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28703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专题五第1课建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学科指导意见: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费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高中历史会考标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c)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a,b)一、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二)教学难点1.

2、“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2.“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三)、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 了解外交的国际背景、原因,知道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2 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3 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4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积极意义过程和方法1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

3、开放的世界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2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4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四)、教材主要特点的分析: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中

4、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新时期三个阶段),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了适当的政策调整,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中国初期的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方针,在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又进一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50年代,中国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成就为开创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专题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五)、教材处理建议对本课内容的处理,我们主要从课标、学科指导意见、高中历史会考

5、标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确定为教学重点,把“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确定为难点。而这些内容涉及到教材的每一个子目,不能删减,只能详略,考虑到对于一边倒方针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讲清楚肯定要花费许多时间,而我们的课时又相当紧张,所以建议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适当简单化,或作为课外探究题。把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的落实上。二、课前导学材料预习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就奉行的外交总原则_政策,三大基本方针是“_”、 “_”、 “_”。2、_政府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宣布与新中国

6、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_、_、捷克斯洛伐克、_等_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第一次建交热潮。3、1949年2月,_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赴外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政府代表团。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长_赴莫斯科,中苏双方签定了_,对于加强和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与合作,保障中国的_安全与维护_,具有重要意义。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中国政府同_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_首次提出。内容:_、_、_、_、_。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_。5、_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时期。195

7、4年_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_出席旨在和平解决_和_问题的外长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_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1955年_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_召开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_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期间,棉队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_和_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的方针,会议最后通过了_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近代的屈辱外交多媒体演示:一、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高中历史会考标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c)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

8、1955年万隆会议(a,b)老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浏览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主干知识。1. 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方针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中苏建交,出现第一个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二、“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投影仪演示)精读细读,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去训练,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

9、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的指导、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这节课,我主要设计四个研讨的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投影仪演示:1、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决定)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3、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4、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问题研究:1、 第一个问题: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答案要点:两大阵

10、营对峙;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既可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更可以壮大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如何把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弄清 ,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把问题细化,通过精读第一目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第一段让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外交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把重大的历史问题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通过精读 “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阅读77页第三

11、段“一边倒”方针实施的成效来进一步说明其必要性。第二,可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假设:如果不采取“一边倒”而是走“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课堂方式上,让学生自我思考和合作讨论结合起来,老师补充相关史料。多媒体演示: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第二个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答案要点:首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开

12、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这个问题的处理应当不是太难。 让学生首先要搞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和内涵,注意阅读78页的叙述,弄清措辞上的变化。通过精读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明白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我解决,老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史料。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也主要是对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播放

13、影视片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应用3、第三个问题: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不难,让学生阅读即可解决,要强调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4、第4个问题: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多媒体演示:(2005年全国卷一文科综合)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

14、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大多数与会国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6分) 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答案要点:中国提出“求同存异”

15、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方针使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理解,有利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解决问题。播放影视片段: “万隆会议”:三 “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投影仪演示)1,问题研究:(投影仪演示)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决定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

16、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可补充一些史料,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一千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个,租界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就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通过新旧中国的外交比较,让学生增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2、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战略?(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不是“闭关锁国”?(2)、“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

17、大于利”?(3)、你认为新中国初期我国外交应当是联合苏联还是应当依附美国?四、通用课件(见文件夹)五、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2.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一边倒指A倒向苏联B资本主义阵营 民族解放运动 D社会主义阵营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8、”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被中国称为“同志和堂兄”的国家是A印度 B英国 C苏联 D瑞典5.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知道这是哪一次会议吗?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中苏会谈 D开罗会议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B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C是解决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作出的重大贡献二、材料题7. 阅读下列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请回答:(1)图一反

19、映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意义?1950.2.14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加强巩固中苏团结 巩固新中国国防安全 维护世界和平(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图三反映的事件的主要历史成就是什么?图二:日内瓦会议 图三:万隆亚非会议图三反映的成就:“求同存异”方针提出;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万隆精神”;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8.简答题:建国初期中国采取了哪些外交政策,他们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说说在其指导下,中国外交在建国初期取得了什么成就。(答案略)五、资料汇编一边倒:在国际关系形成两极化的背景下,有人希望执政后的中共走一条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不仅中共的敌人不愿意看

20、到新中国站在苏联一边,就是作为中共的朋友党外人士、甚至党内的部分同志都认为,走一条美苏之间的中间道路,可以利用矛盾,掌握主动,有利于新政权提高国际地位。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指出,要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共同纲领则以严谨的语言规定了“一边倒”政策的确切含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未必

21、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政策:站在美苏之间,利用矛盾,掌握主动,有什么不好呢?中国80年代后执行的“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的对外政策,不就是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吗?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共除了“一边倒”以外是没有别的选择的。从中美关系看,中共在46年6月前,曾多次强调未来的中国将与美苏英等国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毛泽东还曾指出:“如果美国及其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但是,美国国务院指示司徒雷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前往北京。新中国刚一成立,美国就急忙宣告承认国民党政府。从中苏关系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

22、必要条件。苏联对1935年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持怀疑态度。1945年斯大林电报“如果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可能”,1949年斯大林“希望中共沿长江停止进攻”的意 图。这些,都为中共所抵制。因此,当时中苏关系十分微妙。在当时,如果真要走“第三条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中国革命的态度,反而会导致失去苏联的可能。再者,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和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力量的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的对立中,没有中间道路。中国站在苏联社会主义一边,也就站在了和平、民主、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力量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

23、际关系形成两极化的背景下,有人希望执政后的中共走一条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不仅中共的敌人不愿意看到新中国站在苏联一边,就是作为中共的朋友党外人士、甚至党内的部分同志都认为,走一条美苏之间的中间道路,可以利用矛盾,掌握主动,有利于新政权提高国际地位。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指出,要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共同纲领则以严谨的语言规定了“一边倒”政策的确切含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

24、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未必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政策:站在美苏之间,利用矛盾,掌握主动,有什么不好呢?中国80年代后执行的“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的对外政策,不就是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吗?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共除了“一边倒”以外是没有别的选择的。从中美关系看,中共在46年6月前,曾多次强调未来的中国将与美苏英等国团结合作共同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毛泽东还曾指出:“如果美国及其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但是,美国国务院指示司徒雷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前往北

25、京。新中国刚一成立,美国就急忙宣告承认国民党政府。从中苏关系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苏联对1935年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持怀疑态度。1945年斯大林电报“如果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可能”,1949年斯大林“希望中共沿长江停止进攻”的意 图。这些,都为中共所抵制。因此,当时中苏关系十分微妙。在当时,如果真要走“第三条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中国革命的态度,反而会导致失去苏联的可能。再者,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和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力量的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的对立中,没有中间道路。

26、中国站在苏联社会主义一边,也就站在了和平、民主、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力量一边。亚非会议 :邀请中国与会的问题上,五个发起国之间曾经有过争论。巴基斯坦、锡兰不原邀请,印尼、缅甸支持,缅甸总理吴努甚至表示,如果不邀请中国,他就不出席。最后,以邀请日本为条件。国民党特务(毛人凤)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恐怖活动。会议中,1955年4月18日开幕当天,伊拉克、土耳其把共产主义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相提并论;菲律宾“不希望亚非国家屈从于外国统治者”;泰国称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他们攻击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方针的卓越贯彻,使会议取得巨大成功。很多代表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 寻常的合作态度”;“会议的重要特点是中国代表团在促进友好谅解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亚非会议是民族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关系中独立行为主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战后世界一个重要历史潮流的体现,中国代表在会议上的卓越外交,不仅是对会议的贡献,而且也是对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登上国际关系舞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资料来源:1、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2005年6月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6年3月3、网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