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北平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能解释本文对北平景物描写的特点。2、能说出衬托对比、比喻和反复等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和效果3、培养学生美读和感悟的能力,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4、能获得自己对想北平的阅读体验和个性思考,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和陶冶情操。【学习重点】1、 能说出衬托对比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和效果。2、能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激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学习难点】1.能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激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学习“以小见大”手法,从寻常事物入手。【导学流程】一、 了解感知区分类比和对比1.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
2、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2.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二、 深入学习4-7段1、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 2、研读46段, 老舍先生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3、作者描写了北平哪些景物,为什么不选北京的名胜来写而选这些普通的景物,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老舍为何要写北京的物产、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5、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6、 概括本文主题。7、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三、 迁移运用散文中的以小见大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一枝一叶总
3、关情”。作者要表现对北平“说不出”的母亲般的爱,却没有选取北平众多的景点,而是落笔于细小的事物“老城墙”“小蝌蚪”牵牛花”“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沙果、海棠”“玉李”“什刹海的蜻蜓”,家家都有的“院子”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民物产在老舍笔下为北平增光添彩,达到了“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的效果,将“我”和“北平”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故乡之思。请借鉴老舍先生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从自己身边的普通事物人手,以“家”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家的理解和思念。300字左右。素材:看见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大仰角”拍了不下10遍,导演还是不满意。趴在
4、地上的摄影师抱怨:“我趴得够低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导演拿出工具,在摄影师趴过的地方往下挖了个坑说:“你的拍摄水平没有问题,只是你刚才趴得还不够低。”最终,摄影师趴在坑里拍出了最佳镜头。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择高处立”。实际上,如果趴下来,很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从太空俯瞰,地球晶莹透亮,还裹着一层水蓝色“纱衣”;从海底观察,地球内部存在水循环和碳循环,既有海水渗入地壳,又有流体从海底溢出。如果说站位够高,有助于把握事物全局,那么趴得够低,常常能够避免被表象所惑,从而发现更多精彩,收获更多启迪。历史上,苏轼在湖州“革新除弊,施惠于民”,就得益于同民众站在一起、想到一块儿。苏轼与种田能手蔡
5、福见面时,蔡福紧张得如坐针毡,苏轼看上去也有些手足无措。蔡福壮起胆子询问苏轼为何也会如此,苏轼回答:我只懂诗文,见到种田高手怎能不紧张?蔡福于是放松下来,打开了话匣子。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原来的开头为:“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老樵夫听欧阳修诵到此处,说:太啰嗦了!我砍柴时站在琅琊山南天门看,四周都是山。欧阳修顿悟,于是改为“环滁皆山也”。越是明白“洼则盈,敝则新”的道理,越容易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苏轼和欧阳修正是凭这样的涵养修为,成就为名垂青史的大家。现实中,视角陷阱并不鲜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站位出了问题。一些人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不能放低身架虚心善听,难
6、免“兼听而失”;一些人把看见当看到,盲目自信、主观臆断,即便到访实地也未必查访实情,难免以偏概全;一些人把相似当相同,生吞活剥、不加辨析,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李保国教授生前每年深入太行山区200多天,帮助10万农民脱贫致富。他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感染了无数人,正在于“从下出发”,贴着大地飞行。干事创业没有捷径可走,奋力沉潜、卧薪尝胆是应有的状态。今天,无论在什么样的改革领域,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之间的联系都日渐紧密。既胸有全局又脚踏实地,我们才能让美好初衷与理想结果相向而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摆正心态和位置,我们看到的将是非同寻常的视角,成就的将是意料之外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