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29174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髙三联考历史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8页, 第II卷第9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考生注意事项:1.答題前,务必在试題卷、答題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答第1卷时,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題号所指示的答超区城作答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在

2、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12.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 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1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 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 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 商抑农”

3、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14.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从下表中可 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注:南北方以淮河为界。按人数多少排序:北方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南方是江苏、 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唐朝以后人才分布的基本特点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 下游地区,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是南北

4、方人才分布出现根本性 变化的转折时期中国古代人才分布的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转移趋势基本吻合A.B.C.D.15.康有为以儒家典籍公羊传“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阐释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表明A.维新派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B.康有为以西方历史进化论取代儒家历史循环论C.维新派以民主共和制为改革目标D.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是相通的16.图3和图4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的状况。与其相关的因素是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中心任务的变化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A . B. c. D. 17 新中国外

5、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 年代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l的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形成了一种以“不结 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2011年中美确定 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 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A. B.C.D.18.公元前338年,希腊沦为北方蛮族马其顿的附庸。恩格斯说“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 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下列理解准确的

6、是A.雅典的直接民主导致了政治腐败B.城邦民主阻碍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希腊奴隶制民主导致城邦衰落D.落后民族总是被先进民族的文明所征服19.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 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 为红色麦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的成功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新的曙光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其制度弊端日渐凸现C.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D.苏联成功实践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0.图5是“19701993年美国、

7、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 确的是A.世界经济危机使三国经济在70年代初期急剧衰退B.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C.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中国经济实力快速赶上美曰D.中、日经济发展相较美国具有更大的周期性波动21.普利策奖是当今世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图6是1948 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体现作者寓意的是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B.说明原子弹的存在维系了二战后世界的和平C.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D.表明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己经形成22.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人们处于憧憬与

8、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表现自我成为一股 潮流。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时期的是: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历史测试第II卷(非选择規)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夏、商、周时代以居住在中原、信守礼仪文化的华夏族为世界的中心,对周边 以及边缘的民族皆称夷狄,夷夏有别的观念逐渐形成,被称之为“夷夏之辨(别)”。秦始 皇一统天下,春秋时代那样严格的夷夏之辨在秦朝有所削减汉族是一个文化意义上而不 是血缘意义上的民族。在中国古代,汉族先进文化不断吸?丨周边民族,汉族地理疆域不断扩 大。清朝统治者对外以“天朝上国”自居。摘编自高等学校出版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

9、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三 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型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 明被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 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 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 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

10、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 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第三阶段发掘传统中华文明的普世性,回 归人类真正的普世价值,才是中国崛起的时代使命。中国崛起的最大优势,就是作为文明型 国家的崛起,这就超越了西方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以文明的生命力观之,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对内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对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全球化时代对国 家治理的探索。摘自王义桅环球时报文章“中国为什么要崛起”(1)依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中心和边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削 减“夷夏之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简析华夏中心观念在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的主要原 因。(10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工

11、业革命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结合材料及所 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文明转型”的主要特点和历程。(12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崛起的路径是什么?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8分)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都具备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两场革命都取得 了一些制度性成就,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在革命的后续方面,法国大革命和辛 亥革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革命后出现了军政府和强人政治,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民主, 博爱,却要用拿破仑大军来保卫和传播,两场革命后期出现的特殊历史条件,使民主共 和制让位给集权体制

12、、文人政府让位给军人政权,成为种必然的趋势。但从革命的结 局来看,法国大革命取得了成功,而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终。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材料三 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 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 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有的则套用现代化的理论,认为“后发外生塑”的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的高度权 威却在辛亥革命中被打倒,革命后又没有建立起新的权威,所以无法进行高度的社会动员, 以致近代化进程中断。摘

13、自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革命各自取得的重要成果。如何理解“法国大革 命取得了成功,而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12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简要评述学者们对辛 亥革命反思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多角度论证;逻辑清 晰、表述准摘。)(14分)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1213141516171819202122DCDABDCABCB非选择题36(30分)(1)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差异(或文化差异)。(2分)秦始皇建立了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始皇连筑

14、长城,从地理位置上将华夏与夷狄区分开来;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征服四方并移民屯居,农业文明向中心区外扩散。(5分)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儒家学说的正典化、神圣化;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在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分)(2)理解: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将世界上边缘地区、半边缘地区纳入资本主义统治之下;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推动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4分) 特点:被动性(或传导型、赶超型现代化):在外部刺激下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历经冲突反抗学习调试变革复兴。(2分)历程:器物层面

15、:洋务运动:近代工业起步;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制度层面: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思想,促进中国人觉醒;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精神层面: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民主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6分)(3)路径:中国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近代历史、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有利于实现和平崛起。摒弃西方中心观和对外扩张道路,以改革开放作动力,走和平发

16、展道路;有利于立足中华文明根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着思想底蕴和精神营养;有利于融合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6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37(26分) (1)成果:法国: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八月法令”废除封建特权,颁布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1791年,制宪会议又颁布了宪法,规定了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6

17、分)理解:衡量资产阶级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要看革命是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不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背叛,而是革命的延续、巩固和扩展。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反攻倒算、独裁卖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6分)(2)原因:经济,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政治,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思想,虽然经历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但君主制的传统仍然十分浓厚;法国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资产阶级各派别之

18、间,共和派和帝制派之间斗争不断;外部环境,面临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压力。(5分)评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69分论点正确能辩证认识问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思路清晰表达确切第二等46分论点基本正确认识不够全面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第三等03分论点不正确认识模糊未能结合史实仅列举部分史实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参考答案:述:革命是主观设计的,是革命者激进主义的产物;维新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比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制好;革命的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延缓或中断了近代化进程。(3分)评:该观点片面且不客观,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历史的评价历史事件。坚持历史主义。辛亥革命爆发是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近代社会矛盾激化集中表现为革命派与清政府的矛盾;革命者的长期准备和思想动员;清政府的腐败,预备立宪的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触发了武昌起义成功。不能忽视具体的历史环境,革命的爆发是旧制度的产物,是必然与偶然、主观努力与客观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坚持辩证法。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6分) 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