朝城市管理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其特点。(1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巷制”形成的影响
13、。(9分)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变革时期的人物活动或主张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求天下安定之道。墨子:“兴利除害”、匡时救弊,“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韩非子:反对儒家“是古非今” 的历史观, 主张变法革新。明清之际顾炎武:“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王夫之:“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谓之大公。”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变革时期与知识分子”,自拟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阐述准确。)2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人口管理实
14、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汉代基本沿袭了秦以来的户籍登记制度。公元583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清查低报或高报年龄以及诈称病残的情况,如有不实,地方官吏要流配还乡,同时还鼓励人们相互检举揭发不实情况。中国古代人口信息登记与赋役征收有着直接的关系,统治阶级建立了严密的户籍登记制度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人口管理的各项制度。他们不仅对姓名、住址、相貌、职业等身份信息进行登记,而且通过定期的登记与核实、严密的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严厉的惩罚制度来保证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 ,还借助官府的户籍登记信息、基层组织管理者、连坐制相纠相察,实现对
15、人口的验证查询。摘编自陈晗婧中国古代身份信息管理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到隋朝人口管理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古代人口管理制度。(7分)28. (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和投资额都远远大于同盟国,再加上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日益增长,特别是在拉美投资问题方面。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潜艇击沉其“豪桑图尼克”号为由,与德国断交。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英国截获并破译转交给美国的密电,密电是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驻墨西哥公使的,内容是
16、引诱墨西哥参战,作为参战回报,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密令公布后,美国舆论大哗,反德情绪不断高涨,引起了战争狂热。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次日向奥匈宣战。美国参战后,希腊、巴西、暹罗(泰国)、利比里亚、印度、中国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协约国作战。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参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参战的影响。(7分)历史试卷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CDBAABACDBC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ABBDDDCACCD二、非
17、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为必做题;第27题、第28题各15分,属于选做题,任选一题作答。共52分。25.(25分)(1)(16分)表现:唐朝实行坊市制度;临街开门要求严格,三品以上官员或坊内三绝可以例外;设有“街鼓”,坊门开闭依鼓声;街司巡检专人督管居民区;市的管理严格,按城市级别设置专门官吏;不准五品以上官员入市。(1点2分,5点9分)特点:坊市严格分离,坊市管理都有时间限制;管理较严格,但等级明显;对从事商业的官员品级有限制;城市以实现社会控制为目标,经济功能并非首要。(1点2分,4点7分)(2)(9分)影响:经济方面:打破坊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
18、有利于宋代增加国库的财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困境;有利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思想文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文化;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大发展。(1个角度3分,9分)26.(12分)示例:论题(2分):时代变革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释(8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战争不断;社会大发展,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孔子、墨子、韩非子针对社会实际,分别提出了“德治”、“尚贤”、“法治”等主张。孔子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墨子匡时济世实践“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变法革新到秦国宣传系统的法治理论。明末清初,我国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顾炎武、王夫之都参加过反清
19、斗争,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与后人概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以天下之功为功”,这些促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结论(2分):时代变革促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觉醒,他们敢于思考并提出思想主张,走入社会不断践行自己的主张,显示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与担当精神,值得后人推崇与学习。【评分参考】 等次评分依据一等(912分)选题符合材料主旨指向,观点明确;紧扣变革时代的特征进行论证,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层次清楚。二等(58分)选题基本符合材料主旨,观点较明确;联系变革时代的部分特征,史实基本正确但不够充分;论证较完整,表述基本清楚。三等(04分)选题偏题,观点不明确、含糊
20、;未联系变革时代的特征,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论证欠缺说服力,思路混乱,表述不清楚。27.(15分)(1)(8分)特点:政府重视,不断完善;以户籍登记制度为主要载体;注重体貌特征;采用告发连坐,惩罚手段严酷;强调人口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定期复核;管理严密规范。(任意4点8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7分)评价:有利于政府的赋役征收,有利于巩固统治;使中国封建王朝不断延续。但统治者的人口管理制度带有强制性;适宜于统治稳固时期,一旦政局动荡人口管理则混乱不堪。(1点2分,4点7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8.(15分)(1)(8分)原因: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美德在拉美的矛盾激化;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利益受损;德国的密电的公布使美国反德情绪高涨。(1点2分,4点8分)(2)(7分)影响: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速一战结束。维护了美国在一战中获得的经济利益;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在拉美的地位;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1点2分,4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