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2926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史书记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从汤所居的亳开始,其后又迁徙五次,皆不出山东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最后的一次迁都是第十九代王盘庚于前1384年自奄(山东曲阜)迁殷(河南安阳),其后直至商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商都始终在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商朝后期农业耕作技术发展B.统治者残暴奢侈,破坏自然环境C.商朝前期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D.商朝后期黄河下游水患严重【答案】A【KS5U解析】材料侧重的是定都之殷后没迁都的原因。依据所学,商朝前期屡次迁都的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洪水泛滥

2、,黄河多次改道,再加上商朝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定都殷之后,盘庚采取开明的统治政策,人民安居乐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商朝人民逐渐由游牧生活变成定居生活,商朝的政权也在不断的巩固。故应选A。2.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这是很危险的。为了杜绝此现象带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 B.盐铁专营 C.废分封行郡县 D.抑制兼并【答案】C【KS5U解析】韩非子这段话是警告君主要注意防止形成一种介于皇帝与个体臣民之间的权势集团,尤其是在宗族组织内形成这种集团的潜在可能性,实现国家对生产者的直接控制。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秦政府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不

3、再分封诸侯王,实现了韩非子的思想。故应选C。3.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D.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答案】D【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从材料的内容可知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刺史,负责监督地方豪强、贪污受贿等,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上的控

4、制。故应选D。4.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土地兼并。从材料中可知,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陕西、河南等地,是两汉的基本经济区,是最富裕的地方,按上述观点推断,陕西、河南等地既

5、然经济发达,也应该是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那农民起义也应该很多,而材料中反映的是陕西、河南等较少发生农民起义,与上述推断结论相矛盾,由此可见,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关系。故应选B。5.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康德的“人非工具” A. B. C. D.【答案】C【KS5U解析】马克思的观点是指,统治阶级通常会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

6、形式,把它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尤其是新的统治阶级上台,要推行自己的统治思想,来取代旧的统治思想。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忠诚信义等等概念,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则是自由平等等等概念。中秦始皇注重推行法国家思想,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分别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反封建专制统治,推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则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6.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这一

7、重大政策转向:A.导致之后的社会商业活动萎缩B.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加剧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唐政府对盐、茶、酒由不收税到收税,对工商者政策的改变,说明政府加强对商业的控制。故应选B。7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

8、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答案】D【KS5U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A项不符合材料“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比我们早”;B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项与材料不符。故应选D。8“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交给皇帝。”利玛

9、窦的话最有可能是针对:A. 秦始皇时代的三公九卿制度B. 汉武帝时代的内外朝制度C. 明中期以后的内阁制度D. 清前期形成的军机处制度【答案】C【KS5U解析】考查明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中“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和利玛窦生存的时代可分析出,这是明朝的内阁制。故应选C。9.“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

10、革命【答案】B【KS5U解析】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从材料“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可知工业革命的前后,世界最大的区分在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经济近代化开始。按这一逻辑来分析中国历史的分水岭,近代中国采取机器生产,经济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故应选B。10.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

11、自截留中央财政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答案】A【KS5U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近代尤其是民国初年以来,由于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逐渐形成地方相对独立的财政权,故造成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遭到破坏。故应选A。11.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C.民族主义的高涨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答案】C【KS5U解析】考查对义和团的认识。解答此题关键要抓住时间“1

12、924年”。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始,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和进步意义。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1911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故排除B项;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D项。所以应选C。12.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由此看来,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结果迥异,中国方面主要的背景因素是: A领导抗战的不再是腐朽的政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敌

13、我力量对比变化【答案】B【KS5U解析】考查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从材料中“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可分析出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统治的腐朽。而抗日战争则是中国取得胜利,主要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故应选B。13.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C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D报刊业随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答案

14、】C【KS5U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材料中“女工种种丑态,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说明是工业文明给中国的传统观念带来的冲击,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明显错误;B项与题意;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应选C。14.1958年,人民日报在春节前发表社论打破常规过春节:“每逢春节前后,总要发生生产企业中出勤率或多或少较低和交通运输严重拥挤的情况.能不回家就不回去,能迟回家的就不早回。一切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根据上述材料推断:A.建国初期交通建设比较滞后 B.企业全力完成一五计划 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国家号召革新社会风俗【答案】A【KS5U解析】考查新中国交通状况。

15、从材料中“交通运输严重拥挤的情况”“能不回家就不回去,能迟回家的就不早回”可分析出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故应选A。【答案】C【KS5U解析】考查改革开放。从图表中可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这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应选C。16.20世纪50 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B.“双百” 方针得到全面贯彻C

16、.“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答案】C【KS5U解析】考查大跃进。依据材料“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可知当时的教育严重脱离了实际,盲目求快、求多,应为左倾错误的影响所致。故应选C。17. 罗马人认为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此设立专门的法庭审理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万国法包括了其他民族的所有法律 B.万国法仅包括能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C.万国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在罗马犯罪的

17、外邦人用本邦法律审判 【答案】C【KS5U解析】考查罗马法。从材料中可分出,万国法是罗马人调节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新矛盾的,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故应选C。18.一位宗教领袖论教堂:“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 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祂(上帝的代称)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祂不住那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要简化宗教仪式 B.信仰即可得救 C.否定教会的权力 D.上帝无处不在【答案】B【KS5U解析】考查宗教改革。从材料中可分析出,不论祷告选择哪个地方,只要相信上帝在那里,即信仰即可得救。故应选B。19.钱乘旦说:“光荣

18、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答案】A【KS5U解析】考查对“光荣革命”的认识。从材料及所学可知,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妥协。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关系,故排除;C项不符合英国的政治体制,材料只是强调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政治的特征,故排除;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故排除D。故应选A。20.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19、“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内外政局的平稳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确立C.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答案】C【KS5U解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英国在1830年期间的趋势是越来越富裕,国家越来越强。依据所学,这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故C项正确。国际局势并不太平,资本主义侵略战争不断,故A项错误;从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确立,故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体

20、系确立,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C。21.到了1971年上半年,美国的过度支出导致了它只剩下了11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时的欧洲已经积累了500亿美元的黄金。结果这一年里外国人一片惶恐,纷纷涌入银行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美国的黄金支出大大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C.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能够继续支持无条件的黄金兑换D.美元与黄金挂钩不利于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答案】B【KS5U解析】考查战后美国经济的变化。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对欧洲进行援助的马歇尔计划,然导致出现20世纪50、60年代不断地向海外支出超过进账的美元,从而导致材料中所

21、出现的状况。由此可知美国过度支出美元对欧洲的经济复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应选B。22.一名俄罗斯学者曾提出“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它所有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这一言论:A.指出美国单极主义战略造成世界动荡B.错误的将当今世界局势归纳为两极对抗 C.最有可能发表于二十一世纪初期D.忽视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KS5U解析】考查当今世界格局。材料中“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是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

22、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导致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故A项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并没有归纳为两极;C与史实不符;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A。23.美国学者扎卡里亚曾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关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转移缩小了东西方文明的差距B第二次转移发生于18世纪C第三次转移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D第三次转移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答案】D【KS5U解析】考查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依据所学,所谓“第一次转移”应是指新航的开辟,殖民扩张,西欧的崛起

23、,从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故A项说法错误;“第二次”是从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的崛起,应是19世纪末,故B项错误;“第三次”是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呈现,故D项正确。C项说法有误。所以应选D。24. “总之(画家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与上述评价最符合的绘画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向日葵 D镜子前的少女【答案】C【KS5U解析】考查印象画派。由所学及题干材料“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可知体现的是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分析选项,A项是浪漫主义作品;B项现实主

24、义作品;C项是印象派作品,符合题意;D项现代主义绘画风格。故应选C。二、非选择题(共3题,25题20分,26题14分,27题16分,共52分)材料二洪亮吉(17461809)的人口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平篇和生计篇中,他提出古代人生活的“饥寒界线”。 中国传统社会中,儒生将维护宗族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职责,对“治生”等经济活动鄙夷不屑,消极无为。洪亮吉却能以人口增殖的角度给一个家庭算经济账,进而推及整个社会,看到了盛世下潜在的人口危机。中华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只是看到了其中人是生产者的一方面,洪亮吉却看到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两面性,两者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洪亮吉提

25、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一是天地调剂之法“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但他同时指出“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此方法作用有限。二是君相调剂之法“曰君相有法乎? 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以君相调剂之法也。”摘编自姜雪娥浅谈洪亮吉的人口思想(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全球化市场与中国人口增长的联系并分析其成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亮吉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人口思想的影响。(10分)【答案】(1)联系及

26、其原因:新航路开辟后,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于换取自东方的手工业品(如瓷器、棉织品、丝织品、茶叶、香料、糖等)。(4分)从明朝开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成为中国普遍流通的货币。(3分)明清政府也因此改变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4分)美洲高产农作物如马铃薯和玉米种植技术传人欧洲大陆以后再传入中国,极大增加了农业产量,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4分)(2)(10分)主要观点:提出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第一:通过自然灾害和疾病瘟疫减少人口。第二,即通过统治者实行开垦荒地、安置劳动力、转移人口、减轻赋税、禁止奢侈、

27、抑制兼并和救济灾荒等政策缓解人口压力,达到减轻人民负担,巩固统治的效果。(6分)评价:洪亮吉突破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治学范围。洪亮吉扬弃了传统人口的思想。洪亮吉否定了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将人口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观点,看到了人多的负面影响。受时代所限,洪亮吉没有找到解决人口问题的钥匙,但却给后人以思想启迪。(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KS5U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和1500前后西方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材料一中的图1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加强,东西方的贸易频繁,图2反映明朝中国的人口激增,这与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密切不可分。第(2)问,“主要观点”

28、从材料二中“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一是天地调剂之法:二是君相调剂之法”可以分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方法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影响”则从对当时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6.(12分)“中体西用”后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答案】任意两点得12分)美国1787年宪法:该观点只看到宪法的不足之处,但却忽略了当时美国建国之初内忧外

29、患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在当时确立了联邦政体,保障了民主制度,扭转了美国的内外交困的局势,推动了美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一五计划:该观点只看到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但却忽略了当时中国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社会背景,没有看到一五计划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作用。光荣革命:该观点只看到光荣革命的不彻底性,却忽略了当时英国封建势力依然强大、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的历史背景,光荣革命以一定的妥协,完成了英国向民主政治的平稳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KS5U解析】根据材料“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得出陈旭麓肯定“中体西用”的结论,从“那个时候的中国”可知他评价“中体

30、西用”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按照这一原则可知,材料表格对美国1787年宪法、一五计划、光荣革命的评价都是错误的,都离开了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27.(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

31、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材料二:民族的区域

32、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土司制度的特点。(9分)(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6分)【答案】(1)政治上,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土官与流官分治且也有文武

33、官之分,且等级森严;承袭权掌握在中央手中;(3分)经济上,要向朝廷缴纳赋税;(2分)文化上,教化为先,不入学者无继承资格;(2分)军事上,有保境安民的责任和听候朝廷调遣作战的义务(2分)。(2)(6分)可以体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打破了少数民族内部的等级和特权制,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内部多数人的意志。(任意三点得6分)【KS5U解析】第(1)问,回答此题要进口材料。依据材料“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可分析出其经济上的特点;依据材料“附辑诸蛮,谨守疆土 此即所谓保境安民。 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可分

34、析出其政治上的特点;依据材料“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可分析出其文化上的特点;依据材料“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可分析出其政治特点。第(2)问结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即可。一、 非选择题:(52分)25.(15分)(1)联系及其原因:新航路开辟后,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于换取自东方的手工业品(如瓷器、棉织品、丝织品、茶叶、香料、糖等)。(4分)从明朝开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35、成为中国普遍流通的货币。(3分)明清政府也因此改变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4分)美洲高产农作物如马铃薯和玉米种植技术传人欧洲大陆以后再传入中国,极大增加了农业产量,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4分)(2)(10分)主要观点:提出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第一:通过自然灾害和疾病瘟疫减少人口。第二,即通过统治者实行开垦荒地、安置劳动力、转移人口、减轻赋税、禁止奢侈、抑制兼并和救济灾荒等政策缓解人口压力,达到减轻人民负担,巩固统治的效果。(6分)评价:洪亮吉突破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治学范围。洪亮吉扬弃了传统人口的思想。洪亮吉否定了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将人

36、口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观点,看到了人多的负面影响。受时代所限,洪亮吉没有找到解决人口问题的钥匙,但却给后人以思想启迪。(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6.(任意两点得12分)美国1787年宪法:该观点只看到宪法的不足之处,但却忽略了当时美国建国之初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在当时确立了联邦政体,保障了民主制度,扭转了美国的内外交困的局势,推动了美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一五计划:该观点只看到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但却忽略了当时中国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社会背景,没有看到一五计划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作用。光荣革命:该观点只看到光荣革命的不彻底性,却忽略了当时英国封建势力依然强大、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的历史背景,光荣革命以一定的妥协,完成了英国向民主政治的平稳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7.(9分)(1)政治上,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土官与流官分治且也有文武官之分,且等级森严;承袭权掌握在中央手中;(3分)经济上,要向朝廷缴纳赋税;(2分)文化上,教化为先,不入学者无继承资格;(2分)军事上,有保境安民的责任和听候朝廷调遣作战的义务(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