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可以看出这是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宗族血缘关系。故选A。B项是政治隶属关系
2、;C项在秦朝时期开始确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D项是选官制度。因此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2.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皆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正确。A项,世袭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为先秦时期主要的官员产生方式,排除。B项,考试选拔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隋唐时产生,故排除。C项,地方推荐为汉代察举制度内容,排除。3.“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
3、政。”这一记述出自( )A. 汉书B. 旧唐书*新唐书C. 宋史D. 清史稿【答案】C【解析】【详解】宋朝设置了中书门下和枢密院,成为二府机构,所以材料反映的应该是宋朝的中央官制,在宋史中会记载,答案为C;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和内朝制度,没有政事堂和枢密院,故不可能是汉书记载的,A错误;唐朝时期并没有设立枢密院,宰相是三省长官,所以材料不可能出在旧唐书*新唐书,B错误;清朝已经没有宰相,材料不可能在清史稿中出现,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中央官制,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来分析。4. 辟雍(下图)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史学家钱穆说:“西周镐京,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
4、化,此乃政治上之莫大任务。”对其理解正确的是其教育与政事密切相关体出了思想自由、学术争鸣的文化特点这有利于维护宗法分封制这体现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教育形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行礼乐,宣教化”可知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的,故正确;由材料“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可知西周时期的教育是为贵族子弟设立的,所以体现了学在官府的特点,并不是思想自由和学术争鸣,故错误,正确;所以,选D;错误,ABC不选。5.“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
5、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A. 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B. 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C. 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D. 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答案】D【解析】夏朝以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宗法制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力世袭制。故A项错误。宗法制下,奴隶主贵族享有权力、地位和财产的世袭特权;秦国商鞅变法时逐渐废除世卿世禄制,故B、C项错误。以宗法制为依托,西周推行分封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膨胀,王权衰弱,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引起社会动乱,故D项正确。6.关于西周灭亡的原
6、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 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C. 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D. 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但只看到内因没有看到外因,不符合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李峰的观点虽有考
7、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但只看到外因没有看到内因,不可靠,故B项错误;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没有完全主观臆断,只不过看问题不全面,并非完全不可信,故C项错误;西周的灭亡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司马迁和李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但均为一家之言,故D项正确。7.仔细研究下表,从中可以看出唐代进士科比明经科(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初试二试三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A. 更重视对考生经义识记能力的考查B. 更重视文学素养
8、和时务能力的考查C. 明显弱化了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D. 难度更大、地位更高故考生更重视【答案】B【解析】【详解】从明经、进士两科的三次考试的内容来看,初试都是注重对考生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但二试与三试则有较大的差别,更注重文学素养与能力的考查,故B正确;根据材料看除了重视对考生经义识记能力的考查,还有其他能力考查,A项说法错误;材料可以看出考生对儒家经书的学习并没有弱化,C错误;材料只是唐朝的科举,没有其他朝代对比,不能说难度更大,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査科举制,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明经”“进士”、“每经帖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作时务策五道”的主旨即可。8. 诗人爱伦
9、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其光荣与伟大之处分别是A. 城邦众多;建立帝国B. 民主政治发达;奴隶制高度发达C. 民主政治发达;法律体系缜密D. 法律体系缜密;民主政治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开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有深远影响,古代罗马法律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的立法提供了蓝本,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 下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共和制B. 实行联邦制C.
10、实行邦联制D. 确立三权分立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美国建立后,为了改变中央政府无实权的邦联制,实行了联邦制,故B正确。10. 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原则B.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C. 使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D. 规定了总统对国会负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由民间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选项表述正确,排除。11. “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有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11、法国1875年宪法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可以看出这是君主立宪制,排除,均实行共和制,元首有选举产生。都是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故选B。考点:近代西方政体点评: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主要是由两大类,一类是共和制,一类是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英国。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同是共和制也不一样,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而法国则是总统对议会负责;同样,英德的政体特点也不一样。12. 如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 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B. 中国皇帝认
12、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C. 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D. 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不对,清政府批准南京条约;C不对,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而非全境通商;D不对,南京条约是一项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清朝官员不可能普遍庆幸;A正确,南京条约的重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点评:情景选择题,顾名思义即给答题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答题人从中体会什么事情能够在此时发生,什么现象能够在此地出现。这就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
13、上把握知识。13.右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A. 三权分立B. 民族独立C. 主权在民D. 民生主义【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学,三权分立是指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材料图片没有体现;民族独立材料也没有体现;民生主义主要是土地问题,材料也没有体现。由材料“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想表达的是国为民所有。因此答案为C。14. 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虽未全部
14、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r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A. 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B. 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C. 文中“最后通牒”所涉条约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D. 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答案】D【解析】【详解】“余与陆子兴(徵祥)外长”“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说明此文章出自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官,可知是曹汝霖或章宗祥,D正确;材料中说明部分是事实,不是谣言作者被冤枉,A错误;材料“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说明
15、对日卖国,B错误;巴黎和会不是日本组织和签订,C错误。15.时人曾指出:“当时(注:同盟会成立之初)三民主义义旗下的人,大都是一民主义不完全的一民主义这时候革命党所用的量尺,仅是以排满复仇主义作材料制造出来的。用这一把量尺,来量全国的人,合格的便是革命党,不合格的便是非革命党”。此论述换句话说就是,当初同盟会( )以排满复仇为民族主义全意义 视民权主义为“随意科”,民生主义仅仅是科外讲演 否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作用 只明白民族主义,至于民权民生主义不很透彻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同盟会初期的思想就是排满复仇的民族主义,所以叫一民主义,说明对民权和民生不
16、能透彻的理解而放置一边,也或是因为民族不实现,就不能谈民权和民生,而视民权主义为“随意科”,民生主义仅仅是科外讲演。正确;三民主义是同盟会建立后的指导思想,创立同盟会的目的是利用资产阶级政党为组织形式进行推翻满清的活动,错误,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考查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常考,但是此题主要考查读懂分析材料。16.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寓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A. 第
17、一次鸦片战争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 辛亥革命期间【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叛乱份子” 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因为它定都在南京,这对应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因此B符合题意。本题选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西方的态度【详解】17.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常常以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以上林则徐、洪秀全两人志向的共同点是( )A. 以拯救国家为己任B. 改变
1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C. 建立人人平等幸福的国家D. 发挥个人才智,领导民族复兴【答案】A【解析】【详解】林则徐的诗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洪秀全的诗意是手持宝剑,平定万里江山,四海一家,天下太平。两人的志向都是以拯救国家为己任,故答案为A;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洪秀全是农民阶级,还不能达到改变当时社会性质的觉悟,B错误;C是洪秀全的意图,排除;林则徐和洪秀全的共同点没有领导民族复兴的意思,D错误。18.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联首联尾和对联中作者的看法(
19、 )A. 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B. 统治中国两千多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C. 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D. 中华民国政权已覆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联首联尾可以概括作者的看法是“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结合民国初期的史实,可知,作者骂的是袁世凯,袁世凯已经当上总统,说明袁世凯已经簒夺了革命果实,当时为了限制袁世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为C,排除A;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仍然存在,故B错误;依据材料联首联尾可以概括作者的看法是“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说明中华民国政权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19. “虽然193
20、7年的中国事变表面上是由关东军策划的一个地方事件,但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有预谋的阴谋。自从关东军成功侵占东北以来,军国主义者就以牺牲文官政府为代价,一举跻身于国家政治。他们冷酷地追求权力,公开宣扬扩张,乐意诉诸恐吓和暗杀等手段,这暗示了某种非正常行为。”材料表明七七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全面侵华蓄谋已久B. “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的成功启示C. 日本武人专政取代文官政府的斗争手段D.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席卷日本,日本帝国主义铤而走险。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次年,制造伪满傀儡政权,开始了在中国东北的长期殖民统治。在国内,法西斯势力为夺取国家权力而跃跃欲试,右翼团体和军阀紧密勾结,鼓吹“昭和维新”,日本武人专政取代文官政府,推进国家法西斯化。1936年法西斯军官发动“二二六”武装政变失败后,军部法西斯独裁确立,进一步加紧实行侵略扩张。同年11月,日本和德国签订反对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根据题意分析C是七七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20.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
22、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B.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 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D. 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47年的最后一天”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得知,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成效,故C正确。21. 有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A.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敲诈勒索B. 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C. 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D.
23、 美国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靠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可得知,美国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靠山,为国民党发动内战提供支持,故D正确。22.“(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指A. 共产党宣言B. 资政新篇C. 天朝田亩制度D. 四月提纲【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依据材料中“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
24、斗争”、“共产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这部著作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提出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四月提纲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提出的和平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3.“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由执
25、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B. 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C. 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D. 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因此此时政协会议是立法机构;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政协会议只保留了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因此此时政协会议是协商机构,故C项正确;政务院是执政机构,故A项错误;中央人民政府是主持机构,故B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司法部门,故D项错误。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26、主要表现在A. 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民主的法制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虽然有一定关系,但是不够突出,故A项错误;1982年修订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核心,但是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民主建设,但是不能体现“法制化”,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了新时期民主建设
27、的法制化,故D项正确。25.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6次以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 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D. 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依据材料“6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
28、、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可知基层民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壮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的发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D选项错误,材料中除了涉及直接选举以外,还是涉及到民主监督的内容,因此该项的概括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6.“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法律文献中最早做出这一规定的是A. 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29、.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是民族区域制度,依据所学知识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早规定实行此制度的,所以选B项。A项没涉及民族区域制度,C、D不是最早规定民族区域制度的法律文件。考点: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民族区域政治制度。27.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这一伟大构想理解正确的是A. 接纳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 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 在主权问题上采取更加灵活策
30、略D. 内地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A选项错误,中方决不允许割裂主权与治权的关系;B选项错误,军队和外交必须收归中央,这是行使主权的表现;C选项错误,主权问题坚决不变;D选项说法正确,这是“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28. “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与胡锦涛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A. 合作对抗B. 对抗合作再对抗C.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D. 对抗合作再对抗再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合作,在历史上国共两党在1924年至1927年合作,之后对抗,然后再193
31、7年至1945年再合作,之后在此走向对抗,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29.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过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 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关键词为“菲律宾、周恩来、去时是敌人,回来时是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为C;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B错误;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是日内瓦国际会议,不符合材料的信息,D错误。30.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是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这三大外交成
33、就可以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概括,选项D正确;选项A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选项B中的再次较量不符合中美关系缓和,排除;选项C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30分 32 题20分 共40分)31.党的十九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尚书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
34、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世界方明史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材料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
35、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修全我们国家的法制。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材料二中的“民主”的含义有何区别?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务?
36、(2)根据材料四、五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古到今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答案】(1)区别:材料一种的“民主”是指君主,最高统治者;材料二“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大任务: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律。(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发展轨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向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过渡,最后发展成
37、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详解】(1)区别:根据材料一的意思是商汤就是民主,就是人们的主人。当时是奴隶制,商汤就是最大的奴隶主,因此这里就是君主,最高统治者的意思。根据材料二“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可知这里的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制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是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大任务:根据材料四“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
38、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根据材料四“为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修全我们国家的法制。”可知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律。(2)特点:根据材料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可知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材料五“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发展轨迹:从古至今的政治制度发展可以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
39、分析。32.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
40、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材料四: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百度网材料五: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2)根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3)请你结合材料
41、四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中国形象”: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2)表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答出两点即可) (3)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
42、国家的团结合作。(4)示例: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解析】试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和材料二中“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可得出答案。(2)本问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表现,学生可列举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等史实。(3)本问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原则。学生要列举出它们的提出时间、内容和作用。(4)本问主要以护照在不同时代的变迁考查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变化的表现。学生要结合50年代、70年代及当今我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内容来阐述护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