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3107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9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9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1广东梅州一模)下面是1718世纪中国人口与人均田亩数情况统计表。该图表信息反映出()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亩/人)1650年1.01.566.04.01750年2.02.594.53.6A.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增强B.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C.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松动D.清朝前期传统农耕经济有所发展2.(2021河北唐山二模)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进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另一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这表明作物的引进推广()A.改变了国

2、人的饮食习惯B.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生活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D.促进了粮食贸易的发展3.(2021福建福州二模)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有学者考证,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同时期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外贸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D.有效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4.(2021广东东莞二模)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妇借此养育者余若丝绸牙行,若炼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

3、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5.(2021广东江门月考)清初,一度出现福建棉商不至,苏州棉区农民生活无着的现象,“门里妻孥相向啼”;康熙五年(1666年),闽中棉商又挟重资到苏州太仓,举州叹为祥瑞。这表明当时()A.福建经济发展程度高于苏州B.福建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C.福建大批棉布销往苏州地区D.福建与苏州地区经济联系紧密6.(2021广东模拟预测)清初,广东地区的谷物普遍达到一年三熟的水平,甘薯等高产作物又普遍种植,但广东还是“民富而米少”,结果“所产之米,即年岁丰收,亦仅足供半年之食”,其他一半或大半“专仰给于广西之米”。这反映了当时广

4、东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C.农业经济发展日益凋敝D.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削减7.(2021湖南衡阳二模)明末清初,上海县城隍庙地区形成了“以节引客”的传统习俗,如城隍神出巡,远近商贩云集,摊点林立,官民参与,百戏杂呈,许多原本赶庙会的“行商”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坐商”,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区。这反映出()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B.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松弛C.民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D.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融合8.(2021广东茂名月考)明中后期,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人群体积累了大量财富。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会向他们寻求帮助,并授予其荣

5、誉称号,并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由此可见,明中后期()A.商人财富得到国家认可B.抑商政策因追求财富而改变C.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D.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9.(2021湖北高三联考)“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明太祖告谕),“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语),“工商皆本”(黄宗羲语),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一度流行。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走向破产B.中国呈现出社会转型的态势C.统治阶级观念落后时代发展D.重商主义冲击中国传统观念10.(2021山东济宁三模)“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故事题材涉

6、及家庭、婚姻、爱情、官场、经商公案、侠义等广泛内容。据此可知,明代小说()A.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B.真实再现明朝社会状况C.体现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D.适应新兴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11.(2021广东韶关一模)程朱理学的“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但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这说明()A.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理论要求B.理学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基础C.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D.理学中“人”的发展受到关注12.(2021辽宁葫芦岛一模)明代以来,戏曲的特征之一是“传奇以表异”。从明清戏曲“尚奇”来看,戏曲之“奇、美”既出人意表,又在人情物理之

7、中。戏曲“不奇不传”,“奇”成为明清戏曲的特点。这种“尚奇”之风的出现()A.推动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B.推动了京剧艺术发展到顶峰C.动摇了传统理学的社会地位D.根源是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13.(2021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模拟)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14.(2021广东六校联盟考前模拟)明清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如醒

8、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描写,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表明()A.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B.经济发展使近代平等观念形成C.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D.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15.(2021福建漳州三模)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了()A.全球性文化交流影响明末的学术视野B.持续到现代的西学东渐进程由此开启C.空疏无物的理学学术思想被时代抛弃D.西方科技的引进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二、非选择

9、题16.(2022广东深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作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

10、,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估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摘编自简明宋史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朝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1、其影响。17.(2021广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

12、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课时规范练9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虽然人均土地数量略有下降,但人口和耕地总数出现增长,说明传统农耕经济有所发展,故选D项。2.B解析:材料说明高产作物的引进改进了民众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故选B项;“增加了粮食供应”说明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并不能说明国人的饮食习惯改变,排除A项;C、D两项都只体现了题干的部分内容,均排除。3.C解析: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说明中

13、国在对外贸易中是顺差,手工业产品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竞争力,C项正确。“放弃”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实行的政策,排除A项;明朝经济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西方殖民侵略无关,排除D项。4.D解析:材料说明该地区依靠纺织业贸易获得生存资本,传统农业种植不再受到重视,即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地域性商人指的是商帮,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市镇纺织业的地位,故C项错误。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初,苏州地区大量棉花销往福建地区,广大棉农依赖福建商人对棉花的收购,这表明当时福建与苏州地区经济

14、联系紧密,故选D项;清初,苏州经济发展程度高于福建,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福建与苏州地区在棉纺织业方面联系紧密,不能表明当时福建就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福建商人向苏州地区收购棉花,并不能表明当时福建产的棉布大量销往苏州,故排除C项。6.B解析:材料背景是清初广东地区由于经济作物、果品生产种植、渔业、桑蚕养殖等的扩大,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外地大量输入。这是广东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反映。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的结果,故B项正确。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城隍庙的传统习俗导致商业出现变化,说明民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故选C项;

15、近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经济结构才发生变化,排除A项;明末清初,政府强化抑商措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风俗习惯推动商业发展,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D项。8.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明中后期,当政府出现财政困难之际,会主动求助于商帮群体,并授予该群体荣誉称号和国子监的入学资格,说明当时商人财富得到国家认可,A项正确;当时政府并未改变抑商政策,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仍然是学而优则仕,排除D项。9.B解析:材料反映出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观念,而民间已经出现了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B项正确。10.D解析:“三言”“二拍”是世俗小说,而且其主要

16、内容涉及家庭、婚姻、爱情、官场、经商公案、侠义等,这适应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诉求,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小说是文学作品,不可能真实再现社会状况,排除B项;世俗文学的兴起不能证明当时的社会文化高度繁荣,排除C项。11.D解析:材料“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体现的是心学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调人的内在发展,故D项正确。12.D解析:明清戏曲的发展本身是满足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尚奇”之风也是其表现,故选D项。13.C解析:材料“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的意思是如果天子不

17、贤德的话,宰相可以进行纠正,这说明作者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C项正确,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D解析:根据材料“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D项正确;材料仅表明明清小说的特点,并未涉及打破传统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平等观念的内容,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小说蓬勃发展,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5.A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对明代科技的影响,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文化交流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A项正确。16.参考答案:(1)新景观:城市

18、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界限,商业活动限制放宽;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更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活跃了城市经济市场;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原因:农耕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影响;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2)新变化:高产农作物传入,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影响:推动了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阶级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推动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新的经济形式对封建制度起到一定的瓦解作用;推动新的社会思潮出现。17.参考答案:(1)社会稳定,商品经济繁荣;理学和传统绘画技术发展;对前代绘画技法的继承;市民阶层的壮大。(2)开创大写意手法,推动古代戏曲的发展,推动市民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