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32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载,太公望受封于齐,去世后归葬于周,世人皆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之后的五代齐国国君皆如此。但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国君死后葬在齐国。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A.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B.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C.政权面临严重统治危机D.同姓亲族间血缘关系逐渐弱化2.(2021湖北武汉三模)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如齐威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魏惠王用惠施为相,庞涓为将;赵惠文王用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这种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反映了()A.宗法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B.行政权与军事权同等重要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萌芽D.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3.(202
2、1辽宁辽阳三模)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B.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D.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4.(2021山东威海三模)西汉文帝三年,罢太尉官由丞相兼任。景帝平定吴楚之乱,任用周亚夫为太尉,但不久就将其罢免。武帝时任田蚡为太尉,也很快将其罢免。这表明汉文帝至汉武帝时期()A.皇权地位突出B.官僚政治尚需完善C.丞相权力扩大D.太尉地位不断下降5.(2021广东揭阳模拟)旧唐书记载:朝廷疑议及百司
3、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此举()A.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B.强化了宰相总理财政的职能C.显示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D.体现了中央权力的制衡原则6.(2021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元朝行省制使“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行省制的建立()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C.加重了地方税收负担D.扩大了国家疆域7.(2021广东惠州一模)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被取消,行政官职有地域限制;至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取得行政官职
4、的限制最终取消,几乎所有官职向公民开放。雅典的这些改革()A.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D.增强了民众参政积极性8.(2021辽宁大连摸底)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后来,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A.监察官是国家元首B.具有民主色彩C.实质上是君主专制D.国王有名无实9.(2021辽宁丹东期末)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
5、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这种新体制确立的意义是()A.议会与内阁相互制约B.权力逐渐由国王转移到议会C.国王权力被完全剥夺D.为国家民主化发展奠定基础10.(2021山东滨州期末)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C.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11.(2021湖南怀化三模)下面是法国
6、宪政之路进程示意图。据此可知,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A.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B.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12.(2021广东汕头三模)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竞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曰男女平权,即曰财产均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1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大区(如晋察
7、冀边区)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B.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道路C.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建立了与国民政府对立的政权14.(2021广东惠州月考)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反映了作者()A.改革社会矛盾的雄心B.痛恨社会奢靡的风气C.期望国家强盛的心态D.发展小农经济的愿望15.(2021山东济宁三模)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改革
8、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百日维新时期颁行的法令规定,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这一法令的颁行()A.废止了传统的科举制度B.揭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C.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D.开启了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二、非选择题16.(2021广东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
9、流污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态度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17.(2022广东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省起源甚早,魏晋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辖地方。金入主中原之初,曾在外地设立行尚书省,但也为时短暂。元仿金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一方面将尚书省并为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办事代理机构,其职责最初只管军事,后演变为兼管民政,“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
10、、无不领之”。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材料二民国初年,各省纷纷独立以后,大都自立制度,没有一定之规。直到1913年1月8日,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顺天府属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等地方官制,地方行政机构的各级组织与名称,才开始逐步统一起来。北洋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采用省、道、县三级政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其间虽几经变化,但只是局部的,或者是机构名称与机关首领称呼的变革,或者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并未实施。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
11、代中国行省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行省相比,民国初期行省制的不同之处及其影响。课时规范练32政治制度1.B解析:“世人皆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体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臣服,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国君葬在自己的封地,体现出诸侯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天子,反映了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故选B项。2.C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相分权有利于加强君权,这说明战国时期出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萌芽,故选C项。3.B解析:材料反映出能够与皇帝直接进行交流的官僚有层次限制和形式限制,这是皇权独尊的表现,B项正确。先秦时期,诸侯国君和周王
12、都尚未形成如此严格的独尊地位,A项错误;材料中的官员并不特指地方官员,C项错误;材料中的规定没有对文书内容进行限制,D项错误。4.A解析:西汉文帝罢太尉,景帝、武帝时虽设太尉,却很快将其罢免,表明当时中央机构由皇帝操控,皇权地位突出,故选A项。5.A解析:“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的意思是朝廷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各司署衙门上的表章奏折,全都密令万顷等人参议决断,用来分散宰相的职权,由此可知相权被削弱,其目的在于加强皇权,A项正确;题中没有体现财政职能的内容,B项排除;材料内容反映了分散宰相权力,不能说明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C项排除;题干内容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内容
13、,没有体现中央权力的制衡原则,D项排除。6.A解析:根据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行省制的建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强化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没有体现地方税收负担加重和疆域扩大,排除C、D两项。7.B解析:由材料可知,在雅典民主制度确立过程中,梭伦等人的改革逐步取消了公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没有体现行政管理效率提高、
14、民众参政积极性增强的问题,故排除A、D两项;改革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势力,故排除C项。8.B解析:材料反映了斯巴达国王权力受到监察官制约、监督,体现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B项。9.D解析: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强调议会权力制衡,承认人民主权,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故选D项。1689年内阁尚未诞生,排除A项;材料强调权利法案的民主性,而非国家权力的具体划分,排除B项;“完全剥夺”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0.C解析:材料反映了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具有否决权,这是美国权力制衡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项正确。11.D解析:通过观察示意图可知,在近百年的政体探
15、索过程中,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和君主制反复更替,反映出法国宪政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故选D项。12.A解析:民国初年,人们竞相从政参政,集会结社,出现的政党发展到近百个,在一些城市中出现集会、结社,倡导男女平等、财产平等,这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民众参政意识提高,故选A项。1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设置了从省级到基层的县、乡级政权或者区署,这样的行政区划类似于政权建设,是对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故选B项。14.C解析:材料“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中的贞观指的是唐朝初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
16、繁荣的治世局面。因此,王安石诗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唐朝盛世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革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痛恨社会奢靡风气的信息,排除B项;发展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15.C解析:根据材料“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可知,百日维新阻断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晋升通道,直接触及顽固派的利益,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故选C项。16.参考答案:(1)荀子基于法治立场,认为商鞅变法使民众顺从于法治,维持了社会相对稳定;贾谊基于儒家礼治,认为商鞅变法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两者由于所处立场的不同,导致对商鞅变法截然不同的评价,背后反映出法治和礼治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奠定基础;增加秦国税收;推动社会移风易俗。17.参考答案:(1)特点:起源早;职能变化大;逐渐成为地方一级定制。成因:三省体制的影响;中国疆域版图的变动;元朝国家实现了统一;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不同之处:享有较大独立性;行政管理体制变动频繁;机构名称或称谓多样。影响:地方行政区划变化大;政局动荡,不利于国家统一;为军阀割据混战提供条件;冲击了民主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