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13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1.有学者指出,一方面,西周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殖民基点”,形成具有“中央权力系统”性质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封国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余仍自治其事。这一论述意在说明西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

2、密结合B地方诸侯只是在形式上履行义务C国家政权结构由松散走向严密D中央权力系统制度建设水平不高2.孔子曰:“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A. 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 最高权力尚未集中3.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3、4汉制,诸侯贡金以助祭宗庙称酎金。诸侯献酎金时,皇帝亲临受金。如发现黄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则要受罚,诸侯王削县,列侯免国。这种有关酎金的法令称为“酎金律”。“酎金律”的出现A有助于大一统国家的维护B拓宽了中央政府的税收来源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货币管理5.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A. 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 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C.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

4、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6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其职级仅为六百石,但出巡时代表朝廷,可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侯王。与此同时,刺史职权虽重却又不能直接处理地方政务。这一制度设计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B体现了以小制大的政治智慧C表明了“推恩令”势在必行D标志着汉代监察制度的完善7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更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B加强

5、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8.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A. 人心离散天下大乱 B. 分封割据上下失序C. 封建集权国家动荡 D. 天子昏庸欺诈渐起9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这说明A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

6、有存在的合理性 B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C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D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10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情况属于史学研究的“历史解释”的是A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D1684年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11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记载,赢政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官员勋爵,

7、凭军功授予”;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据此可知,在当时赢政()A推动中国走向家国一体的政治理想B加强地方吏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C建立秦朝后试图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D试图创新官僚制度实现新旧时代嬗变12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C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D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1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

8、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踪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4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反映北宋政府重文抑武 B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C导致科举考试无人问津 D有效的杜绝了吏治腐败问题15明代出现过

9、很多权倾一时的内阁首辅,如严嵩、张居正等。但很多时候,他们也必须讨好善于揣摩皇帝旨意的司礼监的太监,并受其掣肘。这表明,明代A宦官掌握了行政权 B皇权逐渐趋于衰落C内阁首辅权力失控 D君主专制得以强化16元朝行省的划界,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元朝的这一措施A壮大地方加强各地方间的制衡B促进南北区域经济平衡C便于各行省扼险而守以北制南D出于军事与政治的考虑17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

10、。这说明清政府A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B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C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D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1819世纪50年代,英国伯爵克勒拉德恩在给包令博士的信中说到:“自从条约缔结后,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非常有限,帝国非常失望。希望我们英国和法、美的交涉人员通力合作,迫使清政府允许换约”。据此推知,这里缔结的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91858年在天津谈判中,时任钦差大臣的桂良等中方谈判者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A闭关政策开始解除 B近代外交

11、意识渐显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天朝上国观念根除2019世纪中期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迫使江西、浙江、安徽等一带的官绅富商竞相逃亡上海,而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却争相坐船逃跑,甚至英法租界也组建防御工事保护自身安全。这一事件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淞沪会战21.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

12、发现 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22.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23.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史 料出 处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刘以桐,义和团民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奉案杂存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中国近

13、代史料丛刊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官员A. 上述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B. 历史叙述具有主观色彩C. 亲历者的叙述真实可靠 D. 阶级立场决定历史叙述24.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作了如下表态:“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反映出A. 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一定程度上作了让步B. 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5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

14、再毁坏大轮船。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材料反映了义和团A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B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C运动本身具有自发性和彻底性D具有朴素的爱国、排外思想26.今人只知道地下党通常都用化名,殊不知当年抗联战士的姓名也要保密,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抗联战士大多以外号或号码称呼,因此抗联战士牺牲后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1941年记载的抗联将士阵亡统计只能用“不知姓名者”多少名、“全部壮烈牺牲”等登记。这反映了A. 残酷的斗争环境导致统计不准确 B. 日伪对东北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C. 队伍是自发组成的,组织不够严密 D. 抗联在东北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27.1938

15、年7月出版的某论著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一论述A. 反映出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C. 科学预见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D. 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28.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29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

16、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30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31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

17、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32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33小题18分,第34小题12分,第35小题22分)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 表3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