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171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讲)(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考试内容核心知识点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2014课标,37题,24分综合题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课标,36题,24分2015课标,36题,22分综合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014课标,37题,8分综合题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考纲考纲细化考题预测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2.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

2、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明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的分布和生产状况3东北地区不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结合区域开发、农林建设、区域经济生态问题及十七大关于区域开发的决策等背景材料,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经济发展条件、发展方向等2关注粮食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分析我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途径及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3选取国内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实例,分析其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比较不同区域工

3、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异同4.以某一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考查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国土整治的相关措施。5.结合2015年全球经济发展和中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规划发展,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6上海卷)(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1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

4、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1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省际经济差异变小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经济差异变大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 B. C. D.【答案】15、A 16、B考点:考查我国的经济带。【名师点晴】这道题考查学生看图能力。直观的读图,加以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2000-2010年十年间,人口流动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因素。省际间的人口、县际间人口及县内人口变化,只在认真读图都可看出;经济发达,吸收外来人口;经济落后,人口外迁。(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

5、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4.B 5.A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涵盖城市化率(乡村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的动力等。【名师点睛】该组题目以地理图表为切入点,将城市化率计算、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动力等问题联系起来,重点考查教材中城市化这一主干知识。采

6、用常见的地理坐标图展示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城市化过程中地铁开始运营的时间等地理信息,注重学生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多图表、重能力的特点和要求。(2015海南卷)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0.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

7、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12.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答案】10.C 11.B 12.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以城市化为背景,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定位等问题联系起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等能力。材料中“埃及沙漠广布”是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的原因,其结果是导致少数大城市出现城市化问题,在此背景下,设置“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这一问题,分析出题人意图可知,该问题的

8、实质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沙漠广布”的埃及,与位于尼罗河下游沿岸地区的开罗相比,开罗以东地区只能具有土地广阔,地价较低的优势。新城市的定位是政治中心,理解这一点,才能对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做出准确推测。根据材料理解出题人意图,并灵活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2015上海卷)(九)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19、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

9、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 B、 C、 D、20、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答案】19、A 20、A考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名师点睛】该题以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城镇化的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中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新课标I卷)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

10、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

11、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考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014安徽卷)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

12、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完成23-24题。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 B.、 C.、 D.、24.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区迁到区 B.铁路建设成本区一般大于区 C.商业网点密度区一般大于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区【答案】23.D 24.A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2014北京卷)40、“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20,回答第(2)题(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

13、展的地理优势。(10分)【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考点:区域经济发展。(2013北京卷)36.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12分)【答案】(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解析】(3)与南岛相比,北岛在机场、港口数量大,交通干线密集,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条件明显。【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2013福建卷)37.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

14、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答案】(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经济特区建设。(2013广东卷)41.青海省西

15、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9)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10)(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答案】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4)特

16、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问题: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2013浙江卷)372013年1月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 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 2013年 4 月 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各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材料二:图 1 为舟

17、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图。图 2 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 业构成图。(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10分)(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8分)(3)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8分)【答案】(1)大气污染物排放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可任答三点)(2)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

18、中转。(3)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3)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城市化的概念。根据图示:2007年-2010年舟山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都属于城市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大气环境、港口区位、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012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

19、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1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1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B C D【答案】13D 14B(2012福建卷)37.(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图13表4 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答案】(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4

21、)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2012广东卷)41(28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焦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图9)。材料二: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图10)。(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

22、最重要因素是_。(6分)(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8分)【答案】(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 技术与高素质人才(4)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5)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做好海岸带防护

23、,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2011天津卷)13.(29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Y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6分)(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分)【答案】(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

24、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4)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2011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

25、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3-5题。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答案】D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答案】A【解析】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

26、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答案】B【解析】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2010重庆卷)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

27、征。(2分)(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8分)表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地区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周()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甲省10.9224.983.681.37全国19.9746.4396.07112.89【答案】(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

28、型多样。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进程【归纳总结】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

29、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背景: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差异出现,地区资源优势显现,具备区位优势,同时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吸引外资。主导产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2)产业升级阶段背景:工业基础奠定,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及区域分工、合作的加强。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下面结合珠江三角洲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为增

30、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 成为我国生活消费品生产基地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方法技巧】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2.我国城市化的不同模式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主要推动力 具体过程特点 珠江三角洲模式 工业化 在外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

31、不断发展 苏南模式 工业化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温州模式 工业化 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东北模式 工业化 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 云南德宏模式 边贸发展 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典题探究】【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左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右图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

32、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数据。(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3分)(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T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填写序号)(3分)国际金融 机械制造 服装制造 石油化工 文化创意 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5分)(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3分)【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答对其中三点3分)(2)(3分)(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

33、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分)(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答对其中三点3分)考点:世界城市群特征及发展措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首位城市的特征。【例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发改委在 2014 年 6 月出台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北京市中心的中心功能需要做疏解,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一体化。材料二 首都经济圈区城图(1)据材料分析说明首都经济圈建设的积极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34、说明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答案】(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京津冀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利于破解“京津城市病”带来的不利问题,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整体生产协作能力,提高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首都的国际地位或知名度。(任答五点,得满分10分)(2)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历史较早,经济基础好;资金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人才丰富,科技发达;创新理念强;政策优势明显。(8分)【解析】试题分析:(1)城市圈的建设便于各城市产业分工、优势互补;缩小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各城

35、市整体的生产能力;增强北京实力,北京作为首都的国际地位更加突出。便于分散北京的职能进而缓解大城市带来的各种问题;促进天津、唐山、廊坊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2)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确定区位条件,从位置、历史基础、劳动力、交通、市场、科技、政策等条件来分析。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建设的意义和区位条件分析。【变式精练】(2016江西五校联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该区是根据我国法律在上海划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约28.78 km2,用于专营境外加工与对外贸易。读下图,回答1-2题。1上海设立我国第一个自贸区的原因有()对外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经济特色显著矿产

36、资源丰富,工业比较发达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货物运输区位条件优越,经济辐射腹地广阔A B C D2上海建立自贸区将使上海市()就业岗位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城市等级提升A B C D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陕西省环境独特,资源丰富。下图为陕西省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及西咸新区有关资料。(1)分析西咸新区努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的区位优势。(2)西咸新区各核心城区布局功能清晰、产业分工明确。简述各核心城区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答案】(1)位于咸阳市和西安市之间,土地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址丰富;渭河穿过,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关中平原具有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国家政策支持。(2

37、)为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与市场;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当地农村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产业、住宅等用地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之后的第五大经济区。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 8 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材料二:我国中原经济区度其周边地区略图。材料三:河南省产业结构表(1)甲、乙工业区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入驻最多的区域,说明其吸引这些企业入驻的共同优势

38、条件。(8分)(2)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域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与全国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特点,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 化建议。(8分)【答案】(1)(8分)(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好;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等。(任答4点给8分)(2)(6分)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任答3点给6分) (3)(8分)特点: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

39、明显偏重,第三产业比例偏少。(2分)措施: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任3点,6分)考点: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考点二 问题原因与对策1问题问题 原因或表现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区位选择转向扩大市场规模,迁往其

40、他地区;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人口、数量迅增,城市规模急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下降;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问题,“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原因(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发展的,而受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小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后劲不足。(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3对策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结 构调整 以产

41、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方法技巧】1.

42、图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下面就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归纳如下:2.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为什么还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虽然受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有彼此孤立与阻隔走向相互联系与依赖,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长期趋势,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

43、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事实上,除了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也存在一国范围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这就是以大都市带、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称之为大都市圈的经济一体化,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增长极。【典题探究】【例3】读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和主要矿产分布图,回答问题。(1)比较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并阐述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2)安徽省具有靠近“长三角”的地域优势,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发挥这一优势?【解析】第(1)题,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2)题,

44、安徽省与“长三角”可以优势互补,促进其城市化、工业化;安徽省在矿产资源、农产品、劳动力方面具有优势,“长三角”在市场、基础设施、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答案】(1)铜陵。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增加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人口从事第三产业;非农业人口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2)搞好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将“长三角”作为主销地;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长三角”提供资源和能源;引进“长三角”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向“长三角”地区输出劳务。

45、【例4】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985年至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要说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4)简述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2)工业化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加工制造业转移;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3)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4)产

46、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发展交通,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 【例5】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群土地面积(万km2)人口(万)非农业人口比重(%)生产总值(GDP,亿元)人均GDP(元)经济密度(亿元/ km2)产业结构比进出口总额在GDP中百分比长江三角洲10.027 571446.55万35 0402 8714.6:55.9:39.51.13珠江三角洲2.22 624502.97万42 4996 1554.4:53.3:42.32.04(1)描述上海市的交通区位。(3分)(2)长三角地区和珠

47、三角地区正积极筹备风力发电场。分析两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3)根据表中材料,比较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4分)【答案】(1)上海地处我国长江航运出入海洋的门户;(1分)京沪、沪杭(沪昆)铁路在此交汇;(1分)我国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或我国最大的对外航线的港口;或有我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拥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1分)(2)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分)受夏季风影响大;(1分)地势低平。(1分)所以风力资源丰富。(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密度大;(1分)人均GDP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1分)第三产业比重较大,(1分)对外贸易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等。(1分)考

48、点:区域交通地位,区域能源开发条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原因。【变式精练】(2016苏锡常镇四市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1、图2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5-6题。5.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南高北低 B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6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

49、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7.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_和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为核心,地跨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_,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

50、最大的“大都市圈”。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1)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a.AGFb沪苏浙 (3)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有对外开放

51、的优惠政策。 (4)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 (5)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 8.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山东省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和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10年山东省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数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近年来山东省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材料2:“山东省19972006年城市面积、工业产值、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从材料2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该省水果生产有哪些影响?【答案】(1)第二产业人口数量增大,工业产值增大。(2)城市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有利:城市人口增加使水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不利:城市化使果树的种植面积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