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1)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233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1)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游褒禅山记导学案【使用说明】 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课 题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2.辨析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借鉴因事见

2、理,叙议结合的写法。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学习作者 “尽吾志 ”和作学问 “不可不深思而慎取 ”的治学态度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重难点【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正音、虚词、一字多义、活用、通假等)。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教学难点】 3、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预习案】一、预习自测王安石(1021-1086),_宋_、_、_。晚号_,抚州临川人。神宗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_”之一。其作品今存_等。“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

3、_、_、_、_。二、熟悉课文朗读课文,尽量做到声音宏亮,句子流利。读准下列字音:褒_庐_窈_怠_圭_父_三阅读指导1整体感知,梳理本文思路。(第一段),介绍。(第二段),记(第三段),写(第四段),提出(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2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第一段,介绍褒禅山的有关情况;第二段,记写游山情况;第三四段,第五段补记游山的有关情况。四、根据课文注释翻译全文.第三段翻译做在笔记本上。.其余翻译做书的旁边,主张都做笔记本上。五、阅读批注和质疑 质疑一(文言知识) 质疑二(文章内容理解)我的疑问: 第一课时【基础

4、案】根据课文注释及自主预习,翻译第一段。重点词语及句式实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下舍:_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_虚词:盖音谬也盖:_盖余所至盖:_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_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_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探究案】探究一:第自然段:这一段依次记述(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山之、山之、山之、山之。第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二:第自然段: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游洞,请分析:(有多少则写多少)。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第二课时【训练案】1. 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如下,解释句中加粗词:(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

5、卒葬之。(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6)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2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如下,解释句中加粗词:(1)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4)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5)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

6、记之者已少。(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7)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8)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答案一预习自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晚号半山,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记人、记事、记游、记物。三 阅读指导1整体感知,梳理本文思路。全文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已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第二层(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游

7、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第二层(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第三部分(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2第一段说明、记叙,介绍褒禅山的有关情况;第二段记游,记写游山情况;第三四段议论,第五段补记游山的有关情况。第一课时探究一这一段依次记述(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山之址、山之院、山之洞、山之碑。第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 者 认 真 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探究二 第自然段: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游洞,请分析:(有多少则写多少) 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 前洞“ 记游者甚众 ”与 后洞“ 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 至又 加少”对比;“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这些对比,下文转入议论便水到渠成,有了很好的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