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二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据易经记载,神农氏(炎帝)时期,曾在“日中设市”,“聚天下之货”,使各“交易而退”。这材料所载( )A. 为商业研究提供了准确资料 B. 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 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 D. 说明当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2、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 )A.不抑兼并不立田制 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三冗两积”问题突出 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3、地理大发现之后,商业的发达已经使得买卖双方只要签订合同,或
2、者集中在专门的交易所就可以进行贸易活动,不一定需要现货成交。1世纪,欧洲的商业投机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大大超越了中世纪行会限制下的范围。这体现的是( )A.商业革命 B.政治革命 C.工业革命 D.价格革命4、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5、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
3、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6、1905-1908年间,中国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实业发展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7、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材料说明开平煤矿( )A. 标志着
4、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征8、英国布菜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侧面反映出()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9、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
5、当时()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C.“大跃进”运动的扩大 D.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11、 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小组成员收集的相关材料有: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较早的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性
6、质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A. 上海 B. 广州 C. 南京 D. 厦门12、1978年10月,中美洽谈合作的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认为既新鲜有趣又不可思议,尽管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A.发展经济必须解放思想 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C.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D.美方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13、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生致函江苏省公
7、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14、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其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文化的影响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社会性质的变化15、“(美国)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
8、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美国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6、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以下举措属于该阶段的是( )A农业调整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联邦紧急救济法17、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征收特定族群税收以补助农民为非法行为,并宣布罗斯福农业调整法案违宪,法案大部分内容遭到废止。可见当时美国( )A.放弃了传统自由贸易政策 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总统新政受到司法权制衡 D.国家发展计划混乱18、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登月计划,
9、增加了国家对科研的开发,使国家成为尖端科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这一政策的提出反映了()A美国企图以高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B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主流地位C美国拓展疆土以此确立世界霸权 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2011年11月30日,英国200万公共部门员工涌上街头,举行了规模巨大的罢工,抗议政府削减养老金的改革计划。促使英国政府提出这一改革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高福利使员工过惯了舒适安逸和不思进取的生活B.“福利国家”的公共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C.贫富差距的缩小使社会不再需要一张“安全网”D.受当今世界各国削减公共福利开支趋势的影响20、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
10、,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 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 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21、“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该认识导致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22、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
11、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23、某经济组织决定“自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以形成一个拥有3.6亿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下列选项中,关于该经济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合作,大国主导 B.安全先行,互利协作C.官方论坛,多重合作 D.承认多样,灵活开放24、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
12、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25、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对美国的新闻记者抱怨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 20世纪五十年代 B. 20世纪六十年代 C. 20世纪七十年代 D. 20世纪九十年代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
13、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美国为了转嫁危机和垄断世界金融,其要点是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在西部产银州的推动下,美国通过了购银法案,购银十三亿银圆。这样,它在金银的储备量上,均可居世界首位,既可“实现垄断世界金融之大权,借以执世界盟主之企图”,又可刺激世界上以白银为货币的国家的购买力以倾销美国的过剩商品,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的高价购银使银价暴涨,纽约的银价由1933年的每盎司27.50美分升为1935年的每盎司74.69美分,美国西部七州银铜锡矿业恢复,就业增加。但是中国白银在1934年和1936年分别外流到美国2.56亿元、2亿元,通货紧缩,百
14、业萧条。 整理自董长芝试论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材料二 1935年1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和孔祥熙曾密商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统一币制”与美方沟通。1935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曾急电孔祥熙要做好金融币制方面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在币制改革令颁布之前,蒋介石作为军事最高领导人,多次颁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要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抗战前后担任国民政府经济顾问的美籍专家杨格,后来在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率,并制止通货紧缩,
15、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整理自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大萧条时期通过购银法案的目的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中国实施法币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是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已从一个落后的
16、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
17、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得与失。(6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4分)28、阅读下列材料: (16分)材料一“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
18、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 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材料三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
19、%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 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材料四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
20、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6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CAADB BDBDD AABDC BCDBA BDABC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18分)(8分)(1)目的: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向外国倾销商品来转嫁经济危机;增加贵金属储备以求垄断世界金融; 增加就业; 刺激美国矿业加快复苏。实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10分)(2)背景:美国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中国银本位制度受冲击后通货紧缩经济萧条; 日寇加紧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中国国内
21、各地货币制度不统一。意义:有利于稳定汇率,恢复经济,安定社会; 为未来的抗日战争准备了条件。27、(16分)(6分)(1)得: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忽视民生。(6分)(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4分)(3)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8、(16分)(6分)(1)表现: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造福表现: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战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霸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2)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西欧、日本的竞争。(6分)(3)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或国际货币多元化);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 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