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实验班,含解析)一、选择题1. 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此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B.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唾液腺C. 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活动D. 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答案】B【解析】【分析】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详解】A、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共同
2、参与,A正确;B、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B错误;C、食物引起味觉,不涉及机体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C正确;D、此过程中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故选B。2.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 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
3、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A正确;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周围的液体为组织液,都生活在组织液中,B正确;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侧是淋巴,外侧是组织液,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C正确;D、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D错误。故选D。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是同一物种B. 卧龙保护区
4、和北京动物园中的大熊猫属于同一种群C. 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种群集合D. 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食物种类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3、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4、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食物和栖息条件的影响。【详解】A、一个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属于同一物种,而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两地的大熊猫不在同一地域,B错误;C、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
5、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正确;D、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种类,D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种群、物种、群落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4. 建设绿色“一路一带”,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 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 因为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故而可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C.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同时还受基因组控制和环境影响D. 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
6、,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答案】A【解析】对沙柳掐尖留芽,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 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可见,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成熟叶片产生的生长素极少,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沙柳的成活,B错误;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
7、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C错误;掐尖留芽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但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能运输到茎的接近根的基部,不能运输到根尖,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形态学上端),运往“根近茎端”(形态学下端),D错误。5. 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moLB. 拟南养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C. 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仍能生根,这与内源性激素有关D.
8、 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是促进其生根【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与空白对照实验相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ACC浓度升高,ACC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mol/L和100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mol/L和100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B、该实验没有涉及
9、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B错误;C、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C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IAA和ACC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是考查的重点。6. 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对260nm紫外线吸收减少B. 溶液黏度下降C. 磷酸二酯键断裂D. 核苷酸断裂【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
10、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详解】核酸变性后一系列物化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等,同时改变二级结构,有时可以失去部分或全部生物活性。DNA变性后,由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已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这样就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前明显升高(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B正确,ACD错误。故选B。7.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去向不应该包括()A. 通过兔呼吸作用释放B. 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C. 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D. 流入狐狸体内【答案】B【解析】
11、【分析】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的摄入能=该营养级的同化能+该营养级的粪便能。粪便能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某营养级的同化能的去向为: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详解】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属于兔子的同化能,A正确;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同化能量,但不属于兔子的同化能,B错误;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属于上一营养级兔子的同化能,C正确;D、流入到狐狸体内的能量来自兔子,属于兔子的同化能,D正确。故选B。8. 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
12、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 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 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
13、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D正确。故选C。9.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情况,各个字母表示相关能量的多少,其中d、e、f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g、h、i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B. 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bheckC. 如果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则有关系b2acD. 如果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则a10b【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a、b、c分别表示第一营养级草、第二营养级兔子、第三营养级狼同化的能量;d、e、f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
14、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j、k、l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的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的能量。【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g、h、i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A正确;B、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因此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bhe,B错误;C、a、b、c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如果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则有关系b/ac/b,即b2ac,C正确;D、如果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则b/a10%,a10b,D正
15、确。故选B。10. 在进行DNA的粗提取实验中,若选择的是植物细胞,在破碎细胞时,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则加入洗涤剂与食盐的目的分别是( )有利于DNA溶解分离DNA和蛋白质溶解蛋白质溶解细胞膜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破碎细胞,获取含DNA滤液的方法:(1)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2)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瓦解细胞膜)和食盐(溶解DNA),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详解】洗涤
16、剂是一种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能溶解DNA,B正确,故选B。11. 如图表示DNA变性和复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右的过程为加热(80100)变性的过程B. 向左的过程是DNA双链迅速制冷复性C. 变性与在生物体内解旋过程的条件、实质都相同D. 图中DNA片段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4个3端【答案】A【解析】【分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
17、NA聚合酶(Taq酶);5、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详解】A、由图示可知,向右的过程为DNA解旋过程,因此向右的过程为加热(80100)变性的过程,即高温变性,使DNA解旋,A正确;B、向左的过程是DNA双链缓慢降温复性,并合成子代DNA,B错误;C、变性不需要解旋酶,通过高温条件下氢键断裂而使双链解开;生物体内解旋需要解旋酶,在常温条件下进行,C错误;D、由于DNA双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图中DNA双链片段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2个3端,D错误。故选A。12. P
18、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 ( )。A. 仍与引物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B. 与引物结合进行DNA子链延伸C. 同时与引物和引物结合进行子链的延伸D. 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PCR技术的相关知识: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高温变
19、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当由引物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此单链引物固定端为5端,因此与它互补的子链从另一端开始合成,即与引物II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故选B。1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
20、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中,温度、pH均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底物和酶混合之前应该保证温度和pH都为最适宜;检测指标为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21、C正确。故选C。14. 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B. 果胶有多种,果胶酶也有多种,如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等C. 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在其他方面则无用处,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 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可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促使淀粉、脂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释放,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1、果胶:(1)作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
22、:(1)作用:果胶可溶性半乳糖醛酸;(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详解】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主要分布在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层,果胶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A正确;果胶酶有多种,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B正确;果胶酶在食品工业如制作果汁、提高葡萄酒质量等方面作用很大。也常与纤维素酶等共同使用,有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降低饲料黏度、促进饲料在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等作用。但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不是指酶只有一种用途,C错误;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可分解植物
23、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促使淀粉、脂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释放,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D正确。故选C。15. 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趋于酸性【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详解】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能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更多地排出体外,所以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
24、比,暂时会增大,A正确。故选A。16.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
25、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
26、解层次的考查。17.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 淋巴回流受阻【答案】C【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2)毛细淋巴管受阻;(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5)肾脏病变。【详解】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导致组织液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花粉过敏,组织细胞释
27、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的浓度而降低的血浆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将会使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进入血浆,故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18.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 抗体抵
28、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 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抗体不能进入细胞中,故A错误;B.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抗原结合,使之凝集成团或降低对细胞的吸附能力,而溶菌酶的作用是将细菌分解,因此二者的原理不同,故B错误;C.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而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故C错误;D.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故D正确。故选D。【定位】免疫调节。19.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
29、,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 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注射的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B错误;由“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可
30、知存活鸡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应答,C正确;由“巴基斯坦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错误。【考点定位】二次免疫20.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1、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详解】成年后仍然能够分泌生长激素,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错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短暂,而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C正确;神经中枢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若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21. 干旱可促进植物
32、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答出两点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 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 降低 (3). 根冠、萎蔫叶片 (4). 水是
33、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1)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长度增加值小,而根长度增加值大,说明ABA 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2)加ABA后,根生长加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茎叶生长减慢,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减慢,水分散失减少,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其作用是抑制植物茎叶的生长,而赤霉素可以促进茎叶的
34、生长,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组成细胞的结构等。【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自变量是干旱处理的时间和植物的种类,分析两种植物茎叶长度和根长度变化的不同之处。22. 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 A、B、C 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A去除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B保留2 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C保留蒸馏水涂抹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
35、称为_。(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_,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的生长量。【答案】 (1). 顶端优势 (2). 低于 (3). 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4). 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5). 小于【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特性,掌握顶端优势的原理及相关应用,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详解】(1)顶
36、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2)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因此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由于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预测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小于A组的生长量。【点睛】关键要会分析表格:A组和B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保留顶芽,B组和C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用激动素处理。23.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
37、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捕食 消费者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
38、动效率为10%20%,由表中数据可知,戊占有能量最多,属于第一营养级;乙、丙能量和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故乙和丙同属于第二营养级;同理甲属于第三营养级,丁属于第四营养级,由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2)根据(1)的食物网可知,甲和乙是捕食关系,戊是生产者,甲、乙、丙、丁都是消费者。(3)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4. 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PCR是一种DNA体外扩增技术。1988
39、年,PCR仪问世,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扩增和DNA序列测定。如图是PCR技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_、_、_三大步骤。(2)引物是此过程中必须加入的物质,从化学本质上说,引物是一小段_。(3)将双链DNA_,使之变性,从而导致_。(4)引物延伸需提供_作为原料。【答案】 (1). 变性 (2). 复性 (3). 延伸 (4). 单链DNA或RNA (5). 加热到90以上 (6). 双链DNA解聚为两条单链 (7). 四种脱氧核苷酸【解析】【分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
40、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详解】(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大步骤。(2)根据PCR技术过程可知,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3)高温变性时,需要将双链DNA加热到9095,即加热到90以上,使之变性,从而导致双链DNA解旋成两条单链。(4)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因此中
41、温延伸时需要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PCR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5. 如图为种群的三种典型的年龄组成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所示三种典型年龄组成分别是_、_、_。(2)通过分析种群年龄组成可以_,C类型种群的幼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预测其种群密度将_。(3)在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B类型种群的数量_(填一定或不一定)保持稳定。(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可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中_类型。【答案】 (1). 增长型 (
42、2). 稳定型 (3). 衰退型 (4). 预测种群密度将来的变化 (5). 减小 (6). 不一定 (7). C【解析】【分析】A种幼年个体远多于老年个体,为增长型;B种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为稳定型;C中老年个体多于幼年个体,为衰退型。【详解】(1)由分析可知,三种典型年龄组成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2)通过分析种群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将来的变化,C类型种群的幼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出生率会小于死亡率,预测其种群密度将减小。(3)图中B类型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在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影响下,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会发生变化,两者不一定会保持相等,因此B类型种群的数不一定保持稳定。(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最终将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C类型(衰退型),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