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部分第二单元新纪元一、基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机器人也要记上一功。疫情的暴发,让医疗机构和医卫工作者上紧了发条,也促使更多医疗机构引入机器人,以_一部分人力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对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是一次_的实战,也是一次对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考验。这一次,中国企业拿出了硬实力。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的背后,是中国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城,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_到了智能服务领域。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
2、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全面覆盖。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产品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当然,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了,疫情退去之时,才是机器人企业面对_长久考验的开始。1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分担始料未及渗透大众化B分流始料未及延伸常态化C分流突如其来渗透大众化D分担突如其来延伸常态化【答案】D分担:担负一部分。一般用于担负任务和责任。分流:(人员、车辆等)分别向不同的道路、方向流动;指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精简下来的人员到其他单位
3、工作。对象一般是水、人员、车辆。此处照应后面“工作”,应选“分担”。始料未及:(发生的事态)当初没有预料到。强调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想的。突如其来:突然发生。此处强调疫情的发生不可预料,突然间暴发,应选“突如其来”。渗透: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延伸:延长,伸展。此处语境更侧重一种范围的延展,应选“延伸”。常态化:指正常的状态。大众化: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结合语境,应选“常态化”。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B以康复机器人为主
4、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这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C正是5G网络的支持使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D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同样风头正劲的是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答案】A就内容来说,B、C项虽然表述不同,但强调的重心都是“5G网络的支持”,这与上下文强调机器人的作用不合,排除。D项没有以机器人为主语来表述,与上下文不合,排除。故选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B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C
5、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城,正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D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答案】C画线句有两个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二是搭配不当,“进行”与“进程”不搭配,“进行”应改为“推动”。A.语序不当,“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B.搭配不当,“进行”与“进程”不搭配,“进行”应改为“推动”。D.语序不当,“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搭配不当,“进行”与“进程”不搭配,“进
6、行”应改为“推动”。二、课内精读阅读“看啊,从前讲天演进化的”至“就是贺新纪元的纪念”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4本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新纪元的变化?【答案】作者着重分析了战后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发生的变化。包括从前天演进化讲优胜劣汰,今后生物进化靠着互助;从前人口是引起战争的根源,今后改良生产制度,可以消灭悲情、穷困、疾疫、争夺;从前庶民只能受蹂躏,今后庶民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前,一国的资本家的政府去支配全世界,今后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从前,人们受到蒙蔽,今后人心渐渐觉醒。5“这些消息,都是这新纪元的曙光。”这曙光带有什么特征?【答案】“这新纪元的曙光”
7、是人类新生的福音,是“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之美的光芒。有了“这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和世界就会大变样;“在这曙光中,多少个性的屈枉、人生的悲惨、人类的罪恶,都可望像春冰遇着烈日一般,消灭渐净。多少历史上遗留的偶像,如那皇帝、军阀、贵族、资本主义、军国主义,也都像枯叶经了秋风一样,飞落在地。”烈日、秋风是“这曙光”所展示的美的神力的具体化,是美的力量的最形象的比拟。这表明,他看到了“这新曙光”,也殷切地寄希望于“这新曙光”。6作者批评“天演论”和马尔查士人口说,认为人类应该认同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这种思想包含哪几个方面?【答案】改良生产制度、打破国家界线、人人平等、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8、、暴力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这句话含意是什么?【答案】呼吁中国人民觉醒,建设新中国新世界。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突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
9、的古典。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淤塞与疏波,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来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帆船,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
10、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联起数十个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
11、,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效益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
12、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
13、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就会莫名地生起乡愁。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
14、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B第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C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D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答案】C“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错。9文章第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第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又把两者今天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做好铺垫。10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答案】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