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马高中高三文综测试(2015年3月22日)命题人: 组卷人:第一卷 选择题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读下面“我24.南朝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骚对应的是( ) A. 、 B.、 C.、 D.、【答案】C 考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题干中的风是指诗经,属于现实主义风格,骚是指离骚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望庐山瀑布是唐朝李白的作品,李白诗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安娜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红楼梦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与风风格一类,符合骚的风格,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5.贞观政要载:“岷州都督高甄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甄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 若甄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材料表明( ) A. 唐朝君主权力明显加强 B. 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 C. 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 D. 太宗坚持法家思想治国【答案】 A考点:据材料信息“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分析可知,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A项正确 26.图1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
3、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图1 A. 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 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 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 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答案】A考点:主要考查晚清经济结构变动。题干图示中“田赋、关税、厘金和盐税”表明晚晴税收结构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列强侵华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国家财政税收结构的变化,无从反映出税收总量的下降,故B项错误;“田赋”一直存在说明政府没有放弃传统税收模式,故C项错误;图示中无从体现商业税收增长的变动,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A。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
4、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 A. 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B. 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 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D. 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答案】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显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
5、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模式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到“社会科学”说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故D项正确。28.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 ) A. 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
6、. 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C. 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D. 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答案】A考点: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材料中“民国三十年”可知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政府已经迁往内地,开发资源说明政府在为抗战作准备,故A项正确;抗战时期主要任务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故B项错误;此时,世界大危机时间已过,而且经济危机不可能为中国提供发展机会,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共根据地的问题,故D项错误。29.在抗战大后方四川输往抗战前线的350万壮士中,主动请缨的安县青年王建堂,从父亲王者成处得到的嘱托,竟是一面按常理无法理解的“死字旗”(图2)。一个“死”字浓缩了弱族在马革
7、裹尸中涅槃重生的历程。该“死字旗”及其内容不能证明( ) 父亲王者成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当时国人对抗战胜利普遍不抱希望 王氏父子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川军已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A. B. C. D. 【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结合所学并分析材料可知,“死字旗”中的“尽忠”说明王氏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故正确;从普通民众参与抗战说明国人对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故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王氏父子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军队的信息,故错误。所以符合题意,故应选C。30.图3是1946年江苏常熟一家私人理发店的开张仪式。据此可知( ) A. 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恢
8、复发展 B. 政协会议实现了国内的民主与和平 C. 中国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D. 常熟地区理发行业的技术非常先进【答案】C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材料的能力,从图片中“国际理发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故A项错误;与图片信息无关,故排除;仅从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其技术是否非常先进,故D项错误。31.礼记中庸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下列人物的为政理念与该主张最接近的是( ) A. 梭伦 B.亚历山大二世 C
9、. 默罕默德阿里 D. 明治天皇【答案】A 考点:梭伦改革。由材料中“执其两端”说明主张中庸的思想,梭伦改革的特点是走一条折中的道路,故A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对农奴的赤裸裸剥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默罕默德阿里改革也没有体现材料特点,故C项错误;明治天皇主要是学习西方近代化问题,也不符合中庸思想,故D项错误。 32.国际金融报 20119载:1933年美国生育率快速下降到2.17,年出生人口下降到230.7万但1943年却达到310.4万、1957年430万。1976年生育率再次降低到1.741990年上升到2.08,年生人口上升到416万。这些变化反映出美国( ) A. 没有实行计
10、划生育的观念 B. 经济体制与人口结构相互影响 C. 社会保障制度正逐步健全 D. 全球扩张战略不利于和平发展【答案】B考点: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人口升降与经济发展有关系,美国从来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故A项错误;1933年人口下降与经济大危机有关,1976年下降与经济滞涨有关,1990年人口上升与新经济模式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口升价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全球扩张战略属于美国对外战略,与国内人口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33.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
11、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 ) A. 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C. 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 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答案】D考点: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说明西方大国不在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南北经济差距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等信息说明新兴经济实体正在改变世界格局,故D项正确。 正
12、确的史学观念和研究方法是重现历史真实的基本前提。回答11-12题。34.孙中山建议国史院修撰国史前编时“欲至其详细,当从海外各地再行收集材料,乃可呈采。”“若里居、生殁、婚异,凡为群之众,非家乘(注:族谱)一无所稽焉家乘所详,视官史且信”。孙中山意在强调( ) A. 民间史料比官方史料信度高 B. 史料孤证不立,应广搜博采 C. 要坚持民生主义的史学观念 D. 治史应立足国情并学习西方【答案】B考点:史学研究方法。史料指向历史的真伪,主要取决于史料的真实性,不能说民间就比官方可信度高,故A项错误;国史前编和家乘均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符合历史“不取孤证“的原则,故B项正确
13、;材料中没有提及民生主义,而且没有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观点,故D项错误。35.20世纪著名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作为长时段的实在,文明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事实上,近百年来的史学,除人为的断代史和个别的长时段解释外,几乎都是以重大事件为中心的政治史,历史研究的内容和对象都是短时间。”由此可见,罗布代尔认为史学研究应该( ) 放弃政治史的研究 穷尽人类一切历史 进行长时段的研究 整体把握人类文明 A. B. C. D. 【答案】C考点:史学研究方法。“几乎都是以重大事件为中心的政治史”说明作者赞同不以政治史为主研究历史的方法,故错误;作者意思是强调历史研究的多元化,
14、而不是“穷尽人类一切历史”,故错误;“历史研究的内容和对象都是短时间”说明作者主张进行长时段历史研究,故正确;综上所述,作者意思要整体把握人类的历史,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第二卷 非选择题40.(25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农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并厉行除旧布新(图4),力求富国强兵。但历代对此褒贬不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上书神宗:“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
15、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1)简析材料一中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4分)根据材料一,归纳董、苏二人否定商鞅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发点。(4分)材料二张謇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曾创办通海等盐牧公司,为大生纱厂等提供原料。图5 通海垦牧公司图6 通泰盐垦公司债票图7 大生纱厂股票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特点。(4分)为什么该公司在“1911至1925年间,获利尤为丰厚”?(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农业经营模式的看法。(6分)材料三20世纪
16、以来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系列举措国家时 间农业文件及其调整措施内容摘要美国19381949198519962008农业调整法:加强农业计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1949年农业法:调控农产品价格,解决生产过剩,实施环境保育计划。食物安全法:降低价格支持成本,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善市场导向,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产品出口。食物、环境保育与能源法:安全保障补贴,永久灾害援助,推广科研。中国1958198319852005200620122013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新发展。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
17、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生态化、合作化、规模化、现代化。(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系列举措的共同发展趋势。(3分)【答案】(1)影响:推动集体农耕向个体农业转变(或者:废除井田制,确立个体小农经济);(2分)阻碍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或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农业商品化发展)。(2分)理由:董认为商鞅变法加剧了贫富分化;苏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秦朝
18、短亡。(2分)出发点:董意在宣扬独尊儒术;苏意在反对王安石变法。(2分)(2)特点: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沿海滩涂综合开发;重视棉花种植利用;公司化大农业模式;重视机械化和科技;引进外国资金技术等。(任4点,4分)原因:清末“新政”沿用戊戌维新时改革方案,奖励实业;辛亥革命扫清了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浪潮推动;公司经营模式先进等。(任4点,4分)看法:该模式开创集约化农业先河,解决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促进了苏北地区的近代化,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意义;(4分)但该模式缺乏最终成功的社会条件,围海造田也容易破坏生态环境。(2分)(3)共
19、同趋势:(体制上)由加强政府计划指导,到依靠市场调控农业;(策略上)由依靠政府扶植保护,到依靠科研创新兴农;(内容上)由关注稳定生产和农民收入,到更关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原因上)由主要基于政治需要,到基于可持续发展等(3分)考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1)第一小问从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农业商品化的角度组织回答;第二小问董仲舒的理由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来概括答案,苏轼理由从“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来归结答案;第三小问董仲舒从思想角度归纳答案,苏轼从阶级立场角度组织答案。(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图示“通海垦牧公司、通泰盐垦公司债票、大生纱厂股票“可以归纳出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答案,
20、从”利用沿海滩涂建立起了数十个垦牧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可以归结出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的答案,从“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可以概括出重视棉花种植利用,从“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可以概括出“公司化大农业模式”答案,从“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可以概括出“引进外国资金技术”答案;第二小问从“19111925”时间可知是民国时期,结合民国时期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因素去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结合垦牧公司的性质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去思考作答。(3)中美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从经营体制、内容、策略和原因等方面去分析作答,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控角度分析,策略从政府扶持和科技角度思考;内容
21、从农民收入和环保角度组织答案,原因从政治和生态环境角度归结答案。41.(12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明北京城,为元大都改建而来,规模进一步扩大。其布局可见其整个建筑处于中轴线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整齐严谨,端庄宏伟。明宪宗实录载:“成化四年初春,京师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宪宗于是遣百官“焚香祭天以驱风霾”。(1)材料一中,京城的布局和宪宗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思想观念?(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明北京城出现“黄雾蔽日”的原因。(2分)材料二伦敦自1813年开始就出现雾霾(大量悬浮微粒形成的混
22、浊气象)天气,曾是著名的“雾都”。议会在1821年开始就出台了一系列环境卫生保护法,但基于种种原因,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立法并未得到认真落实,直至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伦敦市约10万人生病,死亡约4000人,英语中出现了一个新词组“Killer Fog”(杀人的雾)。(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伦敦“雾霾”长期未能有效治理的政治因素。(8分)【答案】(1)思想观念: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礼制思想,天人感应,风水思想,阴阳五行等。(任2点,2分)原因:城市规模扩大导致生产生活烟尘增加;北京所在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任1点,2分)(2)政治原因: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制尚
23、需完善;两党制导致政策不能持续落实;内阁议会斗争影响环境治理效率;强势利益集团影响环保法律的执行;竞选制导致忽视弱势群体的需求;国内外政治局势变动影响环境治理;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制约;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等。(任4点,8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工业革命。(1)第一小问“其布局可见其整个建筑处于中轴线上”,体现中央集权思想,“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体现的是风水和阴阳五行,从 “焚香祭天以驱风霾”。说明天人感应思想;第二小问从地理环境和城市化建设角度组织答案。(2)“立法并未得到认真落实“说明利益集团影响环保法律的执行,结合所学从代议制民主制缺陷、两党制政策的弊端、内阁执行力度、国内
24、外政局变动等角度思考答案。选做题部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当时主要是小篆和隶书。大约郑重的场合用小篆,一般的情况用隶书。不过,所谓“书同文”,因秦王朝统治之短暂,并没有真正完成。“书同文”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实际上到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了。经过了这一转折,汉代的文字和先秦的文字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以致汉时的学者已经
25、难以通晓先秦的文字。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据材料概括“书同文”的历史进程。(6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书同文”。(9分)【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的有识之士呼吁“书同文”;秦朝通过政府力量强力推行“书同文”;至汉武帝时期基本完成了 “书同文”。(2)秦汉时期的“书同文”,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央集权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考点:“书同文”的改革。“书同文”的历史进程也即中国文字统一的历史进程,根据三段材料分别概括得出基本线索即可。第一段从孔子的文化理想到子思的呼吁倡导,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对统
26、一文字的呼吁。第二段材料秦朝统一后运用中央者政府的力量推行篆书和隶书作为统一文字,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第三段 “书同文”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统一文字的事业基本完成。(2)本题评价文字统一的进步意义即可。从对当时的时代影响,顺应了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发展需要;对文字演变本身的影响,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对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巩固,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輪同责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須同责族会
27、议商 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责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 保护权、流放。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 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 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辨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材料二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 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 依据的原則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須使人民
28、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独立室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6分) (2)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9分)【答案】(1)特点:伴随着对统治者的权力的限制而发展;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要的内容。逐渐扩展至政治权;以法律形式保障人权,逐渐发展成为近代意义上的人权。(2)努力:发表独立宣言,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依据联邦制原则、民主制原则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新型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考点:英国近代人权的发展;独立宣言。(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国王的权力逐渐受到法律文献的约束;同时议会中
29、通过的法令涉及到人身财产方面的较多,逐渐发展成为近代意义上的人权。(2)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和之后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采取的努力。学生结合材料、依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30、,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
31、缘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5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0分)【答案】(1)实质: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5分)(2)不同点:北约由“集体防御”组织变为“进攻型”组织,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危机干预”组织;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4分)影响: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6分)考点:北约
32、。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材料观点并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的信息并结合冷战初期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从“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的角度来概括作答。 (2)属于比较历史分析类型,第一小问材料一中“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以及材料二中“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以及“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
33、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进行比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结合二战以来国际关系变化从“北约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思考作答。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南方各州人民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随着共和党政府的执政,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和平生活和人身安全都将遭到危险。这种恐惧是从来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各州完全凭自已的决断来安排和控制本州内部各种制度的权利不受侵犯,乃是我们的政治结构赖以完善和得以持久的权力均衡的至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谴责使用武装力量非法入侵任何一
34、个州或准州的土地,这种入侵不论使用什么借口,都是最严重的罪行。 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已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我也将竭尽全力,按照宪法明确赋予我的责任,坚决负责让联邦的一切法令在所有各州得以贯彻执行。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尽管目前的情绪有些紧张,但决不能容许它使我们之间的亲密情感纽带破裂。 上述材料均摘自1861年3月4日林肯总统的就职演说(1)林肯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一就职演说的?从内容看,表达了林肯怎样的政治主张?(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7分
35、)【答案】(1)背景:美国内战前夕,南北方矛盾尖锐。主张:保持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现状,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力图以和平手段来解决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歧。(2)贡献: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考点:林肯。(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林肯当选总统是在南北方关系日益紧张,矛盾越来越尖锐的背景下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从材料“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各州完全凭自己的决断来安排和控制本州内部各种制度的权利不受侵犯”、“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等信息可以看出林肯政府的政策态度。(2)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林肯的主要贡献主要有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