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226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评(二)第二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武夷归来话柳永陈志泽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支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词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

2、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就因为他在鹤冲天

3、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地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

4、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

5、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是的,

6、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文中罗汉松“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既说明了罗汉松的特点,又暗示了柳永的仕途坎坷。B第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说明柳永尽管难免有这些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仍然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C作者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

7、”,是因为柳永的许多词作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大都能写出词人的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D文章详细交代了歌妓们安葬柳永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具体说明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CA项,不够全面,“很难长大”暗示了柳永仕途坎坷,“很难衰亡”暗示了其文学作品流传千古。B项,引用词句是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经历,说明他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D项,没有心理描写。2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6分)_答案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对文学创

8、作的爱好;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与下层市民的亲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之美。(意思对即可)3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答案说明贫困而自由的平民生活成就了柳永的才华,使他赢得世人的喜爱;衬托柳永仕途的不得志,表现其怀才不遇的遗憾;承上启下,使文章由对柳永家乡的寻访转到对其浪迹天涯、驰名词坛的原因的探求。(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

9、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

10、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选自宋史,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B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

11、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C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D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D据文意,“均为赤子,皆王民也”是辛弃疾说的话,故“弃疾曰”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信州太守谢源明乞米救助信州的老百姓,而非辛弃疾的部下,故“救助”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D。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湖南安抚,即湖南安抚使,宋代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B长短句,词的别称,又叫“曲子词”,因词句不如诗句整齐而得名。C“赠”“谥”,都是古代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

12、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D宋史,是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共计496卷,约500万字。D宋史是纪传体断代史,不是通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CC项,“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原文写他建造飞虎营、赈灾等事情,

13、都表现了其政治才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5分)译文:_(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5分)译文:_答案(1)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2)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南北方的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

14、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于是测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议论的人用搜刮的罪名奏告,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立即停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除了疑虑。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

15、很困难,问:“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两块,没有两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正直诚实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

16、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像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后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祐初年,枋得向朝廷请求,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

17、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8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作者心旷神怡。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的“春未老”相应和。作者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BB项,春水、春花、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苦闷的。9简要赏析“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两句。(5分)_答案这两句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富有韵律美;

18、通过“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感伤之情以及借煮茶暂得解脱的达观心态。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8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

19、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BB项,“神州”与“望中”意义相同,都指中原地区。1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_答案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二、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南宋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侮实行屈辱妥协政策的_,盘根错节的主降势力,昏聩无能的官僚始终左右朝廷,这不能不引起爱国者的极大憎恶与愤慨。辛弃疾常把

20、西晋王夷甫的清谈误国作为批判的对象,借古讽今,批判那些尸位素餐的_。如他在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中写到“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对南宋朝廷中那些苟安妥协、麻木不仁的官僚和权臣表现出极度的轻蔑。所以,“料不啼清泪长啼血”的稼轩词确是这位爱国词人一腔热血的结晶。尽管辛弃疾的爱国与忠君仍难以离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吸取宝贵的东西。至于从词的发展史来看,“歌词渐有稼轩风”的事实,(),都足以说明他的不朽功绩。而这影响,或者说构成一个词的流派的核心的东西又正是辛弃疾词的那股“气”,那种矢志不渝的

21、爱国之情志。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的词中滋润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辛弃疾的词,既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吟风赏月、花情柳态,而是字字揪心,句句沁血。一部稼轩词,给后人展示的是一代英雄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血泪控诉,其中强大的爱国豪情自是感人肺腑、_。难怪我们今天读其词,似乎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_的形象。然而辛弃疾词中表现出来的作为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和对儒家思想文化的反思,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典型当权

22、者动人心弦望眼欲穿B典范旁观者动人心弦望穿秋水C典范当权者沁人心脾望穿秋水D典型旁观者沁人心脾望眼欲穿A“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语段中形容南宋政权对外侮实行屈辱妥协政策具有代表性,应选“典型”。“当权者”指执政者,掌握权力的人。“旁观者”指一旁观看的人;置身事外的人。由横线前的“尸位素餐”可知,这类人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应选“当权者”。“动人心弦”指激动人心;非常动人。“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

23、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根据语境,应选“动人心弦”。“望眼欲穿”指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穿秋水”指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两者都可形容辛弃疾对抗金报国的期盼,故两词放在此处均可。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辛词影响着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B辛词影响了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C辛词对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的影响D影响了刘过、刘克庄以至陈人杰、刘辰翁这些南宋中晚期词人的辛词C由括号前“的事实”的句式和括号后“都足以说明他的不朽功绩”可知

24、,括号内的句子应是“的”的句式,据此可排除A、B两项;再分析C、D两项可知,C项突出的是“影响”,D项突出的是“辛词”,而能够说明辛弃疾功绩的应该是“影响”,据此可排除D项。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的词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B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在词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C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辛弃疾在他的词中滋润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D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在辛弃疾的词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B画线句中,“

25、辛弃疾的词中”和“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中途易辙,“滋润了”和“沉痛感叹”“愤慨”搭配不当。A项,没有改正前一处语病;C项,没有改正后一处语病;D项,主语残缺。15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是情感的寄托。仿造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落后,清扫祭台怀亲人。材料: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登高远望思故人划动龙舟吊贤人游赏花灯享团圆火树银花粽叶飘香暮秋九月仲夏五月菊花绽放寒冬一月_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要求“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给的材料,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按照“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可

26、将所给的词语俗语分成三类:能体现“元宵节”这一节日特征的有:游赏花灯享团圆、火树银花、寒冬一月 ;能体现“端午节”这一节日特征的有:划动龙舟吊贤人、粽叶飘香、仲夏五月。 能体现“重阳节”这一节日特征的有:登高远望思故人、 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然后再分析仿写的例句,注意仿写的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答案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远望思故人。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早在南宋时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曾赞美元宵节时民间艺人通宵

27、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人迷信鲤有“神性”,因而膜拜崇敬。鱼龙舞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节日的重要表演风俗,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据推测, ,后来又发展成为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_解析处下文先举南宋时期的例子,又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此可推知,此处应填“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之类的内容。处由“鱼龙舞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节日的重要表演风俗”可知,此处要填表原因的内容,上文说“古人迷信鲤有神性,因而膜拜崇敬”,下文又说“这一观念”,据此可推知,此处应填“源于古人崇鲤观念的形成”之类的内容。处上文有“据推测”,下文有“又发展成为以

28、鱼为图腾”,由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这些鱼纹很可能是图腾标志”之类的内容。答案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源于古人崇鲤(对鱼的崇拜)观念的形成这些鱼纹很可能是“图腾标志”三、写作(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檗禅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定

29、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应分析每句名言的意思,然后立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次品味后才知其中蕴含的真正意义,强调“熟读”“读书要思考”“反复阅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强调“实践”。“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说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

30、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强调“自信”。“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表面看起来很平常,但却内蕴深厚,有如静水流深,有时我们只看到了人家成功的一面,感觉相当容易,却不知当初人家是经历了多少风雨才有今天的光彩。【参考例文】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考生古语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一步一脚印,登上山顶,方能看见脚下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一步一脚印,斩断荆棘,方能踏上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一步一脚印,越过荒漠,方能欣赏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理想再美好,没有行动起来付诸实践,

31、那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行动起来,才会收获缤纷落英,迎来一路芬芳。实践是避免失败的千金良方。陆游有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识想要运用到现实中,就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纸上谈兵无疑是痴人说梦,最终往往一无所获或招致失败。历史上长平之战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就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长平之战中赵王让赵括替廉颇为将。然而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

32、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结果赵军大败,赵括也被后人所耻笑。回看历史上的能臣良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实战,才带军冲锋,成功地保家卫国,青史留名。实践是探索真知、钻研智慧的必由之路。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没有哪一项伟大的成就不是在反反复复的实践钻研中得出的。成功地制服了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病魔天花的伟大医生爱德华琴纳,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乡村进行实践工作。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牛痘,牛痘又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之后又有哪些症状。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接种牛痘,再接种天花,实验成功。尔后又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实验,结果又是安然无恙。自此,人

33、们终于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打败了这个可怕的病魔。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进行着实验。无数的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当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时,也曾受到国人的不解和质疑,但随着香港、澳门的迅速繁荣,实践性地尝试“一国两制”后,最终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大陆与港澳及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当我们心存疑虑时,不可妄下结论,而应当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真正的真理,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不仅不会黯淡,反而会穿透时光的雾霭,熠熠生辉。实践是理想的实现方式。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34、离骚”的太史公,为了实践著书立传的理想,从二十岁开始便游历天下。他的足迹到过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过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的实践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最终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千古名作。理想是彼岸的灼灼花开,而实践正是泅渡浩渺烟波的迎风之帆。蝴蝶可以轻舞飞扬,只因承受了旁人不能忍受的破茧之痛;苍鹰可以飞上苍穹,只因接受

35、了旁人无可比及的训练;帝王蛾可以称王,只因经历了旁人无法理解的挣扎。实践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沙漠看到绿洲的快乐。天地有大美,却将其藏于深山,封于绝壁,以虎豹断其路,以荆棘塞其途,风沙漫漫,雨雪凄凄,只有那些能吃大苦,肯付出行动真正去实践的人才能探寻到。心中藏一弯明月,便不惧烟火红尘,世事迷离,行走的脚印会为我们拂去世俗的尘埃,让我们在路途中淡若清风,自在安宁。【点评】这篇文章以引用名诗开篇,确立中心论点,开门见山,然后以每段开头中心句的形式提出分论点,最后两段总结全文,升华主旨,首尾照应。文章论述中旁征博引,各种材料信手拈来,增加了论述的深度和广度。整散句的运用,使语言文采飞扬,又极具说服力。全文结构严谨,激情四溢,读来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