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144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武汉市三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20年4月24日8:3010:00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 黄海、南海、东海、渤海C. 南海、渤海、东海、黄海D. 渤海、黄海、南海、东海【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边缘海。【详解】我国四个边缘海,从北往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A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海洋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划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回答下列各题。2. 对我国人口分布格

2、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A. 地形和气候B. 土壤和植被C. 历史和文化D. 政治和经济3. 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A. 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 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 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答案】2. A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人口、聚落分布区,主要是自然条件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地形和气候,黑河-腾冲线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该线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少雨,A正确;土壤和植被分布受地形、气候的制约,B错误;历史和文化、政治和经

3、济不是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素,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的分布。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绿洲地带,或邻近河流的地方,B正确;西北地区属于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A错误;虽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不发达,C错误;沙漠广布,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B。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 B. C. D. 5. 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 生物作用、流

4、水作用【答案】4. D 5. C【解析】试题分析:【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故选D。【5题详解】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早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尘埃沉积而形成的高原,后来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C正确。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我国某山脉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显著,下图为该山脉植被垂直带谱,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

5、同的海拔地域放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该山脉最可能是A. 阴山B. 贺兰山C. 祁连山D. 阿尔泰山7. 夏季牧场位于A. B. C. D. 8. 该山脉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 热量高低B. 降水多少C. 地下水深浅D. 坡度大小【答案】6. D 7. D 8. B【解析】【6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地形剖面图是西南东北,表明该山脉走向是西北-东南,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表明东部地区降水少,山麓降水小于200mm,为荒漠,不可能是阴山,故A错,贺兰山是南北走向,故B错,祁连山东部降水多,故C错,阿尔泰山符合以上的分析,故D正

6、确。【7题详解】阿尔泰山地区牧民,夏季在山上放牧,冬季在山下放牧,地海拔高,气温较低,有山地草原带,适合夏季放牧,故D正确。 地有灌木和森林,不适合放牧,海拔低、气温较高,适合冬季放牧,故ABC错。【8题详解】降水量少直接影响干旱半干旱山区植被下限分布高度,其它都是次要因素,阿尔泰山地处西北内陆,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受大西洋水汽影响,因山地抬升作用,降水随高度而递增,且由西而东递减,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表明东部地区降水少,与热量、地下水、坡度没有关联,故B正确,ACD错。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

7、为A. B. C. D. 10. 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雨带位置示意为图A. B. C. D. 【答案】9. B 10. A【解析】【9题详解】根据锋面雨带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移动规律,5月份在我国两广地区登陆,对应图;6月份推移至江淮地区,对应图;7、8月份移至华北、东北地区,对应图;9月份退回长江以南,对应图,故选B。【10题详解】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伏旱天气,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较强,当雨带推至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为伏旱天气,对应图,故选A。【点睛】我国雨带推移与“梅雨”、“伏旱

8、”关系:首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为“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退回长江以南地区。另外,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弱,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少雨,则会出现“南涝北旱”;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强,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持续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而少雨,则

9、会出现“北涝南旱”,这也体现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图中字母B代表的温度带是A. 北温带B. 亚热带C. 中温带D. 暖温带12. 图中C、D两温度带的界线是A. 长江B. 秦岭、淮河C. 长城、黄河D. 太行山13. D温度带中代表性的农作物是A. 甜菜B. 青稞C. 水稻D. 橡胶【答案】11. C 12. B 13. C【解析】考查我国温度带分布,主要分界线,主要作物类型。【11题详解】读图,根据所学我国温度带分布区,图中字母B代表的温度带是中温带,C对。北温带指的是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区域,A错。亚热带对应图中字母D,B错。 暖温带是图中字母C

10、,选项D错。故选C。【1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C是暖温带,D是亚热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B对,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D温度带属于亚热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代表性的农作物是水稻,C对。甜菜是中温带作物,A错。青稞是青藏高寒区作物,B错。橡胶是热带地区的作物,D错。故选C。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4. 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

11、是A. 围湖造田B. 水土流失严重C. 蒸发和下渗D. 引水灌溉15.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B.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C. 水土流失加剧D. 水资源减少【答案】14. A 15. B【解析】本题考查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及湖泊萎缩导致的后果。【14题详解】本题考查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围湖造田,二是上游破外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湖泊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人口的增加,人们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减小;又因人们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洞庭湖,使其面积减小。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湖泊

12、的作用及湖泊环境恶化的影响,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蓄作用,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湖泊环境恶化后,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减弱,容易诱发水旱灾害,所以使水灾频发。故选B。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下游河段月径流量逐月累计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该河段4月份、8月份河流径流的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A. 雨水、冰川融水B. 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C. 地下水、雨水D. 湖泊水、冰川融水17. 若该河段易出现凌汛现象,则( )A. 该河段可能由北向南流B. 凌汛会威胁两岸的生产和生活设施C. 凌汛主要发生在隆冬季节D. 加深河道是减少凌汛危害有效措施【答案】16. B 17. 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

13、查学生的图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小题1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小题2主要考查凌汛的相关知识。【16题详解】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4月份、8月份河流径流明显增大,4月主要是气温回升,春季积雪融化;8月主要是降水增多,雨水补给。故答案选B。地下水补给在全年是比较稳定的,我国东部地区没有冰川,故其它选项均不对。【17题详解】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而河段由北向南流,则下段河道流畅,故A错;在初冬河水刚刚结冰和初春时河水刚刚融化,大量的冰阻塞河道易造成凌汛现象,故C错误。治理措施关键是让冰凌“流畅”,加深河道不能减少凌汛危害的有效措施,故D错。凌汛

14、会威胁两岸的生产和生活设施,B正确。【点睛】凌汛出现的条件有三个;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中国从很早以来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结合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 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C.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 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19. 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B. 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C. 甲地区人

15、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D. 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答案】18. D 19. D【解析】【18题详解】甲地位于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主要为夏季风,主要集中在夏季,A对;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B对;图中显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C对;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盆地,四周有高山阻挡,风力小,D错误。选择D。【19题详解】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是因为甲处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丁处深处内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小。所以说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D正确。和气温年较差、人均土地资源无关,AC错误。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基本相同、略大于丁

16、地区,B错误。故选D。【点睛】风能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清洁能源,基本不排放废弃物,不污染环境,缺乏风能资源地区不能建风电站,风能分布较分散,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成本较高。下表反映了对我国某地区两种不同的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读表完成下面小题。20. 该地区位于A. 北疆地区B. 松嫩平原C. 华北平原D. 江汉平原21. 现代种植方式的实现,主要依托于A. 水肥控制B. 调节温度C. 良种培育D. 全球变暖【答案】20. C 21. B【解析】【20题详解】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区域,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主要产地是东北平原,以南则为冬小麦,主要

17、产区为华北平原。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等,而且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两年三熟,可以判断为地处暖温带的华北地区,C正确。北疆地区、松嫩平原属于中温带,种植春小麦为主,AB错误。江汉平原属于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现代种植方式由两年三熟变为两年四熟制度,主要通过地膜覆盖和小拱棚等措施,改善了温度条件,把西瓜种植放在了春季和夏初,缩短了西瓜种植时间,从而多种植了一季玉米,所以,现代种植方式的实现,主要依托于调节温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

18、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以下问题。省区耕地总面积(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甲52191.5乙23161丙8531丁12204422. 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类型的差异 降水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劳动力数量的差异A. B. C. D. 23. 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A. 油菜、黄麻B. 油橄榄、春小麦C. 花生、甜菜D. 棉花、天然橡胶【答案】22. B 23. D【解析】【22题详解】本题需要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判断省区的基础上分析灌

19、溉面积比例差距的原因。灌溉面积比例最小的丙是海南,海南降水丰富,大部分耕地不需要灌溉,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小。灌溉面积比例最大的甲是新疆,因为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干旱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大部分耕地只有灌溉才能发展农业,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大。由新疆和海南的灌溉面积比例差异可知,降水差异是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区域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影响灌溉面积比例的重要因素。耕地主要位于平原地形上,有效灌溉面积统计的水田和旱地也主要位于平原上,因此影响灌溉面积比例的差异与地形类型差异因素、劳动力数量的差异无关。正确。B符合题意。【23题详解】本题需要学生判出四个省区的基础上,调用农作物(经济作物)

20、分布知识点,得出正确答案。上题已判出甲为新疆,丙为海南,它们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棉花和天然橡胶。D正确读“中国某类化工产业的主要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4. 该化工企业的原料最可能是A. 石油B. 井盐C. 天然气D. 煤炭25. 该类化工企业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加剧大气污染B. 导致地面塌陷C. 水资源枯竭D. 土壤盐碱化【答案】24. D 25. A【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24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化

21、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山西陕西内蒙古一带以及南方的贵州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故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5题详解】由于该化工企业以煤炭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二、综合题26.下图为“中国沿30N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填写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

22、事物名称。数字地形区的名称(2)据图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并说明这种特点对中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3)读“中国各种地形面积比例图”,简要分析这种地形结构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巫山;为四川盆地;为横断山脉.(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3)不利影响: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解析】【

23、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中国的地形分布、地势特点及其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的平原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山地,是两大地形单元的分界,应为巫山,位于地势第二阶梯上,为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为横断山脉。(2)根据剖面图的海拔高度的变化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方面有利于东部太平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受地势的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地,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东西水运,加强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大江大河在阶梯交界处,落

24、差大,水能丰富。(3) 读“中国各种地形面积比例图”可知,我国高原、山地、丘陵合计所占的比重大,说明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难度大,投资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影响山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联系。27.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图中山脉A是_,A山脉呈_走向,图中B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两个。(2)图中是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沃土。曾经是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今年因新冠肺炎,多国禁止粮食出口,该平原地位日益重

25、要。请分析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3)图中是号称“共和国长子”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请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大兴安岭;东北-西南走向;长城是:农耕区与畜牧区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草原的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黑土地,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工业发达,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交通便利,便于粮食作物的外运;国家政策扶持。(3)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有京哈铁路经过,靠

26、近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辽河穿过本区,提供水源。【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我国地区的地形地貌、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工业基地的区位分析,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图中山脉A是大兴安岭,其走向东北-西南,根据图中B所在的位置可知,B是长城,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草原的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2)据材料可知,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黑土深厚肥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27、雨,雨热同期,耕地集中连片,传统工业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农机具,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河运、铁路、公路运输,交通便利,便于粮食作物的外运,国家政策扶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是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据图可知,该区域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有京哈铁路经过,靠近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靠近辽河,有丰富的水源。28.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1133万kW。本河段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发电,为西北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远景西北与华北、西南联网,进行水火电间的补偿调节

28、,使三大电网水火电站的潜力得以发挥。分析该河段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2)黄河被尊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利用黄河进行航运以利通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与其他大江大河相比,黄河的通航条件有其特殊的困难和局限。分析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3)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请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简述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1)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无法建大型的港口;黄河的下游径流量较小、水浅,大型

29、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河流结冰。(3)上游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上、中游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防止断流;治理河流沿岸污染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区域开发的条件,主要治理措施,河流开发的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据图和题干信息可知,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位于黄河的上游,河流流量较大;地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利于水电的开发。(2)根据所学知识,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无法建大型的港口,黄河的下游,支流少,径流量较小、水浅,大型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气温在0C以下,河流有结冰期,不能通航。(3)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要根据不同河段的特征分析,黄河治理的关键是治沙,上游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上、中游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下游是地上河,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防止断流,治理河流沿岸污染源,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