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课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有较大差异。人类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
2、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禅让制,建立世袭制。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3西周(1)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全面认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西周的等级分封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国家政权、扩大统治范围,都起了重大作用,发挥了显著效能。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它
3、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血缘关系的松弛,等级分封制遭到了破坏。4商周政体特征(1)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商周政体的基本特征。(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4)王权具有神秘色彩。5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各国政治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三公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
4、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国家各类政务和皇室事务3.郡县制: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官员产生世袭由皇帝任免官员权力有封地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一定时期内发挥积极作用,但易发展成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相同点废分封、置郡县可以说是
5、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特征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基本原则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但郡县制下,地方听命于中央,缺少独立性4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西汉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郡、县二级制、郡国并行制东汉尚书台“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郡、县三级制魏晋三省体制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藩镇割据宋代二府三司制路、州(府)、县三级制元代中书省行省制,省
6、、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朝雍正设军机处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趋势中枢权力机构随着君权强化不断变化;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1)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决策过程中的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从西汉到隋唐中枢机构的变迁从尚书、中书、侍中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说明中朝制与三省制存在一定渊源,体现了内廷近臣向朝堂执政大臣的演化。历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朝代行政机制秦、西汉郡县东汉
7、末年州郡县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元代省路府(州)县说明: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州的地位呈现由高到低的演进,二级、三级行政设置是古代行政区划的主体。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角度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国家机构构成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和监察官执政官等高级官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皇帝(元首)、元老院等主要机构权力(1)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2)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3)陪审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1)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国王世袭继承,垄断军事统帅权(3)长老会是事实
8、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4)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1)执政官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2)元老院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3)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皇帝(元首)掌握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政治体制民主体制寡头体制共和体制君主政体元首制政治制度特征公民民主,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实行分权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君主集权,实行独裁统治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
9、剥削和多种压迫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形成三个主要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2特征(1)形成和实行封君、封臣制,贵族长期割据。(2)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既勾结又冲突。3概况(1)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2)英国:议会君主制确立A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订限制王权的大宪章。B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C.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特点: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10、。比较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西方雅典民主政治项目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方雅典民主政治不同点成因平原、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河文明发达的工商业基础上的海洋文明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公民集体民主政治实质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思想专制、自足、保守竞争、开放、积极相同点作用进入文明时代,中国、雅典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均与各自的制度密切相关公民政治与精英政治公民政治指的是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生活方式。在古代雅典, 公民政治观念以公民积极参政为核心,认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主张全体公民的政治地位平等
11、,并且应当直接参与到公共生活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属于公民政治。精英政治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主张的贤人治国理论一脉相承,其认为在一个国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掌握政权,被统治阶级绝大多数是群众,即让有专业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1)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2)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2美国:联邦共和制(1)背景:北美独立战争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国会拥有立
12、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3法国:议会共和制(1)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2)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经过数年动荡,法国确立了共和制。英、美、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妥协(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是国王与议会、贵族与资产阶级不断斗争、不断妥协的过程,英国政治势力的相互妥协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2)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部与北部相互妥协的产物,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3)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充满了腥风血雨,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充满了暴力,
13、是政治斗争“妥协”的反面教材,给法国带来了长期的动荡,最终共和派和君主派被迫走上妥协之路。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2)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政党政治的尝试: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杀,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
14、”,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被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被镇压后,袁世凯被选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4国民党的“训政”(1)标志: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2)表现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训政”开始之时,国民党规定“训政”的期限为六年,后来一再拖延结束“训政”的时间。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3)评价:国民党的所谓“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特点(1)各类政党、团体纷纷建立,政党政治活跃。(2)各派政治力量寻
15、求分化和重组,以谋求议会席位为目标。(3)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4)政党数量众多,但未能实现政党政治。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没有成功的原因(1)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较深。(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3)政党仓促成立(不成熟),且党争不休。(4)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5)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6)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纵政权等。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
16、尝试。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政府。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
17、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3)1957年以后及“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恢复。1982年宪法使其进一步完善,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
18、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坚持三结合。即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两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
19、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合作关系。(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
20、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图解史实】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目的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影响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意义巩固了北魏政
21、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受到游牧民族袭扰目的富国强兵措施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推行变法评价初期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被废止张居正改革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
22、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3)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及认识(1)成功的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2)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民族交融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王安石变法的教训(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要求改革者要信念坚定,毫不动摇。(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维持。(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二、中
23、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学习日俄,变革政治。(2)过程:1898年6月,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4)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变法期间,维新派提
24、倡西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清末“新政”(1)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影响: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3民国时期的改革: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政局动荡,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
25、济,巩固新生政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19561976年)内容1956年,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曲折意义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至今决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
26、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意义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对新政进行破坏和镇压。(3)领导因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4)群众基础
27、: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广泛发动群众。(5)变法策略:改革范围过大,树敌过多,急于求成,且缺乏彻底变革的勇气。(6)国际环境: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关于改革的评价标准(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2)坚持历史的标准。(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重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7)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考点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
28、向1| 皇帝制度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解读:材料阐述了皇帝制度。“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说明皇位世袭;“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体现了皇帝独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皇权至上。问题: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提示: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实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考向2| 行省制度材料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
29、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中国政治制度史解读:抓主体行省制度的特点找关键“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行省官员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提素养通过行省制的相关材料归纳行省的特点(史料实证),进而分析行省制的影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问题:根据材料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提示:特点: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行省官员负责处理政治、军
30、事、经济等事务,权力受中央制约;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1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3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大河流域。(2)经济文明:农耕文明。(3)民族文化特色:善良与和谐是文明核心,儒家思想,等等。考点二古希腊罗马与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考向1| 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比较材料一(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
31、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希腊的古典时代,斯巴达多以寡头政治代表的身份出现于希腊世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此接近,(他说)“有些人说过,最好的政体是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他们推崇斯巴达人的政体,是因为这种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国王代表君主政体,长老会代表寡头政体,而监察官代表民主政体。因为监察官是从人民中选举出来的”摘编自晏绍祥古典斯巴达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因素监察官制度也确实维护了城邦的一致,人民由于能分享最高官职而心满意足,其结果当然有益于城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解读:明方向相同点不同点找关键材料一:“
32、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要求政治自由化”材料二:“斯巴达多以寡头政治代表的身份”“监察官制度有益于城邦”材料一:“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材料二:“斯巴达多以寡头政治代表的身份”“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抓核心寡头政治;民主精神;公民参政;有益于城邦雅典:民主政治;人民主权斯巴达:寡头政治;贵族掌权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提示:相同:都实行过寡头政治;都实行民主选举和分权制等,具有民主精神;公民参政;都有益于城邦的发展。不同: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或斯巴达实行混合政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
33、机关,贵族几乎垄断斯巴达一切国家实权。考向2|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材料一英王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其权力要么只能按法律和惯例行使或受到别人牵制,要么必须在有关大臣的“忠告”并连署下行使,实际上处于“临朝不临政”的地位。虽然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而议会的立法、监督、财政等大权实际握在下院手中。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英国内阁由英王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摘编自康晓、谭君久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材料二在政府三大部门的关系方面,代表们放弃了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欧洲启蒙思想。根据邦联时期的政治实践,他们特别害怕较能反映下层民众意志的立法机关,因此
34、特意在宪法中加强行政和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及所属权力。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彼此独立,互不相属。其中每一个部门在行使宪法给予的权力方面均受到其余部门的牵制,但是最高法院拥有对宪法的最后解释权。在资产阶级立宪史上,美国首先制定出一套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制度。摘编自张友伦著美国通史解读:定空间英国美国找角度元首产生方式、权力运行机制及关系抓核心世袭;议会和内阁分权;行政权和立法权密切结合选举;三权分立;三权制衡,互不相属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不同。提示:特点:国王权力受法律限制,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掌握着国家的实权,议
35、会权力至上;立法权高于行政权;人民主权。不同:美国元首由选举产生,英国国家元首是世袭的;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英国则通过议会和内阁进行分权;美国三权相互制衡,互不相属,英国则是行政权和立法权密切结合。(言之有理即可)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比较项中国英国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机构内阁和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阻碍历史发展,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
36、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真题展示】(2019全国卷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命题人揭秘】找准题眼:抓题干的核心信息“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即陪审法庭权力巨大。隐含信息:雅典的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受理公民投诉,对“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最终判决”,广泛参与政治生活。明确答案:题干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主权在民的原则,故本题选B。【阅卷人点
37、评】失分1对公民和民众概念混淆。雅典民主政治是公民主权,公民是祖籍本邦的成年男性自由民,公民不等于民众,易错选A。失分2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题干中的概念是陪审法庭,不是公民大会,所以不是强调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易错选C。失分3忽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属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制下的产物,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利益,不可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易错选D。1(2019江苏高考14)“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
38、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故B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故A排除;梭伦改革时期就通过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故D排除。2(2020天津高考10)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
39、别已不复存在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A解析:雅典经历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行政官职从有财产和门第的限制转变为直接选举、抽签产生,民主政治逐渐向全体公民开放,故选A项。雅典社会虽然出现了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但同公民相比,二者的界限仍然存在,B项表述过于绝对。自备武器服兵役是雅典公民的基本义务,并未取消,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变化是逐渐向全体公民开放,因此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在逐渐降低,故D项错误。3(2020全国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
40、例如下表所示。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C解析:由表格可知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联系所学可知,此时正值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科技受到重视促进了西学传播,这适应了洋务派兴办实业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抑制,故A项错误。1876年,维新思想还未达到深入发展的程度,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的主流思潮”,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