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528KB ,
资源ID:1428246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282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二生物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出题人:李栋 审题人:张森一、选择题(各2分,共8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A、钙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

2、者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睛】2. 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 NaClHClB. NaHCO3H2CO3C. NaOHHClD. NaHCO3NaCl【答案】B【解析】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缓物质。人体内的缓冲对物质可以是强酸弱碱盐组成,比如血液中的NaHCO3和Na2CO3.以及Na2HPO4和NaH2PO4等等。故本题选B。3. 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A. 指细胞内液B. 主要组成为

3、血浆、组织液、淋巴C. 指细胞外液D. 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体液。A正确故选A【点睛】4. 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各成分间相互关系的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是相互渗

4、透的。【详解】在人体内,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可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二者之间双向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具有盲端的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流到组织液,只能单向流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流入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也是单向流动,三者关系如图:,C正确,ABD错误,故选C。5. 人体内血细胞、肌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 血浆、体液、体液B. 血液、体液、淋巴C. 血浆、组织液、淋巴D. 血液、细胞外液、体液【答案】C【解析】【详解】血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C正确。故选C。6.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

5、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A. 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D. 淋巴循环受阻【答案】B【解析】【详解】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回渗血浆速度降低,因而造成组织水肿。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渗透压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理学问题的能力。7. 连续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免疫调节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

6、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连续奋战在西南抗旱第一线的官兵,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ABC错误。【点睛】识记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便可解答本题。8.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 电信号电信号B. 电信号化学信号C. 化学信号电信号D.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答案】B【解析】【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兴奋传到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细胞,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故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故选B。9. 当抗原首次入

7、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 吞噬细胞B. B细胞C. T细胞D. 记忆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吞噬细胞有吞噬、处理抗原的作用,A错误;B、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C、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C错误D、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错误;故选B【点睛】10. 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 氨基酸和核糖体B. 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 核苷酸和核糖体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答案】A【解析】【分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

8、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修饰,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外发挥作用。【详解】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球蛋白),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则核糖体。故选A11.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无传染性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

9、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详解】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如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无传染性,A错误;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C正确;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C。1

10、2. 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A. 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 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C. 与艾滋病人握手D. 与艾滋病人拥抱【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详解】A、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A错误;B、剃须刀可能含有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容易引起艾滋病的传播,B正确;C、与艾滋病人握手不会传染艾滋病,C错误;D、

11、与艾滋病病人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D错误。故选B。【点睛】13.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的范围广泛 作用的部位准确作用的时间短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不是调节速度慢,不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局限,不是范围广泛,不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部位准确,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不是作用的时间比较长,不正确。故选D。【定位】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点睛】(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

12、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3)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作用时间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4. 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A. 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B. 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C. 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D. 有

13、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组成和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反射弧功能的理解能力。【详解】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神经中枢传出的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肌肉无收缩反应,D项正确。【点睛】能不能产生感觉要看兴奋能不能传递神经中枢,而能不能产生收缩反应,要看兴奋能不能到达效应器。15.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 a和b处B. a、b和c处C. b、c、d和e处D. a、b、c、d

14、和e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共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可在b、c点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在d点和e点也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点无法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可在b、c点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在d点和e点也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点无法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正确,故选

15、C。【点睛】16. 下面的叙述与呆小症有关的一项是A. 婴幼儿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B. 新陈代谢过于旺盛C. 生殖器官发育正常D. 幼儿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答案】A【解析】【详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以及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17. 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喝水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多B. 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多C. 喝

16、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D. 出汗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少【答案】B【解析】【详解】A、喝水多,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释分泌少,A项错误;BCD、喝水少与出汗多,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分泌多,B项正确,C、D项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并理解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 )A. 大脑皮层B. 小脑皮层C. 下丘脑D. 脊髓【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下丘脑的功能有:传导、调节、感受、分泌。【详解】A、大脑皮层

17、是最高级中枢,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或热觉的中枢,但不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A错误;B、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重要中枢,B错误;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C正确;D、脊髓是低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识记体温调节中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 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A. 不能运动;没有感觉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人类大脑皮层上的语言中枢有四个区域:位于大脑皮层的S区

18、-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即运动性失语症;位于大脑皮层的 H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即听觉性失语症;位于大脑皮层的W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写字,即失写症;位于大脑皮层的 V区-如果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即失读症;D正确;故选D。【点睛】20. 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C.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A错误;B、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抗利

19、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降低渗透压,C正确;D、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D错误故选C【点睛】21. 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和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弯曲和胚芽鞘的尖端有关;错误。B和说明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错误。 C和说明感受光刺激部位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错误。 D和对比可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的下面;正确。22. 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 雌激素和孕激素D.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答案】A【解

20、析】【分析】1、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在激素调节中,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的作用起增强效应的结果。在激素调节中,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的作用起抑制效应的结果。2、激素小结:【详解】A、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能够使血糖浓度升高,而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故A项正确。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故B项错误。C、雌激素是能够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发育的性激素,而孕激素能够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因此二者不表现为拮抗作用,故C项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同时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

21、泌;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因此二者不表现为拮抗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A。23. 关于植物激素的作用正确的是A.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C. 脱落酸够促进种子萌发D. 乙烯可用于诱导无子果实【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不能促进果实成熟,果实催熟应选用乙烯,A错误;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B正确;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C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是促进果实发育,不能用其诱导产生

22、无籽果实,诱导产生无籽果实应选用生长素,D错误;故正确的应选B。24. 有人在清除果园虫害的时候误喷了一种除草剂,使果园中的某些灌木叶片枯死、脱落。你认为这种除草剂最可能含有A. 乙烯B. 细胞分裂素C. 赤霉素D. 生长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由题意可知,该除草剂最可能是含有了生长素。D正确;故选D【点睛】25. 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 背地(心)生长B. 向水平方向生长C

23、. 向光生长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失去重力作用,植物生长受到单侧光的影响,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详解】植物水平放入到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内,不受重力的影响,即植物的向光性不受重力的影响,则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该植物茎向光生长。故选C。26. 正常的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而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则不生长,也不向光弯曲。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证明()A. 尖端产生生长素B.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C.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 尖端与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弯曲有关【答案】D【解

24、析】【分析】【详解】从题目中比较可知,起关键作用的是有无胚芽鞘尖端,说明尖端与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弯曲有关;D正确。故选D【点睛】27. 单侧光照使玉米等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显示向光性,其原因是()A.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B.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C. 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D. 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答案】A【解析】【详解】单侧光照使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而向光一侧,生长素少,细胞生长慢,从而显示向光性,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8.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

25、和真菌B. 所有动物C. 微生物D. 落叶和土壤【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详解】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故选D。【点睛】29.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C.

26、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答案】B【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详解】以裸岩为例,初生演替的过程: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岩石分解,土层加厚;草本阶段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使得群落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故选B。【

27、点睛】30.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详解】AC均为增长型,B为稳定型,D为衰退型,故D最容易灭绝。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1. 同一草原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答案】C【解析】【详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同

28、一草原的羊和牛;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2.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为A. 46B. 25C. 12D. 96【答案】D【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

29、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详解】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个体中被标志个体数为m,则N:M= n:m。该种群的数量为(4625)13= 96(只),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标志重捕法是如何估算种群密度的。33. 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分析,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

30、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详解】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故选,如狐与兔;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如藻类和真菌;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寄生关系,如细菌与噬菌体。故选C。【点睛】34. 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虎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A. 1 kgB. 10 kgC. 125 kgD. 1000 kg【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

31、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而本题中强调“至少”,所以应该用20%这个数值。【详解】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可知,虎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的浮游植物应按传递效率为20%计算,1kg20%20%20%125 kg。C正确。故选C。【点睛】35. 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声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

32、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花开通过光的反射,招引蜜蜂采蜜,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故选A。【点睛】36.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B【解析】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

33、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故为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故选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含有一条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黄雀为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详解】由题可知,食物链为“草蝉蟑螂黄雀”,黄雀为三级消费者,是

34、第四营养级,故营养级有4个,C正确。故选C。【点睛】38.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 生产者和分解者C. 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D. 生产者和消费者【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的功能,在物质的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

35、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故选B。39.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结构包括( )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 生产者、消费者C.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1)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故选A。【点睛】40.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36、与自然选择无关B.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结合选项具体分析。【详解】A、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B错误;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正确;D、环境的变化是不定向的,遗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

37、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所以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D错误。故选C。【点睛】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41. 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 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1)甲和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分别是_、_,激素 B 的名称是_。(2)图中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_。 (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激素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_运输。【答案】 (1). 下丘脑 (2). 垂体 (3). 促甲状腺激素 (4). (5). 体液【解析】【分析】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38、促甲状腺激素、抑制作用。【详解】(1)由图可知,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乙垂体可以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2)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3)甲状腺激素需要通过体液的运输,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促进细胞代谢。【点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42. 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

39、,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_(填高或低)浓度促进生长,_浓度抑制生长。(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填序号)。(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左右(用字母表示)。(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答案】 (1). 低 (2). 高 (3). (4). D (5). 促进生长【解析】【分析】植物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是高浓度抑制其生长;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不敏感,高浓度仍促进生长,生长素的浓度要求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而抑制双子

40、叶植物生长。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对生长素敏感,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不敏感,是单子叶植物。【详解】(1)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和生长素类似,都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2)由题意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由此可以推出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对生长素敏感,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不敏感,是单子叶植物。(3)分析题图可知,CD段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有效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且对单子叶植物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点左右。(4)由图可知,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和曲线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都是促进生长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及其实例,把握不同植物以及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识记并理解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能够识图判断图中代表的植物类型,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