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1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20太原五中阶段性检测)某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某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发现该地区有典型的地貌分布,且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而斑块土壤能够维持多样化植物生长(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考向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中显示,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A植物分布更连续 B地表形态趋平缓C土壤表层被切割 D径流流动遭阻隔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地表岩体起伏不平,土壤被岩体切割成斑块状,植物生长于土壤之上,分布较为分散,因岩层中有岩隙即通道,地下径流不受阻碍。2考
2、向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排除水分 B连续输入养分C调节温度 D可增加碳来源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故出露岩石可向斑块土壤输入水分,A项错误;出露岩石向土壤分配的养分受降水影响,不具备连续性,B项错误;出露岩石对土壤温度几乎没有影响,C项错误;出露岩石为石灰岩,与降水反应形成可溶性物质融入土壤可增加土壤中碳来源,D项正确。(2019浙江绍兴诊断性考试)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34题。3考向地理环境
3、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答案B解析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成土母质经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A项错误;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项正确;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项错误;富铝土的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4考向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答案B解析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读图可知,红壤、赤红壤分
4、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两项错误;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B项正确;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项错误。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该区域年平均气温为0.4 ,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夏季为开花季节,最适宜光合作用的叶片温度为15 18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据此完成57题。5考向气候与自然带分布的关系伴随垫
5、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C高山针叶林 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答案A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米附近,喜光性强,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因此与之相伴随的植被,应该也适应海拔4 900米附近的地理环境。这里水分条件较好,不可能为高寒荒漠带,B项错误;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风力较大,不可能发育森林带,C、D两项错误;高山草甸,耐寒,耐大风,A项正确。6考向影响植被特征的因素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有()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内,补充水分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大风时,枝叶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结构
6、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积雪覆盖,积雪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A BC D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植物贴伏于地面,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因此在该地大风时,枝叶由于紧贴地面,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而且由于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因此具有抗风的作用;积雪融化时,融水渗入垫状物内,可以补充水分,具有抗旱的作用;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具有抗寒的作用。积雪温度低,枝叶不会温度高,排除。结合以上分析,正确,故D项正确。7考向气候对植被的影响调查发现,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相比,山坡相对平坦的4 5004 750米处分布很少,其原因可能是()A大气温度较低 B大气降水较多C地
7、面光照较差 D地面风力较小答案C解析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高度区为海拔4 900米,该山坡4 5004 750米处海拔相对低,大气温度相对较高,A项错误;“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说明垫状植物对水的要求较高,故若降水较多应有利于点地梅分布,B项错误;“具有很强的喜光性”,4 5004 750米处垫状植物分布较少,说明该地有可能光照差,C项正确;垫状点地梅有抗大风的优点,因此风力较小不是影响该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019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甲卷)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810题。8
8、考向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 B海拔 C热量 D土壤答案A解析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故A项正确。9考向自然带的判断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答案C解析图示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髙,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
9、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10考向影响雪线的因素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答案B解析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读图可知,P、Q两坡的坡度相差极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
10、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2019河南许昌洛阳联考)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1112题。11考向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A坡度陡,土层薄 B光照强,气温高C蒸发弱,水分少 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答案B解析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12考向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11、D针叶林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分布高度为1 8001 900 m,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为针叶林。(2019江西上饶二模)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 m,山顶海拔3 099 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据此完成1314题。13考向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6001 099 m B1 1001 899 mC1 9002 799 m D大于2 800 m答案D解析根据图例,图示曲线从下到上依次是藤本、灌木、乔木、草本植物,图示
12、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海拔大于2 800 m区域,D项正确。14考向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600 m以下和2 800 m以上区域物种数都偏少,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候干旱水分不足地形陡峭土地面积小冰川积雪覆盖广A B C D答案A解析600 m以下区域物种数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正确;2 800 m以上区域物种数偏少,主要原因是地形陡峭土地面积小,冰川积雪覆盖少,正确,错误;该地位于湿润地区,600 m以下区域气候湿润,错误。故选A项。下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
13、6题。15考向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在甲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答案D解析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该是地势起伏造成的,属非地带性现象。16考向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在乙图中,B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B处有高山冰雪融化,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答案C解析B处东西两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说明其距海洋远,降水少。B处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水源
14、,滋润了土地,B处形成草原。(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一)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梵净山植被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1718题。17考向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差异小 B水热条件差异较小C风速差异较小 D光照差异较小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梵净山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梵净山南、北坡水热条件差异较小,从而导致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18考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致近年来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山体高度较低 B山
15、顶风速较大C居民过度破坏 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D解析植被分布范围和高度的变化主要受水热条件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尤其是热量条件。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热量条件改善,梵净山中部的阔叶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导致高山草甸和灌丛的分布范围缩小。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016全国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19考向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A解析由图中信息
16、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说明该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故A项正确;由于该山地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 000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故B项错误;海拔4 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D两项错误。20考向山地同坡向不同海拔地理要素的差异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 000米处相比,2 0003 000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
17、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故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生产量较高,故B项错误;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而到达一定高度后,降水量减小,所以,与4 000米处相比,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故D项错误。(2016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122题。21考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因素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答
18、案C解析高山苔原带受海拔、坡向、纬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二者都会影响植被生长,故A、B、D三项都与海拔相关。积雪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故C项正确。22考向山地不同坡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答案D解析长白山西北坡冬季冻害高发,主要原因是该地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大,降温明显,因此冻害高发,故D项正确;西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而积雪对植被起保温作用,故A项错误;冻害在气温低于0 时就有可能发生,而不一定是气温最低就
19、会造成冻害,故B项错误;夏季,长白山东南坡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多,云量多,日照少,故C项错误。(共4题,共56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3(2019湖北荆门元月调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索科特拉岛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1 800万年,该岛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动植物物种,该岛37%的植物、90%的爬行动物和95%的蜗牛都是其所独有的。下左图为索科特拉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下右图所示),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龙血树受到损伤
20、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材料三野生龙血树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数量锐减,成片的野生龙血树只在海南昌江、三亚保存。(1)分析索科特拉岛独有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原因。(3分)(2)结合龙血树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分析其对索科特拉岛当地气候的适应性。(6分)(3)试推测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的原因。(3分)(4)简述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4分)答案(1)索科特拉岛与大陆隔绝时间长,长期的地理隔离利于独有物种的形成;当地居民较少,对自然环境干扰小。(2)该岛所处纬度低,常年气温高,沿岸受索马里寒流的影响,气候干燥;龙血树向上生长的叶片和枝
21、干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利于落到地上的水分渗入地下;蜡质叶片有利于减小蒸腾,保存水分;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晨雾较多,为龙血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3)龙血树生长缓慢,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境;龙血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人为破坏大。(4)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野生龙血树的保护力度;加强教育,提高人们保护珍稀物种的意识;保护野生龙血树生存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加大对人工龙血树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工龙血树替代野生树种;发现和重建野生龙血树的适宜生境,提高其自我更新能力。解析第(1)题,特有物种多主要是因为孤立的自然环境和人类
22、的影响弱。第(2)题,为适应当地干热的气候特点,植物的形态应有利于其吸收水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第(3)题,从材料“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可知,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从材料“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可知,近年来人为的盲目追求经济价值,对龙血树破坏是导致其锐减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气候变化影响其生存环境也是导致其锐减的原因。第(4)题,对野生物种的保护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人工培育、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制法规制定和实施,发现和重建适宜生存环境等方面分析。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4(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
23、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4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
24、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分)(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4分)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
25、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呈现低高低的规律;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第(2)题,正常情况下,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图中2 300米以上部分就体现了这种差异。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低。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
26、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25(2019广州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3分)(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
27、原因。(3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3分)(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3分)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解析第(1)题,
28、我国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题,山顶对水分、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第(3)题,季雨林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而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说明沟谷改善了水热条件,适合季雨林的生长。第(4)题,受流水侵蚀的影响,山顶土层流失,肥力降低,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山谷地区泥沙堆积,土壤肥沃,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从而造成山顶、谷地植被的垂直差异。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贾维斯岛位于太平洋的中部,岛上多大风,海拔最高处仅为7米,地表多为沙质土壤,生长着极为稀疏低矮的灌木植被,珊瑚礁环绕周边,但最近太平洋异
29、常的水温使这里成了“珊瑚坟场”。图一示意该岛地理位置,图二示意该岛平均各月晴天天数。(1)分析贾维斯岛气候干旱的原因。(4分)(2)生态习性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固有适应属性。推测贾维斯岛上植被的生态习性。(3分)(3)简析这里形成“珊瑚坟场”的原因。(5分)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晴天天数多,日照强烈;多大风天气,地表蒸发旺盛;岛屿地势低平,水汽难以抬升形成降水。(2)该岛处于热带,植被耐高温;岛上气候干旱,植被耐旱;植物多生长在沙质土壤中,植被耐贫瘠;岛上多大风天气,植被抗大风。(3)该岛屿位于热带地区,周围有大量珊瑚生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该海域水温异常,导致大量珊瑚死亡。解析第(1)题,读图一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读图二可知,该地晴天多,说明该地降水少,日照强烈;多大风天气,地表蒸发旺盛;岛屿海拔最高处仅为7米,水汽难以抬升,因而该岛降水少。第(2)题,根据岛屿地理环境特征,炎热干旱,沙质土壤,多大风天气,分析植被特点。第(3)题,该岛屿位于热带地区,岛屿周围浅海有大量珊瑚生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该海域水温异常,导致大量珊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