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诗经两首诗经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其中氓是春秋时卫国的一首民歌。郑、卫一带风俗淳朴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爱情悲剧。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戍边之歌。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作品背景毛诗传(西汉毛亨著)认为它是周文王时代的作品。周代北方的犭严狁(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打败犭严狁的记载。这可能是采薇一诗的背景。诗经:我国第
2、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风”共160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雅”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相关常识初读整体感知一、理理文章思路二、说说文章主旨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遭受的欺骗与摧残,承受的煎熬与痛苦。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表现了从军将士的艰
3、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将士御敌胜利的喜悦、征战之苦、对和平的期望;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再读细节揣摩【任务一】把握氓的内容与手法1.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先言“子无良媒”,后又言“秋以为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生活的勇敢追求,也表现了与“氓”私订终身的草率。这样写为下文的悲剧做铺垫。2.第三章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三章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抒情和议论,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
4、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已经开始。3.女主人公婚后遭遇了哪些痛苦?请用简明的语言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1)丈夫“二三其德”的背叛(2)“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的家务劳苦(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无人倾诉的孤独无助4.结合全诗看,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诗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情深意切委曲求全伤情无奈、清醒刚烈单纯、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的女主人公形象【任务二】体会采薇的手法与情感1.采薇的前三章都用同样的话开头,这是什么手法?参考答案: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也是比兴手法。引出所要描写的事物或所要抒发的情感。2.在托物起兴中,用来起兴的
5、事物往往与下文的正题有一定的联系。前三章的“薇”菜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参考答案:由“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到“薇亦刚止”,“薇”菜由发芽到变老,暗含了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抒情酣畅。3.第六章可以概括为“飞雪归乡”。透过这一章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戍卒”形象?参考答案: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艰难地走向大雪弥漫的远方,留下的是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4.采薇一诗表达了普通士兵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从“采薇”写起?参考答案: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
6、对故乡的思念。这是“比兴”的手法。以“薇”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同时从侧面展示了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三读重难探究1.关于氓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背信弃义的“氓”,有人认为是命运多舛的女子。你是怎样认为的?提示:这两个说法各有道理,可以从诗歌的叙述视角和诗歌的主题两个角度分别作答。参考答案:(1)诗歌以女子的口吻自述,主人公应是女子。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的现象。(2)诗的主人公是男子。诗歌是女子
7、对背信弃义的男子的揭露与控诉,诗歌通过女子之口,塑造了一个表面忠厚老实,其实好逸恶劳、不念旧情、二三其德的伪君子形象。2.“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是清人王夫之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评价。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理解的?提示:此题探究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景与情的对应关系角度分析。参考答案:技法借鉴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
8、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氓中,就大量使用了比的手法。第三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氓的变心无边无际、不可捉摸。这些比喻,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都起了积极作用。采薇中前三章的“采薇采薇”都是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以引起下文所要抒发的厌战思归之情。主题阅读名句诵读1.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2.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3.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5.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
9、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6.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7.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素材趣读1.诗经:诗歌的源头诗经作为我国先民的天籁之歌,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审美享受:其中不少诗句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现代汉语中;氓中的爱情悲剧依然警示着当今那些痴情的少女,采薇中深蕴的报国之情和故乡之思依然能撼动现代人敏感而又多情的神经;听听柏舟中无助女子的哀叹,看看击鼓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盟。如果说唐诗之美美在青春气象,宋词之美美在中年况味,元曲之美美在老年咏叹,那么诗经之美就美在童年的纯真!诗经的纯真美能给我们久久的感动
10、!这是后世一切艺术都难再现的美!吟咏我们的诗经吧,传承我们的文明吧!2.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学和研究,是蜚声海内外的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甘做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为什么在经历了那么多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之后,却依然初衷不改、爱诗如命?有学生问她:“在当前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学习古典诗词还有什么用?”她说:“我以为,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3.季羡林:人生的意义在于传承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